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标背景下高中历史阶段特征教学探究

2020-09-12何海林

广西教育·B版 2020年5期
关键词:高中历史新课标教学

【摘 要】本文针对《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 年版)》规定的课程目标、结构及内容所体现的特点,认为历史阶段特征教学应与时俱进,凸显历史学科特色,教师要立足学科、学情,引导学生正确归纳各历史阶段的特征,掌握历史基础知识及把握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便于解决具体的历史问题,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以期实现教学目标。

【关键词】新课标 高中历史 历史阶段特征 教学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0)05B-0132-02

正确归纳和把握历史阶段特征是高中历史学习中构建基本知识框架的基础能力,历史教学大纲较早就明确把它定为一项基本能力要求。《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 年版)》规定历史课程教材采用通史与专题史相结合的方式,不同于之前的纯专题史教材,凸显了历史阶段特征教学的基础性;且近几年高考涉及历史阶段特征专题考查的试题也较多。因此,学生掌握它,对厘清基本线索、构建知识体系、提高能力与素养及应对高考都十分有利。下面仅谈几点教学建议,供各位同仁讨论。

一、引导学生正确归纳各历史阶段的特征

历史阶段特征通常是指一个历史阶段明显不同于其他历史阶段的本质特征,是对具有阶段性的长时段的历史事实的概括和总结。那么,教师应如何引导学生正确归纳和把握它呢?

首先,明确及划分中外历史的主要阶段。如依据部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下册)》和时序,中国古代史可分为先秦、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国、宋元及明清等时期,中国近代史分为晚清、北洋军阀政府统治、南京国民政府统治时期,中国现代史分为向社会主义的过渡、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与失误及改革开放新时期;世界古代史分为古代文明的产生与发展、中古时期的世界等阶段,世界近代史分为工场手工业时期、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等,世界现代史可分为一战后至二战时期的世界、20 世纪下半叶的世界及当代世界的发展等。

其次,归纳概括阶段特征要选择适当的角度,且宏观概括和准确精练。分析阶段特征通常是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入手,也可添加其他的层面如军事、科技、民族关系、对外关系等,且在全面认识历史知识体系的基础上做出精准概括,不能面面俱到,要注意它的时代性、规律性。例如,隋唐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繁荣时期,其特征可概括为:政治上:国家统一,制度创新,政治清明,社会稳定;经济上:国力强盛,经济全面繁荣;文化上:思想活跃,三教合一,文化兼收并蓄,影响东西;民族关系上:各民族联系加强,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对外关系上:对外开放,中外经济文化交流频繁,“中华文化圈”形成等。

再次,对比分析中外历史上同一时期不同的阶段特征,建立中外历史的横向联系,认识世界文明的差异性与多样性。德国哲学家雅斯贝斯认为,公元前 800 年至公元前 200 年间发生了人类精神的奠基,许多伟大的精神导师几乎同时产生于中国、印度与西方,而他们之间却互不知晓,这个时代被尊称为“轴心时代”。“轴心时代”大致是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对应到西方则属于古代希腊罗马时期。“轴心时代”的东西方都是伟大思想家、人文精神及文化元典的兴起或诞生时期,但各自也有明显的差异。例如,中国处于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型的时期,政治上,宗法分封制瓦解,封建制度逐渐确立;经济上,井田制瓦解,封建经济兴起;思想上,百家争鸣,思想解放;军事上,诸侯争战,战争频繁;民族关系上,民族交流频繁,各民族融合出现;文明的影响上,逐渐形成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的制度文明等。古代希腊罗马则处在奴隶社会时期,政治上,希腊民主制度发达,罗马法律制度渐趋完善;经济上,工商业、海外贸易发达,奴隶制经济繁荣;思想上,人文主义思想兴起,哲学、自然科学发达;文明的影响上,是西方民主制度、法律制度及文明的源头等。

二、注重培养学生五大学科核心素养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 年版)》指出,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包括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五个方面,突出新课程对学生学科素养的培育,达到“立德树人”的要求。历史阶段特征教学须以新课标为指导,注重培养学生的五大核心素养。

其一,培养学生唯物史观素养。例如,明清时期文化上一大特征是出现了带有反封建色彩的早期民主启蒙思想。导致其产生的原因较多如政治、经济、思想及个人因素等,但把握其根本原因,教师须引导学生从经济方面思考。明朝中后期,隨着生产力和商品经济的高度发展,江南地区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清朝时期缓慢发展,进步思想家在此基础上对程朱理学进行反思、批判,给儒学的发展变革注入新活力,从而出现了前述文化现象。教师由此可得出结论:一定时期的政治与思想文化是由一定时期的经济决定的;让学生认识生产力的发展是思想文化、社会发展的根本原因,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唯物史观。

其二,培养学生时空观念素养。例如,在讲述古希腊文明的阶段特征、具体分析城邦民主制时,教师可利用多媒体等教辅设备,向学生播放古代希腊城邦分布示意图,并将其与现阶段希腊的实际地图进行对比分析,帮助学生构建明晰的时空理念和认识文明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逐步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又如,在讲解隋唐时期时,教师可组织学生设计表演一些历史话剧如《贵妃醉酒》等,让学生穿上唐装,“穿越”时空,“回到”盛唐,去经历当时发生的历史事件,进一步体会唐朝的历史与文化。这样,既能丰富时空观念素养,又能增强历史课堂的趣味性与艺术性。

其三,培养学生史料实证素养。历史研究讲求“论从史出”,历史教学也一样。历史教师在讲解三国两晋南北朝的特征时可展示一些史料让学生先阅读。如“南染吴越,北杂夷虏”——《颜氏家训·音辞篇》,“膏腴上地,畝直一金,鄠、杜之间不能比”(鄠:陕西鄠县;杜:陕西长安县南)——《宋书·孔季恭传》。随后,教师解析前者讲的是北魏孝文帝后,南北方语言的相互吸收与融合,是民族大融合的体现;后者说的是南朝宋时,江南的荆、扬二州非常富裕,经济得到大开发并开始赶超北方;再归纳其总体特征,以此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史料实证素养。

其四,培养学生历史解释素养。锻炼学生的历史解释能力,帮助学生养成良性思维习惯,是历史教学的基本要求之一。例如,中国近代史上的晚清阶段,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逐渐形成的时期。首先,如何解释“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之历史名词?教师可让学生先去查阅资料,然后在课堂上让学生代表发言解释,最后教师归纳总结、准确具体地阐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指近代中国的一种特殊的社会形态。此社会可分开去理解。半殖民地,是从国家的政治地位上看的,是指形式上有自己政府(如晚清政府、北洋军阀政府及南京国民政府等)的独立国家,实际上政治、经济等社会各方面都受到西方殖民主义的控制和奴役,是历史的沉沦;半封建,是从社会经济结构上看的,是指形式上仍是封建统治和自然经济占主导,实际上社会已逐渐近代化,资本主义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等因素在不断发展壮大,是历史的进步。又如,怎样理解该社会形成的渐进性?教师补充解释其形成的阶段性与相关的侵华事件及条约相连。这样,学生在掌握阶段特征的同时,也增强了历史解释等方面的素养。

其五,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素养。教师在比较“轴心时代”的东西方的时代特征时,可让学生知晓此时中国有独具特色的中华文明,作为中国人应深感自豪。中国史的总体阶段特征,一句话大致可概括为古代中国世界领先、近代中国落后挨打、现代中国逐渐复兴强大。在具体学习中国史特别是中国近代史时,教师多向学生讲述“落后就要挨打”“只有民族独立,国家富强,中国才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等道理,告诫学生当下要勤奋学习、学有所长、学有所专,在新时代才能为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与强大添砖加瓦,以此培养他们的家国情怀。

三、依据历史阶段特征,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历史阶段特征既可作为历史知识来掌握,也可以用来指导学生分析和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第一,依据阶段特征,准确理解一些历史现象或问题。例如,掌握 20 世纪六七十年代美苏争霸的阶段特征是苏攻美守,就容易理解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及中美建交等事件的正常出现;也可借此了解当时世界政治格局呈现出“美苏两极格局之下开始出现了多极化趋势”之大势,让学生进一步细化理解前述的诸多问题,提高他们全面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二,依据历史阶段特征,正确得出历史结论。以17、18世纪的中西方为例,此时世界史的基本特征是资本主义由工场手工业向机器大工业过渡,西方殖民扩张盛行,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理性主义思想盛行;与之相对的中国是明末清初时期,处在封建社会晚期,表现为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君主专制空前强化、程朱理學僵化、闭关锁国等。由此可得出,当时西方的社会制度、生产方式先进,中国渐趋落后。这也是后来鸦片战争英国取胜、中国失败的诸多历史原因。

第三,掌握历史阶段特征,辩证地评价历史事件或问题。如利用晚清时期的“近代化”特征—— 隐含着生产力作为判断历史事件的标准,即可对此时期诸如太平天国的《天朝田亩制度》、义和团的“扶清灭洋”及清政府的洋务运动等做出辩证的评价。太平天国运动的纲领性文件《天朝田亩制度》具有反封建性,义和团的口号“扶清灭洋”具有反帝性,它们都是正义的、值得肯定的。但前者所体现的绝对平均主义和后者所包含的盲目排外性与当时中国的近代化进程却是相悖的。地主阶级洋务派开展的洋务运动,从根本上来讲是维护清王朝的封建统治,但客观上却刺激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有利于中国的近代化。

总之,在新课标的背景下,历史阶段特征教学在夯实学生基础、提高学生能力及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等方面,仍要发挥更大的作用与价值。

【参考文献】

[1]吕思勉.中国通史[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

[2]翦伯赞.中国史纲要(上、下册)[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4]杨建莘.历史阶段特征教学的几点体会[J].中学历史教学研究,2001(1).

[5]张月英.历史阶段特征在历史教学中的强大功能[J].新课程(中学版),2007(8).

【基金项目】2019年度江西省基础教育研究课题“高中历史阶段特征的阐释与运用研究”(JDZLS2019—146)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何海林(1981— ),籍贯安徽怀宁,历史学硕士,中学一级教师,现就职于江西省景德镇市昌江一中。

(责编 刘 影)

猜你喜欢

高中历史新课标教学
高中历史“问题+”课堂模式构建的实践探究
体现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遵循记忆规律 提升高中历史学习效率
融入情境 落实新课标 凸显地理实践力——以骑行青藏为例
学科哲学导向的高中历史教学重构
浅议普通高中历史课程体系的新变化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在遗憾的教学中前行
计算教学要做到“五个重视”
教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