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究当代建水紫陶中的传统工艺和现代元素

2020-09-14徐永林

神州·上旬刊 2020年9期
关键词:传统工艺

徐永林

摘要:建水紫陶是中华艺术的瑰宝,是人类生产劳动和智慧的结晶。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建水紫陶作为一门陶瓷艺术已经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并且建水紫陶的传统工艺在不断丰富和传承的过程中,得到了保留和弘扬。本文通过分析建水紫陶的传统工艺的内涵,主要探讨了建水紫陶的传统工艺和现代元素的融合,以期能够为建水紫陶的发展创造一个新的广阔空间。

关键词:建水紫陶;传统工艺;现代元素

建水紫陶传承中原文化,以土的涅槃记载历史,用火淬炼生命,将原始的自然生态和原貌的历史遗存巧妙地融合成绚丽多姿、神秘独特的原生态的、独特的地理和文化创意作品,创造了丰富多彩、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保留和传承了独有的原生态文化,是智慧与文明的结晶。

建水紫陶为中国四大名陶之一,起源于道光年间,至今约有170多年历史,素有“宋有青瓷、元有青花、明有粗陶、清有紫陶”之名。建水紫陶工艺与书法、绘画相结合,融合技术与艺术,让紫陶成为建水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传统工艺收藏品。建水紫陶是一种高温泥陶,具有良好的透气性,是一种使用范围十分广泛的陶类产品。由于泥料成分、装饰方式、刻填和高温烧制等多重工艺结合使得建水紫陶的每一件器具都是不可复制的。建水紫陶忠实地传承了传统的陶瓷制作工艺,其陶质和艺术的表现能力对各种文化形态都具有十分和谐的兼容性,被誉为是一部物化的历史,一种活著的文化。2008年6月“建水紫陶”被文化部正式列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随着人类不断的进步,建水紫陶以其独特的艺术属性,不断丰富,已经成了人们生活艺术品的一部分。

云南建水紫陶有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它的独特之处在于能将书法,绘画和雕塑工艺三种艺术融合为一种综合艺术,最后呈现给世人一种精巧、古雅、通透的工艺风格。建水紫陶独特的审美价值与其独特的选料、造型、装饰和烧制工艺是分不开的。

首先,建水紫陶有“五彩云陶”之美誉,陶泥泥料以当地的红、黄、紫、青、白五种泥土为配料。其中主要颜料是红粘土,因此,烧制出来的陶制品大多为棕红色或颜色更深的紫红,这就是建水“红陶”或“紫陶”的物质基础。建水也有以白色泥料为主制作的陶器,当地人称之为“白陶”。今天,我们所谓的建水“紫陶”实际上是由传统的“红陶”和“白陶”两大类构成的。“红”与“白”构成了建水紫陶的主色调,建水当地彩泥土质细腻,呈胶泥状,但是并非所有的彩泥都是上好的陶土,只有那些颜色纯正自然,土质细腻,纯净无杂质的优质、纯正的彩泥,才能适应建水紫陶特殊的工艺流程,制作出精美绝伦的建水紫陶。要将取回的五彩陶土分颜色堆放晒干,然后敲碎成粉末状,以便于更好地溶于水,再经过筛,筛弃粗砂杂质后,按制陶的要求把不同的粉末原土进行配比,再放入缸内加水制成浆状。经过搅拌淘洗,待含砂泥浆沉落缸底,便用勺盛取上面的漂浆倒入另一只缸内作再次淘洗,滤去砂质。如此反复五、六次之后,让已经是腻如膏脂,无丝毫砂粒的泥浆静置于封闭状态下自然凝干成泥。每次制陶之前,工匠们都要很仔细地配制不同颜色的陶土,因为建水陶的色彩完全用天然泥料的颜色配制而成的,而不同颜色的陶土配制比例完全取决于工匠们的经验。

建水紫陶的造型没有繁复的装饰线条,而几乎是一个简单的几何图形,它通过简单的点、线、面组合,构成一个不同艺术形式的美。他们的器型样式和器型类型都是源自于普通的大自然和民众的日常生活,具体包括:花草虫鱼、飞禽爬兽、唐诗宋词及其民俗纪事生活等,这些都是紫陶造型的主题素材。造型确定后以艺术的方式通过与现代元素相结合,展示其不同艺术形式,有现实主义手法、抽象表现主义、不同的表现手法都要其优势,其目的都是为了延长意境变化。造型风格各异,有写实写意,根据具体的陶胚器型来应用不同的表现手法。此外,还融入了陶艺者的创作精神,体现古朴醇厚神美的造型韵味。但是,整体造型一般为圆形或方形,或是在二者之间选择,非方即圆。这和陶瓷界“方非一式,圆不一相”的分歧相吻合。

建水紫陶的装饰工艺使其获得了独特的审美价值。“残贴”装饰是建水紫陶最为常用的一种方式,它在制作工艺方面和形式语言上有其独具匠心的一面:其独到之处是在未干的陶坯表面把将要装饰的部分挖出陶胚的三分之一的厚度;再使用想要填充的色泥,分色区填充装饰区域;而后在填充好的在色泥区域内书写不同的书体;最后,再阴阳两种刻法在坯体上雕出文字、图案,再以不同色彩的陶泥填满,有的会有六七种色彩,有的正反斜角互相错乱排练,最少的也有来三个色块,当代创作者追求笔法书体的各异丰富性,以及章法结构的多样性语言,同时试着从现代装饰语言中去找到自己的表达方法,力求充分表现陶瓷内容的主题性和色块装饰的形式意味。其呈现出来的抽象意味效果,塑造了建水紫陶特有的装饰语言。

建水紫陶的烧制一般有氧化和还原两种烧制方法。氧化烧就是在烧制过程中,窑室内一直都有充足的氧气供给,陶中的铁元素与氧充分結合,最终全部生成氧化铁,表面火皮一般呈红色,而红色的深浅是根据含氧量的多少和氧化的程度改变,强氧化呈红色,弱氧化呈猪肝色、古铜色。还原烧是在窑内温度上升约至900℃左右之后,过程中逐渐关闭风门,控制窑内的含氧量,使窑内逐渐处于缺氧状态,窑内形成还原气氛导致火焰需从坯体或硼中寻找可供继续燃烧的氧气。当窑炉内一氧化碳的浓度在2%至4%时,陶坯中的铁元素便在还原过程中呈现黑色、褐红色、花色(不均匀色),也是窑变原理之一。

现代社会,随着气窑和电窑的普及,建水紫陶也开始大量采用气窑和电窑烧制,“建水紫陶”的审美心理和审美价值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加之日本和台湾柴烧茶具的影响,人们转而追求“柴烧紫陶”。采用不挂釉不覆盖的“柴烧”陶器烧制方法烧制出来的建水紫陶作品,质朴、浑厚、古拙的自然美,充分契合了当代人的审美心理,成为人们追求的陶艺珍品。

建水紫陶闪耀着现代人的思想火花,集结着前人的技艺和智慧,成了我国艺术的瑰宝。两者相互融合,可以使建水紫陶得到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田丕鸿:建水紫陶[M]昆明:云南美术出版社,2004年

猜你喜欢

传统工艺
乡村振兴背景下传统工艺的传承与发展
传统工艺的活态化传承
高校艺术教育对传统工艺的传承发展分析
浅析近代传统工艺与现代生活的冲突与融合
传统工艺的传承与发展
大理白族扎染的传统工艺与图案设计
促进中国传统工艺振兴
传统工艺与现代技术——浅谈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中的一点
传承·融合·再创造——传统工艺青年论坛综述
浅谈“锔瓷”传统工艺及其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