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个性化人才培养的地方高校弹性学分制研究

2020-09-14李华金

时代人物 2020年10期
关键词:学分制学分弹性

李华金

关键词:人才培养  地方高校  弹性学分制

基金项目:浙江省高等教育“十三五”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基于个性化人才培养的弹性学分制探索和实践”(jg20180128);

2019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高校优秀思政课教师核心素养与培育机制”(19VSZ098)

学分制是一种以学分为计算单位,衡量学生学业完成状况的教学管理制度,学生依据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通过选课进行学业修读,完成在校期间所需要获得的总学分,即可顺利可以毕业。学分制起源于选课制,19世纪一种基于“自由学习”的选课制在德国柏林大学产生,1894年哈佛大学首先开始在选课制的基础上创建了学分制。到了20世纪初,学分制成为欧美大部分高校普遍推行的教学管理制度。

一、学分制内涵和特点概述

学分制是基于“自由学习”的教学管理制度,学分制的核心特点集中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选课自由,即学生根据自身兴趣和专长、根据师资和课程内容特点自主选择课程;二是学习时间自由,学生可以自主选择课程学习的时间段,自主安排和制定学习计划;三是以学分获得数衡量学生学习量,学生获得学校规定的最低学分标准,即可获取完成学业。这充分体现了学生在完成学业中的选择自主性和时间规划的自主性。

本文所述弹性学分制也即在学分制的基础上,根据地方高校的教学资源和办学条件,根据学生兴趣和学有所长,允许学生在一定范围内实现自主选课和自主规划学业的一种教学管理形式。相比较于学年学分制,弹性学分制具备以下方面的特点:一是学习年限弹性,打破学制等于学习年限的惯例,学校只规定了最长和最短学习年限,允许学业困难学生适当延长学习年限,也鼓励学有专长学生提前毕业;二是教学计划执行弹性,学校制定学年(或学期)教学计划作为学生学业修读的推荐计划,但对于部分学生(如在校创业学生)而言,可以依据个体发展的差异,打破学年学习计划限制,提前或延后修读相关课程;三是学习课程和教学班级弹性,学生可以打破专业和学科的限制,在学有余力的情况下,跨年级、跨学院、跨专业修读课程,实现学生个性化发展。

二、弹性学分制的优势分析

弹性学分制释放学生学习内驱力。弹性学分制从根本上讲是对学生自主选择能力和主观能动性的尊重,是鼓励学生以本专业学习为基础,结合学有所长和兴趣,开展融合式学习的一种模式。在高校人才培养中,学生个体发展存在很大的区别,每个学生在兴趣爱好、专长特点、学习目的、生涯规划等方面存在巨大差异,传统一刀切的模式无法满足不同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弹性学分制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构建自主选择的模式,实质上是因材施教和因人设学的直接体现,也在很大程度上释放了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主动性,并为学生开辟了更广泛的学习渠道。

弹性学分制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弹性学分制按课程预设教学班,学校更易掌握教学班人数规模、教学时段设置,更利于小班化教学的实施,教学质量把控也更易实现;同时学生依据自己对课程和教师的了解,结合个人学业规划对课程进行选择,实际上也是对教师教學质量和课程效用的选择,这种选课程、选教师的模式,倒逼教师必须加大教学投入,精心设计教学内容,不断提高课程教学质量,也是对当前高校推行的“学评教”的有力补充。此外,教学班和行政班相分离,也加强了教学班内不同专业和年级学生之间的交流,有力的促进专业融合发展。

弹性学分制推动教学管理的信息化和高效化。当前,高校为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要,在人才培养上做了大量尝试,如双专辅修、转专业、境内外交流学习、互联网学习、分层分类教学等,然而这些举措与当下高校僵化的教学管理模式和学分修读方式并不相符。结合高等教育的变化,我们发现当前学生对高等教育最大的期待是更开放的专业选择余地、更广的学习覆盖面、更宽的学习渠道,传统的配课制模式限制了学生专业修读的机动性,压缩了学生在学习时间和空间上的自主性,高校人才培养也因此进退维谷的矛盾之中,弹性学分制则从制度上为学生开展更广泛、更自主的学习提供了实现的可能。

三、地方高校实施弹性学分制是深化人才培养的需要

 实施弹性学分制是地方高校“双一流”建设的需要。习近平总书记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只有培养出一流人才的高校,才能够成为世界一流大学。”评价一所大学和一个学科是不是一流,不是只看学校的办学规模、专业数量等,关键在于是否培养了一流的人才,在于其人才培养质量是否得到了社会的高度认可。我国地方高校的办学规模和就学人数已占全国高校的90%以上,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主力军,因此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地方高校开展双一流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地方高校赖以发展的根本要求。

实施弹性学分制是地方高校实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需要。2018年10月,教育部发布了《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明确指出“完善学分制,推动健全学分制收费管理制度,扩大学生学习自主权、选择权,鼓励学生跨学科、跨专业学习,允许学生自主选择专业和课程”,为地方高校开展人才培养和教学模式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指明了方向。地方高校应充分利用政策优势,积极开展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学分制,激活人才培养内驱力,为实现一流人才培养打下基础。

实行弹性学分制是地方高校培养复合型、创新型人才的探索。当前地方高校大多以“学年制”基础,实施配课制,把教学计划以不同专业标准分摊到各个学年(学期),“学什么”、“何时学”、“怎么学”在选定了专业之后就已经明确,学生只是按部就班的执行了教学计划。这样的配课制模式,忽视了学生个性化发展的述求,不利于学生开展跨专业跨学科学习、不利于高校开展复合型人才培养。在当前社会经济体制转型升级的情况下,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更加趋向于多元化,社会经济体制的转型呼唤更多复合型、创新型、个性化的人才,从这个角度看,弹性学分制无疑是地方高校实现人才培养与社会对接的必然选择。

四、地方高校实施弹性学分制的路径

构建与弹性学分制相匹配的培养机制。实行弹性学分制,就是要在适应时代的需求、适应社会的需求、适应学生自我发展需求的基础上,制定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机制。对地方高校而言,必须根据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根据学校发展特色和专业实际,制定科学的人才培養方案和课程体系。宏观上看应注重培养方案设计的规范性和灵活性,既要考虑学生就读专业的个性特点,又要充分结合专业、学科的交叉与融合的需要,最大限度的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诉求,满足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微观上看要注重课程类别之间的比例,比如学科共同课和专业课程、专业必修与选修课程、专业课与通识课程之间的结构协调问题,同课程在不同专业之间的学习层次和学分设置等问题,既然做到符合国家大政方针,也要兼顾社会需求和学生个性化的需求。

.科学规划选课体系。弹性学分制实施的关键在于选课,要从根本上实现选课程、选时间、选教师的自主性,必须要合理设计选课标准,按专业要求和课程类别不同实现弹性选课。允许专业基础课选时间,学生在遵循专业课程修读的先后逻辑关系,根据个人学业规划,实现跨学期选课;允许公共必修课程选教师、选时间,在学校广泛开设教学班的基础上,学生可以按照个人兴趣和学业安排,自主选择教学班;允许学科共同课选课程、选时间、选教师,学校在同一学科内开设不同层次和难易度的课程模块,学生依据专业要求和学习能力的不同,进行模块选课;允许跨学科和专业选课,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依据个人兴趣专长自主选择专业外课程。这样既保障学生选课的成功率,也大大提升学生的选课自主性。

构建完善的教学管理制度。为保障弹性选课的顺利进行,首先必须在制度上对学生学籍与学业管理的基本要求进行修订,要明确学制年限与学习年限的区别,设置最长和最短的弹性学习年限,允许学业困难或创业学生适当延长学习年限或延迟毕业,同时鼓励学有所长学生适当缩短学习年限提前毕业,允许学生在最长学习年限内自主规划个人学业,保障修读时限的弹性。其次应鼓励学生根据自身学习兴趣和时间安排,跨专业、跨学院、跨年级修读课程,规范因转专业等学籍异动引起的课程与学分转换标准体系,实现主修与辅修,新专业与老专业、必修与选修、不同模块之间的学分转换,保障修读内容的弹性。还应鼓励学生通过互联网学习、社会学习、交流与交换学习取得相应学分,实现校际之间、学校与社会之间的学分互认与转换,以保障修读方式的弹性。

构建全员育人的学业规划指导体系。学生选课的过程受选课功利性等原因的影响十分严重,这对高校学生学业发展规划指导方面提出了挑战。高校首先应当通过专业导论、始业教育等形式,明确专业学习、课程学习的要求,提高学生对专业和课程学习的理性认知;还应当通过职业规划教育对学生的学习阶段、生涯发展阶段有充分的认识,合理的规划个人学习时间生活时间,提升学生的学业规划能力;更为关键的是,应当构建教学与教辅人员、专任教师和党政干部、学生管理和教学管理人员互动的全员参与的学生学业发展指导组织,对学生开展从专业到课程、从选课到修课、从学业到就业全覆盖的指导,实施一人一策,不断提升学生学业和职业发展的内驱力,从而实现个性化的培养与发展。

完善与弹性学分制相适应的教学软硬件建设。弹性学分制下,由于学生个人发展诉求的差异,无法实施一刀切的无差别的教学管理模式,弹性学分制更加强调管理的规范化、个性化和高效能。必须要建立和完善基于信息化的教务运行系统,确保学籍管理、成绩管理、排课排考、选课管理等各项工作的有序进行;建立学生学业识别和跟踪体系,通过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及时向学生传递个人的学业完成状况,结合本专业向学生推荐最佳学习计划,为学生推荐最佳选课方式等,实时监测、分析和学生学业状况并提出相应建议;要强化基础设施和教学信息化建设,构建包括智慧教室、课余学习空间、交流空间等,积极打造宜学宜交流的教学环境,营造自主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内驱力,

参考文献

[1]宋立丹,朱海洋.高校学分制改革策略探究—兼论美国DQP体系[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9(01).

[2]高书国.地方高校是“双一流”建设重要参与者[N].中国教育报2018-01-17(04).

[3]邵柏春,胡志林.地方高校完全学分制改革面临的困境及解决对策[J].西部素质教育. 2018(08).

[4]黄景章.基于高校弹性学分制实施路径的思考[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7(23).

[5]王茜,马德刚,李义丹.高校课外实践教育改革模式探析——以天津大学课外实践教育课程化、学分制为例[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6(06).

[6]孔令帅,赵芸.美国和欧盟高校学分互认的挑战、举措与启示高教探索[J].2015(09).

猜你喜欢

学分制学分弹性
为什么橡胶有弹性?
基于分治法的Kubernetes弹性伸缩策略
推进中职学分制改革对策分析
学分
“学分制”盘活远程教育工作原动力
广东 开办终身教育“学分银行”
弹性势能纵横谈
《搭建终身学习“立交桥”的四个关键问题——基于国际比较的视角》
形式上的热闹如何变成实质上的成效
正手击球弹性动作解析(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