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越边境跨境非婚生子女社会认同问题研究

2020-09-12梁霄楠

中文信息 2020年8期
关键词:社会认同

摘 要:长期以来,中越边境跨境婚姻夫妻中部分夫妻由于多种因素影响并未进行婚姻登记,此类家庭的子女虽然出生和成长在中国,但是由于家庭的特殊性在其融入社会的过程中,受到两国社会文化差异影响,对自我身份的模糊认识出现了社会认同问题。为了维护国家和社会的稳定,本文以崇左市中越边境非婚生子女的社会认同问题为研究对象展开分析。

关键词:中越边境 非婚生子女 社会认同

中图分类号:G32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20)08-0-01

20世纪80年代后,中越两国关系逐渐缓和,两国边民通婚人数也随之逐渐增多。据统计,自1984年以来到2014年12月,崇左市四个边境县市与越南边民通婚共有3956户,产生二代子女6262人。这些“跨国婚姻”大多数是为非法婚姻,即仅采取民间方式嫁娶成婚,只有极少数是到民政部门婚姻登记机关办理登记手续。

跨境非法婚姻家庭所生子女就是本文所要研究的跨境婚姻非婚生子女,由上文数据可知,中越跨境婚姻非婚生子女不是个别现象,他们对国家和民族的认同感是政治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中越边境地区跨国婚姻已经引起越来越多学者关注,但大部分学者停留在对现象分析,学术界目前少有对中越边境非婚生子女社会意识形态问题的研究,本文将就此展开分析。

关于社会认同理论可以追溯到1978年Tajfel将社会认同定义为“个体认识到自己所在群体成员所具备的资格,以及这种资格在价值上和情感上的重要性”。中越非婚生子女的社会认同就是非婚生子女对自己成为中国公民所享有相应的义务和权力的资格,以及在这种资格的基础上是否能接受中国社会的价值观。

一、中越边境跨境非婚生子女社会认同问题

1.对自我社会地位的认知较低

中越边境地区出现女性一边倒流向中国的原因之一有两个。一是中国一侧男子由于经济、身体或其他条件相对较差,在国内很难娶妻生子,因此迎娶经济相对比较落后的鄰国妇女为妻;二是对越南一侧的妇女来说,由于中国社会经济环境较好,且边境地区的文化、语言、习俗比较相似,嫁到中国以期改变生活状态。由此看出,跨境非法婚姻是两个国家中生活困难的人组合而成的家庭,但是由于没有办理结婚证,越南妇女无法享受相应的医疗、就业、同时也无法融入当地其他的集体经济中,其家庭的经济收入来源比起其他家庭来说更窄。在边境地区,虽然类似的跨境家庭较为普遍,但是孩子之间的玩闹也表现出隐形歧视的存在。如语言中常出现的“越南婆”“越南仔”等称呼。中越跨境非婚生子女普遍高度认同自己属于中国,但基于上面这些因素让非婚生子女在认知上认为自己社会地位比别人低。

2.对中国政治、经济发展关注较低

跨境婚姻家庭环境不利于政治文化传播。虽然非婚生子女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法》第四条规定:父母双方或一方为中国公民,本人出生在中国,具有中国国籍。此规定明确了中越跨境非婚生子女的国籍身份,但是由于母亲是越南人,在亲子关系中子女对父母的亲密程度体现出对母亲更为亲密。而中越两国间仍存在领土纷争等政治问题,母亲在子女成长的过程中会以越南公民身份视角影响子女对事物的理解,从而减弱其子女对国家主体政治文化的接受度。

3.安全感缺失

由于父母没有办理婚姻登记,母亲离开家庭的可能性增大,导致家庭不稳定性增大。随着中国男女比例失衡越来越高,中国高昂彩礼等因素的影响下,国内很多男性到越南“买”新娘且新娘连夜逃跑的新闻时有发生。同时在实际生活中也出现了很多由于父亲离世,母亲不愿承担家庭重任而离开孩子返回越南,导致孩子成为事实孤儿的情况。这些不确定的因素使得跨境非婚生子女在成长的过程中缺失安全感。

二、中越边境跨境非婚生子女社会认同的路径

1.加强社会交流

社会交流体现在社会对其的接收程度上,在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方面加强正确认识中越跨境非婚生子女,认同其中国公民身份,应该合法享受中国公民的权利,同时也要履行相应的义务。消除歧视、校园欺凌,帮助这类家庭子女拥有一个健康的成长环境,以顺利社会化、融入中国社会。

2.加强法制教育

法制教育可以促进社会认同的发展。在法制教育过程中需要帮助这类家庭子女了解中国的政治体制,法律文化,并将学习到的这些内容内化为自己的行为规范。同时让这类家庭的子女不仅学习中国的历史文化和法律制度,同时了解越南的历史文化和法律制度,将两者进行对比,让其切身体会到中国体制的优越性,从而增加其社会认同感。

3.关注跨境家庭的社会保障问题

部分跨国婚姻由于地处偏远,经济困难,法律意识淡薄等因素不进行婚姻登记,应该以社区、村委会等基层单位为主,加强宣传与教育,动员此类家庭进行婚姻登记。另外对于已经生儿育女,存在事实婚姻的家庭做好法律支撑,简化登记手续,并以法律形式认可其身份和提供相应的社会保障。树立自力更生的思想,和培养相应技能,稳固异国婚姻,为孩子打造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与社会环境,提升孩子的社会认同感。

参考文献

[1]韩静.社会认同理论研究综述[J].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22(01):55-57.

[2]周建新.中越边境跨国婚姻中女性及其子女的身份困境——以广西大新县壮村个案为例[J].思想战线,2008(04):1-8.

[3]梁世承,磨月华.桂越边境跨国婚姻家庭子女的民族认同教育研究[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6,37(07):101-102.

[4]龙耀,李娟.西南边境跨国婚姻子女的国家认同——以广西大新县隘江村为例[J].民族研究,2007(06):50-59+108.

作者简介:梁霄楠(1989.05.30—),女,壮族,籍贯:广西崇左,职务/职称:讲师,学历: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公共政策。

猜你喜欢

社会认同
进城农村青年社会认同问题探析
司法公正社会认同的价值、内涵和标准
国内针对农民群体角色转换的认同研究综述
中西传统节日的文化差异与社会认同探究
经济新常态下社会认同的变化及其影响
略论我国中小城市社会工作职业化的瓶颈及破解
认同动机对消费者参与产品定制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