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语文边塞诗歌渗透爱国主义教育的有效性探究

2020-09-14谢家键

读与写·教师版 2020年11期
关键词:爱国主义初中语文策略

谢家键

摘要: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对于初中学生发展语文核心素养具有重要的意义,也是落实立德树人教育根本任务的一个重要课堂教学举措,不仅提高课堂教学内容的丰富性,培养初中生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也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本文对初中语文教材中边塞诗歌的爱国主义德育功能有效渗透课堂教学探析,提出有效的方法与途径。

关键词:初中语文;边塞诗歌;爱国主义;课堂教学;策略

一、初中语文课堂渗透边塞诗中爱国主义教育的必要性

边塞诗是专门描写边塞之地各类题材的诗歌的总称,包括边塞山水诗、风俗诗、抒情诗、征战诗、咏物诗、怀古诗等类别。部编版初中语文6册教材中课内的边塞诗 8首, 课外的边塞诗 10首,占初中语文教材收录的82首诗歌总数的22%,这些边塞诗歌思想内容深刻、情感真挚感人、爱国主义德育功能丰富。初中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将边塞诗歌的爱国主义德育功能,提升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高度进行教学,这对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以及凝聚作用,贯彻党的十九大“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各方面,转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具有重要意义,也有利于培养学生品格,实现语文教育立德树人的任务,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因此教师应该合理开发和运用边塞诗的爱国主义德育功能,并运用有效的教学策略的进行课堂渗透。

二、初中语文课堂渗透边塞诗中爱国主义教育的方法

1、渗透民族团结、报效国家的思想情怀

中华民族历史上多次面临外部入侵,特别是近现代史上多次面对列强的入侵战争,但仍然呈现出强大的团结力和凝聚力,这与中华民族坚定的爱国理想信念密不可分。初中語文教材中陆游、李贺等诸多诗人的边塞诗歌,对培养初中学生坚定的爱国信念具有重要意义。如“亘古男儿一放翁”的陆游毕生坚持抗战,心系边疆,直到晚年闲居在家的仍有“王师北定中原日”爱国豪情。李贺“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雁门太守行》)爱国报国精神。这些边塞诗中爱国崇高信念,教师有效融入课堂,能够培养学生的爱国责任感和情怀。

2、渗透保家卫国、守卫边疆的思想情怀

在部编版语文教材的边塞诗作品中,很多作品具有征战沙场、保家卫国的思想情怀,特别是诗人在当时国家面临危难时尤为突出。辛弃疾写《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一词时,此时南宋正面临与北方少数民族的战争,词人在此时虽然两鬓斑白,但是仍然希望能够沙场点兵,了却统一中原、收复失地的保家卫国理想。再如王维的《使至塞上》和范仲淹的《渔家傲·秋思》等边塞诗作品,也都蕴含这种保家卫国主题。教师将这些边塞诗作品中蕴含的保家卫国、热爱国家的主题思想科学有效引入课堂教学,作为学生的学习典型,能够较好的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3、渗透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情怀

初中语文教材边塞诗中具有众多描写边疆图景的作品,这不仅仅是诗人被边关地区美景所吸引而去创作诗歌,更多的是源于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味摩诘之诗, 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苏轼这样评价过王维的作品,王维的边塞诗《使至塞上》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一句,动静视角结合,俯仰视角结合,远近视角结合,多种色彩搭配,表达诗人对边疆图景的热爱之情。在教材中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等边塞诗中,也都体现作者热爱祖国河山的情怀。在这样的边塞诗歌进行课堂教学时,教师若能借助边塞诗中的风土美景,增强学生的审美能力和修养,引导学生由景入情,思考景物描写之外更重要的深层次的爱国情怀,让学生领略祖国瑰丽山河,培养初中学生对边关山河的热爱,以增强当下对祖国自豪感。

三、初中语文课堂渗透边塞诗中爱国主义教育的途径

1、注重诵读,品味诗情

古人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朗读教学法是语文教学的重要方法,朗读边塞诗歌的过程,亦是学生自我提升道德认知和建构的过程。通过诵读和记忆,能够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诗词素材,不断加强对边塞诗歌解读能力和表达能力,进而提升语文核心素养,在学生在品味和解读边塞诗歌时,与边塞诗歌作者产生共鸣,增强理解诗歌营造的意境和诗歌爱国主义情感,逐步形成对诗歌的审美解读能力和高尚的爱国情操。

2、置身诗境,教学多样

信息化教学的发展为语文教学方式的多样化的实现提供了条件,能够利用多媒体的视听特性营造边塞诗意境,更好的帮助学生理解爱国主义情怀。将边塞诗歌中与诗人、诗中典故、历史背景等视频资源置入课堂,让学生置身诗境,缘景明情。同时注重使用多媒体音乐的乐教作用,选取切宜爱国音乐映入学生心灵深处,引发学生对边塞诗歌爱国情怀的思索。此外化诗为画,通过把边塞诗的风、雪、冰、霜、雾、黄沙、砂石等众多意象构成的意境以挂图、插图、动漫、多媒体等展现给学生,有利于学生对诗歌理解,培养学生对祖国边疆美景的珍惜热爱,深化边塞诗歌的爱国主义化育作用。

3、妙笔生文,写作强化

初中学生对边塞诗的创作、改写、感悟评论等作文的写作,有利于学生深化对边塞诗歌主题认知,将边塞诗的爱国情怀融入自我,这也是发挥语文教育德育化人的过程。故教师在边塞诗歌教学中采用作文教学,发掘边塞诗中增强爱国主义的写作素材,促进学生反复品味边塞诗主题、情感,进而思考人生、抒发真情,提高写作能力,增强爱国情怀。

结论

语文边塞诗歌的教学是需要不断深入挖掘发展的过程,对边塞诗歌中爱国主义主题内涵的不断挖掘以及教学方法途径不断探析,这对落实立德树人教育根本任务具有重要意义。在当下增强文化自信,建设文化强国的背景下,初中教师更需要考虑到边塞诗在整个古代诗歌史的地位,让学生汲取边塞诗歌营养,提升学生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周国显.春风化雨 以德育人——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M].云南:云南教育出版社,2015.

[2]朱光潜.诗论[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5.

[3]倪文锦.语文新课程教学法(中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社,2011.

猜你喜欢

爱国主义初中语文策略
基于“教、学、评”一致的初中语文作业一体化实践模式
初中语文片段写作的实践路径
探索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下的教学之路
群文阅读与单元教学比较谈——以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为例
爱国主义教育70年
浅谈初中语文作文教学
Passage Four
浩然正气贯长虹 爱国主义谱新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