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动态生成”让小学数学课堂散发魅力

2020-09-14林银凤

读与写·教师版 2020年7期
关键词:动态生成魅力数学

林银凤

摘要:数学课程标准(2011 年版)指出:“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 间、生生之间交往互动、动态生成、共同发展的过程。课堂上的动态生成使教学过程更具有针对性、时效性,更富有生机和活力。

关键词:动态生成; 数学; 魅力; 课堂

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往互动、动态生成、共同发展的过程。课堂上的动态生成使教学过程更具有针对性、时效性,更富有生机和活力。下面就如何让动态生成走进小学数学课堂谈谈自己的几点教學思考。

1.开放课堂,突出主体

动态生成的观点认为,课堂教学是学生在参与、探究、创新的过程中实现由接受式学习向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转变,是自己去发现知识,课堂教学不可能在课前全部预设,需要在课堂上现时生成的。这就要求老师要 尽可能多地创造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机会,提供充分的时间 进行独立思考,以各种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为中介,通过内隐与外显的活 动,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动机,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学习,才能 把握课堂中生成的动态资源。

例如:在教学“分段计费”时,课前布置学生收集近期自己或父母坐出 租车车费和路程,向父母或司机了解一些关于出租车的计费知识。课上, 我让学生先在小组内交流自己在调查中有哪些收获。学生情绪高涨,教室 里的气氛立马活跃了起来,大家七嘴八舌地交流。小组交流完后,各组争 先恐后汇报。有的说:我知道了从家到政府的路程需要多少钱。有的说:我 知道了中山的计程车起标价是 7 元,也有同学补充其它起标价和中山不一 样的城市。也有的学生说:我知道 2 公里后的价钱不一样,有学生马上补 充,是啊,我爸爸前两天办事坐了 20 公里和小明同学妈妈坐了 10 公里的 路程怎么收费相差这么远呢?......“路程不同,出租的计费到底怎么算才 对呢?”这节课我们能不能扮演出租车司机,计算客人的车费啊?这时“路程不同,出租的计费到底怎么算才对呢”这 一动态问题生成了。学生自主尝试的愿望迅速燃起。在这个现实生活问题情 境中,增强了学生对数学内容的亲切感,引发了数学学习的内驱力,同时 也激活了学生的认知需求与思维热情,使其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下面的学习 活动中去。

2.合理利用资源,适时调整

在课堂教学中,随着学生主体性、自主性的增强,学生质疑、反驳、争 论的机会已大大增多。在教学中,教师课前要考虑学生在课堂中可能出现 的各种情况;课上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包括学生的兴趣、学习方法与思 维方式、发表的意见、提出的问题乃至错误的回答等等,都是教学过程中的 动态生成性资源。教师应善于捕捉和利用课堂上的动态生成性资源,因时、 因地、因人、因势去作灵活的、及时的应变处理,使教学过程成为师生互动、 互促、教学相长的过程。

例如,教学“圆的周长”时,新课的导入教师预设是给予学生学具(绳 子、尺子、1 元硬币、白纸)进行实验测量。大多数学学生会想到用绕的、滚 的方法来测量出硬币的周长。正当学生有结果七嘴八舌交流自己的测量结 果觉得自己的方法很不错时,教师在课件上出示屏幕上的圆,让学生思考 能否用绕的、滚的方法得到它的周长。由此说明绕的、滚的方法有一定的局 限性,从而产生矛盾,那么是不是有更普遍的方法可以求圆的同长呢?这 样通过矛盾的产生调整学生的学习方向,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欲望,加强 学生探究圆的周长公式的推导。

正是教师这种审时度势的机智调整教学预设,才使学生有更充分的 时间投入到主动学习、积极探究的活动中,获得思想启迪,加深知识理解, 促进思维拓展。

3.善于捕捉信息,因势利导

课堂信息存在于瞬间,稍纵即逝,而开放的课堂教学又形成了可变的师 生多向互动,教师应善于捕捉课堂教学中生成和变动着的各种有价值的信 息,作为活的教育资源,努力创造条件去扶植它、栽培它,让擦出的火花 熊熊地燃烧起来。为使课堂场景变成一幅鲜活的、生动的画面,教师要当好 互动机遇的提供者、创造者。

首先,要做的是创设一个师生融洽的教学环境,鼓励学生大胆提出 问题,组织学生去解决发现的问题,在彼此思维的碰撞中就会闪现智慧的 火花。 如:在教学六年级“比例尺”这一内容时,我设计了这样的学案:学 校操场有一条 80 米长的跑道,请你把这条跑道画在练习纸上。学生画完后, 让学生说一说你是怎样画的?有的学生说:我把实际的跑道缩小到原来的1000 。有的学生说:我缩小到原来的 2000 。还有的学生说:我画的长度与跑道实际的长度的比是 1:1000。接着,我又提出:老师带的这块手表,其 中一个小零件的长度是0.3毫米,请你把它的长度画出来。学生根据刚才的 经验,感到太短了,实在画不出来。哪怕画得出来的也小得需要用放大镜 才能看得清。这时,我问:“80 米长的跑道大家能画在纸上,0.3 毫米的小 零件就不能画在纸上吗?真是没办法?”经我这一质疑后,有的学生情不 自禁的冒出把长度放大 10 倍、100 倍等等肯定可以画出来。一语惊醒梦中人 那样,其它同学也不甘示弱地说出可以放大 200 倍、1000 倍等等的方法。

其次是教师要善于抓住学生的思维特点,针对具体内容充分估计学 生思维的可能性,巧妙地设置“陷阱”,自然引发生生间的争辨。由于学生 的生活经历、经验积累、认知水平、知识背景、思维方式等往往不尽相同,由 此而产生的争辨常常可以激起更多学生的思维火花,引起更深入的思考和 更广泛的讨论,从而促进更高质量的理解。例如,我在教学圆锥的体积复 习完圆柱的体积后问:“圆锥的体积和圆柱的体积有什么关系?”学生觉得容易因此表现得异常兴奋,有的不思考就说:“圆锥的体积是圆柱的体积 的1 ”,也有的学生说“圆柱的体积是圆锥的3倍”,也有学生发出感叹:“我想不一定所有的圆锥和圆柱都会有这样的关系。”带着这一疑问我让孩 子们在每组中利用学具(一个圆锥、几种不同规格的圆柱、一盆沙子)进行 实验操作。经过反复的实验,学生最终发现:只有等底等高的圆柱体容器 盛的沙子才是圆锥体的 3 倍。这节课因为学生的一个感叹让我改变了原有 的设计,放手让学生带着疑问和个性去大胆猜测,再进行反复的实验来论 证最终下来,学生的思维、个性得到了张扬,学生的收获更大了,体会也更深了,也何尝不是一节成功的课。

4.注重提升,深化互动生成

课堂教学资源的生成,需要教师充分发挥信息重组者、学习指导老师等 作用,充当活动信息向教学资源转化的催化剂。要以生成推进更高层次的 互动,教师更应关注学科的育人价值,体现学科思想,使互动深化,真正 呈现出动态生成的创生性质。

例如,在教学数学广角《鸡兔同笼》时,我试着创设情境:出示上周末 我们一家去农家乐玩,一进门就看到了 3 个笼子,笼子里有鸡有兔,每只 笼子中都有8个头。你们猜一猜每个笼子里的是什么?因为第一、二个笼子 能看到脚的形状,所学学生能很快猜到是什么动物。第三个笼子什么都看 不到,只告诉有 22 只脚,学生的猜想就不能一下确定了。有的学生发现: 不可能全是鸡或全是兔。也有学生质问:“有鸡也有兔,到底有几只鸡几只 兔呢?”疑问的解决需要学生的尝试。在巡视中发现,数感较好的学生很快 就凑出了答案,还有的学生在一次次猜测的基础上逼近答案,另外还有一 些学生在一一有序地列举,也有善于用简图的学生画出题意得到答案。像 这样在问题解决的学习中,过程越开放,生成的资源就越多样。当学生在 探究时,老师不要“走近”学生,更要“走进”学生,了解学生的思维,给予 恰当的引导,适时的帮助,尽可能让每一位学生在探究中体验成功的乐趣。

课堂是师生交流的平台,本该是变化莫测、丰富多彩的。面对课堂中那极 富变化、充满生命气息的动态生成性资源时,我们应该勇于接受挑战,善于捕捉,并逐渐形成教育智慧,从而使课堂散发出灵性和魅力。

参考文献

[1]罗燕斌;在“做”中实现数学知识的“再创造”;小学教学设计 2016

[2]罗鸣亮;在知识更深处让学生明理;小学数学教师 2016

[3]谢惠良;让数学课堂尽情绽放思维的火花;小学数学教育 2016

[4]潘小明;数学核心素养及其培养; 小学数学教师 2016

[5]毛爱文;用生成资源培养思辨能力;小学数学教师 2016

猜你喜欢

动态生成魅力数学
基于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教学策略探微
品德课堂“动态生成”资源的运用策略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魅力展示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被注入东方魅力的配饰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