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智慧课堂下问题导学教学模式中的融合应用探析

2020-09-14梁进其

读与写·教师版 2020年11期
关键词:导学平板学案

梁进其

摘要:在教育部发布的《2016年教育信息化工作要点》文件中,要求技术与教育深化融合,智慧课堂随之提出与产生,将它与问题导学模式结合,笔者利用一节部编版的《三国鼎立》一课为例,提出两者的关系,明晓其中与传统教学的优劣,提出思考。

关键词:智慧课堂;问题导学模式

智慧课堂是近年提出的概念,不少学校已经开始探究和运用中,本校一直推行问题导学的教学模式,两者融合一起运用,会产生怎么样的火花呢?智慧课堂在这教学模式中有何优劣?需要注意的一些什么问题?笔者试着以一节部编版的《三国鼎立》一课为例,探析其中的关系,提出一些新思考,以求教于方家。

1.课例基本展示

近日,笔者有一节部编版的《三国鼎立》,分三个环节的基本过程,如下:

第一环节,根据导学案的特点与要求,利用预设好的导学案中的预习案,引导学生自主查书学习完成“知识结构与看图说史”,教师在旁指导,并利用智慧平板现场拍照,记录学生寻找课本知识点的过程,又通过智慧课堂平板即时分享功能,展示学生的学习成果,接着,引导学生完成导学案中的“随堂检测”部分,利用学生答题器作答,由智慧平板分析学生的答题情况,形成数据,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数据,对个别错得较多的题目进行初步分析讲解。

第二环节,教师引导学生完成官渡之战与赤壁之战的表格对比,并通过小组合作探究讨论完成问题:“曹操在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中一胜一败,我们能得到什么启示?”教师利用智慧课堂的平板功能——倒计时(5分钟),在此时间内,让各学生小组自行讨论,后通过智慧平板“”随机选人“”,选到的学生代表回答,(视情况教师一旁照相投影展示)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归纳,得出结论。

第三环节,教师引导学习“三国鼎立的形成”一目。过渡:赤壁之战后,曹操无力南下,孙权巩固江南,刘备巩固和发展势力,谁都不具备完成统一的条件,三国鼎立局面逐步形成。教师根据PPT展示三国地图,口述三国形成经过,尤其提醒三国形成的时间与标志事件,展示三国简图,知道其方位位置。教师讲述三国经济的恢复发展,联系东汉末年的社会景象与曹操“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的诗句,与三国人口变化对比,引导学生思考:相对于东汉末年,三国是进步了还是退步了?水道渠成地得出结论——进步了。

随后,教师对本课归纳总结,形成板书。

教师引导学生完成《导学案》中的课后练案,利用答题器抢答。在这个环节,学生利用答题器回答,得出相关数据分析,教师有针对性地对错题率高的题目分析讲解,最后根据本节课中智慧平板收集的学情,分层布置作业。

2.智慧课堂在问题导学模式中的优与劣

综合本节课例,问题导学案作为一种教学模式,智慧平板用的课堂是一种技术手段,教学时利用智慧平板有“抢答”、“随机抽查”与“倒计时”等功能,有利于提升学生对学习的关注与兴趣,从而有利于教学的效率的提高,导学案模式与智慧平板(课堂)相辅相成,互相促进,有其优点。

第一,智慧课堂能即时采集学情,数据反馈,精准辅导。结构主义教学理论学者布鲁纳在《教育过程》一书中曾提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反馈,使儿童通过反馈知道自己的学习结果,并使他们逐步具有自我矫正、检查和强化能力,从而强化有效的学习。”其反馈强化原则,即:“没有反馈就没有教学”,他还提出,“过早增加记忆负担,过晚则无指导作用。”①问题导学案的教学模式基本构成是以问题为导学的模式,而问题的设计需要准确把握学生情况才好下一步设计问题,当利用智慧课堂中的平板功能中的数据反馈,调查,教师能即时得到数据,如本节课中开始要求学生做的“随堂检测”部分,就能让教师马上知道学生的自主学习“知识网络”的学习情况,为下一步的教师教学展开作数据支撑,而教师也可以精准知晓学生的不足,进行精准讲解,提高教学效率。问题导学案中最后的练习反馈,教师可以视情况实行抢答或随机选人作答,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完成情况,教师也可以利用智慧平板统计得出学生作答情况,为作业布置与教师对于知识点的查漏补缺作重要数据支撑,从而避免重复学习,提高效率。

第二,学者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中提到,人们的需求是由低级向高级发展可分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也称爱和归属的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②从中看出,自我实现需要是高级的需要体现。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学的学生成果展示时往往因为条件有限或部分教师觉得麻烦而过于流于形式,本节课中的第二部分中,学案导学法提出小组合作探究的环节与要求,本课例中教师通过问题“曹操在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中一胜一败,我们能得到什么启示?”,引导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利用智慧平板倒计时功能,让学生小组自行讨论,后通过智慧平板随机选人,选到的学生代表自己小组回答,又或要求组长回答。(或照相投影展示)引导学生分析归纳,得出结论。在这个过程中,智慧课堂中的平板器有倒计时与摄像功能,更有随即发送分享功能,展示于黑板投影中,能随时捕捉学生讨论状态,收集学生的成果,展示,分享,学生能即时指导其它同学的学习情况,小组成员可以将讨论所结分享,从而每位同学都能总结得失,既实现个人自我展示需求,也互相得以另学习积极性的提高。总的来说,智慧课堂的运用与问题导学模式与结合,是相辅相成的促进与提高。

智慧课堂在问题导学模式运用于中尽管有许多优点,但我们仍需要注意一些陷阱与误区。

首先,智慧课堂在学案导学案的运用中,相较之前的多媒体教学的确多了些 “有趣”的功能,如抢答,倒计时,随机选人等,但就是因为“有趣”,所以会如“陷阱”般让部分学生的关注度分散在其上,而忽略导学案的问题本身的思考上。如本课中开课时设置的预习案一道题,是引用于2019年广东考卷的题:公元3世纪,西域商人只有得到魏国敦煌太守仓慈发给的专门许可证,才可以去洛阳从事商业贸易。这种现象说明?(答案是丝绸之路仍在发挥作用),本題需要考生知识迁移的运用能力,是需要学生静思而想的,但学生就是为了贪快使用答题器答题而或略思考。让本很好的一道思考的题,成了如同儿戏般,让学生关注度分散了。

其二,智慧课堂在学案导学课堂使用时,可以有效地引导学生将导学案中的问题在一解一答中收集数据,即时反馈问题,但数据的收集需要看学生的解题具体情况与过程如何。假如学生的学习态度是消极随意的,则数据可能是错误不客观的,对于课堂反馈的参考就成了错误的参考。对于这点,我们可以看出,无论是传统教学还是智慧课堂与学案导学,课堂管理、课堂的引导,教师仍是主导者,不能假手于人。在常规的教學中,学生的一些要求不能丢——课堂纪律,一些态度要保持——积极认真。我们应该清醒知道,学生对于历史学习是否有兴趣,对于历史学习的技能技巧是否掌握,对于学习的效果达成如何,才是关键。

最后,智慧课堂的开展必然需要智能软件(平板)的支撑,而智慧平板软件的更新与功能的完善不是朝夕能完成的,需要一线教师在使用过程中不断总结反馈,让相应的维护人员不断促进完善。另外,智慧软件(平板)的利用也需要教师花时间去适应和学习,而智慧课堂的使用自然也要求教师调整教学课件,课堂进程步骤,这些都是需要教师重新适应与调整。这里也可以看出,智慧课堂的引入必然要求课堂制度的调整与适应,智慧课堂引入到问题导学法中,是一个从整体的改变,互相配合融合使用,仍需要一个“磨合”的过程,从学校到班级,需要尽快形成相关的规范与要求,课堂前,课堂中,与课堂后对于智慧设施的处理,运用的规范管理等等,都需要进一步探究智慧课堂与学案导学法的运用,以寻求更多的新运用。

3.结语

从现时发展来看,智慧课堂是继“粉笔教学”、投影、PPT教学等发展的趋势,或者说智慧课堂就是之前课堂家学众多教学手段的大综合。作为新技术,尽管它一开始会给教师带来一些不适与不便,但从长远来说是一种发展趋势,教师应该尽快学习与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问题导学案模式,是一种高效的教学模式。学案导学法模式的各项环节,也刚好让智慧课堂充分发挥其功能,两者互相融合运用,共同提高教学的效率。但是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无论是智慧课堂还是学案导学法模式的运用,每一项技术的运用都有其利与弊,每一个教学模式都不是完美无缺地。教育的核心是教书与育人的任务,管好组织好课堂,想方设法增加学生的学科兴趣,智慧课堂与学案导学法模式融合运用将会有更大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①《教育过程》,〔英〕杰罗姆·布鲁纳著,华东师范大学外国教育研究所译,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

②《人类激励理论》,亚伯拉罕·马斯洛,A.H.Maslow.A Theory of Human Motivation[J]. Psychological Review.1943:370-396.

邮寄信息:广州增城荔城街锦绣国际2期5栋,梁先生,15217222066

猜你喜欢

导学平板学案
属于你的平板电脑
《背影》导学案教学
乡愁导学案
10%平板电脑市场销量下滑
“比例尺(一)”导学案
我是小导游
The Apple of Temptation
超级平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