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估算能力培养的实践路径

2020-09-12王进军

数学教学通讯·小学版 2020年8期
关键词:估算教学教学策略小学数学

王进军

摘  要:小学阶段是学生估算的开始,估算在小学数学中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通过估算可以增强学生的数感,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文章基于估算教学的现状,结合教学案例,展示了估算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估算教学;教学策略

估算作为运算技巧中快速计算的一种方法,广泛应用于生活和生产之中,且具有广泛的应用性。近年来,尤其是新课改风向标下,估算能力的培養在数学教育界已达成广泛共识,那么,学生的估算能力如何呢?

一、估算现状:教师与学生对估算的认识和定位

笔者曾针对学生的估算能力通过问题的形式进行以下调查:

问题1  张老师酷爱写作,近期撰写了一篇文章,这篇文章写在一本作文纸上,一共5页,每一页有21行,每一行有18个格子,张老师撰写的这篇文章大约有多少个字?

A. 400    B. 2000    C. 4000

问题2  红红过生日,准备为到场的32个小朋友准备一个小礼品,现需将这32个礼品盒包装起来,每个小礼盒需要31厘米的彩带,红红妈妈准备了900厘米长的彩带,够吗?请试着写一写估算过程。

经调查,问题1几乎90%的学生都选择了选项B,结果是无可厚非的,但学生的运算结果却让人无比诧异,大部分学生居然是通过算式21×18×5=1890(个),1890≈2000进而得出的结果;问题2中已然提出了需要写出估算过程的要求,而依然有一小部分的学生通过31×32=992(厘米),992>900进一步得出结果。

从以上的调查来看,不少学生的估算意识淡薄,估算现状不容乐观,而究其根源在于教师和学生都没有意识到估算的价值。一些学生认为估算学习并不重要,考试根本考不到;很多教师不重视估算知识与技能的传授,一直忽视估算教学难点中的一些条件性知识的解说,从而导致了边缘化的估算教学,造成了学生估算能力欠缺。因此,就现状而言,新课程改革虽然对估算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但很难在教学过程中体现出来。

二、估算教学的实践策略

基于以上对估算现状的分析,笔者认为估算教学应从以下方面做起:

1. 从问题情境切入

学生估算意识的培养是发展估算能力的基石。只有真正意义上理解了估算的本质,并具备估算的意识,才能在解决问题时积极主动地运用好估算这一能力。合理有效的问题情境,可以让学生感悟到估算的意义,理解估算的价值。因此,教师需深入研究教材,充分挖掘生活中的感性素材,并以贴合新课标要求的问题情境,帮助学生迈出估算的关键步子,让学生自觉意识到精确计算并不是解决所有问题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有些问题通过估算来解决可以更简捷。

案例1  课题:两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

问题:王阿姨去超市购买水果,哈密瓜每箱62元,西瓜每箱48元,王阿姨带了200元,买4箱西瓜够吗?

执教教师引导学生观察题中的问题,并鼓励以最快最简捷的方法说一说“够不够”。这时,一些“争强好胜”的学生自然而然地可以联系生活经验,从估算的层面进行以下思考:这里只需要思考“200元够不够买4箱西瓜”这一问题,如果每箱西瓜50元,买4箱刚好是200元。而每箱实际价格为48元,比50元少,那么显然买4箱必定不会超过200元,因此肯定够了。与此同时,教师还需引导学生进行正规化和数学化的思考,完善以下的解题步骤:因为50×4=200,48<50,48×4<200,所以够了。

从这个角度来看,通过“购物”这一情境去引出学生的估算,可以揭示估算方法的本质,同时还能让学生体会到估算的价值。

2. 从方法指导着力

估算能力的养成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教师在日常教学中一以贯之地长期渗透,离不开师生全方位的行动。在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能够善于以方法指导为着力点,选择合适的教学策略,那么有助于学生估算能力的培养。

案例2  课题: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中的估算练习

问题:学校组织数学组的王老师、张老师和刘老师去B城参加教研活动,从A城到B城的三种不同火车的票价如表1所示,王老师负责为三人统一购票,付给售票员1000元,你们知道王老师买的是哪一种票吗?(先估算,并在正确的答案下画“√”)

执教教师通过生活情境,让学生感受到估算无处不在,与生活息息相关。学生通过估算很快就将“每张405元”这一选项排除,原因在于405接近400而又大于400,400×3=1200,那么买3张火车票的肯定超过了1000元。再来估算“每张198元”这一选项,198与200接近而又小于200,200×3=600,那么买3张火车票肯定不需要支付1000元。最后经过同样的估算,可以确认选项“每张312元”符合要求。

从以上估算过程可以看出,估算的方法是灵活多变的,答案也并非唯一,但是估算的方法却是有迹可循的,可以方法指导为着力点,加大估算教学的力度,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3. 从实践应用生长

估算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一种数感的体现,其养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建立在实践应用的基础上,以实践作为生长点,让估算意识逐步形成习惯,根植于学生的头脑之中,从而逐步形成估算能力。

案例3  课题: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估算习题

问题:三年级共有学生312名,学校准备将这些学生分为4批参加长跑训练,平均每批有多少人?请先估计商与100的大小关系,再列竖式计算。

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先让学生去估算商和100的大小关系。学生从已有知识经验出发,必定通过被除数百位上的3去除以4,得出不够商1的思路,进一步推理得出商为两位数。这里自然渗透了先除被除数前两位数的道理,进一步促使学生优化解题路径,并正确认识和体验到估算的价值。

4. 从合理评价延伸

估算能力的培养,除了教学策略和方法指导外,还必须有合理的评价。合理的评价可以快速帮助学生建立信心,思考更多的估算经验与策略。在课堂教学中,我们经常可以听到教师的激励性评价,如“我们来比一比谁的估算最准”,抑或鼓励性评价“生1的估算结果与准确值最接近,真厉害”。事实上,估算结果并非与精确值越接近越好。我们在对学生的估算结果进行评价时首先需关注到学生的阶段性,其次需注重估算过程的策略性,最后需关注问题解决的合理性等。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情出发,教师对于学生的估算思路,只要恰当合理都应给予鼓励,以此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欲望,培养学生的估算习惯。

综上所述,估算不仅可以活跃学生的思维,还可以增强学生的数感。因此,广大教师应通过对估算能力的研究,让学生感受到估算的必要性,找寻到估算的乐趣,累积估算的方法,总结估算的经验规律,从而真正提高学生的估算能力。

猜你喜欢

估算教学教学策略小学数学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小学数学估算教学探析
小学数学“估算教学”的困惑及优化策略
新课标下数学估算教学探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