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学生社团自主提升课程建设初探

2020-09-14陈丹

读与写·教师版 2020年11期
关键词:南京大学金陵第二课堂

摘要:学生社团自主提升课程作为南京大学金陵学院学生社团工作的一项创新工作在全面实施后出现了诸如课程质量不高、考核评价机制不够完善等问题,笔者通过对此项工作的分析和梳理,提出了相应的改进策略。

关键词:学生社团 自主提升课程

南京大学金陵学院团委于2017上半年开始在部分学生社团中进行社团自主提升课程的试点工作,2017年下半年推广至全部学生社团。学生社团自主提升课程的开设在全校范围内获得了较高的认可,其积极意义在一定范围显现,但随着自主提升课程的全面铺开,此项工作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1.学生社团自主提升课程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1.1从内容层面看,课程质量不高,缺少课程顶层设计。不少学生社团提交的课程设计比较简单,大多只涉及每节课的教学主题,缺少对课程的顶层设计。对社团自主提升课程设立的初衷(即总结社团发展经验、传承社团文化、理念思想)完成度并不理想,一人或多人授课的模式让课程内容变化性太大,难以形成特色和传统,课程质量提升的空间有限。

1.2从人员层面看,授课人员专业素养和授课技能不高。学生社团本就是学生因共同兴趣爱好自发形成、自主开展活动的学生组织,其参与人员门槛低、流动性较大,相对于学生会等其他学生组织的学生骨干,学生社团成员能够参与系统培训的机会较少。南京大学金陵学院非师范类院校,学生也缺乏组织课程活动的相关理论知识和经验。

1.3从管理层面看,缺乏完善的考核评价机制。学生社团自主提升课程自实施以来,一直由学生社团联合会直接对课程组织进行管理,其主要考核依据是课程的量,而对课程质的完成情况以及学员的反馈情况并未纳入评价体系。另外,对于参与的学员来说,第二课堂的参与可以获得相应学时学分,参与此项课程相较于其他第二课堂的内容而言更易获得学时学分,因此存在不少“混学时”的现象。

1.4从认识层面看,学生对参与第二课堂对促进专业学习的认识不足。南京大学金陵学院的学生社团建设一直遵循第二课堂服务学生第一课堂的理念,针对学校小语种、计算机等突出专业重点支持了一批语言类、计算机类学生社团的发展。学生通过参与此类社团尤其是由社团组织的自主提升课程,可以通过形式更丰富、内容更易接受的途径有效促进其专业能力的巩固和提升。但往往学生对于参与社团自主提升课程对自己专业学习的积极意义缺乏认识,且参与社团活动和社团工作的学生年级呈逐渐低年级的趋势,高年级学生普遍认为继续参与社团活动会影响到自身学习和实践,殊不知高年级学生充分发挥其在社团活动中的组织领导作用,对于其自身知识经验和实践能力的提升同样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2.南京大学金陵学院学生社团自主提升课程的改进策略

针对上述问题,笔者通过对南京大学金陵学院学生社团自主提升课程近三年来实施情况的总结梳理以及对参与此项课程的社团成员、学生骨干进行访谈,并进行了初步的整理。

2.1做好学生社团自主提上课程的顶层设计和实施指导。学校团委发挥指导社团工作的功能,根据社团类型、特点帮助社团做好课程选题和选材,或由学校团委根据学生社团发展的整体规划提供选题参考,使学生社团自主提升课程更有利于突出社团特色、总结社团发展经验,形成更专业化、精品化的课程。其次,社团的发展离不开社团老师的有力指导,社团自主提升课程想要提高质量同样亟需社团指导老师发挥作用。社团指导老师丰富的专业知识能够有效帮助自主提升课程的授课人/团体完善课程内容,其教学技能的传授也可以帮助授课人/团体提高课程实施的效果。因此,需要在课程实施过程中邀请指导老师全程参与,提供实时指导。

2.2做好社团授课人员的素质培训、能力提升。近年来,南京大学金陵学院团委根据《高校学生社团管理暂行办法》要求逐步完善学生社团的规范管理,按照要求对学生社团的规模、主要骨干在校表现等情况进行调整,社团骨干的整体素质已显著提高,但想要提高学生社团自主提升课程的实施效果,团委还需要有针对性加大对社团授课人员的培训力度,定期组织培训活动,就语言表达、组织能力、教学方法等方面对社团授课人员展开培训。此类培训将有益于学生综合素养、就业竞争力的提高,一定程度上促进独立学院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2.3做好学生社团自主提升课程评价体系建设。除了课程的课时数以外,还要将对授课人和参与学员的考核纳入整个课程的评价体系。针对授课人,课程完成质量、学员的反馈都应当作为评价依据;而针对参与学员,课程结束后也应有学习成果的考核。学时学分的发放应当根据考核结果分档发放,有效促进课程各个环节的高质量运行。

2.4进一步突出学生社团自主提升课程对专业学习的辅助功能。学生社团开设自主提升课程要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内容和形式,寓教于社团活动,突出第二课堂的学业支持功能。以语言类社团日语社为例,日语歌曲的鉴赏、日本文学(原文)赏析等自主提升课程可以吸引喜欢音乐、文学的学员,在课程参与中不仅满足了自己的兴趣爱好,也对日语学习有促进作用。让学生在充分认识到参与此类第二课堂活动重要性的同时又能够感受到其中的乐趣,才是调动学生积极性最好的方式。

此外,学生社团自主提升课程的发展还需要寻求学校的整体支持,比如提高社团指导老师积极性,兑现相应待遇、抵扣适量课时,在各类评奖评优中考虑社团骨干等等。

学生社团自主提升课程作为丰富第二课堂内容与形式的一种创新,其更加全面、高质量的发展将有利于形成学生社团工作的特色。综上,相信南京大学金陵学院的学生社团自主提升课程在经过不断的完善后会在发挥第二课堂功能、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中发挥更显著的作用。

*本文为南京大学金陵学院教学改革研究招标课题“创新第二课堂建设——促进学生社团自主提升课程全面发展的策略研究”的研究成果(課题编号0010521842)

参考文献:

[1]周小骥.高校学生社团课程化建设探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4(4)

[2]邹文通.新时代高校学生社团管理“课程化”模式构建[J].高校共青团研究(第5、6合辑)

作者简介:陈丹(1989-),女,汉族,江苏南京,现供职于南京大学金陵学院助理研究员,学士学位,研究方向:共青团工作、创新创业工作。

猜你喜欢

南京大学金陵第二课堂
“第二课堂”课程化建设路径探究
01—02合刊
登金陵凤凰台(节选)
高职院校第二课堂学分认定制管理的有效性研究
海水为什么不能喝?
Homosexual Marriage Legislation in China
成长课堂
南昌大学章程引发“南大”简称之争
Triple Personality Theory from Freud:An Analysis of Jude Fawley in Jude the Obscure
金陵十二美女瘦身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