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拨开云雾,探究本源,打造高效课堂
——以平行线证明为例

2020-09-15高海强

读与写 2020年30期
关键词:内错角平分线平行

高海强

(重庆市云阳县红狮初级中学 重庆 云阳 404511)

对待数学教学中所设置的情景,不仅要探索解决它的途径,给出它的严格证明,而且还应该继续深入思考,并作多方面的探索。例如,同样条件寻求可能出现的多种结论,以广开思路,增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溯源探幽,以弄清问题产生的“来龙”;推广题意,以看出问题发展的“去脉”;因为弄清问题的“来龙去脉”,正是理解深入的标志之一。进而适当变换题目的形式和条件,为灵活运用奠定基础,再广泛联想,从横向对比中挖掘出联系,真正的究其本源,达到高效。

1.设置情景,广开思路,培养发散思维

对于同一个问题,改变题目中某些条件,结论有什么变化呢?这样既能广开思路,以收到培养发散思路之效,又能帮助学生加深对问题的认识。因为同一情景素材,条件略有改动,结论又有什么变化规律呢?往往是从各自的侧面,相异的渠道反映出,条件与结论之间的联系。对此,不妨看如下情景材料:

例1、如图:已知,AB∥CD,求证:________(猜想结论,并给予证明.)

当E点在平行线AB与CD之间时,如图3,则:∠B+∠D=∠BED。

证明:过点E作EF∥AB,则有EF∥CD .

∵EF∥AB(作图)

∴∠B =∠1(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AB∥CD , EF∥AB

∴EF∥CD(平行公理的推论)

∴∠D =∠2(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BED =∠1+∠2 =∠B+∠D

即:∠B+∠D =∠BED

(2)当点E在E1或E5时,如图4,结论相似,即:∠1 =∠D,∠2 =∠B .

证明:∵AB∥CD (已知)

∴∠1 =∠D,∠2 =∠B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3)当点E运动到E2或E4的位置时,如图5,结论相似,即:

∠2 =∠3+∠4 ,∠7 =∠5+∠6 .

证明:∵AB∥CD (已知)

∴∠1 =∠2(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 ∠1=∠3+∠4(三角的任意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之和)

∴∠2=∠3+∠4

同理:∠7=∠5+∠6

(4)当点E运动到E3时,如图6,则:∠B+∠E+∠D=360°

证明:过E3作E3F∥AB,由平行公理的推论可得,E3F∥CD 。

∵E3F∥AB,

E3F∥CD,

∴∠1+∠B=180°,

∠2+∠D=180°(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B+∠1+∠2+∠D=360°

即:∠B+∠E+∠D=360°

(5)当∠BED=90° ,BF是∠ABE的平分线,DF是∠CDE的平分线,如图7,则:

∠F= 1/2∠BED=45°

证明:过F作FG∥AB,由平行公理的推论可得,FG∥CD 。

∴∠1 =∠2 ,∠3 =∠4,(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BFD =∠2+∠3 =∠1+∠4 ,

又由(1)∠BED =∠ABE+∠CDE ,

∵∠BED =90° ,∴∠ABE+∠CDE=90° (等量代换)。

∵∠1= 1/2∠ABE , ∠4= 1/2∠CDE(角平分线的定义),

∴∠1+∠4 = 1/2 ∠ABE+ 1/2 ∠CDE

= 1/2 (∠ABE+∠CDE)=45°

即:∠BFD =1/2 ∠BED=45°

2.溯源探幽,弄清问题的“来龙”;变形推广,看出问题的“去脉”

对于“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来说,教师在讲完新知以后,可以安排学生进行“实战演习”,即用根的判别式去判别方程的情况.为了进一步加深学生的理解运用,教师除了要让学生判别“x2-2x+5=0”这样的完整的实数方程以外,也要让学生尝试去判别一些带字母的方程式,如“(2m2+1)x2-2mx+5=0”,这样的式子需要学生进一步开动脑筋,运用自己的理性思维去判别不同取值范围下方程根的分布情况.总之,习题的设置既要帮助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巩固,还须有一定的延伸拓展,能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

总之,我们在数学教学中应合理、科学地设置情景,让学生探索结论,并对此进行证明。从而让学生弄清问题的“来龙去脉”,甚至由此发现巧妙的解法,以及有趣的结论,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同时以培养学生能提出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猜你喜欢

内错角平分线平行
向量的平行与垂直
平行
逃离平行世界
角平分线巧构全等三角形
一个三角形角平分线不等式的上界估计
折叠莫忘角平分线
笑笑漫游数学世界之三线八角
再顶平行进口
三线八角中的主线——截线
“三线八角”巧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