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学作品的欣赏与评析方法探究

2020-09-14杨红波

青年文学家 2020年26期
关键词:文学欣赏文学

摘  要:每一部文学作品都具有其特别的美学价值和艺术魅力,只有在读者对其进行了分析和评价之后,才能凸显出来。通过对鉴赏者的体会,经历和想象的分析来实现文学鉴赏。文学评析是在文学欣赏的基础上对文学作品的解释,分析,认可和评价。文学的鉴赏与评价是分不开的,鉴赏与评析互为纽带。

关键词:文学;文学欣赏;文学评析

作者简介:杨红波(1978-),女,汉族,吉林白城人,本科,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学。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20)-26-0-02

文学作品以语言为工具,多种文学形式生动地反映生活,表达作者对生经历活和社会动态的体验和感知,激发了人们对美学的追求,赋予人们艺术享受。

文学作品是每一段历史的结晶。文学作品所表达的情感取决于历史背景,也就是因时代而异。所以,为了更好地理解文学作品所表达的情感,我们有必要透彻理解文学作品的背景。文学作品的内涵对于读者来说是非常想要收获的,同时也是创作者笔下的灵魂要点,一部文学作品,当读者理解了其表达的意义时,才将其视为文学鉴赏并进行文学分析,才需要更深入地探索文学作品的意义。

1、文学作品的欣赏

文学欣赏是读者通过想象力,联想力,情感,思维,新创造和其他心理变化来追求理论作品的知识性和娱乐性的一种方法,以满足读者的灵魂美感需求。文学欣赏是通过关联读者与文学作品之间的关系和相辅相成的作用构成的,二者之间形成了相互依存和相对统一的辩证关系。文学鉴赏的标志源于这种截然统一的辩证关系,主要特征是:主观性、共鸣性、再创造。

文学欣赏是通过理解作品所表达的形象观点来获得语言上的美感体验和情感满足。它分为三个层次:感知,理解和体验。它显示了差异和稳定性,存在一定性和不确定性。

1.1感知阶段

在欣赏文学作品时,读者首先会感觉到文学作品的结构与作品形象。在文学形成过程中会塑造多种形象来体现作品的主题与内涵,读者对文学的欣赏实际上是精炼作品,提取其中的主体形象。在文学欣赏的感知阶段,对结构和形象的感知最先来自于作品语言的传达,形象是通过语言来描写的。正如林黛玉在的“红楼梦”中的形象那样,“两弯似蹙非蹙笼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似娇花照水,行动如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1]。

由此可见,林黛玉的态度和性格可以用几句话体现出来。语言的表达使林黛玉的形象在读者看到这些话时,脑海中就可以浮现。因此,在品味文学作品时,必须仔细解读用语言所表达的结构和形象,理解每一句及每一个词的内涵,并通过想象力和联想力等形象思维等方式,将间接的艺术形象转变为完整的人物形象纽带。通过这样的方式品读文学作品,就仿佛将自己代入作品之中,深刻感受作品中人物所处的环境和所经历的事情。

1.2理解阶段

文学作品不单单需要读者读,而且也是需要被读者理解。如果读者没有欣赏作品的基础,就不可能基于没有任何内容的情况下来理解艺术作品。一部文学作品的创作是与作者的成长生活背景,历史积累,人文成就,个人经历等有关。如果读者鉴赏文学作品,则必须充分理解该作品,并将语言转换为带有各种韵味、个体、动态的形象。文学作品也是时代历史文化的结晶。为了理解文学作品,就必须了解这一时代的文化背景。

1.3体验阶段

接受文学作品过程中最有影响力的阶段是体验。这种接受方法最适合文学作品的本质和存在。在感知和理解过程中,读者基于反复和间接理解,经验过程涉及对作品内涵的深刻理解。作品的内容散发着意义和意义,并在体验中被完全转变为有意义的形态。同时,在体验过程中,作家的主题被文学作品和自我的主题所取代,在现实生活中,主体和自我无法被理解。在整个体验过程中,文学作品和观众都是亲密的,彼此融为一体。在体验的过程中,观看者感觉到自己在文学作品中的感觉,并且文学作品的整体含义也从经验中变得显而易见。

对文学的欣赏经历了三个阶段:感知,理解、体验,读者通过这些阶段感染文学作品。理解文学作品的人文观念和艺术价值,直击读者的灵魂,并使人们了解其中的生命的真正含义,把握人生的价值。

2、文学作品的评析

对文学作品的分析往往始于一个惊喜,而新颖独特的意义,处境,细节,性格,语言等对作品的冲击,感染力,并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产生共鸣,引起强烈的响应,促使读者发表评论。但是,评价文学作品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此外,对文学作品的分析不仅需要精简的概括,还需要具体的案例分析。需要欣赏分析整合以及观点和材料的结合。在没有完善观点的情况下,只有抽象的观点,没有令人信服的例子,也没有材料清单,需要讨论和评析,才能逐层显示工作的美感。

2.1通过案例,从小处切入

文学作品包括内容和形式,读者可以分析的内容非常丰富,包括主题,思想,人物,场景,氛围,语言,风格特征,作者创作等,但分析是最重要的最好从范围小处开始。不要选择范围广的主题。如果它包含太多主题那就只能被概括,则该分析是空的并且不够深入。例如:当我评论小说《三国演义》时,我经常发现这个话题太长了,无法具体说明,而且我不知道从哪里开始。从一个小地方开始,它就可以用作三国演义的主题,表达的情感,风格特征,特定角色的形象,从特定现象的角度或侧面的切入点,完全参与其中,没有重点。

把握关键点和关键点和特征,即作品的闪烁点和突破点,对其进行逐步和分段分析,并展现其獨特性。品尝隐含的意思。此外,要分析文学作品,有必要提出理论并分析文学作品的特定情况。理论和案例必须结合起来以相互推动。评论必须要与作品的内容紧密结合,而不仅仅是表达,并且在没有清晰观点的情况下对观点发表评论,而不能使用实际案例作为佐证材料或积累一些案例材料。在评论过程中,事物必须具有专业性和分析性,将叙述和讨论结合起来才能与作品兼容。产生共鸣,深入各个层面,了解作品的主题和内在含义。

2.2赏析独特,体现形象特点

文学鉴赏应该有独到之处,以引起读者的兴趣。对于文学作品而言,读者总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这是由于读者的性格不同造成的。作为鉴赏者,他不能独树一帜,要对文学评论有价值。例如,曹操在《三国演义》中的人物特点通常是“奸诈、猜忌、狠毒、阴险、多疑、狂妄、善于玩弄权术、才艺好、武艺好、好读书”的形象,他的“奸”和“雄”是一对矛盾的统一体,是密不可分的。如果从“雄”的角度进行判断,那将会有所不同。但是,这种新的,奇怪的和独立的并不意味着它必须是空中制造的,它必须是合理和有效的。

有些作品,尤其是著名的作品,受到很多人的分析。总的来说,很多人从多方面、多角度、多形象进行了审查。如果仍然想要评估它,那么不可避免地会有相似之处。同样,需要找到一个好的入口点。每个人都通过寻求反复的变化来寻找美,例如,每个人都说他们的美丽,他们的外表之美,他们的灵魂之美以及某些神韵之美,通过好的角度去分析评论一部文学作品。

2.3由表及里,代入感知

要分析文学作品,评鉴赏者必须是从表及里进行分析,融入其中就是将自己代入作品之中。内心的体验以及感受到作品中包含的情感,作者对作品“写作充满了愛”,但是,如果只是“进入”而不是“退出”,则可能会迷失自我,失去对作品的客观的认识和判断能力。因此,有必要远离作品,即与作品保持适当的审美距离,对作品的思想和感受,表达技巧,风格特征及其领域做出理性客观的审美评估。如:读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2]”

在其中,来回穿梭了很长时间的“寄宿意图”的类型使我们激动不已,感觉和情感。除此之外,我们将作品置于一定的背景中。基于生活的路径,思维过程和鉴于作者进行调查的特定创作动机,不难看出,作者不仅抒发了情况和感情,无奈地叹了口气,更是对国家及其人民的安慰感到关切,也表达了自己报国无门的愤慨。

优秀的鉴赏者需要像优秀的创作者一样,对于自己的评析和作者所表达的内容要充满热情和憎恨,并具有强烈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情感,要拥有联想力,也需要机智的理性分析意识。

2.4体会作者用意

对文学作品的评价主要是基于个人的主观感,而不是客观的分析。读者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情感经历,再加上融入作品的艺术概念来扩大自己的想象力。对文学作品进行想象和联想是文学评析中最简便的方式方法,作品中的词语,线索和暗示都是想象和联想的全部可能。通过想象力和联想力来恢复作品的含义,对其进行补充,扩展,扩展和深化,填充作品的“空白空间”,并将作者,文本和读者的视野整合到深处,体现作品的重要性。

欧·亨利的小说《最后一片叶子》(The Last Leaf)描述了贫穷的肺炎学生琼熙,她看着窗子对面的墙壁上的藤蔓叶子不断被风吹倒。她觉得:最后一片叶子的落叶代表她自己的死亡。当老画家贝尔门(Bellmen)发现这一点后,为了增强她对抗疾病的信心时,最后一片叶子上绘了一片“永不倒下”的常绿藤蔓叶子,在暴风雨的夜晚,一颗纯正而真实的谎言挽救了乔西的生命,但此后死于肺炎。小说没有写贝尔门画树叶的场景,但是我们可以想象如何在暴风雨的夜晚再现老画家常绿的树叶。要了解作者有意“留空”的意图,称美小人物的伟大个性和高尚品格,让读者对贝尔门的善良感到震惊,并达到留空却震惊读者的境界。

3、结语

文学鉴赏是文学活动的一种表现水平,是进入文学世界的一种手段。文学欣赏是一种强烈的直觉,对作品主观性和欢乐性的欣赏。文学鉴赏是一种对文学客观的研究,它需要理论,并且需要一种站得住脚跟的观点,以对作品的内部要素以及作品与经济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和比较,从而找到作品的深刻含义。政治和文化分析,阐述文学与各个领域的关系和价值。

因此,作为文学评论家,有必要根据作品的准确性来体验文学作品中的情感,从而对作品产生情感共鸣,在此过程中,需要不断拓宽自己的经验并提高文学方面的深度。在文学鉴赏中,鉴赏者要将自己的见解应用于文学作品的感受中,关注创作者的感受,并通过自己的想象和联想来再现作者的情感和想象。

参考文献:

[1]江林.怎样欣赏文学作品.高师函授,1984(2).

[2]邹积艳.文学作品的欣赏与评析方法探究.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3.3(2).

猜你喜欢

文学欣赏文学
我们需要文学
“太虚幻境”的文学溯源
文学欣赏对提高青年人综合素质的重要作用
对“文学自觉”讨论的反思
英国文学欣赏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高职学生文学欣赏能力提高之我见
中职语文文学欣赏策略探析
文学病
我与文学三十年
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