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滇西抗战革命精神在大学生党员党性教育中的价值探索

2020-09-12朱丽梅

中文信息 2020年8期
关键词:党性教育大学生

朱丽梅

摘 要:本文从阐述滇西抗战革命精神入手,在剖析现今大学生党员的党性教育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试图充分利用保山学院所处的地域资源优势,在大学生党员的党性教育教学中融入滇西抗战革命资源。使大学生党员的党性教育方式更加直观生动,使他们能在了解历史的基础上接受革命精神教育,坚定自己的政治信仰,培育爱国主义精神。使吸纳入党的大学生成为正确接纳历史的带头人,进而成为传播正确历史信息、实现中华人民强国梦的建设者。

关键词:滇西抗战精神 大学生 党性教育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20)08-0-02

一、滇西抗战概况及所蕴含的革命精神

所谓滇西抗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背景下,从1942年5月到1945年1月发生于保山、怒江、德宏和临沧市的,以中国远征军为主、广大滇西民众团结一心将侵略日军赶出滇西土地的艰辛抗战历程。

回顾这段抗战史,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敌我双方相持阶段,指1942年5月日本军队占领滇西,到1944年5月中国远征军对怒江发起反攻。在此阶段,中国远征军、敌后抗日游击队、海外爱国侨胞、美国飞虎队、滇西多民族联合的抗日力量互相配合,多次与日军交战,但战争局势总体对我方不利;第二阶段是我军反攻阶段,指1944年5月开始,中国远征军在怒江前线、龙陵、腾冲等地发起战略反攻。在反攻阶段,敌我双方死伤惨烈,有代表性的腾冲战役和松山战役在战后被日本人承认是他们在亚洲战场上的两场“玉碎战”。到1945年1月,中國远征军与中国驻印军在芒友胜利会师,标志着滇西抗战取得了胜利。

在这场长达三年之久的战争中,敌我双方先后投入兵力三十余万人,死伤十分惨重,人数超过了十万人。这场战争让中华民族追求和平正义、不甘屈辱、在民族危难之际广大滇西民众团结一心、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得到充分体现。现在的大学生生长于和平时期,更应牢记中华民族曾经的屈辱历史,应对为了抗战胜利而牺牲自己的将士和人民心怀崇敬,应树立崇高的信仰,加强党性修养,为建设更美好的祖国不懈奋斗。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11月召开的古田全军政治工作会议时强调,要“把理想信念的火种,红色传统的基因一代代传下去,让革命事业薪火相传、血脉永续”。滇西抗战已经胜利六十五年,传承和延续这样宝贵的革命精神,将滇西抗战革命精神的教育融入大学生党性教育中,不仅是时代赋予高校教师的责任,也是提高大学生党员党性修养水平、让大学生党员了解历史、铭记历史、传承和发扬滇西抗战革命精神的好机会。

二、大学生党员党性教育现状及存在的不足

所谓党性,是阶级性最高最集中的表现,是一个政党的灵魂和本质,是区别于其他政党的重要标志。中国共产党的党性是我国工人阶级的先进性在党员思想、政治、组织、作风及纪律等各方面的综合体现。

我国现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目前国内外形势正在发生深刻复杂变化。从国际方面来看,大国力量抗衡正处于发展演变的重要关头,大国间的交往博弈中,各种不稳定因素在增多,大国关系已进入深入调整期,世界秩序有可能发生改变;从国内方面来看,科技的发展与应用、流量时代的便捷性使人们的价值观日益多元化和复杂化,社会主要矛盾发生改变并影响着人们的生活。

在此情境下,我们需要继续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要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关键在于党的自身建设。而党的建设的关键又在于一个个鲜活的党员身上,即共产党员的素质。对此,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全党同志一定要登高望远、居安思危,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力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

在高校教学中,我们高度重视学生党员的发展工作,积极开展党性教育,争取把有入党意向、能力品格优秀的大学生吸纳到党的队伍中来。尤其是在今天国内外形势发生深刻变化的条件下,在各种复杂斗争和思想文化相互激荡的背景下,更加需要考察大学生的入党动机,丰富教学方式,不断增强大学生的党性修养。可以说,高校在培养大学生党员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也取得了不菲的成绩,但在此过程中,我认为高校对大学生的党性教育仍有很大改善空间,具体有以下几点:

第一,高校的大学生党员党性教育缺乏连续性。严格来说,提高大学生的党性修养应贯穿大学生的四年学习生涯,但目前高校对大学生进行党性教育主要集中在对入党积极分子的培训阶段。一旦考察合格成为预备党员或者党员,就很少再集中或定期对其进行党性教育。党性教育的广泛性和长期性决定了党性教育不应该仅仅是让学生通过党校的培训,而应该要跳出课堂贯穿始终。

第二,高校的大学生党员党性教育缺乏针对性和生动性。大学生思维跳跃性强、情感丰沛,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如果对其教育只停留在让其了解党的理论层面,其思想的活跃性和很强的塑造性也许会产生消极作用,会让他们在多元化的价值观中容易动摇对党的信仰。缺乏针对性和生动性的党性教育在某种程度上会导致大学生党员党性修养积极性和水平不高,觉得党性修养已过时或对自己的现实生活没有实际价值。

第三,高校的大学生党员党性教育方式的单一性。大学生在接受党性教育时,大多是纯粹的理论灌溉,未接受系统的、长期的、融入地域优势资源的党性教育。党性教育不能只是单一的授课模式,因为课堂教学会受到时空的限制。从学习内容来看,大多是中国共产党的党史及党章党规的解读之类,理论性太强,比较枯燥,学生接收度不高,很多学生采取死记硬背的方式通过考核。从教学方式来看,多采用讲授法,极少实地考察教学法,尤其是极少融入地域优势资源来提高大学生的党性教育水平。大学生在单一的党性教育方式下很难树立起对民族历史的情感认同。

第四,高校大学生党性教育效果评价机制不健全。对大学生党性教育效果进行评价主要采取考试的方式、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方式、自评与他评的方式,但这几种方式是否能测出教育效果的真实水平还有待考量。比如考试,对大学生的党性教育到底有没有内化为他们的信念,仅靠分数来决定并不科学。因此,如何健全大学生党性教育效果的评价机制也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如何在大学生党员的党性修养教育上开拓出新的视角,是高校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要建立一套主题鲜明、内容丰富、效果显著的党性教育体系是一项艰巨但意义深远的系统工程,本文试图在已建立的党性教育课程体系的基础上,发挥保山地域资源优势,从滇西抗战革命资源在大学生党性教育中的作用做一定的探索。

三、滇西抗战革命精神在大学生党性教育中的价值

首先我们需明白,对大学生的党性教育,应涵盖“四史”教育。基于这一点,我们可以开发具有滇西抗战特色的党性教育课程,用滇西抗战的历史过程、用其中蕴含的革命精神感染学生,让他们切身体会革命精神的宝贵和现今生活的来之不易,从而达到提高他们的党性修养、正确认知历史、严于律己、在各领域发挥模范作用、为更好地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奉献自己的力量的目的。

第一,滇西抗战革命资源可以丰富大学生党性教育手段。除了传统的课堂教学,我们还可以利用滇西抗战革命资源对大学生党员进行体验式教学,带领大学生党员去滇西抗战遗址进行实地考察、到相关纪念馆参观和观看有关滇西抗战的影视作品,这样可以改变教学单一性的不足,增强教学的生动性、说服力和感染力。比如最具代表性的松山战役遗址,那里有两株根部有密密麻麻的弹孔的高山榕、有中国远征軍第八军103师阵亡将士公墓和雕塑群,还有当年遗留下来的掩体、战壕、猫耳洞等,通过看、听、讲、实地体验的融合,让学生切身体会到松山战役的胜利以及滇西抗战的胜利都是来之不易的。

但在实践教学过程中,要谨防出现“到此一游”的现象。作为党性教育的理想场所,要教导学生怀着缅怀先烈和了解历史的心情去参观,而不能演变为社会上已经出现过的“扮成战士,扛着模具步枪,举着标语,一通拍照,自己成为景点”的活动。一味地讲求教育手段的趣味性、为了入党而走马观花完成任务式的参观革命资源,不仅发挥不出革命资源应有的价值,而且对提高大学生党性修养无实质性帮助。

第二,滇西抗战革命资源可以提升大学生党员的政治信仰。在滇西抗战中,中国远征军将士、云南各族人民、广大爱国华侨及美英等国盟军心怀祖国和正义、那些献出生命的将士们和各族人民,正是有着崇高的革命理想和民族气节,才会将重重困难化为在战场上与敌人厮杀的顽强斗志,才能最终从敌人手中收复失地,守住了滇西大门。将滇西抗战革命资源中蕴含的理想信念融入大学生的党性教育中,让大学生端正自己的入党动机,树立正确的政治信仰,在复杂多元的思潮中,不忘来处,守住初心,勇做时代的弄潮儿。

第三,滇西抗战革命资源可以培育大学生党员的爱国主义情感。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发展,离不开对其历史的正确认识。只有知道自己从哪里来,走过怎样的路,才能知道自己将走到哪里去。滇西抗战是中华民族为了实现民族独立、保家卫国的革命,通过对滇西抗战历史的了解,可以让大学生党员更为深刻地了解发生在保山这片土地上的抗战史,增强大学生党员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缅怀为国牺牲的将士们,接受思想洗礼;可以激发大学生党员的斗志,正确应对当前我国所遇到的困难和挑战;可以提高大学生党员的凝聚力,围绕在五星红旗周围,形成一种坚不可摧的向心力。

总之,近年来,大学生党员在党组织中的地位逐渐得到凸显,他们的理论掌握度高,是让中国强起来的不可忽视的新生力量。结合大学生党性教育现状及本土资源优势,将滇西抗战革命资源融入大学生党性教育,既可以使滇西抗战革命资源的时代价值在高校党性教育中继续得到传承和发扬,又可以培养一支以史为鉴、又红又专的大学生党员队伍,为将来他们在自己的工作领域内紧密联系群众、发挥带头作用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段静涛,杨必庆.滇西抗战史[M].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2005.

[2]耿德铭.滇西抗战史证[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6.

[3]杨丽辉.滇缅印抗战记忆[M].保山:保山市人民印刷厂,2015.

[4]李靖平,马光波.试论新形势下大学生党员党性的修养培养[J].时代教育,2017(07):15.

[5]贺晓霞.当前我国大学生党员党性修养教育研究[D].延安大学,2017.

[6]徐永健,李盼.论红色文化资源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关联[J].思想教育研究,2016(12):88.

[7]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8]郭进忠.图说滇西抗战[J].云南档案,2004(05):16.

[9]吴宝璋.中国远征军滇缅英勇抗战[N].云南日报,2010(09):3.

[10]李海民,朱佳严.以律己是加强党的自身建设的必然要求[N].河南日报,2015(10)15.

猜你喜欢

党性教育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新大学生之歌
有效发挥红色教育基地作用开展兵团组工干部党性教育
基层党校党性教育系统化探索
“三严三实”视域下构建党性教育新常态的实践路径
党员一生必修哪门课
大学生实习如何落到“实处”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