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会体育专业与职业人才培养研究

2020-09-14何翠莲

神州·上旬刊 2020年9期
关键词:社会体育培养研究

摘要:随着当前素质教育深入推进,使得社会体育专业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但在社会体育专业职业人才培养现状中,整体教学模式相对比较落后,使得具体教学过程所取得的成效不尽人意。因此,文章首先对社会体育专业与职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进行深入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社会体育专业与职业人才培养的具体策略,以求能够有效提升社会体育专业教学效率,培养出更多优质的职业人才。

关键词:社会体育;职业人才;培养研究

一、社会体育专业与职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

(一)社会体育专业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具有可行性

在目前的教学实际中,高校社会体育专业应当如何建立起教学体系以及课程体系、如何建立高校社会体育专业评价体系以及如何开展高校社会体育专业教学,都需要明确的方向以及实际内容加以指导。高校社会体育专业,并非仅仅将社会具体需求为主要方向,因此,应当将高校之中的智力优势充分发挥,以提升国民身体素质为主要目标,以推动全民健身为重点所在,充分与相应健身企业进行合作,将其在设备、技术等方面的优势进行发挥,进一步实现双赢目标。这样不仅解决了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还弥补了高校在设备以及技术方面的不足,同时,也为高校实施教学改革增添了强大动力。随着健身行业的不断发展,国内健身行业正不断进行更型换代,其对各种体育高端人才的需求是巨大的,为此,高校社会体育专业更应当紧紧把握住时代机遇,通过对相应企业的行业培训师进行邀请,以开办研讨会、知识讲座等多种方式,了解行业发展趋势以及所需的人才规格。从而进一步确定高校社会体育专业的发展方向,有效培养学生具备岗位所需的专业素质、专业能力以及专业技能。

(二)社会体育专业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具有必要性

人才培养模式作为目前社会体育专业实现教学目标的主要途径,具有着以下四个具体方面的含义:

1.培养目标以及人才规格。为了将人才规格以及培养目标教学过程加以实现,就应当完善这一过程的管理以及评价制度,并采取相应的教学手段以及教学方式。

2.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这种改革是目前社会体育专业学科主动适应社会发展的积极体现,一旦社会体育专业学科的人才培养现状无法满足社会中的具体要求,或者不能与高等教育发展趋势保持一致的情况下,就要以社会实际人才要求为标准,对社会体育专业培养目标以及培养模式进行完善,并及时根据培养目标来将相应课程设置加以优化,使其能够更好的为当前社会服务。

3.社会体育专业办学应当围绕社会需要。在社会体育专业教学中,应当利用社会中健身中心、健身公司等,将具体企业之中的岗位技能以及人文素养引入到教学内容当中,进一步将人才培养规格加以明确,还可以让企业中的精英人员参与到课程改革中,有效形成以高管理、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培养为特色的校企合作社会体育人才培养模式。

4.建设校内外实训基地。建立起实训基地,能够对社会体育实际职业岗位需求进行有效培养,使得教学效果以及学习效果都能得到有效提升,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汲取的知识技能能够与社会行业保持高度一致,从而培养出高质量的社会体育专业人才,进一步实现校企互利共赢的教学模式。

二、社会体育专业与职业人才培养的具体策略

校企合作模式,是一种能够让高校实现与市场对接、提升教学质量、培养出社会一线技术人才的重要途径。学校与企业的有效合作,不仅能够实现设备优势以及技术优势的互补、共享,还可以将教育的实效性以及针对性加以提升,使得社会体育专业教学效率以及办学质量得到穩步提升。

(一)构建基于社会行业岗位技能学习的课程体系

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的关键就在于教育,而教育的核心内容就是课程。在课程体系中,应当明确主干学科以及课程,从而让社会体育教育内容能够拥有一定的系统性以及逻辑性,这样才会让学生具有坚实的理论水平以及技能基础,对于工作领域迁移以及技术进步有着极强的适应能力。社会体育专业在课程体系开发方面上,应当在高校教师、课程开发专家以及企业培训师共同讨论的基础上,充分结合健身行业的具体职业需求,将其作为核心方向,并以此来确定社会体育专业教育的主干课程以及相应拓展课程。这种项目化课程应当在强调项目技术规格基础上,进一步囊括职业营销策略、职业营销方法、职业管理措施以及职业技能要求等因素,从而对学生的岗位能力进行有效培养。实践性课程则应当根据学生间的具体差异,采用岗位实习、职业体验等方式,增加学生对于工作岗位的理性认知,提升其岗位职业能力,同时,对于健身文化类的相应拓展课程,也应当进行开设,从而将学生职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加以培养。

(二)资源共享,提升社会体育专业学科建设水平

各种现代化教学器材、教学设备以及实训场地等,都是培养高级社会体育专业人才不可或缺的条件。由于目前高校社会体育专业发展历程尚浅,多年来在硬件建设方面始终存在着不足,而通过校企合作方式,不仅能够为高校学生实训、实习提供了重要场地,还为高校社会体育专业学科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一方面,资源共享可以帮助学生将自身人际交往能力以及问题分析解决能力有效提升,同时,学生在企业内部进行实习,还为企业带来了活力以及一些无形的资源,为相应企业的人脉、人气提升以及人才储备都起到了良好的推进作用。而在另一方面,高校利用其智力平台,不仅可以帮助相应企业完成内部工作人员的轮训工作,还可以为企业培养出职业经理人,企业内部中的健身指导培训师还可以利用其丰富的工作经验以及精湛的职业技能,对在校学生进行充分培训,从而使其能够尽早适应企业中各种岗位职能。

结论:

目前的高校体育专业,应当遵循社会行业的具体需求以及标准为目标,强化人才培养意识。而校企合作模式下作开发出的社会体育课程内容以及课程体系,能够有效提升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效率以及学科建设水平,使得学生能够得到全方位发展。

参考文献:

[1]黄思敏.加强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职业道德教育的探讨[J].肇庆学院学报,2018,39(05):92-95+100.

[2]黄晓强.高职体育院校社会体育专业培养目标与专业方向的研究[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8,31(06):39-40.

作者简介:何翠莲(1991.12-)女,汉族,江西人,本科,二级教练员,海曙区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研究方向:社会体育学。

猜你喜欢

社会体育培养研究
社会需求导向下的我国社会体育专业课程改革
古诗文教学对培养人文素养的思考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研究综述
多措并举让语文学习兴趣“浓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