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翻译目的论下的祠堂及其文化英译研究

2020-09-12张淑芳

中国科技术语 2020年4期
关键词:翻译目的论音译意译

张淑芳

摘 要:佛山祠堂及文化的英译涉及祠堂建筑专业语汇的处理和历史文化背景的传达。祠堂及文化的汉译英的难点在于既要结合祠堂建筑特色及其蕴含的中国传统文化特质,又要充分考虑英文读者的接受能力。论文结合翻译目的论及佛山地区,特别是顺德地区祠堂及文化翻译实践简要分析佛山祠堂翻译的策略与方法。

关键词:翻译目的论;祠堂术语;归化与异化;音译;意译

中图分类号:K928.71;H315.9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673-8578.2020.04.006

Abstract: The English translation of Foshan Ancestral Halls involves the terms of the architecture and the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background. The difficulty of the translation is not only the combination of the architecture features of Ancestral Temples and the unique characteristic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but also the acceptability of the English speakers should be taken into consideration. Based on the translation work of Ancestral Halls in Foshan, especially Shunde district, the analysis of the strategies and methods of the English translation is mad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Skopos theory.

Keywords: the Skopos theory; terms of Ancestral Hall; domestication and foreignization; transliteration; free translation

引 言

德國诗人歌德曾说过“建筑是凝固的音乐”,祠堂及祠堂文化是向世界展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载体。古祠堂目前是中国重点保护的文化遗产。《佛山忠义乡志》记载,明清时期佛山镇内就有祠堂372 座。顺德地区的祠堂是全国众多祠堂建筑的代表。根据顺德区文体部门的权威统计,全区目前仍保留有476座完整的祠堂建筑,有229个被纳入省、市、区各级文物保护单位。

佛山顺德祠堂是岭南祠堂的代表,具有极其丰富的内涵,可以说“全身是宝”,是优质旅游资源,它未来将成为顺德区内最大的乡村旅游资源之一。本文以佛山顺德地区祠堂的翻译为例,从翻译目的论角度出发,提出祠堂及祠堂文化翻译的策略和翻译方法:异化为主、归化为辅、归异结合的翻译策略,以及直译、音译、音译加注解、意译、创译、图文结合等翻译方法。以期在跨文化传播过程中准确、生动地对佛山祠堂及其文化进行翻译,从而赢得目标受众,并达到最佳传播效果。

一 翻译目的论与祠堂翻译

20世纪70年代,德国功能派创立的“翻译目的论”(the Skopos theory)指出翻译是以原文为基础的有目的和有结果的行为,这一行为必须经过协商来完成,翻译必须遵循一系列法则,其中目的法则居于首位。也就是说,译文取决于翻译的目的,译者应该根据不同的翻译目的采用相应的翻译策略,根据翻译目的决定原文的哪些内容可以保留,哪些需要调整或修改。古祠堂翻译的目标受众是来自各行各业、教育背景各异、知识储备不同、对景点有着不同期待的外国游客,但他们来参观,都是想欣赏古祠堂艺术,进而了解中国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包括古祠堂风貌、建筑样式、文化象征、社会历史等。因此,在翻译旅游文本中的古祠堂术语时,译者应选用大部分游客能够读懂和接受的词汇,尽量避免生僻和隐晦的术语。根据这一原则,译者应灵活选择翻译策略,准确、生动地翻译古祠堂术语及文化,传播中华历史文化的醇厚魅力,激发外国游客的游兴。

二 目的论下的翻译策略与方法

翻译目的决定翻译的策略。祠堂的翻译目的是对外宣传中国文化,因此,在翻译中可以采取异化为主、归化为辅、归异结合的翻译策略。异化策略以源语文化为导向,而归化以译语文化为导向。祠堂及其文化翻译首先应该倾向于以异化手段传达文化特质而不能一味归化去适应外国游客却忽略中国特色;其次,为了达到与目标受众的顺畅交际目的,翻译过程中可灵活运用直译、音译、音译加注解、意译及图文结合、创译等方法准确、生动地翻译,通过让受众“看得懂,品得出,找得到”的忠实连贯的翻译,使外国游客能兴致盎然地游览了解古祠堂,感受佛山祠堂建筑的艺术之美,欣赏佛山地区的习俗文化,达到更好地传播中国建筑文化和中华传统文化的目的。

(一)直译

直译是指借用英语语言中已有的相对应或基本对应的词语来转译古祠堂术语。直译的方法适用于有英语对应语但无中国文化承载的术语英译,能达意,容易被目的语读者接受。如古祠堂中的“柱础”和“础”便可直接译为英文“base”和“plinth”, 因其功能是相同的;而对于如“长门”“圆洞门”“八角门”这样形状特别的古祠堂构件可分别加上适当的修饰成分译为rectangular door、door in the shape of the full moon or moon gate、octagonal door;岭南祠堂中典型的构件“镬耳山墙”则可译为Vok ear gable。

(二)音译及音译加注解

音译就是用相同或相近的语音将源语中的词语表达出来。在翻译古祠堂术语的过程中对于文化内涵深厚、传统特征明显的词汇宜采用音译,音译可以保留术语的文化承载,有利于词汇和文化的传播及保真。但现阶段,大部分外国游客对中国的古祠堂仍较为陌生,往往无法了解到音译术语的所指,因而在音译的后面大多需加上注解,帮助游客了解原文的真正含义。“旅游资料的翻译不应该只是语言间的转换,更应该是文化层面的诠释,一种文化解码。”[1]无英语对应语但有中国文化承载的祠堂术语通常采用这种翻译方法。

例1.“木櫍”可译为mu-zhi (a wooden piece between the column and the plinth to prevent the columns from moisture,corrosion and earth-quake),“斗拱”可译为dou-gong (interlocking wooden bracket set)。

例2.现顺德祠堂博物馆的碧江苏氏尊明祠是五间祠,它五间两进[2]。古祠堂里四根木头圆柱围成的空间称为“间”,三开间是岭南祠堂很常见的迎面宽度。所以“尊明祠是五间祠”译为Zun Ming Ancestral Hall is composed of five jians. (five beams in width)。

例3.顺德杏坛东马宁村有块牌坊上是八仙过海的图,八仙聚会,品茶论道中言必称“方家”。“方家”可译为fangjia (the abbreviated form of a person who is well versed in certain skill in Chinese),音译加注解的方法可让外国人了解到“方家”是指精通某一技巧的人。

例4.均安人士李文田被皇帝册封为“资政大夫”[3]。“资政大夫”是一种名誉官衔,没有实际的权力。英文中没有与“資政大夫”对应的词,不能直译。因此,可以先用拼音译出,再加解释来意译“资政大夫”一词:“zi zheng da fu(conferred by the emperor,an honorary official title without access to political rights)”。

例5. 南海西樵松糖村被誉为南国“翰林村”, 仅在明清两代,考取进士的就有五人,成为考察中国科举考试制度的活化石。黄士俊、梁耀枢分别是顺德明清时代的进士及第,高中状元[4]。清代的进士可以译为“Jinshi,a third-degree candidate in the national civil service examination of Qing Dynasty”。

例6.古祠堂雕刻与成语之间是有联系的。译者只有通过巧妙的文化与语际的转换,才能把中国成语意思生动地表现出来。顺德北滘碧江慕堂苏公祠樨头砖雕就是喜鹊站在梅花枝梢上。喜鹊来指代喜悦的心情,而梅花的梅又与眉梢的眉是同音异形字。译文如下: “xi shang mei shao” is a Chinese idiom. “xi” refers to “xi que”, in English, magpie and “mei” is a homophone of “mei hua”, the plum blossoms. So, the carving means ones joyful emotion can be seen in the eyebrow.

“专名用拼音音译,通名用英文意译”是针对古祠堂有文化承载且有英语对应语的术语的有效翻译策略。该策略既让读者了解这些专有名词所指的本身性质,同时又使这些专有名词具有可识别性。这类术语的英语对应语大致可以表现出汉语术语所指的建筑构件,但这类中国古建筑构件的做工和样式与英语文化中的构件不同,在文化内涵方面带有中国元素的独特性。如“悬钟”,在古祠堂建筑中很常见,在西方建筑中也有类似的悬饰,称为pendant。由于建筑材料的使用、做工和图案都大不相同,产生的审美效果也不同。再如“藻井”,中西式的屋面装饰不同,中式的藻井是构筑在天花板下方的,与西方建筑中的弧形拱顶大不相同。中式藻井属于装饰结构,而西式穹顶为建筑结构。两者在装饰效果和建筑材料上也有很大差别。中式藻井以外伸的斗拱架为支撑,西式穹顶则靠本身的弧拱支撑。西式藻井,英文为caisson,显然与中式藻井差别甚大,因此不能混为一谈。因此,“悬钟”译为xuanzhong pendant,“藻井”译为zaojing caisson。

(三)意译及图文结合

古祠堂建筑中有些术语既无英语对应语又无中国文化承载。此类术语所指的构件在英语文化中不存在,其中国元素亦不明显。对这类术语,译者可以不考虑文化传播的问题,而将其意译出来。但由于这类词缺乏英语对应语,因此需要译者创造新词。比如,“盆唇”指的是柱子底座的覆盆顶部边缘,此处梁思成教授创造性地将其意译为lip,非常贴切地表达出了原文的意思[5]。

“注释还完全可以用图片的方式呈现,这些饱含中国元素的建筑术语可以引起国外建筑师的兴趣,进而促使他们研究中国古建筑,中华文化就能在外国人眼中显现。”[6]如斗拱体系是岭南祠堂建筑中的重要构件,西方建筑没有这样的构件,因此无对应语,任何意译都不足以表达“斗”和“拱”的文化内涵。在翻译过程中应当突出强调其独有的中国传统文化内涵,因此应尽量采用音译并辅之以图。结构术语如“散斗” “慢拱”“令拱”“瓜子拱”“泥道拱”“华拱”和顶形式术语“攒尖顶”“歇山顶”“庑殿顶”等用音译并佐以图,会更清晰明了地向受众传达信息。

(四)创译

创译可以说是极端的归化译法,在某种程度上与“动态对等”的原则精神是一致的,它常常以改编、重写、复述等方式存在,“特别适合向国际不同的受众营销思想、产品或服务。因此,其所用的语言必须要与准受众保持共鸣”[7]。翻译并不仅仅是一种语言活动,从根本上讲它是一种文化的交流。如“这副对联是由清朝当时的一位进士所书”,由于进士是中国文化背景里的专有名词,在英文中找不到对应的词语,所以只能通过创译的方式来传达源语的意思。“This couplet was written by a successful candidate in the final imperial examination of Qing Dynasty”。

如果能创造性地把中华龙音译为“loong”,既是粤语的拼音法,又创造了英文单词loong,这样,既能最大限度地展示了我们民族文化中的精华,又通过创造性翻译彰显了自信的文化立场,有利于文化的和谐交流和交融。

三 结 语

通过对翻译目的理论和佛山祠堂翻译关系的讨论和汉英翻译实例的分析,古祠堂专用词汇和文化的翻译采用异化为主的翻译策略,既忠实于汉语语言习惯,又传达出其深厚文化底蕴。译者在古祠堂及文化英译实践中通过采取直译、音译、音译加注解、意译、意译及图文结合、创译等方法灵活处理译文,能有效地促进佛山顺德祠堂与祠堂文化的对外传播。

参考文献

[1] 郭定芹.论旅游景点翻译中的文化意蕴[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2007(3):148-149.

[2] 苏禹. 顺德祠堂[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122.

[3] 叶春生,凌远清. 顺德民俗[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88.

[4] 张解民. 顺德历史人物[M]. 北京: 人民出版社,2005:34.

[5] 梁思成. 图像中国建筑史[M]. 费慰梅,编;梁从诫,译. 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1:81.

[6] 邵滋映,赵旻燕. 从文化视角审视宁波的文物古迹翻译[J].宁波工程学院学报,2015(2):59-63.

[7] Stibbe M. Translation vs. Transcreation [EB/OL].(2018-10-09)[2020-04-08]. http://www.badlanguage.net/translation-vs-transcreation.

猜你喜欢

翻译目的论音译意译
清末民初音译元素名规范方案用字探析
浅谈英汉翻译中的直译与意译
夏译汉籍中的音译误字
翻译目的论视角下字幕翻译策略研究
翻译目的论三原则下的文学翻译
大陆与港台译制片对英文电影片名的直译与意译取向研究
Shock Initi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Explosives at Near-ambient Temperatures
新疆地名的音译转写及英译规范
英汉音译规律探微*
汉英机器翻译中的意译和直译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