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现代产业模式下的中医药高等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2020-09-12孙茜

中文信息 2020年8期
关键词:双师型队伍建设教师

摘 要:随着社会对应用技能人才的迫切需求,高职教育的地位日益凸显,高职院校作为人才培养的责任主体,构建适合自身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是国家优质高职院校建设的重要保障。因此,加快建设一支理论扎实、技术过硬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成为高职院校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的必然要求。本文通过分析中医药高职院校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背景、面临的问题,探索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的选拔、考核、培训和评价体系,为中医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提供师资保障。

关键词:中医药高职院校 “双师型”教师 队伍建设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20)08-00-02

一、加强高等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时代背景

高職教育承担着服务社会的重要职能,在产业转型升级时代,高职教育是一种特殊的教育类型,它是与市场行业需求紧密联系的,是高素质技能劳动者的主要培养院校。高职教育的特点是准入门槛相对较低、知识理论要求相对较低、但技术技能要求较高的特点,是顺应时代发展的产物。高职教育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作用,在推动我国产业结构升级中更是起到了创新引领作用,对促进就业、保障民生、促进社会多元化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发挥职业院校优势,通过市场要素配置构建多元化教育服务平台,满足社会成员对美好教育新期待,成为高职院校服务社会的重要课题。面对以技术进步、创新驱动为特征的经济发展趋势,中医药健康产业正处于快速发展期,伴随产业的迅猛发展,产业对人才的要求日趋多样化和高端化,但现有应届毕业生的知识结构和实践能力明显滞后于新兴产业技术发展需求。

党的十九大对新时代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赋予了新的使命,高职教育在高等教育中的地位愈加突显,把培养高素质专业技能人才和推进“中国制造2025”、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进行了深度融合。应用技术型专业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进程中产业升级的必然产物,因此,在国家极力推进优质高职院校建设的背景下,中医药职业教育发展也呈现出新的样态,加快中医药职业教育的现代化转型,有助于培养生产、管理、服务与一线需求相匹配的高端技能型人才。而高端技术型人才培养的首要途径就是“双师型”师资力量的建设,《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阐释,建设“双师型”师资队伍的主要途径,就是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通过优化师资力量梯队建设,不断深化高职院校内涵式发展转型。完善职业教育育人体系,打造一支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对提升中医药高职院校培养专业技能型人才和深化职业教育现代化改革已是势在必行。

目前,中医药产业在社会发展和保障民生中的作用日益凸显,发展中医药产业也被列入国家战略布局,随着职业教育在社会发展中的参与度贡献度越来越高,在很多传统产业和三产等领域中职业院校毕业生已占据半壁江山,中医药职业教育更是为大健康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中医药职业教育是直接面向中医药健康服务产业和岗位需求应运而生的职业教育类型,人才培养对应健康产业需求,如与市场需求不适应或迟滞,就会造成大批毕业生无法就业,因此,教学质量对于中医药高职教育,是现代产业经济发展转型下的必然要求。做好产业升级下的中医药职业教育,实现现代教育模式下与社会的无缝对接,与现代产业相接轨,以精准就业为导向,是办好新时代中医药职业教育的迫切要求。

二、中医药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双师型”教师准入机制不健全

高校在教师招聘、培养等机制方面不够完善。“双师型”教师是指既有一定扎实的理论基础水平和授课能力,同时又具有一定实践经验的教师。第一,高职院校教师招聘等机制还不够完善,多数公办高职院校教师入职门槛首先需要硕士甚至博士研究生学历,因此企业高技能人才入大学任教受阻,成为制衡社会优质师资再分配的关键因素。第二,重学历轻实践现象严重,大多数从教者往往从学校一毕业就进入工作岗位,是有丰富的理论知识而缺少实践经验的高学历毕业生,高学历毕业生他们虽理论基础充分,但缺乏实践教学经验,其中不乏两证俱全者(教师资格证、从业资格证)暨“双证书”,近年“双证书”教师比例较之以前有了很大改善,但相较于理论知识,实践应用能力还是明显不足,不具备“双能力”。第三,来自于药厂、药品营销企业和医疗单位的教师比例却少之又少,且中级职称人数居多,高级职称授课比例偏低,导致师资队伍失衡,“双师型”教师还没有真正发挥出应有的作用。第四,在企业聘请的兼职教师的聘任标准和管理办法还没有及时出台,聘用费用过高等因素都是“双师型”教师发展的瓶颈,因此,优化教师队伍结构和“双师型”教师的准入机制已经变为中医药高职院校前进发展的重要因素。

2.“双师型”教师培养政策不科学

第一,中医药高职院校引入了一些企业人员进行授课,但统一的专业课程管理体系和课程评价考核体系等长效机制尚不完善,激励措施没有相应出台。第二,中医药职业院校教师赴企业进行顶岗锻炼落实不好,由于教学任务繁重等原因,很难到企业进行长期的顶岗锻炼,即使到企业实践,真正上手的机会也很少,更多的是听、看方式学习,很难提高实践素养。第三,对“双师型”教师培养不够系统,教育和培训重理论、轻实践,教师授课各自为政,与企业人员间的课程研讨没有做到有效对接。第四,高职院校教师职称评聘与业务考核,更加注重科研成果,而“双师型”实践教学能力考核所占比重偏低,评价机制不合理,教师队伍培养目前还不能完全适应这一需求,间接影响了中医药高职院校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

3.“双师型”教师课程体系不完善

中医药高职院校的课程设置往往沿袭了普通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方案还不能根据现有人才需求及时调整落地,特色不够鲜明,实践教学活动没有占据主导,实训课程占比没有达到50%,其中药企等单位实训课占比不到20%。教师培训多集中于岗前培训,后续缺少实践技能方面的继续教育和行业领域的再教育。

三、“双师型”教师培养途径和方法

1.优化“双师型”教师队伍结构

新时代职业教育发展目标:一是到2020年,职业教育要形成现代教育体系,满足产业升级社会对高素质技能型劳动者的需求;二是到2035年,职业教育要建成适应社会发展的现代教育体系。在《河南省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已经明确要求,2020年开始,应用型本科高校和职业院校的相关专业教师应在具有3年以上企业工作经历并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人员中进行招聘,鼓励职业院校聘请企业高技能型人才担任兼职教师,未来三年,“双师型”教师在职业院校教师占比应超过50%。

1.1依据产业结构升级区域社会经济与文化发展状况,提供与社会需求匹配的职业教育专业人才,实现教育产品与教育需求之间供求动态均衡,以增强服务区域经济与行业企业的人才供给效能。

1.2将地方职业教育发展需求与高职院校教师队伍建设相结合,不断完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相关政策,规范入职门槛和培养目标,结合中医药职业院校发展规划及人才培养目标进行综合考量,在科研需求、课程架构、教学水平等相关要求上精确计算出“双师型”教师的需求量。1.3加强复合型人才教师引入力度。在当前产业升级下人才竞争日渐激烈,国家转型发展更需要大批具有工匠精神的高技能型人才,高素质复合型职业教师的引入是学生成才的必要一环。创新人才引入办法,增加中医药企业高技能型专业教师的录用途径,不断吸引企业高技能型人才从事职业教育,不断优化“双师型”教师在学校教育教学中占比。

1.4打造专兼结合的团队型“双师型”教师队伍。基于合作共享理念打造“双师型”教师共同体,在课程设置、专业建设和科研转应用等方面组建专业团队,实现“双师”结构与“双师”素质兼顾的专兼教师团队,并在梯队建设上发挥老、中、青传帮带的辐射引领作用,专兼结合、老青结合、强强结合。另外,中医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瑰宝,有自身传承的独特优势,在民间有许多“老中医”和传承弟子,因此,丰富教师队伍,使中医药学更加多元,就要打破高学历、高职称的门槛壁垒,建立破格招录机制。

2.完善中医药职业教育课程体系

2.1完善教学课程体系的“三结合”。健康服务业是朝阳产业,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老龄化社会的加剧,需要加快建设发展中医药职前职后体系,其中健康服务业专业大类中的老年服务与管理、中医养生保健、中医保健康复技术、中医美容、养老护理等专业大有可为,中医美容急缺高层次人才,上述专业需要专业设置和产业结合,教学过程和生产过程结合,课程内容和职业标准结合,三结合是职业教育发展的灵魂,学做一体,现场指导,实现实训和就业一体化,因此,“双师型”中医药行业教师队伍建设是实现中医药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一环。职业教育教学标准体系,包括了院校类别、专业设置、师资建设、实习就业等各个方面,是职业院校教育教学提供了规范和遵循。拓宽教育形式,实施按需施教,深入发掘社会产业升级需求专业,培育一批优质学习项目品牌。

2.2强化实践导向,强化人才培养“实践”要素。针对实践环节薄弱的普遍性问题,增强实践性教学环节的系统性、整体性和综合性,加大企业实践课课时,增设学生自我实践环节。实现“工学结合、顶岗实习、订单培养”的育人机制,坚决扭转理论灌输多、实操实训少的问题,强化学习中实践,实践中学习的教学方式,实现学校里老师教学生,企业里师傅带徒弟两者并重,双向学习双向接轨模式化教学。

2.3在凝练核心课程方面做减法。在遵循课程专业体系与人才成长规律的基础上,适当调整公共课及专业基础课所占比例,使实训课占比达到50%以上,重点打造各专业重点课程,培育一些整合式课程,强化师生交流互动,实现倍增效应。从聚焦技能培养到聚焦素质提升,把产业技术更新迭代与未来需求的技能人才相结合。

2.4改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密切对接产业转型升级,密切关注民生领域,重点布局中医养生保健、中医康复技术、养老护理等现代服务业相关专业,在专业设置、教材与教法、教师队伍、学生实习等各个方面与行业企业深度融合,优化职业教育专业布局,深化职业教育改革,共建实习基地,以行业规范指导中医药职业院校教育教学模式。

3.优化“双师型”教师培训体系

3.1建立“橫向”“纵向”教师培训体系。培养和选配更多优秀的“双师型”教师,通过年度绩效目标考核、教学思想大讨论等措施,激励教师把更多精力投入到课堂教学中去,抓住教学质量这一关键因素。通过“横向”和“纵向”分层次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横向”培养指按照学科和专业进行的专业素养培养,“纵向”是以年龄和能力水平为界限进行有梯度建构培养。

3.2构建中医药实践型教师培训体系,强化育培融通发展。以人才需求为导向,打造职前职后终身教育平台和师资继续教育体系,加强职前职后培训衔接,实现“双师型”教师培训在机制、体制上的融合发展,实现以企业岗位特点为基础的课程培训体系和师资培训改革,使“双师型”教师能够驾驭课堂和企业基地多个讲台,更好实现校企共建,合作共赢。

4.完善中医药专业实践能力为主体、综合能力为目标的教学评价标准

4.1坚持以产业升级和技术进步为导向,抓好知识更新和岗位培训的有效衔接,实现职业技能和产业升级的紧密结合,提升技能水平和职业技能等级,鼓励高职学生毕业前获得除毕业证外的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暨“1+X”证书。

4.2从聚焦技能培养到聚焦素质提升。随着产业技术的更新迭代,未来社会需求的技能型人才也在不断变化,但中医药是我国的传统文化瑰宝,是一门原创性的学科,不同于西医和西药,它是科学与传统文化的有机结合体。它的独特性使这门学科在大健康领域独占鳌头,因此,需要制定符合中医药专业特点及职业教育特点的教师评价标准和教学考评制度,加强对教师实践能力的考核与评价,评价标准要体现职业教育特点,更要考虑到中医药行业的人才特点,建立以“中医药专业实践能力”为主体的人才评价标准,形成具有中医药特点的人事评价制度。

5.实现以政府、企业和学校“三位一体”的合作办学模式

5.1积极协调争取当地财政部门的资金支持,中医药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需要政府和企业的共同参与,更要探索政府、企业和学校“三位一体”的合作办学模式,积极寻求地方政府支持,在政策和资金上寻求帮助,积极与医院、药企等开展校企合作进行长期共建,搭建长期“教学实践基地”,开辟“订单”培养模式,为学生提供实训和顶岗实习的良好场所,也为专业教师提供专业实践、技术提升的渠道,更要实现学校和企业合作的“双赢”,实现机制与效益的最大化。

5.2实现深度产教融合。通过聘请医药产业行业专家全面参与课程开发和授课,引进企业成熟的专业团队和精良技术,打造专兼结合、与行业标准接轨的“双师型”教学团队。一是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需要校企双方共同完成,并以企业为主导,构建实践应用型课程体系。并大力开展能力本位课程改革,在学校推行“双带头人”制度,培育“工匠型”人才理念。二是推進校企融合项目,共建合作培养模式,共建生产实训基地,实现与产业深度接轨、同步发展。三是校企双方共建“双师型”教师队伍,从一线医院和企业中邀请技术专家对学生进行实践技能和职业素养指导,大力推进工匠精神素养。四是通过推荐、遴选、整合等方式,借助大学与企业职业联盟、职业教育联盟等平台,不断整合资源,构建新型培育模式。五是建立与企业联合开发专业课程的机制,努力实现学历教育和技术技能培训紧密对接行业需求、岗位要求、职业标准和生产过程,中医药高职院校要根据实际需要,实现以工学结合为主导的人才培养方案,实行以增强高职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为主、理论与实习一体化的教学方法,把职业技能资格培训与学校教学紧密结合,建立校企双导师制、弹性学制和“上岗证”学分转换机制,真正实现产教融合、校企一体化育人。六是推动中医药职业教育改革,使行业专家参与教材编写,教学评价,把企业的新技术和新项目融入教学内容中,提高实践教学质量。七是加强与企业共建项目,通过创新创业大赛、政府项目引领等形式,共建项目平台,项目研发等方式,校企共建共管共用实训资源,为学生技能培养创造有利条件。通过多元融合,促进校企协同育人、精准培养,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兴办职业教育,通过保就业角度业办高质量职业教育,走出来一条产教融合、特色发展的办学道路。

5.3通过“订单式”培养模式,实现精准培养。校企合作由学校唱主角转变为企业唱主角,双方共同开发“普适性”与“个性化”双重兼顾,“能力”和“素养”双线并行的专业课程体系,共同开发专业优质核心课程,并开发相应的课程优质

核心课程,并开发相应课程教学资源,建成集教学、培训、自主学习服务的现代学徒培养共享型资源库等。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EB/OL],2019-01-02/2019-02-13.

[2]彭刚.创业教育学[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9.

[3]王冰,陈兆金.地方本科院校向应用技术大学转型基本问题探讨[J].天中学刊,2014,(6):122.

[4]宋军.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策略探析[J].教育与职业,2014,(12):63.

[5]郭素华,王二丽,中药专业“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中医药管理杂志,2009,(10):931-932.

[6]苏云竹.高等中医药院校教师招聘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D].昆明:云南大学,2010.

作者简介:孙茜(1977.4—),女,汉族,吉林省长春市人,助理研究员,本科,研究方向:中医药职业教育研究。

猜你喜欢

双师型队伍建设教师
最美教师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保障与实施
论加强纪检监察干部队伍建设
圆我教师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