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背景下亳州中药材产业可持续发展研究

2020-09-14凡燕梅

现代商贸工业 2020年29期
关键词:产业融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可持续发展

凡燕梅

摘 要:近年来,亳州中药材产业发展迅速,但也存在中药材种植规模碎片化、中药材供给关系结构性失衡等问题。在乡村振兴背景下,运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产业融合等理论,提出科学合理的中药材产业发展方案,有助于不断拓宽亳州中药材发展道路,实现当地中药材产业可持续发展,进而有效推动产业优化升级、农民持续增收和生态文明建设。

关键词:亳州中药材产业;乡村振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产业融合;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0.29.002

亳州被誉为“药材之乡”,有着两千多年的种植历史,且种植品种繁多,种植面积广,种植经验丰富。亳州自然条件优越,产出的中药材质量很高。随着中医所提倡的理念越来越被大众认同,中医养生日益深入人心,中藥材的需求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这对于亳州中药材来说是难得的机遇。亳州是“华佗故里”,华佗对养生研究颇深,俗话说“药补不如食补”,在养生文化的熏陶下,药膳深得亳州人们的青睐,形成了一定的规模。中药材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渗透在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在大大小小的场合都能看到它的身影,例如古装剧中的人物名称很多都是中药材名,因此,研究亳州中药材产业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对促进当地经济腾飞和文化传承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1 亳州中药材产业发展现状

目前,亳州有800多个乡村从事中药材的生产,中药材栽培面积多达116万亩,占全国的比例约为10%、省内的60%,其中,规模化种植比例仅占11%,碎片化种植现象突出。其中白芍的种植面积最大,其次是牡丹的规模,除此之外白术、白芷的面积也占不小的比例。亳州中药材的种植规模远远超过安国、樟树、禹州三者之和(见图1),是名副其实的中药材种植大市。亳州康美华佗国际中药城内药企和中药材交易摊位数量多,批发买卖中药材种类丰富,吸引众多药商和消费者来此进行中药材交易,每年的贸易成交额巨大,是公认的极具影响力的中药材交易场所。亳州中药材产业虽然发展迅速,但在此过程中仍然存在许多制约中药材前进步伐的问题,只有解决好这些阻碍因素,其产业才能够升级和转型。

2 中药材产业的发展弊端

2.1 中药材种植规模碎片化

尽管亳州中药材种植总体规模大,但其中散户经营超过90%,尚且没有形成规模化生产。碎片化种植使得农户种植中药材成本增加,利润减少,这种高成本低收益的模式打击了农户种植中药材的积极性,导致其产业无法形成规模经济。散户种植在生产上难以采用先进的技术,使得土地和中药材不能最大程度地呈现其潜力;在种子选取方面,散户种植会使得种植的中药材品种杂乱、质量参差不齐,最终会因为适应不了市场的要求而遭受损失;在中药材田间管理和销售方面,碎片化种植由于形成不了统一管理、缺少专业指导,致使产量和质量不同程度受损,使得中药材的销售渠道狭窄且利润低。

2.2 中药材供给关系结构性失衡

中药材供给关系正面临不可忽视的供给侧失衡,实现亳州中药材可持续发展首先要解决这一问题。一方面,亳州中药材的供给与需求不相符,市场上中低端产品过多,高端产品过少;亳州中药材产量很高,但是医用中药材较多,用来食用的中药材较少,具体表现在医用中药材市场供给过剩,存在较为激烈的竞争,食用中药材市场需求前景良好,存在较大的市场发展空间。另一方面,亳州中药材供给的效率偏低,中药材在配置方面不合理,无法满足日益庞大的市场需求。这一问题严重制约着亳州中药材产业的发展,因此,调整好供给和需求之间的关系是亳州中药材产业发展急需解决的问题。

2.3 中药材栽种过程专业知识欠缺

大多数农户文化程度不高,缺乏中药材种植方面的专业知识,不知道中药材种植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以及在此过程中出现问题时的应对措施,导致农户不能用正确的方法解决中药材问题,一味的用农药解决,使得中药材产量和品质受损,最终影响农户的收益和亳州中药材的声誉。由于农户不能准确分析中药材的发展趋势,无法正确判断中药材价格走向,农户盲目跟风种植的行为让他们在中药材市场中处于劣势。同时农户缺乏创新意识和能力,使得他们长期生产经营品种单一的产品,无法根据市场需求变动来调整中药材的种植,从而不能适应中药材市场的快节奏变化。

2.4 中药材资金投入不足

国家重视中医药的发展,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推动中医药的进一步发展。亳州历届政府更是加大政策倾斜力度,为当地中药材产业的发展提供各种优惠政策,并在生产、销售等环节提供便捷通道,减少复杂繁琐的步骤,为当地农户提供更加简约的办事途径。但是政府投入的资金远远达不到中药材市场的需求,导致中药材市场体系还不够完善,基础设施薄弱,这些因素严重阻碍了中药材产业发展的顺畅程度。在中药材种植方面,由于科研资金不到位,不能建立专业的科研机构,选取品质优良的种子颇有难度,因而培育出的药苗无法达到相关质量标准,农户种植此类药苗,可能会导致后期中药材质量不达标、产量下降等结果。在中药材加工方面,亳州当地的中药材加工企业虽然很多,但其规模大多数都很小且现代科技运用程度较低,大多数企业只能对中药材进行初级粗加工而不能进行精加工,初级加工产品由于加工过程简单、技术含量低,与精加工产品相比,在价格方面处于绝对的劣势,这在无形中降低了中药材的价值,使得亳州中药材很难向高端产品转型升级。

3 中药材可持续发展路径

3.1 强化政企农三者的利益联系

中药材碎片化种植成本高、效益低,要想打破这种固定模式,就要形成规模经济。农户种植中药材分散程度高,需要合理的引导机制,而政府在这方面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当地政府要充当农户和中药材加工企业之间的桥梁,使二者达成互利共赢的合作关系,通过与加工企业签订协议,让他们定点收购农户种植的中药材,解决当地农户中药材销路难的问题,排除他们的后顾之忧,同时政府要加大科研投入,为农户提供优质药苗,从而增加当地中药材的种植面积,最终形成规模经济。政府的这一系列措施可以带动亳州农民脱贫致富,进而推动当地经济的高速发展,同时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实现“两不愁三保障”。

猜你喜欢

产业融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可持续发展
大数据时代广告产业融合发展的模式与机制分析
基于贸易转型背景下的大连服务贸易发展对策研究、
学习习近平视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 扎实推进淮南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全球资源治理中的中国角色与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