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堂教学中师生价值观的冲突与调适

2020-09-12李钰敏

中文信息 2020年8期
关键词:价值观课堂教学

摘 要:课堂教学中发生的师生价值观冲突是當前社会的普遍现象,从宏观层面来讲,师生价值观冲突是价值多元化时代的必然;从微观层面来讲,师生间的代际文化差异是引发师生价值观冲突的主要原因。教师是社会主流价值观的维护者与传承者,在学生的价值观教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面对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价值观冲突,教师需具备一定的调适能力:正视价值观冲突,理性判断价值观;更新价值观认知,澄清所涉价值观;与学生平等对话,引导主流价值观。

关键词:课堂教学 价值观 师生价值观冲突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20)08-00-02

当前是价值多元化时代,价值观冲突普遍存在于社会生活中,学校生活中也同样存在价值观冲突。价值观多元化以及代际文化差异带来的师生价值观矛盾,致使教师代表的社会主流价值观有所弱化,教师所传授的社会主流价值观,与学生的多元价值观需求产生矛盾,因而在课堂教学中难免产生师生价值观冲突。当课堂教学中发生师生价值观冲突事件时,教师要对师生价值观冲突有清醒的认识,并使用恰当合理的方式解决师生价值观冲突。

一、课堂教学中师生价值观冲突的内涵

价值观指“一定社会群体中的人们所共同具有的对于区分好与坏、正确与错误、符合或违背人们愿望的观念,是人们基于生存、享受和发展的需要对于什么是好的或者是不好的根本看法,是人所特有的应该希望什么和应该避免什么的规范性见解,表示主体对客体的一种态度。”价值观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人的思维、情感与行为方式。而价值观冲突是同一主体内部或不同主体间的不同价值观念之间的对立、矛盾,矛盾是普遍存在的,价值观冲突普遍存在于社会生活中。

学校生活作为社会生活的一部分,同样存在价值观冲突现象,如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价值观冲突。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价值观冲突指发生于课堂这一特定场域中,由于教师与学生对同一价值事件持有不同的价值意识或价值态度,而产生互相质疑、否定或争论的一种社会互动。发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价值观冲突,有诸如教师认为“知识改变命运”,有学生却认为“读书无用”;教师认为“愚公移山锲而不舍”,有学生却质疑“愚公为何不搬家”;教师提倡“适度消费”,有学生却支持“超前消费”等。

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价值观冲突具有“突发性、破坏性、建设性”,由于价值观冲突的不确定性,教师无法实现预料到冲突的发生,若教师处理不当,则可能会造成学生价值观的困惑与混乱,打乱正常的课堂教学秩序,甚至可能会引发争论、言语攻击、谩骂、罢课等不良后果,破坏和谐的师生关系。反之,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若教师处理得当,不但使教师清楚地了解学生现有价值认知水平,更好地促进学生价值认知形成,也有助于保持师生的情绪稳定与心理平衡,维持良好的师生关系与正常的课堂教学秩序。

二、课堂教学中师生价值观冲突的原因

价值观多元化是多元化社会进程中的必然,而师生间的代际文化差异也会引发师生价值观冲突。事实上,面对不同学生秉持的不同价值观,无论教师采取何种价值观念,始终只是所有价值观念中的一种,无法满足所有学生的各种价值需求,从这一层面来讲师生价值观冲突的产生亦不可避免。

1.宏观层面:价值多元化时代的必然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那么作为社会意识的价值观也会随着社会的变革与发展而发生变化。“价值观是随着社会的发展演变而演变的,时代前进了,价值观必然随而变化。”从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来看,始终存在人与人之间的价值观冲突。当前是多元化时代,社会存在的变化、个体生存方式的变化以及个体的利益诉求加速了价值观取向的多元化。尤其是在全球化、网络化的今天,不同的民族、地区与群体通过对话与交流、渗透与合作,各种异质的价值观念相互碰撞、冲突,个体的价值观意识更为自主自由。

不同个体有不同的需求,相应地也有不同的价值选择、价值表现与价值评判标准,因而皆有一套独特的价值坐标体系。处于价值多元化时代的社会,尊重人们对价值观的自由选择,必然面临着各种各样的价值观碰撞与冲突,这是社会生活领域中不可避免的现实问题。因此,社会价值多元化在给人们带来观念革新的同时,既意味着多元价值并存也意味着人们价值观的混乱与冲突。总之,在价值多元化时代里,价值观的多样性使各种价值观的冲突显得更为激烈,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价值观冲突便是价值多元化时代背景下价值观冲突在教育领域中的体现。

2.微观层面:师生间代际文化的差异

教师与学生的价值观冲突并不是两个孤立主体之间的冲突,其实质是一种社会性冲突,即师生双方所属社会性质的差异。首先,教师这一职业属性决定了其“以社会的代言人和国家的代表的身份出现,教师决不能用传授他个人的价值观和信仰来扰乱社会。”教师是社会文明的传承者,社会代言人的身份要求教师以社会整体与普遍规范为价值准则,向学生传递社会主流价值观,维护既有的社会关系与社会文化。其次,教师来自成人社会,无论在心理、生理,还是在知识、文化方面,都属于相对成熟稳定的社会个体,其价值取向趋于稳定、价值观体系趋于完整。但事实上,教师亦有属于教师个人的价值观。最后,“教师”这一特殊社会角色定位,决定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管理者与施教者身份。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当学生持有与社会主流价值观或教师个人价值观不同的价值观时,教师往往会忽视、训斥学生,或迫使学生遵从某种价值观。

然而大多数学生身心皆处于发展中的不成熟状态,他们对价值观的认识、判断与选择缺少完全的自主性与独立性。一是学生较少受社会经验的束缚,其价值观可塑性强,更偏向于选择自己构建自己的价值观体系,特别在面对多元文化的冲击时,学生难以辨别各种各样的价值观,甚至不愿附和社会主流价值观。二是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是被管理者与受教育者,需要接受教师传递的社会主流价值观,但与此同时,学生亦有属于个人的价值观,加上社会的发展与民主意识增强,他们渴望与教师平等交流并发表自己的观点。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师生的身份文化差异致使师生呈现出不同的表达方式或行为方式,也正由于师生存在代际文化差异,当教师和学生不能相互理解对方的价值选择与价值追求时,师生间的价值观冲突便自然而然发生了。

三、课堂教学中师生价值观冲突的调适

实际上,不同的价值观本身并不会产生冲突,当出现价值观交流、价值观比较或价值观评判,师生选择或放弃、肯定或否定其中一种价值观时,不同的价值观念才会产生冲突。教师既是社会主流价值观的维护者,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又是于学生新价值观的启蒙者,教师在学生的价值观教育中扮演着关键角色,这要求教师在面对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价值观冲突需具备一定的调适能力。

1.正视价值观冲突,理性判断价值观

其一,教师要正视价值观冲突,接纳价值观冲突。教师应清晰意识到价值观冲突不止存在于社会生活中,教育领域也不例外。“价值冲突不是一种抽象和独立的现象,我们不可能凭空和抽象地谈论学校教育中的价值冲突问题。”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环节,于其中发生的师生价值观冲突实质上是反映在教育领域中的两种社会文化冲突。师生价值观冲突有利也有弊,但当课堂教学中发生师生价值观冲突时,教师不应站在学生的对立面,对其进行压制或忽视,而应对此报以平和心态,正视并接纳师生价值观冲突。因为从某种角度来讲,师生价值观冲突有助于促进学生理解社会多元文化、增强价值观认知以及批判反思意识,且处理价值观冲突事件的内在动因并不是为了一刀切地否定或排除学生的“非规范性”价值观,而是在于提高学生的价值判断能力以选择合乎个人与社会发展的价值观。

其二,教师要具备批判性意识,理性判断价值观。教师要具有批判性意识,对当前社会现实中存在的价值问题予以批判与反思,并坚持理性的价值观判断,将师生价值观冲突置于社会文化背景之中。同时教师要把学生看作具有自主意识的独立个体,将教师权威建立在平等尊重学生的基础上,试着去了解学生所处的文化与生活,判断当前学生的价值认知水平,从而以客观公正的态度去理解学生的价值观。因此,教师只有具备一定的价值判断能力,才能对学生所持价值观的合理性加以判断,即判断其价值观是否符合普遍的社会规范,是否属于社会主导的某种价值观,从而更好地处理课堂教学中发生的师生价值观冲突事件。

2.更新价值观认知,澄清所涉价值观

其一,教师要丰富知识储备,及时更新价值观认知。发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价值观冲突,多数与教育教学相关,因此,教师既要不断学习教育学与心理学相关理论知识,丰富自身的理论知识储备,及时更新教育教学观念;也要以开放的心态主动了解社会生活中的各种价值观,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加强对各种价值观的认识,更新并丰富自身的价值观念。同时,在价值多元化时代,学生不断面临着纷繁复杂的价值观念,其价值观不一定是合理的、系统的、稳定的,而是多样的、复杂的,其中的某些价值观甚至可能与社会主流价值观完全相悖。面对学生复杂多样的价值观,教师有必要将这些理论知识与对学生的价值观认知结合起来,寻找师生价值观冲突的原因,更恰当地对不同学生的不同价值观做出反应,以便为下一步的价值澄清工作打好基础。

其二,教师要进行价值澄清,帮助学生厘清价值观。价值澄清学派认为生活充满了不确定性,社会充满着价值观的冲突,没有一套公认的社会价值观念,人们并不能十分清楚地辨别合理的与不合理的价值观。教师应吸收借鉴价值澄清理论中的合理之处:教师不能将价值观直接灌输给学生,而应该使用分析、思考、评价的方法,通过价值澄清提高学生的价值选择能力、帮助学生确立价值观。因此,当课堂教学中产生师生价值观冲突时,教师不可急于表态自己的看法,而应该通过价值澄清的方法,了解到学生选择该价值观的动机、对待该价值观的态度、坚持该价值观的后果等方面,继而向学生澄清价值观的合理因素与不合理因素。价值澄清过程重在使学生明白何种价值观是合理的、何种价值观是不合理的,向学生说明各种价值观合理与不合理的原因,帮助学生厘清所牽涉到各种价值观,从而使学生正视价值观问题,引导学生判断与选择正确的价值观。

3.与学生平等对话,引导主流价值观

其一,教师要与学生平等对话,进行双向有效交流。平等基础上的对话是师生双向有效交流的前提,也是深入了解学生价值观念的重要途径。教师要将自身与学生摆在同等位置上,既要勇敢表达教师自身的态度、情感与价值观,以便学生了解到教师的想法;也要将课堂话语权交给学生,允许学生发表不同的看法,鼓励学生自由表达自己的价值观念。师生价值观念的有效交流不是教师单方面的施加,而是与学生的共同交流与探究。在与学生对话交流的过程中,教师要进入学生的世界,关注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思维方式与价值需求,用学生易于接受的语言方式来表达教师的观点,从而避免师生价值观冲突将师生置于敌对面,避免衍生出其他的破坏性冲突。此外,平等基础上的对话还可以保证价值观的顺利引导。

其二,教师要坚定价值立场,引领社会主流价值观。每个社会、每个时代都有一些发挥主导作用的价值观念,这些价值观念支撑起一个社会或一个时代的价值体系,为人们提供价值评价的标准和价值选择的依据,给人们指出价值活动的方向和价值追求的目标。尽管多元化社会存在多元的价值观,但教师决不能对学生的所有价值观秉持价值中立的态度,教师须坚定价值立场,在错综复杂的价值观念中明白个体与社会赋予个体的价值追求。因此,当课堂教学中发生师生价值观冲突事件时,作为“社会代言人”的教师有必要发挥自身的主体作用,对严重偏离社会主流价值观的学生予以合理的价值引导。当学生对某种价值观产生混乱与困惑时,教师需将学生与社会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将课堂教学中的价值观冲突作为引领学生认同社会主导价值观的契机,使学生在各种价值观念的碰撞与冲突中做出正确的价值观选择。

参考文献

[1]袁贵仁.价值学引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379.

[2]李政.中学课堂师生价值观冲突事件研究[D].河南大学,2014.

[3]张岱年.论价值与价值观[J].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1992(06):29.

[4]陈振中.重新审视师生冲突——一种社会学分析[J].教育评论,2000(02):41.

[5]张夏青.当前我国学校教育中的价值冲突及其解决[J].教育学报,2011,7(01):76.

[6]赵野田.价值澄清理论的合理性与局限性探析[J].外国教育研究,2010,37(08):54.

[7]兰久富.社会转型与价值冲突[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03):97.

作者简介:李钰敏(1995—),女,汉族,广西梧州人,在读硕士研究生,单位:广西师范大学教育学专业,研究方向:课程与教学论。

猜你喜欢

价值观课堂教学
图说我们的价值观(三德)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价值观就在你我的身边
让课堂教学“活”起来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