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绿叶对根的情意

2020-09-13刘跃清

湖海·文学版 2020年4期
关键词:绿叶

刘跃清

陈颖书,1953年5月21日(农历癸已年四月初九),出生在江苏盐城市南洋岸镇一个贫苦农家,1970年入伍,大学文化。入伍后先后在驻宁“临汾旅”30年,池州军分区6年、马鞍山军分区4年。历任战士、排长,师组织干事、科长,团政治处主任、政治委员,师政治部主任,旅政治委员,军分区政治委员,中共池州市、马鞍山市委常委等职。1994年8月,晋升大校军衔。军旅40载,常怀感恩心,对祖国和人民,对党和军队,对战友和亲人,对脚下这片热土深深的情意。

南京花旗营是清代传下来的老营盘,后来那儿一直驻军,六团曾驻那儿。六团的前身是诞生于抗日烽火中,活跃于吕梁大地、太行山脉颇具传奇色彩的“汾东支队”。随着几次军改的号角掠过,六团的番号早已消失在历史的硝烟里,那儿早没了熟悉的号声哨声番号声,连周围环境也近乎“沧海桑田”。尽管如此,陈颖书一有空就忍不住上那儿走走,徜徉每一条不知名的小道,伫立,凝望似曾相识的房屋、树木、草地,思绪翩飞。

陈颖书当兵就在六团,转了一圈到六团任政委时才三十二岁,让这个从盐阜大地走来出身“草根”的年轻人有“公瑾当年”的蓬勃意气。他在那埋头铆劲一干就是八年,铁马冰河,挑灯看剑,八年带部队带班子,“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枕戈待旦,辗转反侧,两眼一睁忙到熄灯,两眼一闭提高警惕,这是他带兵时毫不夸张的写照。当年《解放军报》曾刊文大意如是:论资历,团政委任上干了八年;论干劲,每年下连蹲点一百天以上,能脱口叫出全团大多数官兵的名字;论水平,是军区的学理论标兵;论人品,与三任团长结成“三对好主官”。若干年后,和他搭档过的三位团长,全都肩扛闪烁将星,有的甚至添列战区一级领导。“汾东支队”曾用柳树筒做大炮打小鬼子,创造出很多传奇;陈颖书所创造的是这支队伍在和平岁月里的一个传奇,一段佳话。

“两位主官搭档,首先不是水平问题,而是觉悟和胸怀问题。”陈颖书军旅39年,励剑“临汾旅”,创业池州,建功马鞍山,与人搭档,原则当先,甘当绿叶,衬托人之好,人之美,人之优秀,人之风华。有次小范围战友聚会,某战区主官、他曾经的老搭档动情的说:“颖书,你也是红花!”是的,一片四季长青的叶子,一片遗忘自我,遗忘季节更替的绿叶,它就是红花!

陈颖书在一身戎装几乎融入肌肤的军旅生涯里,曾参加过多次抢险救灾,然而让他最难忘的是1998年长江流域南京段抗洪抢险。当时“临汾旅”正面临编制调整,好几个团队将撤编,包括六团。官兵一方面汗水浸透衣背、泥巴裹满裤腿,没天没夜地在大地上扛沙包、塞管涌、堵决口、固大堤;一方面是军令如山,离开大堤就意味着告别团队,脱下军装向后转,或步入另一个战斗集体,踏上又一段征程。那情景,那氛围颇有“哀兵必胜”的味道,全体指战员憋着一股劲,压抑着像火山一样,恨不得嚎啕大哭的情感。时任师政治部主任的陈颖书内心波澜,神情如水,他深知这股“气”因势利导好了就是凝聚力、战斗力,他始终沉着冷静地和官兵战斗在一起,他的身影就是旗帜、方向、号角,就是“定盘星”“中流柱”。数月鏖战,顶住一次次洪峰,他既是指挥员,又是战斗员、宣传员。走下大堤那一天,他又黑又瘦,满脸倦容,甚至脚步趔趄,不久就住进了医院。评功评奖时,他把本应“当仁不让”的功让给了别人。当过兵的人都清楚,师以上干部立功十分难得,他也知道这一辈子可能很难“春风再度”,但他仍然坚守心底那份从容与淡泊。

“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空云卷云舒。” 陈颖书一直把明人陈继儒这句话聊以自勉,一位封建社会士子尚有如此风骨,作为共产党人应该具有更高的精神境界和理想情怀。在荣誉面前,在进退走留面前,他甘当绿叶,本份做人,本事做事,但行好事,莫问前程。他说人要有点精神,如何处理个人利益和党的事业的矛盾,要有点高风亮节,舍我其谁的当担,党和人民的事业是长存的,个人沧海一粟,昙花一现。

笔者曾是陈颖书手下一兵,多次近距离感觉他的温暖和风度,他做事温文尔雅,但又棉里藏针;待人如浴春风,但又不言自威,最大特点就是赋予真理以人格的魅力,他授课、开会讲话,从他嘴里讲出来的“大道理”,朴实朴素,真诚真切,动人动情,因为他平时就是那么做的。他能设身处地替别人着想,他始终认为对党和人民的事业忠诚是最大的忠诚,对同志最大的关心是政治上的关心,是成长进步上的关心。这里所说的成长进步不全是职务上的提升,更多的是知识积累、能力素质、理论思想、修养情操的提升与提振。

陈颖书在池州军分区任政委时,有位大学生干部平时苦钻业务,工作踏实勤恳,责任心无可挑剔,其任现职已有数年,偏偏在组织考察关键的时候,他在一次带车执行任务中发生事故,石破天惊,众说纷纭,有人建议晾起来,有人提出处分降职转业。陈颖书没有轻易下结论,而是深入现场,深入群众了解前因后果,得知主要责任不在他。在处理这件事情上,陈颖书不但没把这位年轻干部打入“冷宫”,反而多次与其促膝相谈,卸掉了他的思想包袱,更激发出他的工作干劲。后来,其终不负厚望,连年先进,走上领导岗位。

这样的事对于陈颖书来说宛如平常一首歌,他几十年从事政治工作,担任政治主官,他的绿叶情怀,不仅仅是对搭档、对同级,对部属,对每一个与他共事相处的人,他洒下的是一片绿荫,予人一片绿色希望,捧出的是脉脉清新甘冽。他有段话说得勤恳真诚:“不能忘记朋友,作为共产党人不搞江湖义气,不搞团团伙伙,但讲朋友之情,讲信任,绝不搞‘过河拆桥的事,这是共产党人的力量所在。多尊重、理解和帮助别人,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理解和帮助。”

问“叶”哪得“绿”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陈颖书心灵深处那份葱茏绿意、宁静祥和,那份“任尔东西南北风”我自岿然的底气,来自鲜活的生活实践,来自脚下厚实的土地,来自手不弃卷的学习。

陈颖书当战士时就在《安徽日报》第二版发表重磅理论文章,一鸣惊人。他任师政治部组织科长在原南京政治学院轮训期间,在《解放军报》二版头题发表《保持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的决定因素》一文,据论益彰,文采斐然,堪称绝响,轰动一时。他厚积薄发、静水深流的理论素养来自“书卷多情似故人”的刻苦研读,如有脱产学习的机会,他倍加珍惜,除了上课、看书、讨论、整理笔记,就是往閱览室跑;平时上班,把业余时间充分利用起来,他读书基本能做到“三上”:马(车)上、枕上、厕上;“三余”: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雨者月之余;“三到”:心到、眼到、口到。儒家谓学可:“修身”“为己”“行道”“利世”,他说,靠真才实学吃饭,过去现在将来都是如此,在军队地方都是如此,在文凭、‘关系、真才实学中,我更信奉后者。

“我的根在你的土地,这是绿叶对根的情意”,陈颖书这片绿叶扎根在翰墨幽香的书卷里,扎根在情同手足的战友间,扎根在党和人民事业这棵茂盛的大树上,才如此葱绿,忘情岁月。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相信当他回首往事时,能如此慨然。

猜你喜欢

绿叶
三张绿叶的秘密
绿叶和红叶
桃娃娃
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绿叶海天牛
绿叶的秘密
还在坚持的绿叶们
绿叶与黄叶
一只小蚂蚁
粉琢绿饰
绿叶红花 珠联璧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