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理护理对艾滋病患者抗病毒治疗依从性的意义

2020-09-14张廷敏

健康大视野 2020年18期
关键词:抗病毒治疗心理护理艾滋病

张廷敏

【摘 要】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对艾滋病患者抗病毒治疗依从性的意义。方法:选2018年6月-2019年6月在本院治疗的艾滋病患者80例,按抽签法随机分组,对照组40例,用常规护理,观察组40例,给予心理护理,对比两组护理后抗病毒治疗依从性及心理状况。结果:经护理,观察组抗病毒治疗依从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心理状况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艾滋病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可提高其抗病毒治疗的依从性,患者心理状况得到改善,可临床推广。

【关键词】艾滋病;抗病毒治疗;心理护理;依从性

艾滋病全称为获得性免疫障碍综合征,简称HIV,是一种传染性疾病,对人体危害较大。它主要是由感染艾滋病病毒所致,此种病毒能够攻击人体免疫系统,主要攻击目标是人体免疫系统中最重要的CD4T淋巴细胞[1]。艾滋病病毒在人体的潜伏期长达8至9年。因此,艾滋病患者在未发病之前,身体上可以不出现任何相关症状。艾滋病患者通常有头晕、头痛、腹泻、腹痛、身体发热或者出汗等症状,后期人体免疫力被艾滋病病毒彻底破坏后,将出现诸多严重问题,主要有机会性感染和恶性肿瘤[2]。当出现艾滋病时,患者除了接受医生的针对性治疗外,也应重视护理的作用。本研究中对接受治疗的艾滋病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并分析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2018年6月-2019年6月在本院治疗的艾滋病患者80例,随机分组,对照组40例,男23例,女17例,年龄28~59岁,平均(43.2±2.1)岁;观察组40例,男22例,女18例,年龄29~60岁,平均(44.8±2.6)岁;两组患者基本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可对比。

1.2 方法

患者入院均先给予抗病毒治疗。

(1)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即为患者提供良好的就医环境,给予相应的健康知识讲解,治疗的过程中关注患者病情变化情况,按医嘱为患者使用药物,提醒患者合理饮食并进行相应运动。

(2)观察组用心理护理干预,具体如下:首先,对患者的病情状况及相关信息做好保护,在诊疗时设置独立诊疗室,将患者引领给相应医生进行诊治。其次,和患者保持良好沟通,注意交流的语言和态度,尽力取得患者信任,多照顾患者的感情和心理变化,了解患者的困惑,及时给予疏导。第三,强化健康知识宣教,可在院内开展关于艾滋病患者的健康知识讲座,组织患者进行聆听和交流,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度,过程中积极解答患者疑问。第四,设置咨询专线,安排专业医护人员进行问题解答,耐心和患者沟通,解决患者的咨询问题,消除其内心困惑,鼓励其配合医生积极用药。

1.3 观察指标

(1)对比两组护理后的抗病毒治疗依从性。记录两组患者治疗中的依从情况,并做组间对比。

(2)对比两组经护理后的心理状况。即分别使用焦虑评分量表(SAS)、抑郁评分量表(SDS)[3]对患者的不良情绪进行评分,两组进行对比。评分越低,表示负面情绪越少。

1.4 统计学分析

用SPSS20.0分析数据,计量资料()、计数资料行t检验、 检验对比。P<0.05为差异显著。

2 结果

2.1 两组抗病毒依从性对比

经护理,观察组抗病毒治疗依从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 两组心理情绪评分对比

护理前,两组焦虑评分(SAS)、抑郁评分(SDS)无显著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SAS、SDS均比对照组低(P<0.05),见表2。

3 讨论

艾滋病病毒具有破坏人体的免疫能力,导致免疫系统失去抵抗力,从而导致各种疾病及癌症得以在人体内生存,发展到最后,形成艾滋病。

目前,随着医学发展,艾滋病已成为可控的慢性病,但由于部分患者治疗不及时或者病毒耐药等原因,导致患者获得各种机会性感染而死亡,另外,由于社会上普遍存在对艾滋病感染者的歧视,这也为患者带来了沉重的精神压力。俗话讲:三分治疗,七分护理。因此,艾滋病患者不僅要在正规医院接受具有针对性的专业诊治,同时也必须重视护理的作用。本研究主要探讨心理护理对艾滋病患者抗病毒治疗的积极意义,心理护理是由护士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以积极影响患者心理活动,最终达到护理目标的一种护理方式。本研究护理中,对患者的个人信息和隐私做了充分保护,使患者能够消除担心顾虑,安心就医。另外,护理人员在患者治疗过程中给予恰当护理干预,并用患者可以接受的方式与患者交流,最大限度照顾患者的情绪和心理变化,为患者减轻压力和心理顾虑。而且,医院也会组织相应的健康知识讲座,通过学习使患者更多地了解艾滋病,从自身改变认知,增强治疗的信心。经心理干预,观察组抗病毒治疗的依从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SAS、SD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

综合上文,对艾滋病患者采取心理护理,可提高其抗病毒治疗依从性,患者心理状况改善,可推广。

参考文献

杨正波. 心理护理结合同伴教育对艾滋病患者抗病毒治疗服药依从性的影响[J]. 中国实用医药, 2017, 12(35):142-144.

夏淑钧. 共情护理对艾滋病患者负性情绪及治疗依从性的影响[J]. 国际流行病学传染病学杂志, 2018, 45(5):353.

张春艳. 艾滋病临床护理中人性化护理的效果观察[J]. 大家健康旬刊, 2017, 11(2):266-267.

猜你喜欢

抗病毒治疗心理护理艾滋病
《 世界艾滋病日》
艾滋病能治愈吗
预防艾滋病
护理干预对丙肝患者抗病毒治疗依从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