APP下载

徵稅、限購為樓市“加辣”

2020-09-15凱里

澳门月刊 2020年9期
关键词:市場澳門房屋

一場流行疫情,令眾多誤以為有“荀盤”可以選擇的市民一擁而上,形成疫下樓市“不跌反升”的現象,而市民的購買力真的這麼厲害嗎?

此處沒有“荀盤”

由澳門統計暨普查局資料顯示,第2季總體失業率為2.5%,本地居民失業率為3.5%。但凡經歷過2003年SARS的長輩都明白,如果當年購買了樓宇至今仍然沒有套現的話,其“身價”肯定翻了好幾倍。這也就形成有一群人發誓再遇到疫情時必定大膽投資,只可惜人生沒有太多如果,年齡雖然增長了,但是借貸的能力卻隨之下降,購買力已逐漸失去競爭性,令他們惟有待在高密度的城區“望樓興嘆”。有眼光投資是一回事,有能力買房又是另一回事。然而,對於當下青年來說,特別是剛畢業出社會的年輕人,無疑因為這場疫情非但沒有“荀盤”可買,而且遇上了置業和就業寒冬期,別說是實現置業“夢”,就是就業願景更是雪上加霜。放眼望去,對於需要買樓自住的工薪族來說,超過40年的舊樓銀行借款年期短,而新樓盤雖然表面看似容易上車,比如有發展商推出所謂的“抗疫最低價”,低首期、低利率、最長40年付款期、送百萬裝修、買樓附半價車位、回贈印花稅等等優惠,但是實際上首期及尾款付款期越長,買家付給發展商和銀行的利息越多,表面有精美裝修和會所的“豪宅”,實際上性價比和實用率並不高,以前用“豆腐渣”形容工程質量差,現在用來形容價格高且狹窄的單位倒不為過。那些所謂的“荀盤”和“抗疫盤”,只有短炒沒有長住的作用,根本與民生需求背道而馳。

強徵空置稅與限購措施

雖然青年置業並非新鮮議題,但卻因這場疫情而再度被凸顯出來。在社會熱議經濟復甦之餘,是時候關注一下年輕人的難處,解決他們就業乃至置業的難題。即使政府早些年推出“辣招”,以徵收印花稅打壓樓市,並實施首次置業青年計劃,放寬合條件申請人按揭成數至80~90%。然而,今次疫情猶如一把“照妖鏡”,將樓宇市場的醜態毫無保留地顯露出來。由發展商在疫情期間不斷推出的新樓盤,實用呎價直逼澳門幣一萬元,再到熱門樓盤空置率極高的情況來看,這些樓盤成為炒賣工具的模式已進入常態化。試分析看看,買了樓的人不住買它來做什麼?借助疫情通關政策不斷拋售樓盤又是為了什麼?不可否認,這些買家買來的房子的確是用來住,不過大多不是自住而是賣給他人住。若政府有意協助青年上車,更應打壓樓宇市場,更應強制徵收一手樓宇空置稅,更應立法規管澳門本地樓宇市場,對非本地居民實施限制購買甚至禁止購買的政策,以免推高樓價。總的來說,與其放寛按揭成數,不如“加辣”治理樓宇市場,讓樓宇回歸最原先的居住功能。

縮短經屋輪候期

政府一方面須加大力度治理私樓市場,另一方面則應該完善公共房屋建設。近些年澳門公共房屋政策變化多端,令公眾摸不著頭腦。譬如改了又改的新“經屋法”於今年8月18日生效,主要適用未來再開的經濟房屋申請。新法建議家團代表申請年齡維持18歲,個人申請年齡下限改為23歲;未來經屋分配恢復計分排序;轉售時必須以最初購買價售予房屋局等。對於年輕人來說,申請經濟房屋仍存在諸多弊端,輪候時間長、提交文件程序繁複已是家常便飯。從中可以看出政府一方面提出電子政務的政策,另一方面卻仍然採用傳統的紙質申請表,因為就連平時不懂得使用智能手機的長者,在政府的多方“訓練”之下,已開始熟練提交健康碼。所以,房屋局有必要優化申請程序,摒除傳統申請模式,將表格電子化,以節省政府人力、物力的耗費。另外,建議參考其他地區公共房屋的輪候時間表,香港為3至5年,新加坡為3-4年。與此同時,澳門政府有必要加快新城區公共房屋建設,訂定輪候時間表,以真正急民之所需。

協助青年安心“上車”

放眼望去,澳門半島北區、中區部份樓宇“年事已高”,市民的居住條件不堪。城市規劃的成功與否直接反映在市民的生活質素上,政府在協助青年“上車”時,理應著手規範樓宇市場,並立法強制徵收一手樓宇空置稅、禁止非本地居民炒樓、加快公共房屋建設。與此同時,在法律上配合實施舊屋重建工作,釋放更多土地資源。惟有多方面進行重整,才能令樓宇市場恢復健康發展,免除青年置業的後顧之憂,令他們投放更多精力在自主創新、產業發展領域,共建經濟多元的藍圖。        (澳門/ 凱里)

猜你喜欢

市場澳門房屋
UMAMMA历史房屋改造
澳门辽宁 携手同行
转租房屋,出现问题由谁负责?
市场观察(1)
市场观察(2)
市场观察(1)
市场观察(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