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文化自信

2020-09-12张成军

中文信息 2020年8期
关键词:自信人类文化

摘 要:文化是人类作为高级智性动物在群体化活动中的归纳和总结,它是人类活动找见自我价值的一个航向标,是处理群居生活的法则,人类在进行社会活动时会有意识加强文化符号的清晰化存在,推演文化在物演进程中的指向性作用。

关键词:人类 自信 文化

中图分类号:G1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20)08-0-01

一、作为智性物种的人类

自觉衍生和总结文化的归属性与延展性,构建特有条件下产生的文化思绪并作用于社会制度;这应该是文化自我保护的本能作用力在体现;这说明文化也天生具备排他性和侵略性。这也就不难理解孔子在论语中所说的:“攻乎异端,斯害也已。”一些耳熟能详的词语往往容易被自己有意识地遮蔽而忽视其产生的放射效应,曾几何时经常在不同场合听到文化自信这个名词,街头巷尾,男女老幼者,言必称“文化自信”,但到底什么是文化自信?它主要想传达什么样理念,会产生什么样的社会作用力?大家众说纷纭。政府工作报告在多个场合也谈到中国传统文化,表达了自己对传统文化、传统思想价值体系的认同与尊崇。各级政府工作报告也都将文化自信作为重要内容来阐述,可见文化自信在当今社会发展中所占的重要地位,道德经曰:可道非恒道。可名非恒名。如果按照这个意思,文化自信是一个可以表述的名,那么它的哲思作用力还是术的范畴和层面,不是回答唯心主义哲学三个终极追问的答案,也不是道的存在与作用。那么我们来看看什么叫文化自信?关于文化的概念我在以前的文章也有过表述,就不再重复。所谓“文化自信”,其实就是文化自觉的结果,是指一个民族、一个政党在文化上的觉悟和觉醒,包括对文化在历史进程中地位作用的深刻认识,对文化发展规律的正确把握,对发展文化历史责任的主动担当,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所以说是“文化自觉”催生“文化自信”;并作用于“文化自强”。要想说明白这个问题,我觉得这还要从文化的属性和本质作用力谈起。

二、文化自信

我们为什么要提出文化自信这个命题。那是我们今天国人文化不自信的原因。我们有时候经常听到这样一些话:中国在近千年人类文明发展中贡献为零、西方对当今社会的贡献是巨大的、中国的儒家文化是腐朽落后封建糟粕的产物等等说法不胜枚举, 在此我们不做评判,我们先来看看近代史,1840年以来,因航海业高速发展带来交通的改变,致使因地理条件封闭形成中国秉承近千年的精致化农耕文明与西方工业文明发生了巨大的碰撞,并产生了明显的优劣性对比效应,我们且把它叫中西方文明的第一次较量!导致中国近百年屈辱历史的真实存在,因而催生了国内的仁人志士以无比的爱国热情和高尚的道德情操,秉承历史使命,提出了“国学为体、西学为用”的 “师夷长技以制洋”的救国思政,康有为、梁启超发动了著名的百日维新也就是史称的“戊戌变法”,结果以保守派胜利告终。国父孙中山先生为首的辛亥革命党人,主张彻底学习西方的政治体制,建立共和制国家体制,“嫁接”的结果是演化成袁世凯、黎元洪、冯国璋、曹锟等轮番登台“春秋称霸”群雄割据的局面,留下“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的悲叹。至此,国人彻底开始了“国学腾空,全面西化”的“五四新文化”运动,由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蔡元培、钱玄同等人发起的一次“反传统、反孔教、反文言文”的思想文化革新、文学革命运动,开始了对中国千年国脉的“伐毛洗髓”,再到新中国成立后的文字简化,致使连我们今天的文章句式“主、谓、宾”都是西方的语法逻辑;至此在西方人眼里中国已经是彻头彻尾黄皮肤白血液了,西方文化的优越性得到了充分张扬,他们所谓的中西文化交锋取得了彻底性胜利。我国经济取得了长足发展,但社会矛盾却难以消除,人民思绪开始紊乱,价值观发生偏移,环境污染,稳定的社会结构变得零乱,其根子就出在文化脉络的混杂。这是我们学习方法上的缺失,对待外来文化的吸收和批判上缺乏科学化思辨,西方文化的“代入”没有得到合理性的结果,植入中国这块土地的西方文化产生了“排异性”症状,我们才发现西方 “合约式”文化的前身其实是侵略性和无绪性的延伸,这也就不难理解孔子早在上千年就提出的“攻乎异端,斯害也已。”这一理论的重要性了,我想这就是当前提出文化自信的目的所在。中国文化历来是兼容性大于侵略性,中国人历来是包容性大于排他性,中国作为一个有担当的大国形象在国际上日益彰显,中国核心文化的元素一览无余:感恩、友善、宽恕、自强;今天的中国是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必须要有自己的文化自信。

三、文化价值

那么什么是中国核心文化價值,千年文化传承与积累,智慧的中国人把文化已经化入骨髓,形成了以:道学修体、儒学致用、佛学安心的文化思脉体系。很多年轻人一提到国学,不说是封建落后的产物就是说迷信,其实这些都是无知的表现,其实科学实用化、文明进步论从来都不是文化的本原;这是哲科体系下产生的命题,在这里不展开。其实稍为有点常识大家都会明白,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家文化,其实这里还有一层意思大家没有去深究,那就是“君为轻水可覆”的理论对冲作用没有引申。中国传统国学的经典理论,我认为不外乎要具备解决三种关系的能力,即:自己与家庭、家庭与国家、国家与社会这三种关系;那么“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符合这个条件的;这是指导解决社会问题的中和中庸的思想。是指导如何对待自身的修身克己的思想。但是要想回答唯心主义终极追问的命题还须要学习道家的基本哲理阴阳五行思想等,以及探究和解释大自然与人类社会关系的天人统一的思想,理清对冲于西方实用主义哲学的东方道派的“虚无主义”哲思,核心文化是一个系统工程,在这里不展开梳理讨论,小民当遵从阙疑慎言而寡忧的原则。

结语

至此如何看待文化自信对中国未来的作用,保持文化自信,重启文化自觉是每一个国人的责任和义务,那是抛砖引玉后各位师德们的回答,任何理论的思脉都有其缺失性,因为文字的产生就先天带有主观臆断性,文字的演化是感观化形成而不是逻辑推演的产物,就像我们对艺术的理解一样,它的认知结果是有特定人群和范围、条件等因素是一样,首先声明这不是理论产物,更不是文化系统研究的结果,只是对社会表层触摸的浅化性总结,是断章取义的文化探索!

作者简介:张成军(1974.5—),男,汉族,江苏省宿迁市宿豫区文联四级主任科员,宿豫区诗词协会副主席,宿豫区书画院副院长兼秘书长,大学本科,宿豫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研究方向:诗词创作,书法、绘画等。

猜你喜欢

自信人类文化
年味里的“虎文化”
1100亿个人类的清明
做一个自信的“小小音乐家”
深化年轻化战略108万已是“小目标”
文化之间的摇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