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打造一座属于农村孩子的“巴学园”
——基于“一米植物园”地方课程的探索与实践

2020-09-15鲍超程

读与写 2020年34期
关键词:植物园活动课程

鲍超程

(浙江省金华市浦江县郑家坞镇中心小学 浙江 金华 322206)

“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因此,在地方课程的开发过程中,首先应该确立的设计理念就是促进学生的发展。或者说,地方课程的开发设计要“目中有人”,要着眼于学生的发展。学生发展不在于学生记住多少知识,关键在于让他们学会求知的方法;不仅学会,更要会学;不在于求知的结果,而在于求知的过程。我们学校打造的“一米植物园”就是这样的实践拓展性课程,我们紧紧围绕“播种、打理、观察、收获、义卖”等一系列活动,让孩子们在活动中学习,在体验中成长。

1.构建体系,健全评价,明确课程方向

以学校“一米植物园”作为校园实践基地的开发和研究,进一步构建学校一米植物园的课程体系。在“播种、培育、收获、分享”四个阶段通过实践、体验的方式培养学生亲近自然、保护环境、善用资源、尊重生命、感恩敬畏等多种生态课程素养的提升。根据上面的研究思路,确定了地方课程的实践研究方向,划分为“幸福园地”“课程整合”“农事艺术”和“农事活动”这四个板块,依据以上这四个板块引导孩子们进行具体操作体验和实践。

2.课程引领,用心培育,打造幸福园地

2.1 出力出汗,开荒规划——引领学生认识自然的美好。学校充分利用学校的空置地区,进行植物园的规划,进行以班级为单位的划分。每个班级分到了属于自己的责任田,一米植物园中的两个平方米的土地,小小的土地,幸福却是乐翻天,小小的土地,竟能迸发出巨大的能量。

2.2 用心用情,播种浇水——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品质。实践是最好的教育手段。经历过开垦这一阶段,马上要开展分班分片分期进行农作物的种植活动。孩子们自发地进行规划和安排,确定植物园中究竟要种什么。种子只有播撒在泥土中才会生根发芽,真正要让孩子们懂得常识,就需要孩子们自己去生活中了解,去观察本地农村常见的农作物,根据自己的兴趣进行种植。让孩子走进自然,融入社会,实践体验,超越了封闭的课堂,超越了书本,孩子们成长的天地会更加广阔。

2.3 相依相守,学科整合——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班级里的护绿小分队,队员们每天都到园里去,浇水、剪枝、修叶、除草,写植物生长日记,记录植物成长的点点滴滴。在一次次的劳动中孩子们亲身感受到快乐和艰辛;当孩子们亲眼目睹蔬菜的成长时,他们是多么地欢喜,多么地惊喜。一下子就能够把孩子们的收获最直观地展现在大家的眼前。孩子们就在这样的实践劳动中为大家创造了美的环境,享受到了劳动的愉悦。

学生在老师和教育顾问的指导下进行实践和管理,和同学一起发现、一起探究,重视种植的实践过程,围绕种植的蔬菜、花卉进行研究,了解植物简单的病虫害症状,了解植物基本的生长情况及栽培方法,注重平时各类材料的收集。在各种实践活动中,培养了学生的沟通表达能力、合作能力、与人交往能力、动手能力。

3.融入生活,爱心义卖,体验劳动价值

学校的“蔬菜义卖”可以说给这项实践性课程做了一个完美的诠释。义卖活动更是一堂社会的实践课程,是一堂生活课程。通过当街吆喝吸引客人,到和买菜人的交流谈话,再到由孩子自己上秤称菜,换钱找零……让孩子们切实地接触社会,亲近社会,由原来的不熟悉到慢慢地熟悉掌握,学会一些生活的技巧和本领,以适应社会的需要,让孩子自身劳动技能得到提升,也让孩子们社会适应力得到一定的提升。相信对孩子来说,这样的活动能使孩子更加感受到了农民伯伯的辛苦,感受到了每一份靠自己努力的工作都是光荣的,感受到了爸爸妈妈赚钱养家的不容易。实践性课程的魅力就在于此!社会和生活是最真实的课堂!

新一轮课改中强调要重点培养学生的技能,在学校“一米植物园”的探索与实践中,让孩子们跳出课堂、步入生活,经受实践,孩子们生长的天地会更加广阔,人生会更加宽广。

猜你喜欢

植物园活动课程
植物园的“虎”明星
华南广州 国家植物园揭牌
“六小”活动
“活动随手拍”
行动不便者,也要多活动
课程思政在专业基础课程中的实施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基于OBE的软件测试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三八节,省妇联推出十大系列活动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