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究提高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教学方式

2020-09-14阮洁秀

读与写·教师版 2020年11期
关键词:阅读能力教学方式小学语文

阮洁秀

摘要:阅读作为语文教学的重点,学生的学科素养最直观体现在其的阅读能力上。因此,语文教师应不断改进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其阅读能力。 基于此,本文针对小学生词汇量较少的现状及教学过程中的问题,提出了提高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方法,以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能力:教学方式

中图分类号:G623.23

引 言

小学语文作为汉语学习的启蒙阶段,良好的阅读能力对其今后的学习、升造有着重要的作用。 但是当前小学的语文教学中,学生由于词汇量等多种原因对阅读不感兴趣是普遍存在的现象,同时,教学方式不能与时俱进导致学生的阅读能力停滞不前。所以,教师应善用教材这一教学工具,采用恰当的教学方式,逐步提高其阅读能力。

1.提高小学生阅读能力的教学方式

1.1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孔子曾说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的强化学生的学习信心,阅读信心的建立可以有效的帮助学生克服阅读恐惧,从而使学生从阅读中感受到学习带来的乐趣,这有助于学生逐渐提高自身阅读能力。在阅读教学中,除了教授一定的阅读技巧外,还要强化学生对字词音、形、意的理解与运用。让学生在学习中体会获得感,最大程度的提升学习效果。同时,教师也应明确学生之间的个性、成长经历以及兴趣爱好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因此,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个性,采用恰当方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例如: 对于部分“学困生”教师要推荐一些通俗易懂的文章让其阅读; 对于学习程度较为一般的学生,可以推荐一些图文并茂的文章扩大学生的阅读量;对于学习优秀的学生,教师应多推荐一些不同载体的文章。

1.2适当传授一些阅读方法

我们做任何事都要讲究一定的方法论,行之有效的方法乃是成功的关键。 目前,部分小学生阅读能力不足,主要缺乏科学有效的方法作指导,这就导致了大量的阅读也不能换来阅读能力的提高,量变无法形成质变,这沉重打击了学生的阅讀积极性。因此,教师应根据学生在学习和性格特点上的差异性,因材施教的传授适当的阅读方法,以达到增强其阅读能力的目的,并形成良好的语文学科素养。

1.2.1根据文章的体裁,采取针对性方法

语文作为一门人文学科,其文章的文体有着多种形式,小学阶段常见的文体有: 记叙文,说明文等。不同的文章,其写作手法、语言特点不尽相同。根据文体的不同,采用合理的方法,有利于学生把握文章的发展脉络,理解文章主旨。 例如: 记叙文,作为故事类文章的一种形式,是小学阶段最常见的一种文体,这类文章主要围绕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展开。 在指导学生阅读时,要引导学生弄清文章的起因、经过, 结果,以及故事主人公之间的关系等,这是最基本的要求; 说明文,是一种以说明为主的文体。其最大特点是通过概念对事物特点和性质进行说明。阅读说明文应明确是说明文的类型。事物说明文主要反映事物在时间、空间的变化;事理说明文则以阐述文章逻辑为主。 同时,要找出体现说明顺序的重点词、句,把握文章的发展脉络,说明的顺序就明白了。

1.2.2根据阅读的目的,采用合适的阅读方法

目标阅读法:阅读前确定一定的阅读目标,针对目标完成阅读的方法。其特点是逐层推进、反复阅读,可清晰的理解文章的内容,适合学生自学新课时使用。 以下列举常用的阅读方法,一共参考:

(1)信息式阅读法:这类阅读的目的只是为了了解文章的基本情况。向学生传授速读法,有利于学生在快速通读文章的过程中,提取所需的内容,摈弃无关部分,对于是否需要精读文章,视阅读目的而定。

(2)文学作品阅读法:古代诗歌除了内容构思精巧之外,通常还善用修辞手法。 因此,阅读时节奏应适当放缓,尽可能让自己能听到每一个词的清晰发声,感受诗歌所描绘的意境,从而加深对诗词的理解。 例如读杜牧的《清明》这首诗时,可以播放与文章意境相符的轻音乐,让学生感受诗人的思乡之情和孤寂之感;阅读散文时要关注文章的隐喻或词句之间的排列组合,从而获取感知,体会文章的主旨。文学作品意寓深远,唯有充分调动自己独特语言的感知能力,才能不断吸取并掌握作者的写作技巧。

(3)在教学过程中还可让学生掌握些其他常用的阅读方法,如: 默读法、精读法、略读法等;同时训练学生养成做标记、编写文章纲要的好习惯,不断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1.2.3 根据小学生的兴趣寻找提高阅读的教学方式

多年的语文教学经验,告诉我们小学生由于融入集体环境,社会经验较少,他们自制力较弱, 较为活泼好动,难以在一件事上长时间的保持专注度。而阅读能力的提高朝夕之间就成促成,需要师生之间不懈的努力。 针对小学生这个特点,教师可以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展开趣味阅读,以3-5人作为一个阅读兴趣小组,分享他们阅读过程中的心得体会,在阅读中遇到不认识的生词等问题时,可以互帮互助,互相补充,取长补短。 通过分组讨论和阅读分享,小学生的阅读积极性会极大地调动起来,也促使他们你最我赶,提高自主阅读的自觉性。

2 结语

总之,任何能力的提高都是长期训练的结果,阅读作为语文最重要的教学环节之一,需要教师不断改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参考文献

[1]董雪.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语言训练[J].剑南文学(下半月),2011(1).

[2]季康平.论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J].语数外学习(高中版上旬),2012(6).

[3]杨易德.浅谈如何提高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J].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2012(5).

猜你喜欢

阅读能力教学方式小学语文
“真”学习:基于“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方式改进
浅谈新型信息化教学方式的困境及解决策略
试析提高二外日语阅读能力之对策
分层导学有效提高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研究
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增强学生应用题解答水平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