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高职院校资助工作的育人功能

2020-09-12王苑丁

中文信息 2020年8期
关键词:资助工作育人功能高职院校

摘 要:全文围绕高职院校资助工作的育人功能来展开描述。第一章分析了高职院校资助育人工作的重要性。第二章针对资助过程中遇到的一些育人问题分别从资助现状与受资助生心理和诚信两方面来概述,分析出现问题的原因。第三章就此问题给出了科学识别受助学生与提升后续教育力度两方面的建议,意在为高职院校资助工作长效发展做准备。

关键词:高职院校 资助工作 育人功能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20)08-0-01

一、高职院校资助育人工作的重要性分析

随着素质教育的提高,除了高中生进入大学本科校园外,高职院校的教育规模也在逐渐扩大,接收的学生也越来越多,与此同时贫困生也逐渐增多,一些相关的资金问题也日趋凸显。当前,高职资助工作主要有國家助学贷款、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以及国家助学金等形式。国家奖学金与国家励志奖学金主要是给予课业成绩优秀的学生,以此形式来勉励他们继续刻苦学习。而国家助学贷款与国家助学金则是面向贫困生创建的资助手段,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顺利完成学业,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学费减免和勤工助学等兼职活动。“十三五”期间,我国高校对于学生的资助工作是以实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全覆盖”为总体目标,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但这也逐渐导致了学生自主能力差等现象的发生,有一些学生由于有了学校的庇佑,丧失了自己奋斗拼搏的动力,自强意识慢慢消失,因此一遇到问题便向学校、社会或是身边的朋友求助。这反映出了高校在发挥资助育人功能上遇到的问题,需要创造一个新的资助局面,在此之上实现育人的功能。资助工作的开展除了是新时期的新使命外,对于学生而言特别是贫困生,有助于提升他们的思想品德建设,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三观,在推动大学生全面发展上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目前,学生因资金问题导致辍学的现象已经避免,接下来院校对贫困生的资助工作已逐渐朝精准扶贫和教育育人的方向延伸,使资助工作更加具备培育人才的功能。

二、资助工作与育人功能审视

1.资助中遇到的问题

随着国家对贫困生的大力资助,很多学生在经济上得到了妥善的安排,但学校在资助过程中忽略了对受助学生自强自立意识的引导。现实生活中有很多典型的例子,例如某明星资助了贫困家庭的孩子上大学,但学生不加以感激反而变本加厉地索取,如此,学生在学习上也不会专注,一旦停止资助后,自身没有任何技能导致无法在社会上生存。如果只将资助工作的重心放在扶贫济困上,这种现象就是不可避免的,也不利于学生自助解困,在毕业后还是看不到资助的回报。除此之外,资助的诚信问题也是值得重视的。目前,学校在对贫困生进行认定时,主要是通过导员对学生的了解以及学生的自主申请为主,学生家庭贫困证明有的申请起来过于困难,有的过于简单,评价标准的高低也导致了助学金下发的不公平性,一些相对富裕的学生家庭会通过特殊手段拿到贫困证明,而真正困难的学生因为家中长辈在获取资格认定时遇到文字不识等问题导致证明不能及时拿到手,学生会错过资格评定。有的学校会采用助学金结合学业成绩的形式下发,这种方式很大意义上激发了贫困生学习的动力,虽然有一定的激励作用,但容易造成学生为取得最终目的而不择手段,慢慢地使资助工作“变了味”。

2.高职院校贫困生问题

2.1 心理问题

贫困生在申请或领取助学金以及日常生活中往往会存在自卑的心理。因为他们自身的家庭经济状况不佳,导致了他们没有资本像其他同学那样可以肆无忌惮地消费,在学习和生活上常常需要精打细算。经过调研发现有一小部分的高职学生认为家庭困难比较难以启齿,渴望通过自身的努力来掩盖这些问题。高职中也有一部分学生的自卑来源于其他因素,一些高职生来自于偏远的贫困地区,他们的综合素质相对不高,因此导致了他们觉得自己不如城市孩子优秀的心理落差。当代社会的一些财富和物质观正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高校学子们,由于社会经验匮乏,他们很容易受不良风气影响,追求享乐、奢侈的生活成了向往的目标,与此同时,贫困生也或多或少地会受到影响,慢慢地贫困变成了一种“负罪感”。种种因素导致了他们紧张与焦虑的消极心态和压抑扭曲的不良心理。

2.2诚信问题

国家对学生的资助扶持机制日渐完善,在学生顺利完成学业的同时诚信问题也逐渐突出。例如某高职院校在进行完资助工作之后在迎接毕业季时曾举办了一系列感恩活动,但活动的反响不尽人意,很多受资助的学生认为这是自己通过申请应该获得的福利,是国家和社会对自身的庇护形式,也有一部分学生认为只要取得贫困证明就有一笔资金入手,是一个相对容易的获钱方式,所以会想方设法取得证明,还有一部分学生在拿到助学金后并没有将钱花费在学习上,而是用来喝酒、聚会以及购买奢侈品等。这些都对高职院校资助工作的前进带来了阻碍。

三、对于资助育人工作发展的建议

1.科学识别受助学生

如上文所述,有些学生会通过不当手段获得贫困证明,有的学生由于家庭问题不能及时拿到证明,对此要保证识别对象的科学性,真正资助有需要的学生,校方在鉴别贫困证明真假的问题上可以通过以下手段印证:

1.1对学生尤其是申请贫困补贴的学生通过校园一卡通的方式对其日常消费数据进行监测,利用“互联网”辅助资助工作的核查,可以将学生的信息采集、共享。

1.2科学地建立评议机制,从教师、同学等多方面来识别贫困生的申请候选。

1.3高职院校派专门人员利用寒暑假或节假日走访受助的学生家庭,了解真实的经济状况,并且将其作为识别受助对象的最主要依据。

2.提升后续的教育力度

2.1对受助生实行感恩教育。针对上述学生认为这是自己理应所得的现象,学校可以定期组织学生在一起进行感恩教育,激发学生努力的积极性。

2.2对学生进行消费观教育。学生如果对得来的资金不加以珍惜,冲动消费,反而在后期进入社会后容易造成“返贫”的现象。

2.3对学生进行励志教育。学校可以组织一些社会活动来增强学生的感恩心理,同时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周久军,陈晓.论高职院校贫困生资助工作发挥育人功能的路径选择[J].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013(003):59-62.

[2]任海华.论高职院校资助育人工作新范式[J].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02):70-73.

[3]马露红.高职院校资助工作育人功能成因分析及对策研究[J].休闲,2019.

作者简介:王苑丁(1994.09—),女,四川省广元市人,汉族,硕士,研究方向:思政育人。

猜你喜欢

资助工作育人功能高职院校
全员育人模式下的困难生资助工作
教育生态学视阈下创业教育育人功能与孵化园建设的互动研究
新建本科院校贫困生资助工作实践与分析
如何在大学生寝室文化建设中凸显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功能
大数据背景下高校学生资助工作模式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