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学校武术进校园的价值作用

2020-09-14杨馨郭军

读与写·教师版 2020年11期
关键词:校园

杨馨 郭军

摘要:武术是一项体育运动,更是一种文化,校园武术的发展不仅能够推动社会文明建设,在提高国家软实力方面也具有重要作用。武术进校园是必要的的,一方面能够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个人的品质;另一方面,使得传统文化得以传承。

关键词:学校武术;校园;价值作用

武术作为我国传统运动项目,其中的传统文化极具代表性,武术经过长时间的发展,凝聚了我国许多传统文化的精髓,不但具有强身健体的作用,而且还有很高的教育价值。为此,武术的教育价值一直被许多学者关注。将武术引进校园内,挖掘武术的传统教育价值,展现武术的文化内涵和价值。

1.武术的起源

在原始社会,由于人们的生活环境较为恶劣,为获取食物就必须与野兽进行搏斗,为了能夠有效的捕杀野兽,就掌握一些踢、打、扎等技术,这些动作的形成可以说是武术最初的形态。武术本身已技击为主,但不是所有的技击动作都能归结为武术,原始社会的人们为了在当时的环境下生存,就必须要具备一定的攻击性和掌握一些搏斗的动作,这种搏斗的方式是出于本能的,并是能将其归结为武术的范围,所以,将武术的起源完全说成是“人与兽斗”的过程也是不合理的。随着历史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在不断的改变,部落与部落之间为了争夺领地就相继发生战争,并且人们通过制作大量的武器相互残杀,逐渐的战争中一些使用武器的技法和搏斗动作被分离出来,用于训练人们在战争中的本领,为武术的产生奠定了基础。在原始社会,武术主要用于战争中,而战争也推动了武术的发展。

2.武术的概念

概念实际上就是人们在认识客观世界时,随着对一个事物的认识不断加深,并使用抽象的语言表达。对于武术的概念,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对于武术概念的研究始终没有停止过,由于很多专家对武术的认识的观点不同,导致武术至今也没有一个统一的概念。所有事物的发展都需要一个过程,对武术概念的总结也是如此,直到1988年经武管部门的专家们研讨最终将武术的概念定义为:“武术是以以技击动作为主要内容,以套路和格斗为主要运动形式,注重内外兼修的中国传统体育项目”。武术的运动形式多样,并且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它既有以技技为主的格斗形式,又有表演形式为主的套路,还有修身养心的武术功法。

3.学校武术的发展

根据历史资料的记载,我国的学校武术产生于夏商时期,当时的学校传授的内容主要都是“六艺”,而其中的“射,御”属于军事技能,并带有武术性质。周朝时期的人们虽然强调要文武并重,但由于过多的军事战争,导致教育依旧是为了保卫国家而以武术教育为主要目的。汉朝时期儒家思想盛行,他倡导“仁”的思想,不提倡武力,那个时期的武术教育受到了极大的冲击。而到了唐代“武举制”大大促进了武术的发展;宋朝时期设立了武术教育,与武举制相互影响,既为武举制提供生源,有提高了武学教育的质量。后来的明清时期,大量的武术名著的涌出,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武术教育的发展。

辛亥革命后的近代武术融入了西方国家的一些技术动作,成为学校武术的统一教材。在1915年,教育部将武术纳入校园课程。从此,武术真正的进入校园成为一门学校体育课程。

新中国成立以后,国家对于武术更加重视,将武术列为传统文化,并且推动武术进入校园同于加强学生体质和提高学生文化素养。1996年上海体育学院成为第一个武术博士学位授权点,后来将学科定为民族传统体育学,使得武术在学术方面有提高了一个新的层面。

4.校园武术进入校园的价值

4.1校园武术促进德育和内涵的发展

中华武术拥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哲学理念,武术发展的过程中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在习练过程中都要遵守儒家思想中的道德理念和礼仪规范。武德是武术文化的一种体现,经过武德长期对学生的培养,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和思想观念。校园武术中武德培育使得学生之间产生良好的和谐关系,学会谦虚礼让和尊师重道,最终实现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发展。

4.2培养爱国主义精神

历史上有很多爱国的认识,在国家危机之时发出慷慨激昂的口号,如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欧阳修在《供备库副使杨君墓志铭》中写:“父子皆为名将,其智勇号称无敌,至今天下之士,至于里儿野竖,皆能道之”。这里写的就是北宋时期杨家父子杨业和杨延昭,杨家将一门忠烈,为宋朝镇守边疆,一次次击退辽兵,对宋朝鞠躬伟业。从这些志士的壮志豪言和英雄事迹中能够感受到爱国精神这种高尚情操,为国家和人民随时准备献身的精神正是中华民族发展壮大的支柱。通过校园武术增强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正是校园文化的重中之重。

4.3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身心健康

武术在古代多用于战争,而现代武术的主要作用是提高人的身体素质,由于武术形式多样,也能够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长时间从事武术练习,不仅能够提高身体协调性和柔韧性,而且还能改善学生的心肺功能。武术的练习不仅仅是强身健体的过程,更是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精神和锻炼学生意志力的重要途径,在这种能够潜移默化的作用下,不断锻炼学生的心智,使之在以后遇到困难事情时能够做到不轻易放弃。因此,校园武术的不但能够让学生达到锻炼身体的效果,在联系的过程中更能够加强学生的内在品行。

5.结论

武术并不是单纯的体育项目,而是中国的传统文化,校园武术不仅在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身心健康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也使得中国的传统文化得以传承。目前人们对于健康问题尤为重视,而校园武术作为一项体育运动,可以满足学生对提高身体素质的需要。武术中武德教育则能够提升学生个人的品质。因此,校园武术进校园,在达到学生基本需要的同时,让武术得以传承。

参考文献:

[1]张长思,娄健,张长念.道德缺失与校园暴力:论武术精神的当代教育价值[J].中华武术(研究),2015,4(Z1):74-79.

[2]武冬.新时代中国武术发展的新思考[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20,54(02):53-58.

猜你喜欢

校园
Q爆校园
Q爆校园
Q爆校园
Q爆校园
Q爆校园
Q爆校园
Q爆校园
再见,我的校园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