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运用中西医结合在证候诊断中的探索

2020-09-12朱占军

中文信息 2020年8期
关键词:中医证候中西医结合探索

朱占军

摘 要:中医诊断现代化就是运用传统中医诊断方法,来收集和分析临床资料,还要收集和分析以中医诊断有关的现代医学的临床资料,从而对人体的健康状况和所患疾病作出概括性的判断及做出“病”和“症”的诊断。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人们对医疗服务质量提出更高的要求,單靠人为运用中医理论,不能满足患者的治疗需求,因此需要结合西医治疗,本笔者在临床实践中遇到过很多病例,通过中西医结合的方法进行诊断,均取得了满意的疗效,本文主要介绍2例典型病例。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 中医证候 探索

中图分类号:R2-0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20)08-0-01

一、引言

随着现代医学的快速发展,人们对疾病的认识,从宏观逐步深入到微观,一些高科技医疗设备应运而生,对疾病的早期发现及定位定性诊断提供了有力依据。“中医证候诊断就是对中医望闻问切,四诊特征资料进行诊察收集,并加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表及里,综合分析,多变组合,然后做出逻辑思维判断的过程”。运用这种诊断方法,在我国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为中华民族的繁衍和健康做出了重大贡献,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人们对医疗服务质量,提出更高的要求,对疾病的早期发现疾病的精确病位等,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单靠人为运用中医理论、知识来诊疗疾病倍感不足,已很难让民众幸福,社会在进步,人们对健康的渴望、对疾病的认识在不断提升,祖国医学的发展,应顺应时代潮流与时俱进,实现中医现代化是十分必要的。中医诊断现代化就是运用传统中医诊断方法,来收集和分析临床资料,还要收集和分析以中医诊断有关的现代医学的临床资料,从而对人体的健康状况和所患疾病作出概括性的判断及做出“病”和“症”的诊断。

二、典型病例

笔者在临床中就常遇到中西结合运用,取得满意效果,以下介绍2例病例。

例1,朱某,男,82岁,2019年7月16日住院,西医治疗三天未见明显好转,主因“ 刺激性干咳,间断性发热,全身乏力”要求中医配合治疗,患者面红干咳无痰,口干尿赤,午后低热舌红苔薄脉细,辅助检查血常规白细胞14×10/mL,肺CT提示“右下肺感染 ”。此病例依据中医理论偏向于肺阴亏虚证,但依据西医检查资料结合患者部分症状,可判断其因属实证,病邪入肺,淤而化热,患者干咳无痰喘,病邪无出路, 故而反复发烧,干咳不止,然而从无痰到有痰,必然要经过量变到质变的过程,病位在下肺,故痰不易咳出,故其证候应属“痰热郁肺”为主,给予清热肃肺豁痰止咳治疗,可缩短病程,具体给予清金化痰汤治疗,两天后热退有痰咳出,病情明显缓解,两天后痊愈出院。

例2,李某,男,69岁,2019年7月30日,主因“发热伴右侧腹痛一天,加重四小时”入院。现病史患者一天前因食生冷,后出现右侧腹痛疼痛呈绞痛,持续不缓解疼痛,发作时无胸闷气短伴发热,体温高于39℃,门诊查心电图显示“窦性心动过速”,腹部B超显示肝胆胰脾及右下腹未见明显异常,血常规正常。入院诊断:1.发热原因待查2.胆囊炎,西医给予抗生素退热对症治疗。体温降至正常,夜间三点左右,该患者再次出现寒战,高热口唇发绀,后汗出热退,次日查全腹部CT报告提示:考虑阑尾炎,随即复查血常规:白细胞计数:15.11×109/L,中性粒细胞比率93.2%,中性粒细胞计数14.09×109/L,请中医科配合治疗,患者腹胀,右侧下腹部有压痛,舌淡苔薄白脉滑。结合CT检查及血常规,考虑中医诊断属“肠痈”范畴,证候属“瘀滞化热”,治则通里攻下,清热利湿,辅以活血,治用大黄牡丹汤加减,大黄、芒硝通腑泄热,牡丹、赤芍清热凉血,桃仁、薏苡仁排脓解毒,败酱草解毒消痈,颗粒剂,一副冲服,顿服。该患者服后,大便三次腹胀腹痛基本消失,随后出现呃逆,晨起八点多呃逆消失,再未出现高热寒战,继续配合西医治疗,两天后痊愈出院,此病例单纯依据中医四诊内容与大黄牡丹汤的主证不符,但凭借西医检查结果结合中医四诊可考虑用之且疗效明显。

结语

笔者在临床实践中遇到过很多类似以上两个病案的情况,每每通过中西医结合的方法进行证候诊断,并取得了满意的疗效。因此,在医院各项现代医疗检查完备的情况下,适当配合运用中医的证候诊断中有其积极的一面。“证候的诊断不能再墨守成规,继续使用传统中医诊断方法,让证的诊断不仅建立在传统中医望闻问切的基础上,还要建立在现代医学提供的临床资料上”。这样不仅让患者对医院的可信度增高,也增加了中医诊断疾病的可靠性。无论西医还是中医,都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扬长避短的办法是中西医并驾齐驱,攻补兼施,标本兼治,有利于缩短疗程,促进痊愈。

参考文献

[1]胡金亮,李建生.中医证候诊断标准智能模型建立探索(摘要)[C].第九次全国中西医结合虚证与老年病学术会议论文集,2007.

[2]王天芳,于丽丽,屈凯等.基于证候要素及病证结合建立证候诊断标准的思路[J].结合医学学报:英文版,2009,07,(10):901—906.

[3]魏华凤,季光,郑培永.证候诊断规范化研究的现状分析[J].结合医学学报:英文版,2007,05,(02):115—121.

[4]贾振华,李叶双,吴以岭,等.急性心肌梗死证候诊断标准规范化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2007,(4):195—199.

[5]袁肇凯.中西医结合证候诊断标准研究的现状与思路[C].贵州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诊断专业学术会议,2013.

[6]刘艳骄.甲状腺疾病中西医结合治疗学[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2.

[7]李梢.从维度与阶度探讨中医证候的特征及标准化方法[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3,26(3):1—4.

猜你喜欢

中医证候中西医结合探索
口干是否类风湿关节炎中医阴虚证候关键指标的临床研究
双唑泰棉栓联合中药冲洗、定君生治疗霉菌性阴道炎的临床分析
中药汤剂联合中药足浴及耳穴压豆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腹症临床分析
房地产项目策划课程案例教学探索与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