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戴”上同理心

2020-09-12张红玲吴诗沁

大学生 2020年9期
关键词:同理口罩冲突

张红玲 吴诗沁

口罩之争已持续降温,疫情中,西方许多国家出台了强制口罩令。

据从英国留学回来的小辛回忆,在疫情初期的英国,戴着口罩出门常会招来异样的眼光,但对于英国等西方国家政府在疫情初期不建议民众戴口罩的做法,小辛也认为有一定原因,一是因为防疫物资不足,二是当地民众对在公共场所戴口罩的理解与我们不同。“那么政府如果要求大家都戴口罩,会引起恐慌,暂且不说买不买得到口罩,如果在公共场所人人戴着口罩,会让人觉得个个都是病人。”据在法国留学的小王回忆,他戴着口罩出现在地铁站,有人见到他立马捂上自己的嘴,但他并不认为这是排斥和歧视行为,“我觉得这就是条件反射,他们或许是有点紧张吧。”站在对方的角度想一想,便可释然。

可见,在内心为他人的行为给出合理解释,调动同理心,尝试换位思考,就能减少文化差异带来的困扰。同理心要求我们在对方遇到困难,紧张、惊慌、痛苦之时,將心比心,设身处地去感受和体谅他人。增强民众的同理心对于缓解疫情带来的负面情绪、消减误解和冲突具有重要意义。

实际交往中,单方面的同理心不足以解决问题,双方还需对话沟通,形成共识,才能有效减少误解和冲突。小辛曾主动与她的英国朋友交流,双方相互解释戴或不戴口罩的缘由,从而达成了理解,增进了友谊。在澳大利亚华人奶茶店打工的小李说,来店里消费的客人看到中国员工戴口罩通常会“愣一下”,这时如果主动解释一下,大部分人会表示理解。友好沟通交流后,即使他们不接受口罩防疫的做法,也会以礼相待,至少不会引发口头或肢体上的冲突。

偏见是歧视产生的一个重要原因,口罩不过是给了持有偏见的人一个借口,让他们将内心的偏见以歧视的言行发泄出来。不过,研究表明偏见和歧视通常与“素质” “受教育程度”等因素密切相关。小辛表示,在英国虽然对“口罩无用论”的认知不存在受教育程度的差别,但偏见态度和歧视行为能体现这样的差别,“受教育程度较高、阅历比较丰富、见识较广的人,无论他是什么人种,对中国普遍比较友好,没有明显的偏见和歧视。”事实上,那些对中国和华人持有偏见、进行蛮横无理的污名、打压和排斥的人士,通常是些孤陋寡闻、思想狭隘、对中国不了解的人士。

在美留学的小刘说,她所在的学校国际留学生比例很高,包容性很强,多元融合的环境让她感到安全放松。在英国苏格兰地区留学的小林并未感受到排斥和歧视,他决定继续留下,安心学习。小辛的中国朋友在超市购物时,因为戴着口罩而被超市员工和其他顾客团团围住,事实上他们并非是要攻击他,而是出于关心,担心他染病,主动询问他是否需要帮助。

这些事例说明,海外环境并非很多人想象的那般充斥着紧张、压力、排斥和恶意,正义和善良是人类社会的主流。

(作者张红玲系上海外国语大学跨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新闻传播学院教授;吴诗沁系上海外国语大学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博士研究生)

责任编辑:丁莉莎

猜你喜欢

同理口罩冲突
培养孩子,从“同理心”开始
培养孩子,从“同理心”开始
耶路撒冷爆发大规模冲突
“三宜”“三不宜”化解师生冲突
因为一个口罩,我决定离婚了
雾霾口罩
班主任应该给学生一颗同理心
一次冲突引发的思考和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