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产教融合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路径

2020-09-14李露张伟东陈寿琴秦春雪尹丽

读与写·教师版 2020年11期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产教融合

李露 张伟东 陈寿琴 秦春雪 尹丽

摘要:本文对产教融合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路径进行了探讨,文中先分析了应用型本科高校在产教融合背景下创新创业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其后对产教融合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路径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产教融合;应用型本科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路径

我国普及教育发展较为迅速,推动了现代高等教育的发展,随着知识经济在整体经济的重要程度提升,社会对于高等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得到极大的提升[1]。为此我国改变以往只有研究型本科高等人才教育模式,增加了应用型本科高等人才培养模式,但如何有效的进行应用型人才培养成为问题。基于此,本文对产教融合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院校展开创新创业教育路径展开探讨。

一、应用型本科高校在产教融合背景下创新创业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在现代发展中,应用型高校办学是针对应用型人才培养,而应用型人才是满足社会发展需求岗位的人才类型[2]。我国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背景下,社会经济在结构上正在不断发生改变,对于创新型人才的需求随之增加。我国各级教育主管部门为此也针对高等教育创新兴业教育改革进行了相关的部署,以此实现人才供给需要。但在实际进行创新创业教育中,还存在较多实际问题未得到完全解决。

1、教育与社会实际需求脱节

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要求,到本世纪中叶实现网络、航天、交通、质量、科技为核心的强国建设。而在国家这个庞然大物下,实现这任重而道远的目标,需要的是众多的人才,人才是实现目标的关键。但是在高校进行社会需求侧、供给侧人才的培养过程中,无法适应类型、水平、结构上的要求,具有形式化的问题。问题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人才培养中与社会需求结构脱离[3]。目前我国对于多样性、应用型的需求增加,在实际教育中却有部分高校将学术水平作为人才来到的培养质量目标,应用型人才培养与研究型人才培养在模式上相同,同质化现象普遍;专业设置没有与当地经济社会形成对接。高校在于当地经济形成对接的意识上不足,专业设置过于随意的现象存在,过于重视全而不重视精;最后是应用型高效在创新创业文化氛围上不足,对于学生的激励性不强,保姆式管理思想广泛。

2、科技创新与社会实际需求脱节

教育是服务于社会的,在进行应用型人才培养中,其面对的就是经济发展需求。我国在进行产业结构的改善过程中,创新推动发展战略的实施是以科技创新资源作为基础的。现阶段应用型高校对于經济发展的服务效率较低,对于地方经济转型发展、可持续化发展所提供的科技创新服务水平相对较低[4]。存在问题主要表现在:科技创新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支持的意识不强,相关的配套机制存在一定缺漏。科技创新体系多数是以原教学体制为核心进行建设的,具有功利化、政治化特点,与产业主动进行了对接,对于当地经济发展需求的科技创新激励、评价、竞争、监督等机制建设不完善,对于教师创新创业教育无积极作用;科技创新选题和产业的实际需要脱离,进行成果转化的效率过于地下。应用型高校在论文数量上较多,但论文质量相对较低,纵向研究多,学科交叉横向课题则相对较少。专利的发表数量多,但出售专利少;企业与高校沟通渠道未得到完全建立。在现阶段中,企业与高校进行信息交流的渠道尚不完善,主要还是以服务机构、政府部门建立的沟通渠道为主,但是企业与高校自主进行沟通交流的渠道相对较少,导致企校沟通不畅。

3、创新创业教育教学质量标准不完善

创新创业教育领域是以较为新颖的领域,我国有关部门也未进行专业化的标准或规范出台。高校在进行创新创业教育的过程中,存在部分概念认知差异,专业词汇理解也差异明显,以此使得高校在进行创新创业教育有关政策的落实过程中,发生了较大差异问题。尤其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广泛有教育内涵、概念掌握不完全、不准确的现象。教育的有关标准对于教育质量有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要重视教育标准化的实施。在目前我国各级教育管理部门中,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制度有大量文件,高校也进行了配套制度文件。不过在创新创业教学课程中的内容、教学过程都需要有大量标准支持。但较多高校并没有按照自身人才培养目标、办学定位、当地经济发展需求等进行质量标准的制定,存在较多问题。

二、产教融合背景下进行应用型创新创业教育的路径

1、加强高校服务意识

在现代发展中,知识经济成为整体经济中的重要组成,教育和经济形成了直接、紧密的联系。以共同发展诉求为基础,高校应该加强服务意识,主动与企业进行合作方面的沟通,而企业也需要主动寻求高校的人才支持与高校支持,双方都要积极的寻求合作的契机。在进行高校服务意识的强化过程中,要重视以下方面:

进行教师队伍建设,以此作为高校展开创新创业教育的基础,政府也要积极的鼓励企业参与到高校师资队伍建设中,促使产教融合这一目标实现。进行创新创业教学时,要进行双元队伍的交涉,不仅需要专业教师参与到教学活动,同时要使企业生产中技术人才、高端人才、专家、科研等人员加入教师队伍,同时进行更多样的创新管理人才的引进,使其能够在高校创新创业教学过程参与,利用其专业领域的成功、专业知识,促进校园创新创业教育的文化氛围建设,指导学生开展创新创业实践学习活动;

建设企校联合创新创业实践平台,整合各方资源、强化企业合作,为整体创新创业教育提供良好的基础。产教融合的大背景之下,高校进行创新创业教育中,需要有现代化实训基地、实验室、科研平台。依靠学校或者学校单方进行建设是不现实的,两者联合进行建设能够保证利用效率最大化,同时节省人才、资源的投入。这需要企校进行资源共享、共同投资、合作研发来进行任务的实现。在这一过程中,政府需要完全发挥自身的宏观调控能力,并且发挥自身的桥梁作用,对于企校间的沟通进行强化,使创新创业教育在资源的配置上得到优化,从政策方面对企业参与高校教育中进行鼓励,同时也利用各方向的措施来使高校服务能力得到提升。

2、创新创业专业及师资优化

在进行人才的培养过程中,也要重视人才与创业、就业需求的对接,使人才对于行业的动态更为了解,所以在专业设置上要与社会相适应,探索建立起多个方向合作的教学专业设计。产教融合下,使得行业和课程之间的内容要深度进行对接,课后才能的内容要围绕这基本的节能与知识,同时企业及行业领军人物进行教材编写,从行业及企业视角进行专业课程的补充,促使创新创业教育资源得到丰富的同时,能够使教育视域更为宽广,学生在获得专业知识的同时能够进行创业储备积累,促使创新创业课程的体系更为完善。进行师资人才队伍建设的过程中,要利用双能型、创业型师资、企业型师资的优势,进行教师队伍的构建,并且师资队伍中不再进行不懂得创业知识、不会进行创业教师的聘请,优化整体的教师队伍,从教师的选拔和培训以及教师教学效果上充分进行企业资源的利用。

3、融合现代化技术改善人才培养模式

在产教融合的大背景下,高校在进行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过程中,要进行教学理念、教学模式的及时更新。高校要积极的应用现代化教育理念,并使用现代信息技术、教育技术,使教学内容得到丰富,教学的渠道得到拓宽、教学的内容更为丰富,总体进行创新创业教育结构的优化。在进行改善中,主要有以下内容:产教融合的背景之下,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需要与学生兴趣一致,使教育与专业学科的教育能够实现有机结合。在实际教学中可以应用云计算、大数据、新媒体等手段,使學生专业课程学习、创新创业实践能够进行结合,以此使两相促进、辅助形成新的教育机制,最终使学生创造精神、创新意识得到培养;

另一方面,高效也要积极应用信息几乎是进行各院系、各部门共同参与的创新创业教育互动平台,并且能够在这一平台上形成沟通交流体制。通过部门之间的互动和交流,新城通体的创新创业教育人事。进而在该平台上实现资源整合、信息流通以及资源共享,使部门之间形成联通,突破行政壁垒,发挥各个部门职能,形成合力、联动效应,进而构建起专业加创业、线上加线下、理论加实践的新型教育模式。

4、以标准规范创新创业教育

企校之间是以产教融合为背景展开创新创业教学的合作的,在此中要进行详实、合理的标准制定,以此使各类教学实践得到规范,同时在通过此类标准制定统一,来对创新创业办学的条件等要素进行规范,促使教育质量得到提升。在此中要重视到以下内容:创新创业教育有关的专业术语、基础理论、概念等。要组织相关专家对其进行规范定义,以此使教育体系更为标准化、系统化。政府也要使其指导职能充分得到发挥,对于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学设施配置、人才培养目标、课程标准、办学条件、师资建设等要有明确的规范及标准。教育职能机构则要在创新创业教育质量、效果方面进行考核评估标准的制定。评估标准要保证合理性、科学性,要保证有具体的详实内容,便于开展实践操作,针对进行考核可能存在的问题,要有相应的整改措施与惩罚措施。产教融合的背景创新创业教育目标在根本上,和应用型本科高校人才培养目标是具有一定差异的,后者更重视学生就业能力培养,但后者则更为重视学生创新及创业的能力。因此,在进行企校联合中校方与企业都要有更加侧重这一方向的人才培养体系建设的意识,以此保证人才培养的效果。

结束语

产教融合指的是生产与教育的融合,在现代职业学院、大专院校中应用较多,但随着高端人才的需求加大,高等应用性人才需求增大,产教融合的理念对应用型本科产生了影响。创新创业是实现国家发展目标的途径,而如何走实业强国的道路,还需要深化产教融合下的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

参考文献

[1]何俊,陈卫安.产教融合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院校英语专业发展模式的探索研究[J].邢台学院学报,2019,034(002):112-114.

[2]康丽滢,李秀云,迟剑.大数据专业集群背景下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的研究与实践——以河北民族师范学院为例[J].智库时代,2019,000(008):155-156.

[3]费志勇,陈梦玲.产教融合背景下应用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改革若干问题探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8,000(018):97-101.

[4]王思明."互联网+"背景下高等体育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产教融合路径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9(4):125-128.

猜你喜欢

应用型本科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产教融合
应用型本科高校《交通规划》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应用型本科院校建筑学专业人才培养中产教融合的途径研究
应用型本科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路径创新研究
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双师型”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校企协同应用型软件人才培养机制
产教融合提升课程有效性的思考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影响因素及路径探索
新常态下系列化、规范化、创新化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研究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基于应用型本科高校推进产教融合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