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核心素养指引下高中语文教学设计探究

2020-09-12覃畅

广西教育·B版 2020年5期
关键词:教学设计高中语文核心素养

覃畅

【摘 要】本文阐述高中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基本内容,论述以核心素养指引高中语文教学过程设计,提出从课前的准备和铺垫、课堂的开展与推进、课后的拓展和延伸等方面展开教学,采取分层次自主合作探究的形式,以自学为主、同桌讨论、小组探究、自我评价课堂表现及收获等教学方法,促使学生在学习语文过程中习得知识,品读情感,生成能力,铸造品格。

【关键词】核心素养 高中语文 课堂教学 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0)05B-0099-02

近年来,为了深化课堂改革,教育部提出加快核心素养体系建设的要求。普通高中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语言构建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等四个方面,突出了人文、教育、科学、创新、信息、美学、实践等素养。重视核心素养,落实核心素养,要求语文教师改变教学理念,把以知识传授为目的变为以培养核心素养为目的,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正确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

语文教学要真正有效地落实核心素养的要求和教学目标,需要语文教师做好语文课堂的教学设计,积极主动做好课前的准备和铺垫、课堂的开展与推进、课后的拓展和延伸,并采取分层次自主合作探究的形式,以自学为主、同桌讨论、小组探究、自我评价课堂表现及收获等方法,使老师的课堂教学更自如、学生的学习更积极和学习效率更高。

一、课前的准备和铺垫

课前准备是学好一堂课的基础,是提升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性的重要环节。课前预习,教师应布置学生完整地浏覽文章内容,注重联系以往所学,构建自己的知识架构,分清学习的易难点。对于容易的知识点,提倡学生自己消化解决。对于难点,建议学生记录下来并附上自己预习时产生的观点和感想。例如,在《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先去查找有关梁任公的资料,了解当时的时代背景对人物的影响,以及人物生平事迹和他人的评价,等等。这样,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能很好地引导学生体会梁任公的拳拳爱国之心,理解作者对梁任公的无比崇敬之情。在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的同时,引导他们建立文化背景、文化现象和文化心理的联系,促进“文化的传承与理解”核心素养的培养。

二、课堂的开展与推进

(一)导入的设计

语文教学中导入,不仅能使学生快速把握本节课的学习目的和方向,增强感染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可以促使学生进行对比联想,很快地进入学习状态。

1.创设情景导入。如《今别离》导入:“‘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重团聚怨别离,是中华民族的传统心理。由于古代交通不便,通信极不发达,亲友别离往往数载难以相见,尤其在动乱的年代里,生离有时候就意味着死别。离别颇能体现人间真情,而情人、夫妻之间的离别就越发的缠绵悱恻。江淹在《别赋》中说,‘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而到了近代,黄遵宪站在 19 世纪最后的太阳下,面对着喷吐着白色烟雾的轮船火车,他对别离又有了怎样的感受和认知呢?让我们走进他的《今别离》里去寻找答案。”这样的导入,可以让学生乘上想象的翅膀,穿越时空的隧道,在中华文字的熏陶感染中,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2.设置问题导入。在导语中,教师如果善于运用问题启发导入,会收到良好的效果。这需要语文教师围绕知识产生的原始情境来设计问题,用问题去吸引学生,帮助他们进行探究性学习。如讲授《琵琶行》时可以这样导入:“琵琶是传统的弹拨乐器,其存在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苏轼有云,‘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和不鸣?若言声在指尖上,何不于君指上听?可见,一把好琴要遇到善奏者才能够余音袅袅,而善奏者要遇到善听者才能够互为知音。一千多年前,于悠悠浔阳江边,瑟瑟秋风之中,一个天涯歌女,用琵琶演绎了一曲千古绝唱。‘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余音一直回响在历史长河之中。那么他们的相遇又引发了怎样的共鸣呢?今天我们就来走进《琵琶行》。”以问题导入,启动学生对历史文化的思考,文化传承自然渗透其中。

3.知识关联导入。让学生从已学过的知识或几个新增知识点出发,找寻其中关联,并结合所上课文的内容及其特点来导入新课,会使他们感到流畅自然。于联想中驰骋的同时,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更好地发挥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促进“思维发展与提升”核心素养的培养。如《诗与禅》的导入:“刚才我们听到的古琴曲叫《云水禅心》,而大家看到上面的诗句有什么共同之处?对,都有一个禅字。自从佛教东传,中国文化日益受其影响,诗人习禅,以禅入诗,禅者写诗,以诗说禅,禅中有诗,诗中有禅。禅的渗透,使得诗的魂魄更有灵性,变得更加空明灵透、飘逸超脱,达到空前的审美境界,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诗与禅》。”

(二)课堂教学方式方法

1.注重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只有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才能提升课堂有效性。为了活跃课堂气氛,教师应采用多种方式促进课堂互动。

(1)积极引发讨论,探究迸射火花。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四个维度虽各自独立,却相互依存;虽有所侧重,却相互融通。在教学时,教师应围绕核心素养,引导学生梳理与探究知识,并进行表达与交流。在布置任务让学生进行讨论总结的同时,教师应适时地抓住问题引发讨论。教师授课过程中设计的问题要针对教学的重难点,具有可探讨性,并且符合学情。比如,在学习《今离别》这一课时,这样设计问题:“今天交通、通信工具的迅猛发展,QQ、微信、电子邮件等工具平台的出现,对现代人的离别又会带来怎样的影响?人们是否还重视离别的形式?离别的情感又变得如何?我们将怎样看待这种现象?”这些问题可以使学生对离别情感从古代到近代到当下,有更发散的理解和认识,通过学习课文内容探讨当前生活现象,如此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2)教师参与讨论,形成良好的互动。讨论教学模式不仅仅是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讨论,也包括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讨论,毕竟学生掌握的知识有限,对知识的理解并不是很全面,教师要积极地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中,及时评价和总结学生的观点,使学生的讨论进行得更加顺利。在高中语文课堂中构建互动讨论教学模式,能够有效提升教学效率,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2.合理设计课堂教学,善变灵动,手法多样。语文教学应以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系列化和梯度为线,依据教材灵活开展主题化教学,利用语文课程资源有效地提升学生语文学习品质。由于课堂时间有限,教师要更明确地理解把握教学的重难点,根据学生掌握知识的特点以及课堂教学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案。具体来说,应做到以下三方面。

(1)课堂教学应纲举目张,找好切入点。以教学《小狗包弟》为例,应找到文眼“我怀念包弟,我想向它表示歉意”,作为切入点,接着围绕问题讨论:为什么“怀念”?为什么“表示歉意”?然后带着疑问去阅读并探究:小狗包弟有哪些优点值得“我”怀念?“我”对小狗做了什么事而深表歉意?

(2)灵活调整课堂节奏,善变而灵动。教师应把控课堂节奏,关注课堂的教学效果。在探讨过程中,如果出现学生难以理解领会或者争议较多的内容,教师不能为了完成原设计的教学任务而忽略此处,应做到“有舍有得”,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让学生充分理解知识点,并鼓励其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对于一些不必要在课堂过多探究的问题,则可以忽略或者鼓励课后探讨,不应刻意追求课堂教学的完整性。

(3)积极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运用多媒体教学,可以更好地開阔教学视野,丰富教学内容,打破传统教学形式单一的局面,让学生在更为广阔的天地中体会语文教学的魅力。例如,在教学《琵琶行》时,教师可以从网络上下载播放琵琶弹奏的视频音乐,引导学生欣赏古乐器弹拨的音韵美,更好地体会文中所引发的情感之美。再如,在讲解《别了,不列颠尼亚》时,教师可以下载香港回归时的相关视频和新闻评论,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香港回归的情况,理解文章内容,增强其爱国主义情怀。

3.培养学生朗读技巧。常言道,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朗读有助于训练学生的记忆力和提高其语言表达能力,有利于培养语文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感悟力,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文章思想内涵。例如,教学《今离别》一课,可以先让学生自由朗读,然后听音频的诵读,给语句划分节奏,体会其音韵美,最后请一位同学范读,大家来评说读得如何。通过反复朗读整首诗歌,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黄遵宪对别离产生的感受和认知。又如,在《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中学习如何在叙事中加入自己的感受和评论的写法,教师可以创设情境,让学生诵读有关评论梁任公先生的文段,体会评论的妙处。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增强学生对文本的情感体验。

三、课后的拓展和延伸

(一)课后的拓展

普通高中语文学科要求课程能推动学生语言构建与应用能力的发展。这就要求老师能以文为范,随文学习,读写结合,培养学生的写作表达能力、想象力与创新力。教师在课后应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多做一些和课堂内容相关的练笔,使学生巩固课堂所学技巧,更深刻地体会课文情感,提高其语文综合应用能力。例如,《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课后,教师以多媒体课件出示图片,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用这节课学到的侧面描写和夹叙夹议的人物描写方法,写一写班上的某位同学。再如,《烛之武退秦师》课后,借鉴烛之武的说服艺术,做下面一道拓展练习题:“你的好朋友在期中考试中考得不理想,他认为自己基础太差,干什么都不行,心中十分苦恼,觉得前途渺茫,想放弃学业。作为好朋友的你,如何来劝说他呢?”坚持做好这样的拓展练习,会极大地提升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重视课外阅读

基于培养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教师应从课内到课外、从教材到课外读物引导学生拓展语文学习。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向学生介绍文学作品,并提倡学生边阅读边做笔记,在重难点处可以标记,读到妙处或心领神会之处可以批注或写读后感,鼓励多查阅相关书目进行比较阅读,促使学生通过阅读学会思考,在思考中提出疑问,锻炼思维品质,塑造文化品格。

高中语文核心素养对教师的教学设计和人文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语文教师要在语文四维目标的指导下认真地进行教学设计,从课前准备开始引导学生自主认知;在课堂导入部分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其审美鉴赏能力,并灵活运用教学手段加强学生自主合作探究,促进师生互动,在理解文本上生成能力。

【参考文献】

[1]汤金平.新课标下高中语文核心素养教育策略探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7(35).

[2]焦礼稳.核心素养下高中语文教学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7(26).

【作者简介】覃 畅(1981— ),壮族,籍贯广西柳州,中学一级教师,现就职于南宁市第一中学,研究方向为高中语文教学。

(责编 李 言)

猜你喜欢

教学设计高中语文核心素养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高中语文跨媒介阅读内容的确定
浅析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实用性和创新性
高中数学一元二次含参不等式的解法探讨
“仿真物理实验室” 在微课制作中的应用
翻转课堂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分析及改善建议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