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经鼻肠梗阻导管在粘连性肠梗阻治疗中的应用及护理研究

2020-09-12陶峰

中文信息 2020年8期
关键词:护理研究粘连性肠梗阻

陶峰

摘 要:目的:研究经鼻肠梗阻导管在粘连性肠梗阻治疗中的应用及护理。方法:择取时间段为2017年12月~2019年12月接受治疗的粘连性肠梗阻患者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20例)和观察组(20例);将传统鼻胃管用于对照组,观察组是运用经鼻肠梗阻导管,2组患者术后恢复时间比较。结果:观察组术后恢复时间均比对照组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粘连性肠梗阻患者应用经鼻肠梗阻导管的治疗效果较好,使患者的病情能够得到较快的恢复。

关键词:经鼻肠梗阻导管 粘连性肠梗阻 护理研究 术后恢复时间

中图分类号:R65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20)08-0-01

粘连性肠梗阻是腹腔内肠粘连而引起的内容物通过受阻,其最普遍的原因为出血、腹腔异物等,此疾病常发生于患者行腹部手术后。随着医疗技术发展,患者治疗成功率的不断提高,但是也存在部分患者在术后病情无法恢复的情况。因此防止术后肠梗阻情况再次发生成为医学研究中的主要内容之一。本文主要就经鼻肠梗阻导管在治疗粘连性肠梗阻中的应用和护理进行以下研究,报道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择取我院2017年12月~2019年12月收治的粘连性肠梗阻患者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20例)和观察组(20例);观察组11例为男性患者,9例为女性患者。最小年龄为21岁,最大年龄为68岁,中值介于(44.51±2.11)岁之间;对照组12例为男性患者,8例为女性患者。最小年龄为22岁,最大年龄为67岁,中值介于:(44.53±2.08)岁之间。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①患者确诊为粘连性肠梗阻。

排除标准:①存在认知异常或者治疗配合度低的患者。

2.方法

2.1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接受常规预防感染等治疗方式,给予传统鼻胃管行胃肠减压治疗于对照组;观察组使用经鼻型肠梗阻导管治疗,步骤如下:行右侧位,在麻醉后使用胃镜阴道,经过幽门将导管放置于指肠远端。取出胃镜前在前气囊内缓慢注射15ml水并将导丝拔出,向外连接负压吸引装备,不用将导管固定。导管前部跟随肠蠕动方向向梗阻位置靠近,主要要时刻关注进入导管的长度和导管是否畅通,若导管进入受阻,可将前气囊内的水排出,随后注射20ml水于后气囊,并且定时向内注入造影剂,判断导管位置直至达到梗阻部位。

2.2护理方法

①并发症护理:患者在置管后可能会出现肠管坏死等不良情况,因此医护人员要检查患者引流管是否有堵塞情况,随时监测患者生命体征指标,多次进行巡查,若有不良情况及时告知主治医师。②体位护理:在置管后引导患者行舒适体位,并且定时为患者进行翻身,降低褥疮的发生概率;在患者的身体恢复较好情况下,协助患者进行早期下床运动,运动时间不超过20min,帮助患者肢体恢复的同时有利于肠道蠕动。③生活护理:医护人员每日对患者口腔内、鼻腔内的衣物进行清理,为避免患者置管鼻翼处有发红、溃烂等情况,可使用蜡油进行湿润,对鼻翼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④心理护理:由于病情的影响,患者可能会产生较大的情绪波动,医护人员要对患者展开心理疏導,为患者耐心解释治疗效果,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绪,让患者在治疗时能够与医护人员达到最佳的配合。

3.效果判定

2组术后恢复时间比较,包括排气、排便时间、腹痛缓解时间、带管时间。

4.统计学方式

采用SPSS 19.0 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和t检验,以(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1. 2组术后恢复时间比较

观察组术后恢复时间均比对照组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三、讨论

现今,经腹部手术后主要在小肠部位形成粘连性肠梗阻,但是临床上还无明确的治疗方式,使用手术治疗的方式只能在短时间内起到一定的缓解作用,但手术后可能患者可能伴随着更加严重的并发症。缓解粘连性肠梗阻最常使用非手术方式进行胃肠减压,通过减压引流减少患者肠内压力,促进肠管内血液循环;对于改善患者循环、呼吸功能受限的情况;使用传统鼻胃管进行减压,由于胃管长度的影响,可能达到的减压效果不明显,因此越来越多的医生选择经鼻肠梗阻导管,其能够通过导子重力和肠道蠕动作用,使导管快速达到梗阻部位,减轻患者的症状;并且手术后围绕患者的病情、心理等方面进行护理,让患者的病情恢复达到较好的效果。

本次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术后恢复时间少于对照组,说明实施经鼻肠梗阻导管治疗,其具有不易堵塞、长度足够等优势,使患者达到的治疗效果较好,并且通过在术后对患者进行有效的护理干预,降低患者并发症等不良情况发生概率,缩短了患者的症状缓解、排气、带管等时间均少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经鼻肠梗阻导管在粘连性肠梗阻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较好,并且在治疗后给予患者有效的护理能够促进患者病情恢复。

参考文献

[1]伊涛.改良肠梗阻导管技术与传统胃肠减压治疗老年粘连性肠梗阻的效果比较[J].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2018,23(6):50—52.

[2]李秀锋.胃镜下经鼻肠梗阻导管治疗急性肠梗阻效果研究[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8,18(4):589—590.

[3]谢长远,徐杰丰,吴明灿等.DSA引导下改良经鼻肠梗阻导管置入术治疗急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19,28(10):1319—1321.

猜你喜欢

护理研究粘连性肠梗阻
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机械通气的护理研究
泛影葡胺联合生长抑素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应用价值
观察奥曲肽治疗腹部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效果
粘连性肠梗阻行小肠内置管肠排列术治疗效果分析
研究生长抑素与肠梗阻导管联合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价值
术泰舒用于预防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效果分析
粘连性肠梗阻行腹腔镜粘连松解术治疗的效果初步观察及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