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姜夔歌曲《暗香》的艺术风格与演唱研究

2020-09-14张建华

歌唱艺术 2020年7期
关键词:下阕姜夔重音

张建华

《白石道人歌曲》是目前存谱最早的古代歌曲,由南宋格律派词人、音乐家姜夔①所作。音乐史学家杨荫浏先生经过潜心研究,在20世纪50年代,解译了《白石道人歌曲》中的曲谱,使姜夔歌曲以现代记谱形式再现。明代王骥德云:“唐之绝句,唐之曲也,而其法宋人不传。宋之词,宋之曲也,而其法元人不传;以致金元人之北词也,而其法今复不能悉传。”②由于年代久远,我们无法得知姜夔歌曲的演唱原貌如何,后人只能从词义和曲调出发,并尽可能多地查阅文献资料,根据对歌曲的理解来进行“历史性的表演”③。

1987年,由歌唱家单秀荣和姜嘉锵演唱、北京电影乐团民乐队伴奏(张福全编配并指挥)的《姜白石歌曲17首》是目前所见最完整的一套音像资料。此外,还有不少歌唱家对姜夔歌曲进行了演唱,如王红、曹群、李倩影、徐孜、谢元、胡雪谷、李倩影、戴学忱、文征平、董婉华、张凤宜、王蕊芳、黄鹂、安维黎等。④近年来,又有张立萍、龚琳娜、吴至青等歌唱家加入其中。在演唱姜夔的歌曲时,有的歌者借鉴琴歌的形式;有的依照昆曲的唱法;有的以民族唱法为基础,适当加入少量装饰音,使其更接近现代歌曲的演唱;还有的直接以美声唱法来诠释。《杏花天影》《扬州慢》《鬲溪梅令》是目前传唱度较高的作品,而在《白石道人歌曲》中还有许多不为人们熟知却非常好听的作品,《暗香》便是其中一首。

词曲分析

《暗香》原有小序:“辛亥之冬,予载雪诣石湖。止既月,授简索句,且征新声,作此两曲。石湖把玩不已,使工妓隶习之,音节谐婉,乃名之曰《暗香》《疏影》。”在小序中,姜夔讲述了《暗香》的创作背景。1191年冬,他离开合肥,经杨万里介绍,自湖州冒雪前往苏州造访隐居的老诗人范成大(号石湖)。范家园中有几株梅树。一日,大雪纷飞,梅花冒着严寒绽放,范成大在梅园设宴,邀白石雪里赏花。席间,范成大拿出诗笺邀他写新曲,白石诗兴大发,投主人之雅好,连续写下了《暗香》《疏影》两首。这两个牌调用的是北宋诗人林逋咏梅花的诗句:“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石湖先生让家中的乐工和歌妓们学唱,音调和谐委婉,先生欣赏,不能自止。

这首词的大意是咏梅怀人,思今念往。上阕主要是写景,月色、笛声、玉人、梅花,构成了一幅别有韵致的美丽图景。作者以“何逊”⑤自喻,嘲笑自己没有了精美的笔致,难以写出动人的词句,实为在友人面前的一种自谦。演唱时,要注意从语气中准确地传递出这种情感。竹篱笆外,远处梅花的香气裹着寒风飘到座席之中。下阕转入抒情。在清冷的美景中,姜夔内心有着难以言表的苦楚,对着寂寞的江天,怀念自己的恋人,想寄一枝梅花给她,可惜路途遥远。此处的“路遥”不仅仅是路途遥远,更是指他所爱的恋人已经在这年的秋天嫁人,所以他们之间的距离更添了一层阻隔。“翠樽易泣,红萼无言耿相忆”,便是他内心情感的真实写照。演唱时,要体会词人心中的凄苦与落寞。“长记曾携手处,千树压、西湖寒碧”,是作者回忆起曾与恋人一起携手去看梅花,千万树的梅花压在冬日西湖寒冷而碧绿的水上,要想象出梅花怒放的画面。然而,这么美的花、这么好的回忆,被风吹落后,哪一天才能见到呢?“今水非昔水,古今相续流,明年纵然有花开,不是去年枝上朵—落下去的花永远也回不来了。”⑥这首词将写景与抒情交织在一起,并且用颜色、声音、动态做渲染描摹,勾勒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

《暗香》为仙吕宫调,即夷则宫,合今F调,采用加变徴和变宫的雅乐音阶,颇具清新绵邈的气质。音域从小字一组的d到小字二组的f,只有十度。旋律在频繁的跳进与级进之间迂回发展,有连续性的音阶进行和琶音式的进行。“月色、笛声、翠樽、红萼”交相辉映在一起,编织出一幅浪漫的古代文人雅集的场景。此外,跳进的频繁使用,也是姜夔歌曲的特点之一。在《暗香》中共有四次八度大跳,五次五度、六度大跳,在大跳之后往往跟以级进。这种大跳与级进相结合的处理方式,可以称得上刚柔并济,既象征着梅花迎雪开放的倔强,又仿佛是姜夔本人坚强性格的体现。

下阕中的“江国,正寂寂!”,“江国”的旋律与上阕尾部“香冷入瑶席”的“瑶席”同音,属于典型的换头叠尾式写法。此为姜夔歌曲的又一特点,它打破宋词创作时上、下阕前后一致的传统观念。为了凸显其特点,现代的音乐家们在上、下阕之间加上了间奏。谱例1是茅匡平为《暗香》配钢琴伴奏时加入的间奏,为演唱者在上下阕之间情绪的对比、音乐的表情上提供了更大的空间。

谱例1

另外,要特别注意变徴和变宫的演唱。“不管清寒与攀摘”“都忘却春风词笔”“红萼无言”“千树压、西湖寒碧”,这些乐句中的变徴和变宫是体现姜夔歌曲朦胧色彩的关键因素。

演唱分析

我们在演唱姜夔的歌曲时,先要明确它与当代创作歌曲的异同,既要保留其古曲的雅致风格,又要符合当代听众的审美,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法来学习。

1.诵念歌词

中国古代歌唱讲究以字为本,要求字的四声清楚,强调对文体、词义、声韵、语气、语调的全面把握。明代释真空在《玉钥匙歌诀》中云:“平声平道莫低昂,上声高呼猛烈强。去声分明哀远道,入声短促急收藏。”这说明平、上、去、入四声对传递情感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汉字的四声,本身就含有乐音高低和节奏元素,所谓“字含宫商”。一个简单的“啊”字,会因为声调的不同而产生截然不同的效果。只有四声准且每个字的共鸣饱满,词句的语调适当,才能使听众深刻理解唱词,从而在旋律行腔中得到真实的感受。所以,在演唱之前,弄清楚歌词的四声是首要任务。当然,南宋时期的语音是何状态我们已经无法得知,因此在学习中,还是依照普通话的语音标准来进行。通过诵念歌词,去寻求字里行间的音乐节奏与韵律。

谱例2,据《白石道人歌曲》

《暗香》共有八个韵脚,分别为笛、摘、笔、席、积、忆、碧、得。句格参差,长短不一,属一七辙。为了押韵,有的歌唱家将“摘”和“得”唱成“ti”和“di”。我在练习中发现的一个有效办法是,看着旋律动向—上行或下行、级进或跳进,按照这个线条去诵念歌词,会发现旋律与情感起伏的线条几乎完全吻合。演唱者对唱念词句的体会、处理,对口腔各发音部位的熟悉和锻炼,是歌唱艺术的重要环节。诵念时,“声调要平上去入之婉协,咬字要头腹尾音之毕匀。启口轻圆,收音纯细”⑧,且要注意“字不可一忽而就,腔不可一泻而尽”。尤其是时值较长的字,咬字行腔的过程可适度放缓,如“算几番照我”的“算”(suan),可以在介母“u”上作适当的延长处理再归韵到“an”上。再如“夜雪初积”的“雪”(xue),也可以在介母“v”上作适当的延长处理。读准了歌词,后面创腔时的很多倚音就可自然而然地形成了。

2.润腔的运用

姜夔歌曲采用宋代俗字谱记写。中国古代记谱法很像家具制作工艺中的卯榫结构,在稳定的框架之内留有活动的余地。也就是说,在谱面呈现出来的旋律基础上,演唱者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通过顿挫、断连、收放、吞吐、滑擞、装饰等手段,对唱腔、节奏、强弱进行艺术加工和二度创作。《腔词关系研究》一书中提道:“没有经验的创腔者,往往机械地按照唱词字面‘直打直’地配腔……在不妨碍听懂唱词的前提下,应尽量给唱腔以充分活动的自由。”⑨这些创腔往往就体现在谱面中无法记写的许多小的行腔变化,也称为旋律上的“微观运动”。前文中提到,读准了歌词的四声,在创腔时可以自然形成许多倚音,即为装饰型的润腔手段。在“忘”字前所加的倚音起到的作用是帮助矫正字音(见谱例3)。还有音色型的润腔(见谱例4),如在“梅”和“吹”上加装饰型的润腔,可以表现特定的古曲韵味。我们要求唱曲要唱出“韵味”,即语言声韵之味,适当的润腔会更利于作品风格的表现。

谱例3

谱例4

3.气息与“感情重音”的使用

“言未发而哀乐具乎其前。”每首歌曲都有一个基本呼吸,气息是声音强弱、轻重、高低、长短各种表情技巧的基础。《暗香》的上、下阕除换头之外,其余部分的旋律基本相同,但情感层次却有很大差别。上阕是在轻松的酒宴气氛中,以写景为主,宜用平缓的气息来描述景物,唱出淡泊清远的气质;下阕则是对昔日情侣的追忆及自己怀才不遇的苦闷的抒发,情感浓烈。对于上、下阕之间的情感对比,可以采用气息的强弱、缓急、深浅、停顿等变化来刻画不同的意境。“动情即动气,情动而言行”,感情气口和劲头儿拿准了,便能深入人心。

“感情重音也叫感情强调,是指基于特定内容的强烈感情支配而特加重读的音节,也就是说话人在感情激动时,把语句中某些音节的音量加重,这种加重的音节便是感情重音。它具有很大的表情作用,同一语句,运用感情重音比不用感情重音表情效果相差很大。”⑩例如,“旧时月色,算几番照我”中的“时”在重拍上,又在高音区,可以用感情重音来强调。而同一句中的“色”字则适合用轻的声音来唱,以营造一种朦胧飘逸的美感。再如“长记曾携手处”是全曲旋律起伏最大之处,对“曾携手处”使用感情重音可以使歌曲情感更加浓烈。歌曲最后的问句“几时见得”也适合用感情重音来做处理,表达姜夔对人生的迷惑与惆怅。但感情重音不可过度使用,否则容易造成听觉疲劳,可以从全曲选取几个点,既有感情重音也有弱化的轻音,形成鲜明的对比,以增强歌曲的层次感和内在张力。

结 语

《暗香》作为姜夔17首歌曲中颇具代表性的一首,通过对诗人范成大家中梅园场景的描绘来借物抒怀,体现了宋代文人音乐创作中注重形神及情景交融的意境表现,投射了宋代文人雅士的生活状态及词调音乐创作的一角。与姜夔同时代的诗人杨万里称赞他的作品“有裁云缝雾之妙思,敲金戛云之奇声”。古代文人的音乐作品,因他们自身的修养及博学,理解起来并不是一件易事。这首作品并没有可以炫技的高音和繁复的技巧,更多的是唱文化与内涵,所以演唱者需要尽可能多地对其相关知识背景有所了解。在学习时,还要广泛地搜集视听资料,适当借鉴前辈的演唱经验,或者从传统的戏曲艺术中汲取养分。

黄翔鹏先生曾经说过一段话:“生物工程工作中极为重视‘纯种’的保存,无论改良品种表现出的极其优异的性能怎样远远超越了前代,‘纯种’的存在仍可不断提供出更多的、更新的贡献。以此,无论从哪一个角度来看问题,即便只是立足于发展新文化,也不能愚蠢到丢弃了本源。”⑪姜夔歌曲作为中国迄今为止存世最早的原谱原词的创作歌曲,对于声乐学习来说,无异于一粒原始的“种子”,它包含着各种音乐文化方面未知的可能性。我们要通过研究,去探索如何给古老的宋代歌曲赋予新的生命,在延续传统之本源的过程中创新,从历史中去寻得民族的精神基因。

注 释

①姜夔(约1151—约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人。他的17首自度曲中,有14首是自己填词作曲,其他3首《醉吟商小品》《霓裳中序第一》《玉梅令》是为古曲和他人曲调填词。

②王骥德著,陈多、叶长海注释《王骥德曲律》,湖南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204页。

③历史性的表演(historically informed performance),是指在对音乐历史资源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来了解和表演早期音乐。详见〔荷〕高文厚、孙静、王艺《作为创新之路的中国古代音乐》,《人民音乐》2008年第2期。

④据《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所藏中国音乐音响目录》,山东友谊出版社1994年版。

⑤何逊,南北朝诗人,曾写下《咏春风诗》:“可闻不可见,能重复能轻。镜前飘落粉,琴上响余声。”

⑥叶嘉莹《南宋名家词选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159页。

⑦详见高文、丁纪园《〈白石道人歌曲〉译谱新注》(下),河南大学出版社2016年版,第276页。

⑧[明]沈宠绥《度曲须知》,《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五),中国戏剧出版社1959年版,第34页。

⑨于会泳《腔词关系研究》,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08年版,第132页。

⑩傅雪漪《戏曲传统声乐艺术》,人民音乐出版社1985年版。

⑪黄翔鹏《论中国传统音乐的保存和发展》,《中国音乐学》1987年第4期。

猜你喜欢

下阕姜夔重音
基于多模态学术英语口语语料库的中国理工科大学生单词重音位移研究
论姜夔词的意象处理方式
阿基与乌龟之重音
中国英语学习者词重音偏误分析及教学策略研究
单词重音
思念的五月
众生皆苦,但朋友是甜的
卜算子·海棠为风雨所损
姜夔,你咋这么牛
半阙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