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回归生活 放飞心灵

2020-09-14林火秀

读写算 2020年25期
关键词:美术生活化创作

林火秀

摘 要教育即生活。本文通过素材内容生活化,转化价值经验,体验创作乐趣;工具材料生活化,留白创作空间,激发探究欲望。创作形式生活化,丰富生活情境,体验创作价值三个方面进行阐述,提供教育者参考。

关键词生活化;美术教育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編号:1002-7661(2020)25-0053-02

美术活动是幼儿喜爱的一种活动,幼儿乐于用自己喜欢的美术手法大胆地表现自己的体验和感受。《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提出:“每个幼儿心里都有一颗美的种子。幼儿艺术领域学习的关键在于充分创造条件和机会,在大自然和社会文化生活中萌发幼儿对美的感受和体验,学会用心灵去感受和发现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和创造美。”美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真实的生活体验是幼儿艺术表现和创造的源泉。然而一些美术活动却以模仿样画为主,依样画葫芦,只注重技法的运用,幼儿表现出来的作品枯燥无味,没有内涵,而只有回归生活,放飞幼儿心灵,才能改变这种状况,怎样从幼儿的生活入手,使幼儿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提高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呢?

一、素材内容生活化,转化价值经验,体验创作乐趣

教育家陶行知说过“生活即教育”。无处不在的生活美在幼儿的眼中更是充满神秘,吸引着幼儿去探究。美术活动内容应以幼儿的实际生活经验为出发点去选择。

首先,教师要研究、熟悉幼儿的生活,从儿童的角度出发,敏感地捕捉幼儿游戏及生活中最富有体验和童趣的部分,或是一些令幼儿印象深刻的生活经验,将其转化为幼儿美术创作的内容。这些内容源于幼儿熟悉的生活,从生活中取材,是幼儿乐于接受、喜爱的,能够引发孩子积极情感体验。例如,以幼儿喜欢的卡通角色或故事情节或亲子一起经历的有趣的活动、幼儿喜闻乐见的当地文化或节日习俗等作为美术活动内容。

其次,引导幼儿对创造产生更深刻的情感体验和更丰富的感知经验。来源于生活的素材可以让幼儿拥有更强烈的创作动机,熟悉的创作素材也更为丰富、生动。要使美术创作真正成为幼儿表达自己内心的语言,必须有效地避免因缺乏感知体验而无从下笔或者机械模仿的情况。如在认识长汀特产—豆腐干后,笔者开展了《豆腐变形记》的活动,引导孩子观察豆腐干咬或撕后的形状特点去想象、思考,再和糖豆、饼干等进行组合造型,最后添画创编故事,孩子们的兴趣顿时被打开了,螃蟹、乌龟、大树、小鱼等在孩子们的创作下跃然盘中,真正体现了“生活即教育”这一理念。

二、工具材料生活化,留白创作空间,激发探究欲望

幼儿永远对新奇的事物保持好奇心,美术工具材料的新颖性对于激发幼儿好奇心的重要性。但是生活中有哪些工具材料适合于提供给幼儿进行创作呢?其实生活中很多自然物品、日常生活用品等都可以用于幼儿的创作活动,只要放开手让幼儿去使用,会有不一般的效果。蔬菜、水果、石头、纸袋等这些平常的物品看似与美术没有关系,但这为幼儿的创作留下了广阔的空间,幼儿可以不拘一格地使用它们或将其改变、创造成新的形态、赋予其新的生命,这可以让幼儿感受到自己的想象、构思与动手的神奇力量。

例如,幼儿的身体部位(如手指、手掌、脚、嘴等)进行印画和吹画,蔬菜、水果的切面也可以进行印画、涂抹,还有沙画、泥塑、用废旧纸袋设计制作服装等等。在美术活动《泡泡莲蓬》中,笔者让幼儿用吸管吹纸杯里的墨汁泡泡水,用尺子刮泡泡,孩子们看到这些常见的东西能创作出漂亮的莲蓬,惊喜不已。创作一部分作品后,还要适当给出留白空间,可以让幼儿思考或者与同伴讨论,进行进一步的创作,激发更为强烈的探究欲望。

同时新颖的工具材料也往往带给幼儿不同以往的操作体验。例如,手掌印画时幼儿用沾满颜料的手掌淋漓畅快地拍、压纸张,沙画时手指或手掌划、压、漏、点沙等体验到的独特质感,都带给幼儿全新的感知体验,从而激发幼儿强烈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这也让幼儿对生活中其他寻常的事物是否可以用于创作以及怎样用于创作充满兴趣和想象,引发幼儿更多的探究行为。

三、创作形式生活化,丰富生活情境,体验创作价值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教师要:“指导幼儿利用身边的物品或废旧材料制作玩具、手工艺品等来美化自己的生活或开展其他活动。”为了确保生活化美术活动形式多样化,可以为幼儿提供丰富的材料,让生活材成为幼儿学习、创造的中介和桥梁。根据实际生活中环境与活动的需要、节日的习俗等选择适宜的美术创作形式,用幼儿的作品美化环境、服务生活、增进人与人的情感,可以进一步让幼儿体验到美术创作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例如,在国庆节时,制作五星红旗,向祖国妈妈表达自己的情感;在幼儿园秋游前制作班级的班牌、小队的队旗,给秋游活动带来乐趣;对教室外墙墙面装饰、植物角的花盆彩绘,装扮幼儿园……这些回归生活的创作形式可以让幼儿感受到自己所进行的美术创作活动对于实际生活的价值,幼儿在增加美术活动兴趣的同时,对自身力量和价值的感知也同时增强。

好的环境能给幼儿更好的启发,更好地丰富幼儿的审美经验。教师创设生活化情境,有效地丰富了幼儿美术教育形式,让幼儿在良好的情境中得到熏陶,能充分激发幼儿的表现力,维护幼儿的创造欲望,体验创作的价值。

四、评价活动生活化,关注价值判断,提高审美表达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教育评价是幼儿园教育工作的主要组成部分,是了解教育适宜性、有效性,调整和改进工作,促进每个幼儿发展,提供教育质量的必要手段”。教师对幼儿正确的、恰当的评价能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美术教育活动中,还能调动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幼儿的审美表达。

美术活动中,教师的评价不能面向全体,也不能面面俱到,幼儿的审美不到位,表达的机会也少,活动评价也一般是用语言来肯定或否定作品中的亮点或缺陷,对促进幼儿进一步进行美术创作并非有很大作用。这些现象引发了笔者对生活中的评价平台的思考,怎样的评价平台才是真正切合幼儿、促进幼儿发展的呢?生活化评价就是为达到既定的评价目标。生活评价就是教师以“隐藏的、不暴露”的隐形评价平台方式,然后对收集的信息进行价值判断、汇总、提升。教师如何为幼儿构建生活中隐性评价的平台呢?这个平台能让幼儿有机会欣赏别人的作品,提高自身审美素质,教师可以把幼儿作品展示在公共活动区中,例如,在幼儿园教室墙面、走廊、区域活动等地方,选择有特色和有评判价值的幼儿美术作品进行展览。当幼儿发现自己的作品后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悅,还能在给别人介绍自己作品的同时提升审美表达。通过这样的展览评价平台,幼儿便会擦亮他们发现美的眼睛,在生活中常常关注到一些美的事物。

教育即生活,通过把素材内容、工具材料、创作形式全方位地生活化,转化价值经验,留白创作空间,丰富生活情境,才能让幼儿在创作空间里体验创作乐趣,激发探究欲望,体验创作价值,美术活动才能生活化、灵活化、个性化。幼儿美术教育应带着孩子走进生活,参与生活,去发现、欣赏生活中的美,幼儿才能更好地理解生活的美,创造生活的美!

参考文献:

[1]福禄贝尔.幼儿园教育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11).

[2]陶行知.陶行知教育名篇[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

[3]崔苓.儿童创意美劳大课堂:感知与表达[M].安徽美术出版社,2006.

[4]杨景芝,儿童绘画与智力启蒙[M].北京师范学院出版社,1989(4).

猜你喜欢

美术生活化创作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研究
Jazz
美术篇
作文生活化教学指导策略
“则”与“择”:指向生活化学习的幼儿园数学活动实施的原则与选择
生活化美术教学的课程设置及实践应用
中国美术馆百年美术收藏
台湾当代美术
创作失败
关于《翔》的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