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儿童喜爱的方式做国学

2020-09-14董姝

神州·上旬刊 2020年9期
关键词:国学校本诗词

董姝

国学是中华文明的根源和灵魂,国学经典浓缩了中国古代圣贤先哲对宇宙、自然、社会、人生的深入思考,建构了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传统,是传承中华文明,弘扬民族精神和培养爱国情怀的重要载体,小学阶段是一个人的价值观的启蒙时期,可塑性最强,在此阶段开展国学教育,开发国学课程,发挥传统文化的育人功能,用孩子们容易接受的方式教会他们做人做事,但是在义务教育阶段小学课程中,国学教育内容十分有限,不能满足学生的成长需求,因此,因地制宜的开发学校校本课程就具有了特别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第一,确立校本课程的价值取向

经过几年的研究和摸索,在不断地反思中,构建了校本课程的设计模式,即适合学生的国学,以学生自己的方式亲近国学,从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知识和技能、过程与方法三个维度设计开发国学校本课程目标,课程内容采取取其精要,整合再现的方式组织教材。

第二,建构了校本课程的呈现方式

以中华传统文化典籍为基本内容,编排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以吟咏颂读、情境化教学、生活化教学等为基本的呈现方式。

第三,在且思且行中研究、探索与发展

(1)完善管理常规、让国学教学“有章可循”。

国学课程的创建本身就是一个在实践中逐渐完善的过程。为了实现教学目标,结合自己的优势制定个人发展计划,教师个人的发展与学校的办学思想相吻合,形成了共同发展愿景、共同价值追求。从中选择具有示范性的低、中、高三个不同年段的班级进行“国学经典”的尝试教学,成功的教学范例全面铺开经典教学提供范例,使国学教学“有章可循”。

(2)建构“国学教育”课程体系,经典教学“循序渐进”。

国学教育以经典诵读活动为主,一二年级诵读蒙学篇,三四年级诵读诗词,五六年级采取推荐加自选的方式,学校每年开展读书汇报活动,将国学经典形成系列校本教材读本。精选《三字经》、《论语》等经典篇目,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形成校本教材系列读本,每个级部诵读内容不同,由简及繁,由易到难。通过诵读经典,感受传统文化,对孩子进行心灵的熏染和陶冶,让孩子从传统文化精华中受到启发和自省。同时借助语文课堂的主阵地,在教学中有针对性地进行诗词补白、改写、仿写、写读后感、独立创作等多种练习形式让孩子每天都沐浴经典,感受传统,浸润书香,滋养心灵。

建构“国学教育”课程体系。制定校本课程开发方案和各年级国学教育的具体目标,构建国学课的授课模式,不同年段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有自己独特的国学课授课模式。

随着年级的升高,我们建议教师带领学生从时间的角度把握经典诗词的脉搏,让學生在不同的时节吟诵不同的诗词。在经典中春游芳草地,夏观绿荷池,秋赏菊花,冬吟白雪。顺着四季走来,一路琅琅童音。从《早春》《春江花月夜》到《夏日》《小池》;从从《秋浦歌》《秋思》到《冬景》《江雪》,学生背过了灿烂的春、绚烂的夏、金色的秋、凄清的冬。从《清明》到《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从《中秋月》到《元日》,学生感受诗人离别的忧愁,这种形式为学生大量背诵奠定了基础。

(3)保障国学教育时间

通过每周一次的国学课程,每学期一次的全员性经典诵读汇报,每周一至五中午自习时间进行诵读,整个校园书香盎然,国蕴飘香。

(4)重视学科整合,将经典诵读融入课堂。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组织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探究挖掘教材中涉及到经典的知识点,结合上下文内容,分析经典内涵,从而达到理解的目的。

“画是有形诗,诗是无形画,诗画同源”。将诗词引入美术课堂,以诗词为画题,任由孩子展开想象的翅膀,画心中所想。教师可以让孩子们以诗词为内容,描绘出诗词中的意境。也可以借助配画插图引导学生展开想象,通过对图画的观察,使孩子们形成直观的感性认识。

让学生给诗词配曲,又是经典诵读与音乐的整合。谷建芬老师专门为孩子们学古诗谱的作品二十余首,有《春晓》、《出塞》、《长歌行》……还有我们耳熟能详的岳飞的《满江红》、李煜的《虞美人》、李清照的《月满西楼》等,这些我们都让学生一一学唱,学生兴趣盎然。

经典走进课堂,让单纯的知识传授型的课堂变成了在知识传授中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塑造品格的“双赢”式课堂。

(5)注重平时的搜集与积累。

学校设计每周一课,每班语文老师任课,安排在周五下午进行,学校有校本教材,每个孩子都准备一本《国学经典集萃》册,把诵读的内容抄在册子上,同时把个人收集到的喜欢的古诗词抄录在上面。每学期,评选优秀者,并在家长会上进行展览。学校每学期对各班进行整体验收,对好的班级,组织大型的表演。

第四,实践中产生困惑,不可回避的问题

1.国学课程内容如何选择

(1)想让孩子们在各方面了解中国的古代文化中优秀的东西。

(2)想让孩子们从教材上感受中华文化中文明的精髓。

(3)古诗词与四书五经文选要如何选取。

2.国学课采用何种教学方法

诵读校本教材,那些记忆力强的孩子能当堂完成,但又一部分孩子要在课后背诵,因此负担就重了,怎样解决呢?

3.语文教学如何与国学融合

语文课对国学内容的学习要春雨般的慢慢渗透,不是每篇课文都有加入国学内容,都能加入,是自然而然加入而不是强加,有的可以拓展得很宽等等,那么要实现这些目标该去如何实施呢?

4.经典诵读校本教材如何进行编写,使之既起到对学校经典教育的一个总结、提升的作用,又能够让教师和学生有效地运用,从而提高师生的文化底蕴。

的确,当古老的中国大踏步进入信息时代,孩子们在网络世界里纵横驰骋的时候,他们是否还需要诵读经典?当升学的压力越来越大,孩子们在沉重的课业负担下艰难喘息的时候,他们是否还能够诵读经典?当然,答案是肯定的。一个纯净的心灵世界,一种对书香气息的天然热爱,一种良好的阅读习惯,对孩子们来说,都是他们生命健康成长不可或缺的要素。因此,我们老师需要有一种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那就是不管社会怎样变迁,不管科技怎样进步,不管教育怎样改革,我们都必须让孩子们在人生记忆力最佳的时期,诵读名家名篇,诵读千古美文,让文化经典占据他们的心灵。我们有决心,也有信心在不加重学生负担的情况下,让学生的经典诵读有机地融入新课改实践,扎实有效地开展下去,为孩子们的一生发展打下厚实的文化基础。

猜你喜欢

国学校本诗词
“垂”改成“掉”,好不好?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红楼梦》(新校本)
《红楼梦》(新校本)
点校本《史记》中的“曆”字
奋斗鸡—我的国学日常
诗词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