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民族地区高校学生党员发展工作的问题及对策

2020-09-12邓昊

教育界·下旬 2020年7期
关键词:党员发展民族地区少数民族

邓昊

【摘要】提升党建工作水平,完善学生党员发展工作,对于民族地区高校所肩负的为民族团结事业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合格建设者的时代重任有着重要意义。本文从理想信念教育、工作机制、队伍建设三个方面分析了民族地区高校学生党员发展工作的现状与问题,并提出了有针对性的解决对策,以期为完善民族地区高校党建工作提供一定思路和借鉴。

【关键词】民族地区;高校;党员发展;少数民族

党的十九大召开以来,学生党员发展工作已成为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中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培养高质量的学生党员队伍是切实提升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发挥高校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的关键一环。因所在地域的区域性特征和学生民族成分的特殊性,民族地区高校的学生党员发展工作所面临的问题更有其独特性与差异性。加强学生党员发展工作是民族地区高校切实提升学生党建工作水平的有效途径,对于其所肩负的为民族团结事业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合格建设者,促进民族团结与社会稳定的时代重任也有着重要意义。

一、完善民族地区高校学生党员发展工作的意义

1.有利于提升民族地区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水平

2017年,教育部党组印发了《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党建工作标准》,从组织领导、培养教育、发展党员等六个方面,对推进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组织化、制度化提出了具体要求,由此可见发展党员工作的完善与否是衡量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受自身区域性和民族性特征等主客观因素的影响,民族地区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尚有不少待完善之处。通过不断推进发展党员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进程,打造一支高素质、高质量的学生党员队伍,对民族地区高校基层党组织发挥战斗堡垒作用,解决基层组织弱化等问题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同时也有利于党员队伍结构的不断优化和党的少数民族干部队伍的培养。

2.有利于维护民族团结与社会稳定

党的十九大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写入党章,强调要“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正所谓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一个民族也不能少。民族地区高校有着为数众多的少数民族大学生,是各民族青年交流交融的关键阵地。完善民族地区高校学生党员发展工作,在优秀的各民族进步青年中培育入党积极分子、发展对象,将思想过硬、本领过硬的各民族时代新人吸收到党员队伍中来,在各民族学生群体中树立能够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本民族青年标杆,对于民族地区高校发挥开展民族团结教育的功能优势,创造各民族学生“共居共学共事共乐”的校园环境和社会环境,维护民族团结与社会稳定有着重要意义。

3.有利于促进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建设和教育整体发展

2015年,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发展民族教育的决定》,提出要“切实提高少数民族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升民族地区教育服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能力。在肩负着为民族团结事业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合格建设者的时代重任的民族地区高校,不断完善学生党员发展工作是提高少数民族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一环;持续培养思想、本领过硬,了解家乡和本民族文化,矢志扎根基层的各民族学生党员干部,是为党和国家培育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建设者、“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铸就者队伍提供骨干力量,也为民族地区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和凝聚力不断提升提供有力保障。

二、民族地区高校学生党员发展工作的现状与问题

1.理想信念教育工作重视不够

部分学生入党申请人、积极分子和发展对象在入党动机上有功利主义倾向,看中的是成为党员后的所谓“好处”,存在“只讲利益,不谈主义”的现象。部分学生入党申请人和积极分子存在“盲从”心理,能够认识到入党本身是一件积极的、有意义的事情,但对“为什么入党”“入党之后怎么做”却不甚明了,而简单地认为“要优秀所以要入党”,缺少正确的入党动机和坚定的理想信念。部分民族地区学生,特别是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学生,存在对党的认识不足、入党热情不高等问题。这部分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受民族区域性社会文化以及教育资源相对缺失、地方基层党组织活力不足等环境影响,系统接受理想信念教育、了解党的基本知识的机会相对较少,对党以及党为实现“中国梦”这一全民族共同繁荣发展之梦所作出的努力和取得的成绩认知不深。

上述现象反映了部分民族地区高校在入党启蒙和理想信念教育工作方面缺乏系统性和针对性,因重视不足、覆盖面不广、形式单一而导致入党启蒙教育的效果不明显。部分基层党组织还存在“以介绍代替教育”“提一提就算启蒙”等现象。

2.发展党员工作机制有待进一步健全

(1)思想教育不够系统,存在“两头轻、中间重”的现象。所谓“两头轻、中间重”,即对入党申请人和积极分子等前期阶段的培养教育重视不够,发展对象考察阶段成为整个工作中最严格、最重视的环节,在预备期、转正阶段的继续教育考察的力度又有所弱化,缺乏入党后持续教育学习的有效机制。部分民族地区高校还缺少对不同阶段、不同民族群体开展针对性教育的思考和探索,也缺少针对新问题、新形势的专题教育,照本宣科、反复学习重复内容的情况时有发生。

(2)培养机制不够健全,制度化、规范化建设滞后。部分民族地区高校在入党积极分子、发展对象和预备党员的培养教育考察阶段,缺少对学生群体特征的考量,不具有针对性、系统性的培养机制和可量化的指标体系,因而缺乏对培养成果的把控。同时,部分民族地区高校在践行“成熟一个、发展一个”的要求方面存在不足,片面地强调高校学生党员发展的特殊性,实则简单地按照时间节点安排工作,有“不到时间不干活”“截止日期前赶工期”的现象,工作上存在“经验主义”的倾向。

(3)评价标准不够完善,相关制度尚不健全。评价标准的不完善易造成错误的价值导向与示范效应,进而导致入党动机不端正的问题。在对学生理想信念与政治素养把握存在一定困难的客观情况下,部分民族地区高校的实际工作中存在制度构建片面“从俗就简”的问题,为便于操作与所谓彰显“公平”而将学业成绩、学生干部工作业绩等指标作为发展党员的标准进行重点考量,背离了“将政治标准放在首位”的工作要求;党团协同育人机制建立也存在滞后的现象,团组织引领青年作用和“推优育苗”功能尚未完全发挥,工作中存在“以投票代替考察”“以群众基础代替思想信念”等问题。同时,民族地区高校还凸显出少数民族专项培养政策不够健全,在少数民族学生群体中发展党员存在困难的问题。教育部党组印发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党建工作标准》中明确要求“注重发展边疆少数民族优秀学生党员,在坚持标准的前提下给予倾斜政策”。但在实际工作中,民族地区高校容易忽视少数民族学生群体的特殊性,未能根据其特点建立适当的倾斜政策与评价标准,造成少数民族学生,特别是边疆地区少数民族学生在受生活、文化、语言不同,学业基础较薄弱等影响导致适应校园生活、学习较为吃力而表现相对较弱的情况下,空有熱情却无法入党的现象。

3.党务工作者队伍建设需要加强

部分基层党务工作者,特别是大学生党支部书记和支部委员的素质和本领需要进一步提高。他们在实际工作中,因对民族地区学生党员发展工作认识不够、党务工作能力不足,对少数民族学生党员缺少针对性策略和措施,导致开展党课教育、党员培训、组织生活和理论学习的效果难以保证。面对在少数民族优秀学生群体中发展党员,进行入党启蒙、思想信念教育、谈心谈话等重点难点工作时,他们的推进工作办法不多,更缺少在少数民族学生党员中培育党务工作者的思考和探索。

三、完善民族地区高校学生党员发展工作的主要对策

1.确保思想入党,将政治标准放在首位

完善发展党员工作,在具有鲜明民族性特征的学生群体中发展党员,民族地区高校首先必须坚持“将政治标准放在首位”的原则,确保思想上入党。理想信念不过硬的问题不解决,其后诸如制度化建设、组织力提升等尝试和探索都有如“空中楼阁”无从谈起,甚至存在着“形式主义”的风险;只有思想上入了党,后面的这些“形式”才成为必要。民族地区高校应当开展有针对性的理想信念教育和常态化的入党启蒙教育,结合民族地区院校学生群体的特殊性,将党史国情教育、民族团结教育、爱国主义教育作为重点内容,以常态化教育代替“运动式”教育,引导学生了解党和国家为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所做出的努力和取得的成绩,不断增强民族向心力和民族自豪感,树立正确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其次,应当加大教育培训的有效性和科学性。民族地区高校需要考量自身实际,自上而下实行统一的要求和标准,组织集体备课,凝练一套具有共性的培训体系;在此基础上针对入党申请人、积极分子、发展对象和预备党员等各阶段、不同民族的学生群体特点,结合民族地区区域性社会文化特征和十九大以来的“新形式、新思想、新使命”,不断探索,制订有针对性的个性“课程”。最后,应当开展朋辈教育,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在各民族进步青年中发掘优秀个人,树立能够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本民族青年标杆和先进典型,创新宣传形式,引导各民族学生积极向党组织靠拢。

2.不断完善工作机制,推进科学化、制度化建设

民族地区高校应当嚴格按照“控制总量、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发挥作用”的总要求,始终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不断完善学生党员发展机制。一是加强组织领导,进行科学研判,在发展党员工作的全过程做到有计划、有标准、有制度,着力解决教育培养“两头轻、中间重”的现象,重点确立常态化入党启蒙教育和入党后持续化继续学习的有效机制。二是重点考量民族地区高校学生群体特征,结合实际,在入党申请人、积极分子、发展对象、预备党员等各个培养阶段,探索建立一套具有针对性、系统性的培养机制和可量化的指标体系,强调培养方法的可操作性,培养成果的可视化与可量化,将工作从“知道培养什么人”向“了解如何培养人”推进。三是提升发展党员考核评价标准的科学化水平,树立正确的价值导向与示范效应,不能片面地将学业成绩、学生干部工作业绩等指标作为能否发展党员的标准进行重点考量,而应全方位考察学生的综合素质,注重学生的一贯表现和关键时刻表现;对于优秀的少数民族学生,在坚持标准的前提下应当给予倾斜政策,探索建立单独的评价体系,针对边疆少数民族学生等特殊群体,考虑生活、文化习惯与学业、语言基础等实际情况,在成绩、表现等方面适当放宽要求。

3.切实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提升组织力与战斗力

民族地区高校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与战斗力,是做好学生党员发展工作的重要保障。在这方面,一是基层组织建设要有标准、有方案、有目标,要大力推进党组织整顿工作和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把基层党支部建设成为战斗堡垒。管理不正常、建设不到位,发展再多党员也改变不了组织松散、没有凝聚力的困境;上层制度建设再完善,也避免不了出现层层弱化的问题。二是重视对党务工作队伍建设,搭建好组织构架。重视党务工作者队伍的培育、培训,改变对民族地区学生党员发展工作认识不够、党务工作能力不足的现状,就民族地区学生群体和党员群体的特殊性,开展有针对性和层次性的思想认识教育与业务提升培训;同时在学生党员群体,特别是少数民族党员中大力发掘党务工作人才,建设起一支高素质的学生党务工作者队伍,探索建立民族地区学生党员“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的工作机制。三是积极发挥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推动“党建+”工程的实施,践行“三全育人”要求;具体抓好党团协同育人机制的建立,以党建带团建,充分发挥学生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结对指导学生团支部、班级建设,大力发挥团组织引领青年作用,严格把关“推优”工作的严谨性与有效性;重视少数民族学生群体综合素质的培育和提升,加大对少数民族学生群体的关怀、帮助力度,通过挖掘典型、结对帮扶、建立学习互助小组等方式,开展朋辈教育、互助教育和自我学习,引导其在思想上向党组织靠拢,在业绩上向优秀学生看齐。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民族教育的决定[EB/OL].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5-08/17/content_10097.htm, 2015(8):17.

[2]中共教育部党组.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学生党员发展和教育管理服务工作的若干意见[EB/OL].http://www.moe.gov.cn/srcsite/A12/s7060/201307/t20130703_154012html,2013(7):03

[3]中共教育部党组.关于印发《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党建工作标准》的通知[EB/OL].http://www.moe.gov.cn/srcsite/A12/moe_1416/moe_1417/201703/t20170310_298978.htrirl.2017(3):01.

[4]阿布来提·依明,孔黎影响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入党积极性的若干因素及对策一一以塔里木大学为例[J].才智,2017(20):202-205.

[5]戴君新时代高校少数民族学生党员发展工作创新路径研究[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9(19):206-207.

猜你喜欢

党员发展民族地区少数民族
我认识的少数民族
民族地区城镇规划现状浅析
如何提高民族地区“一类模式”小学汉语文教学质量
少数民族治疗感冒的蕨类植物(一)
少数民族治疗感冒的蕨类植物(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