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首位获诺奖提名的华人

2020-09-12林冠珍

百姓生活 2020年2期
关键词:伍连德鸦片鼠疫

林冠珍

1901年,伦琴(发现X射线)等5人分别获得第一届诺贝尔奖五大奖项。30多年后,一位中国医生获得诺奖提名——在1935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家候选人名单中,伍连德的名字赫然在列。伍连德获诺奖提名的消息鲜为人知,主要原因是诺贝尔奖的保密原则,直到2007年,当年的这份提名名单才得以解密。从这个意义上说,伍连德也是目前公开资料中首位被诺贝尔奖提名的中国人。

1911 年5 月,伍连德因消灭东北的鼠疫获清廷勋章

有一点需要指出,研究伍连德的学者都知道,伍连德是华侨,他并不是生于中国、长于中国,但是根据晚清颁布的《大清国籍条例》及民国早期的“国籍法”,清政府和民国实行的是“父系血统主义”原则,即海外华侨只要父系有中国血统,就能世代拥有中国国籍。这也使得当时很多华侨在事实上拥有“双重国籍”,因此,不排除伍连德也有中国国籍,使得别人在提名他为诺贝尔奖候选人时,“国家”一栏,填的是中国。

消灭东北鼠疫获国际声誉

伍连德(1879~1960),祖籍广东台山,出生于英属海峡殖民地槟榔屿(如今的马来西亚槟榔屿)。年少时就读于槟城大英义塾,因成绩优异,获英女皇奖学金,赴英国剑桥大学深造,终获医学博士而归。在南洋,他积极投身到海峡殖民地的反种族歧视,反吸毒赌博迷信、长辫小脚等社会改革活动中,年纪轻轻就是位活跃的社会活动家,与林文庆(早期厦门大学校长)、宋旺相并称为“海峡华人三杰”。1905年,伍连德与爱国华侨领袖黄乃裳之女黄淑琼结为夫妻,与林文庆结为连襟(林文庆的原配夫人为黄乃裳之女黄端琼)。

1907年,伍连德应时任直隶总督的袁世凯之邀,从南洋回到中国,出任天津陆军军医堂副监督(副校长)。

1910年冬,东北瘟疫流行,得病者发烧、咳嗽、出血,然后死亡,皮肤几天内变成紫色,每日死亡人数以百计,引起民众和政府的极度恐慌。伍连德在临危之时,受清廷之命任北满防疫处总医官,时年31岁。

当时的人们,还固守着“身体发肤,受之父母”的传统观念,伍连德要冒着生命危险偷偷地解剖尸体;面对堆积如山的疫尸,天寒地冻无法深埋,他要上奏皇帝颁旨恩准,才能实施火葬;因为他是无名小辈,他的防疫措施常受到“权威”人士的蛮横干预;日俄殖民者百般阻挠,企图借机夺我东北主权……

伍连德顶住种种压力,开始研究如何控制鼠疫。在当时毫无防疫常识,也没有像样的医学实验室的情况下,他力排众议,得出了这次瘟疫是由肺鼠疫病毒传染的结论。他将病人送往鼠疫医院,接触者被隔离,所有人佩戴加厚的口罩,并且对尸体进行火化处理。在一系列正确的措施之下,整个防疫局势被扭转了。

1910 年冬,伍连德领导的防疫人员带着“伍氏口罩”,对隔离的疑似鼠疫患者进行检查

随着鼠疫的消灭,伍连德名扬全球。1911年4月,伍连德主持在奉天(沈阳)举行的世界鼠疫研究大会,这是中国第一次举办国际学术研讨会,11国的专家公推伍连德为大会主席。就是在这次会议上,伍连德获得了“鼠疫斗士”的称号。

在这场消灭鼠疫的战斗中,伍连德还发明了棉纱做成的简易口罩。即用两层纱布,内置一块吸水药棉,戴上1个小时甚至更长时间也没有不适感,这种口罩简单易戴,价格低廉。伍连德调动了大量人力物力,确保口罩源源不断地供应给市民,并且很快被民众接受。这种口罩,被后人称为“伍氏口罩”。至今,仍有医务人员在使用这种口罩。

因为伍连德抗疫劳苦功高,也为清廷争了光,清廷摄政王载沣召见他,亲自授予二等双龙勋章。这是中国历史上医生获得的最高奖励。

推行禁烟运动

除此之外,在禁毒领域,伍连德同样是一位智勇双全的斗士。还在南洋时,年轻的伍连德就已成为当地的禁烟领袖。他组织成立了禁烟团体和禁烟协会,并四处奔走,筹集为吸毒成瘾者提供食宿和医药治疗的资金。

1911年和1912年,来到中国的伍连德两次代表中国政府出席在荷兰海牙召开的国际鸦片大会,并代表中国政府在1911年全球禁毒公约上签字,从此开始密切关注中国的禁毒问题。

在中国的30年间,伍连德从未停止过禁止鸦片的努力。1915年,伍连德发起成立中华医学会后,利用学会和一切社会力量,力谏政府推行戒烟运动。在他的努力下,1916年11月16日,民国政府宣布严禁鸦片。当时,上海有外籍商人大规模地囤积鸦片,民国政府收购了这批鸦片。1919 年1月,伍连德受命在上海焚烧这批鸦片,这是中国继林则徐虎门销烟后又一次大规模地焚烧鸦片。

因鼠疫研究与防治获诺奖提名

1913年6月,袁世凯聘请伍连德为大总统侍从医官之一。不过,伍连德继续待在哈尔滨,因为他担心鼠疫会再次出现。几年过去了,除了一些零星的病例,没有大的鼠疫流行,民众开始松懈了,可是伍连德没有,他认定鼠疫一定会卷土重来。

1917年底,山西鼠疫流行,伍连德奉命赶赴现场,负责防疫。由于有了上一次的经验,这场夺去1.6万人生命的鼠疫很快被控制住。

1920年底,东北再次爆发鼠疫,这对伍连德所建立的鼠疫防疫系统是个真正的考验。和10年前流行整个东北以至华北、死亡6万人的那场鼠疫相比,这次鼠疫的流行,仅仅限于西伯利亚和北满洲里,死亡人数为6500人。

因为在肺鼠疫防治实践与研究等方面的杰出成就,伍连德被提名为1935年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候选人。因为诺贝尔奖的保密原则,这个消息直到2007年才在诺贝尔基金会官方网站上正式披露,他也是第一个获此殊荣的华人。

此后,伍连德的英勇事迹也被更多中国人熟知。2008年9月,伍连德纪念馆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道外区保障街建成并开馆,这是黑龙江省第一个为医学专家建立的纪念馆。纪念馆为两栋受保护的老建筑(原东三省防疫事务总处旧址),在这里,后人可以了解更多“中国防疫学奠基人”伍连德的人生经历。

创办二十余处医疗机构

伍连德作为“鼠疫斗士”当之无愧,作为中国现代医学先驱,他也是一马当先。从1907年到中国,至1937年因日本全面侵华而返回马来西亚躲避战乱,伍连德在中国生活工作了30年。在此期间,他先后兴办了东北防疫医院、研究所及中央医院等20多处医疗卫生机构,为中國的防疫事业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很多医院如今还在发挥着重要作用。比如,1915年开始,他负责筹建北京中央医院,于1918年1月落成,任此医院的第一任院长,这是中国人自己兴建的第一所综合型大医院,这所医院就是现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白塔寺院区。

伍连德还是中华医学会的创始人之一,也是《中华医学杂志》创办者。1926年,伍连德出任哈尔滨医学专门学校(哈尔滨医科大学的前身)第一任校长。“赤诚爱国,自强创业”这凝聚了伍连德精神的8个字,至今仍被哈尔滨医科大学奉为校训。1930年,伍连德受命成立全国海港检疫处,并兼任上海海港检疫所所长,收回了中国的海港检疫主权。

伍连德一生淡泊名利,三次辞去官职: 1911年,肃亲王拟任命为民政部卫生司司长,他未同意;1913年,袁世凯有意任命为卫生署署长,他仍然不同意;1928年,南京政府军医署署长的任命已下达,他最终辞职不就。梁启超回顾晚清到民国50年历史,发出这样的感慨:“科学输入垂50年,国中能以学者资格与世界相见者,伍星联(即伍连德)博士一人而已!”

1937年“七七事变”后,伍连德修建的医院、检疫所等或被摧毁,或被占领,而且在中国的大量书籍和资料也被毁。伍连德痛心疾首,离开他奋斗了30年的中国,回到马来西亚,在怡保市开设私人诊所。1960年1月21日,伍连德病逝于马来西亚槟榔屿,享年81岁。英国《泰晤士报》评论:“他是一位伟大的人道主义斗士,没有比他留给世人的一切更值得我们引以为豪的了……”

猜你喜欢

伍连德鸦片鼠疫
鸦片种植与甘青社会经济互动(1928—1937)
重温英雄壮举 致敬抗疫先驱
MASKED WARRIOR
重新认识鼠疫
一场改变历史的鼠疫
毒品极其昂贵,为何晚清穷人也抽得起鸦片
鼠疫促进现代医学
弘扬伍连德精神 传承哈医大文化
基于“鸦片泛滥”的史学阅读及教学价值追寻*——以《鸦片利益链条上的中国人》的探究为例
存在主义思想下《蝇王》与《鼠疫》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