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有效四重奏 催开习作花

2020-09-14蔡冬吟

读与写·教师版 2020年11期
关键词:英子习作课文

蔡冬吟

【摘要】习作难教是目前小学语文教学面临的一个难题。在中年级习作教学中,对学生习作能力的培养必须根据学生学情以及心理特点,积极调动学生的习作兴趣,并结合教材内容让阅读积累和口头表达能力训练双管齐下,加强写作方法的指导,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努力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字】兴趣   阅读  表达  读写结合

新课程标准(2011版)对小学中年级的写作提出明确的目标:“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愿意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观察周围世界,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尝试在习作运用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语。” 这强调了让学生处于一种放松的心态,实现写作的个性化,真正做到“我手写我口”。结合学生的实际,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激发兴趣,让学生爱上习作

现代心理学的研究也表明:兴趣是影响学习活动的最直接、最活跃、最现实的因素。的确,激发学习兴趣对于创设主动的教学氛围是十分重要的。因此,在教学中,应根据学生心理特点,以教材为载体,积极调动学习兴趣,唤起学生参与习作教学活动的欲望,让学生真正喜欢习作。

教师精心创设习作教学环境,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产生要“一探究竟”的冲动。学生好奇心强,一个悬念、一个神秘的疑问,都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针对这一特点,在上作文课《我喜欢的一种水果》时,我是这样设计的:上课时,我拿出一个包装精致的箱子,里面装着各种各样的水果,说:“同学们,你们猜一猜:这个箱子里装的是什么呢?”教室里顿时像炸开了锅,学生们七嘴八舌。我趁热打铁:“谁愿意上来用手摸一摸,猜一猜?”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早就被调动起来了。紧接着,我让学生把眼睛蒙上,说:“谁愿意上来闻一闻,猜一猜是什么水果?”学生们争先恐后地举手,学习热情高涨。这样的设计使学生处于一种兴奋、好奇的状态,学生的学习兴趣被转化为欲“一睹庐山真面目”的认知内驱力。

2.重视阅读,让学生学会积累

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只有多读书,语言具有一定的储备,才有可能运笔如神。可见,多读书能促进习作水平的提高,而学生语言能力的提高,有赖于平时的积累。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多读课文,指导学生在语言文字中朗读、感悟、想象画面,加深学生对文本的感悟,从而热爱语文,乐于积累。例如,在指导《秋天的雨》第二自然段的阅读时,我通过一边读一边想象的方法,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描写的情景中,使学生对课文逐步理解,学生因此读出自己对文本的体会;再通过配乐朗读和课件再现情境的方法,把阅读引向感悟的高潮。此时,我抓住时机让学生用铅笔划出课文中的好词佳句,然后再摘抄到本子上。经过几次这样的练习,学生基本上懂得了该摘抄些什么,他们就会在课外书上也运用这种方法,这样日积月累,学生的记忆力和思维能力都会得到提高,厚积而薄发,大量的汲取必会为学生的习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3.以说促写,让学生学会表达

課堂是我们练习说话最好的阵地。当进行口语交际训练时,可以让学生先小组交流,再推荐代表在班上讲,使学生从不敢说——能说——乐说——会说,到大部分学生都积极参与,从而为习作打下基础。例如,教学《掌声》一课时,当英子犹豫了一会儿,慢吞吞地站了起来,眼圈红红的。我围绕“如果我是她的同桌,我会怎么做?”这一问题让四人小组展开讨论,大家集思广益,发言特别积极。有的说:我心里“咯噔”一声响,暗暗为英子捏一把汗,英子的腿不方便,她可要怎么办呀;有的说:我轻轻地握住英子的手,告诉她——别害怕,相信自己可以表现得很好,加油;有的说:我看见英子的小手紧紧地拉住自己的衣角,那要迈出去的腿好像灌了铅似的……这种以说促写的练习形式,学生很感兴趣,积极性很高。同时,我们应认真倾听,随时注意学生在表达中出现的不恰当的地方,并及时指正,以规范的口语促进规范的书面语表达。

4.读写结合,让学生学会习作。

4.1抓优美词句仿写。课文中有许多优美的词句、精彩的段落、巧妙的构思,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再动手仿写,其“妙”无穷。例如,在《桂林山水》有这么一句: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有的同学就这么仿写:西山岩水库的水真静啊,静得就像未磨的铜镜;西山岩水库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水里的鱼儿;西山岩水库的水真绿啊,绿得像一株新生的竹笋。通过这样的仿写,既能让学生学习如何借鉴、运用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又能欣赏作者遣词造句的精妙。

4.2 抓情节空白补写。选入教材的文章精炼含蓄,很多课文的一些情节还是空白,所以我们可以抓住教材的这一特点,让学生补充写作。在《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这首诗歌的最后一节是个省略号。此处就是利用省略号缩减了文章的内容,这也使学生对缩减的内容产生了遐想,此处就是一个很好的补写点。

4.3抓故事结尾续写。有些文章的结尾言已尽而意未穷,课堂上可以引导学生按照文章思路和课文内容进行续写。比如在教学《小木偶的故事》一课后,可以让学生展开想象:在小木偶的身上,后来又发生了什么?让学生对故事进行续写。 并且,通过一定的续写训练不仅让学生对怎么描写人物神态有了进一步掌握,而且进一步深化了课文中心思想。

总之,习作训练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只有教师持之以恒,扎扎实实地引导学生夯实基础、循序渐进,教师才能在实践中探索出一条符合学生实际的作文教学成功之路,学生也才能在有效的学习中丰富情感,积累经验,一步一个脚印,轻松快乐地进行习作。

【参考文献】

[1] 魏诚游. 浅谈小学中年级的习作教学[J]. 海南教育,2012(09).

[2] 杨年红.让学生将名著实实在在读起来[J].新课程学习(学术教育),2010(12).

[3] 张晓培.重视课堂阅读 促进学生发展[J].吉林教育,2010(02).

猜你喜欢

英子习作课文
独臂作家之死
端午节的来历
背课文
钻石妙贼
巧计得绵羊
习作展示
鲜花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