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的现状与应对策略

2020-09-14唐春梅

读与写·教师版 2020年11期
关键词:高中物理实验

唐春梅

摘要:物理变化存在于生活中方方面面,是指导人们生活的基础性学科,随着教学改革的逐渐深入,教育研究者们认识到物理实验作为物理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性,如何充分利用实验形成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成为教学的重点。但是现实状况却与理论构想难以形成统一的局面,仍存在不少教师依旧保持原有的教学方式,单向性的输出教学内容,使得学生的能力发展停滞不前。面对诸多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将从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的现状出发,探究提升实验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关键词:高中物理;实验;现状和策略

引言:高中物理對于部分学生来讲是一门搞不懂的学科,搞不懂的原因在于没有形成物理思维,而思维的形成需要动手实践,在实践中感受物理特性,从而形成物理解决问题和探究本质的思维能力。由此可见,物理教学需积极引入实验,增加实验教学在物理课堂中的比例,加深学生对物理原理的感知与理性认识,进而构建求真务实的学习态度,增强学习主动性。

1.现状

1.1  部分教师的思想意识与教改要求不匹配

过去物理教学采用的教学方法是教师以领导者的角色,领导学生在课堂上关注教师的文字讲述内容,并通过大量的习题,利用题海战术帮助学生巩固知识,此种教学方法受到高考考试大纲的指引,有着强烈的指向意味,表面上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知识,其实学生得到的感受停留在机械性的记忆上,对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形成缺少积极作用。教育部结合学生发展规律转变教学目标和要求,但有些高中教师仍固步自封,没能认识提升自我认知的作用,忽略实验教学,导致教学思想滞后于现实要求,影响教学水平和课堂的有效性[1]。

1.2  学生主观认知层面受限

高中阶段,学生已经逐渐形成独立的自我认知水平,虽然教师给学生传递出实验学习的重要性,但有些学生在审读考试大纲后,发现实验所占分数的利弊并不高,因此从意识层面降低了对实验的重视程度。在教学资源配置不足的限制下,学生难以深入到实验探究中去,对实验的重视程度又降低了一个层次,导致形成“只要做对题,就能完成物理学习”的局面,对于实验也只是浅尝辄止,没能走进实验内部,观察物理变化。

1.3  缺少自我和合作探究的过程

对于独立思考和合作探究的作用不用赘述,教师们也应当了解其对学生能力养成的重要作用,但部分教师仍采用单一的教学模式,不愿意尝试新型的教学方法,认为要抓紧课程进度,不可浪费学生的时间。但通过单一教学方式产生的知识网络是不具有现实意义和思维活力的,是一种为了应付考试而构建的取巧式理论结构,这与教改要求的能力培养不相符。甚至有些教师为了应付学校对于实验课堂的检查工作,提前将实验的流程和注意事项发给学生,要求学生背诵,此举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形成是种打击[2]。

1.4  教师专业素养与教学要求不匹配

某些年龄稍长的教师,认为自己奉献在教育行业多年,有着充足的经验,无需更新知识体系,接受新思想,导致教师的专业素养与信息化、智能化的生活环境不匹配,难以通过自身的水平引导学生深入实验过程,感受物理变化与实际生活的关系,使得实验教学停留在传统阶段,无法得到发展。

2.提升高中物理实验课堂有效性的策略

2.1  加强学生基础性实验操作的比重

物理实验取得收获性进展的基础是正确使用物理仪器,充分了解构造和原理,可以在精确度的要求下精准读数。因此,在高中实验课堂的开展过程中,教师在实验操作前要对仪器使用的注意事项着重讲解,结合学生实践操作,找到容易出现读数不准确的原因,沿着实验操作的脉络,逐渐渗透操作准确的重要性。例如,高中物理中使用较为广泛的游标卡尺,学生在实验中因为游标卡尺刻度设置与普通尺子间的不同,容易搞错数字代表的含义,纠结于最后精确的分度,教师应当让学生进入实验室,给每个学生派发游标卡尺,并根据选用卡尺精度的不同,测量同一物品的直径,感受不同精度对测量结果的影响,从而学会使用实验仪器。

2.2  通过实验加强对反应原理的理解

高中物理涉及的反应类型较多,不少实验由于操作复杂,学生难以独立完成,需要与其他学生配合,得出实验结论。因此,教师可以在改进物理实验的基础上,增强合作探究实验的比重,利用合作间的交流,掌握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程度,便于在课堂教学中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增强教学的主体意识。

例如,教师可以播放一段关于改进“电流场模拟静电场描绘电场等势线”的实验视频,学生根据微课内容充分调动所学知识,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展开对器材选用的讨论。学生结合实验原理分析选择实验器材的基准点,合理制定实验方案,并与教师积极互动,完善实验过程,为提升创新意识做铺垫。

2.3  利用竞争机制刺激学生产生实验探究的兴趣

高中阶段的学生好胜心强,教师可充分利用这一点,在实验开始前设定时间节点或者鼓励机制,对于又好又快完成实验的学生给予奖励,采取竞争机制刺激生成探究能力。例如,在进行“验证动量守恒定律——两球飞行水平距离的确定”时,可在实验前设置“最快完成确定水平距离的小组可以免于俯卧撑惩罚”的机制,提升实验额趣味性,并且利用学生可以完成的目标增强实验探究的参与程度,刺激学生产生创新思维,提高综合能力[3]。

3.结束语

综上所述,面对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的现实问题,教师应从自身专业素养水平出发,更新教学方法,及时对接社会生活,引导学生重视实验操作,提升实验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郭慧慧.基于科学探究能力培养的高中物理实验合作学习实践研究[D].伊犁师范大学,2019.

[2]伍川.在高中物理实验中融入科技制作的实验教学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9.

[3]郭炳强.谈高中物理实验基础教学[J].中国校外教育,2019,11:103-104.

猜你喜欢

高中物理实验
高中物理解题中推理法的应用
色彩实验
有趣的泡沫小实验
“初高中物理衔接知识”融入中考试题的评析与启示
未来教室:高中物理课堂的实践与思考
高中物理传送带模型简析
声波实验
关于植物的小实验
高中物理实验
例谈量纲分析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