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族贫困地区中职学校“三维协同三元融合”文化育人探究

2020-09-12欧永灵覃艳肖

广西教育·B版 2020年5期
关键词:文化育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欧永灵 覃艳肖

【摘 要】本文分析民族贫困地区中职学校文化育人机制不健全、内容和形式单一等问题,以河池市职业教育中心学校为例,论述构建“三维协同三元融合”文化育人模式,即构建教学育人、实践育人、环境育人三大育人体系,通过“物化—活化—内化—外化”的“四化”路径,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民族优秀文化、特色校园文化有机融合到文化育人的全过程。

【关键词】民族贫困地区中职学校 文化育人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0)05B-0081-03

2018 年 9 月召开的全国教育大会指出,要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坚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提高学生审美素养和人文素养。河池地处桂西北边陲,是广西少数民族聚居较多的地区之一,同时也是“老少边山穷库”大石山区,是全国 11 个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之一,是全国脱贫攻坚的主战场。截至 2019 年 5 月,全国贫困县中广西有 22 个,河池就有 7 个。教育是民生之基,就业是民生之本。开展“以文化人”,提高学生文化素质,促进就业,对助推脱贫攻坚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河池市职业教育中心学校为例,分析民族贫困地區中职学校文化育人面临的问题,提出构建“三维协同三元融合”文化育人模式的观点。

一、中职学校实施文化育人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文化育人机制不健全,教学中存在“重技轻文”现象

中职学校一直把学生的职业技能培养作为办学的一个主要特色,作为提高职业教育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但是重视学生职业技能训练的同时,自觉或不自觉忽视了文化课程教学。一是在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中,忽视文化课教学;二是文化类课程的教学时数不够,无法完成课程教学的内容,影响了文化类课程的教学质量;三是文化类课程的教学条件较差,职业学校对专业课的教学条件和学生的实习实训条件比较重视,投入了大量的经费,而对文化类课程重视不够,教学条件较差。

(二)文化育人体系不健全,内容、形式单一

中职学校普遍存在忽视学生人文精神培养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三方面:一是在教育教学的内容中,人文精神培养方面的教育教学内容偏少,除教育部规定必须开设的文化课,对学生人文精神培养有重要作用的教育教学内容基本没有,或者是很少;二是校园文化建设形式单一,配套的措施较少;三是校园文化活动的内容不丰富,形式较单一,主要是文体方面的活动,其他内容的活动相对比较少,活动的形式上也以竞赛、比赛为主,较为单一。这不仅影响了校园文化活动的效果,也影响了学生素质和能力的提高。

二、中职学校“三维协同三元融合”文化育人模式构建

河池市职业教育中心学校针对教学中“重技轻文”现象、学生人文素养较低的问题,从顶层设计出发,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把“以文化人”作为“立德树人”的突破口,以提升学生文化素养和综合能力、增强就业竞争力为目标,从教学、实践、环境“三维”全方位开展育人活动,不断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针对民族贫困地区中职学校育人文化形式单一的问题,从时代特征、地方文化沉淀以及学生发展需要深入挖掘育人文化内容,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民族优秀文化、特色校园文化“三位一体”的育人文化内容框架,形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塑精神、民族优秀文化树自信、特色校园文化修品行的“三元文化”育人理念。

在文化育人理论的指导下,河池市职业教育中心学校遵循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构建教学育人、实践育人、环境育人三大育人体系,通过“物化—活化—内化—外化”的“四化”路径,将“三元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民族优秀文化、特色校园文化)有机融合到文化育人的全过程,形成“三维协同三元融合”文化育人模式。

(一)教学育人:“熏化—感化—强化”递进式课堂教学育人

教学育人是通过“熏化—感化—强化”递进式课堂教学育人,见图 1(见下页)。

1.求知熏化课堂——“经典诵读”+“家乡美”。开设“六字三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必修课和“家乡美”民族优秀文化特色课。

(1)开设“六字三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必修课。开设优秀传统文化“经典诵读”必修课程,每天 20 分钟,分广场晨读和教室晨读。必修课按“六字”(导、诵、学、品、听、悟)学习,达到“三会”(会读、会背、会用),并进行“三级考评”(每学期期末进行背诵、默写检查,分班级检查、系部检查、校长抽查)。在提高学生传统文化知识的同时,注重以文化人的浸润,实施教育熏化。

(2)开设“家乡美”民族优秀文化特色课。将当地民族优秀文化以“家乡美”(唱家乡的歌谣、跳家乡的舞蹈、着家乡的服饰、承家乡的工艺)为主题开展教学,开设民族舞蹈、民族体育等系列民族文化课程,创建龙狮艺术团、壮族山歌艺术团等社团开展民族文化传承活动,实施“三个一”工程,即让每个学生会唱一首民族歌曲、会跳一支民族舞蹈、会一种民族技艺。

2.做事感化课堂——“四季”校园文化活动。举办以“四季”为主题的系列校园文化活动:春季,以壮族传统节日“三月三”为契机开展民族文化传承的“文化艺术季”;夏季,以毕业生感恩反哺为契机开展“感恩践行季”;秋季,结合经典诵读比赛开展“书香校园季”;冬季,依托大中专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开展“职业文化展示季”。

3.礼制强化课堂——“五步法”班会课+“迷彩青春”课。学校扎实推进素质课堂教学改革,打造一系列品牌德育活动课程,进行礼制强化。

(1)“五步法”班会课。开设唱、读、看、论、导“五步法”班会课:第一步唱国歌和校歌,第二步读《中职生公约》和学校核心文化,第三步看《新闻联播》和《校园新闻》,第四步论热点新闻,第五步导学生感悟。

(2)“迷彩青春”课。周一至周五下午开设“迷彩青春”军事文化课,着迷彩、站军姿、悟军魂,以军队的纪律规范学生,以军营的作风感染学生。

(二)实践育人:“文道+业道+善道”三道实践育人

实践育人是指“文道+业道+善道”三道实践育人,见图 2。

1.文道实践。开展行“四礼”活动和举行“文艺快闪”活动。

(1)行“四礼”,践行微文明。结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开展“尊师礼”“友爱礼”“敬亲礼”“文明礼”的行“四礼”活动;开展“践行微文明”活动,提倡文明出行、文明用餐、文明上网等。

(2)传温暖,共享“文艺快闪”。组织学校艺术团举行“文艺快闪”活动,在本地中小学、社区、村庄开展文化艺术下乡实践活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递文明,弘扬正能量。

2.业道实践。职业素养是职业学校学生的重要素质,通过“职业文化入校园+学生入企业”实施产教融合。一方面,将职业文化融入文化校园建设和学校实训基地建设,邀请企业高管和学校优秀毕业生宣讲职业文化;另一方面,学生在校内生产实训基地进行职业见习,在见习过程中体验真正的企业文化,在生产一线环境中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感和责任意识。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进行有效融合,在文化熏陶、实践体验和精神励志中培养工匠精神,提升学生职业素养。

3.善道实践。有序开展志愿活动和“四进四送”主题活动。

(1)“美人之美”:美哉志愿者。构建“校团委、系部团委、学生志愿服务团队”工作体系与联动机制,提出“服务规范化、队伍专业化、工作项目化”的工作要求,定期开展学习培训,共举办培训班 50 多场次,先后进行应急救援、志愿者自护等培训项目,有序开展志愿活动。

(2)“各美其美”:美在志愿行。组建由青年志愿者协会、孝文化传承与教育志愿服务队、民族文艺表演志愿服务队构成的公益服务团队,开展“四进四送”(进孤老院、进学校、进社区、进农村,送关爱、送教育、送文艺、送科技)主题活动。

(3)“美美与共”:美载志愿魂。将志愿服务与弘扬孝德文化结合起来,将志愿服务纳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让职业技能培养与志愿服务活动同频共振,打造志愿服务的中职品牌。

(三)环境育人:“物质+精神”特色环境育人

立足学校核心文化,整体推进校园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建设,以一系列景观为主要载体、借助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打造一个集交流交往、工作学习、休息休闲为一体的活动空间,形成一个集校园使用、审美、教育三大功能和谐统一的环境文化体系。见图 3。

1.特色校园物质环境“硬着陆”。建设“四立”文化区:以“立德”为主题宽敞的 38 亩广场和教学楼,以“立行”为主题的学生生活区,以“立技”为主题的实训基地,以“立业”为主题的校企合作生产实训基地;构建“一廊一道兩馆三园四路”的完整景观文化,将校园景观赋予文化内涵,实现特色校园文化在校园景观的“硬着陆”。

2.特色校园精神文化“软着陆”。开展“校园文化之旅”入学教育课,由学生担任导游解说校园文化,用校园文化为职教学子“系好第一颗扣子”;举行“校纪校规知识竞赛”,打造网站专题“校园文化”、校园电视台节目“校园新闻”、校园广播节目“校园风景线”、微信公众号“河池职教伴我成长”四大校园宣传媒体,推进文化制度建设和宣传,构建“三元文化”特色校园精神环境,增强校园文化软实力,实现特色校园精神环境“软着陆”。

实践证明,“三维协同三元融合”文化育人模式,有助于提高民族贫困地区中职生的文化素质,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是有效的探索和成功的实践。

【参考文献】

[1]莫 忧.高校共青团推进文化自信融入文化育人过程的策略探析[J].思想教育研究,2017(8).

[2]何彦新,古 帅.基于文化认同的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7(7).

[3]陆 凯,杨连生.以文化人视域下高校学生社团文化育人机制研究[J].思想教育研究,2017(9).

[4]刘献君.论文化育人[J].高等教育研究,2013(2).

【基金项目】2019年度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悦导航,‘三元文化引领中职学校文化育人研究与实践”(GXZZJG2019B161);广西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9年度专项课题“‘三元引领——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思想基础及常态化机制研究”(2019ZJY074)。

【作者简介】欧永灵(1974— ),女,籍贯广西环江,讲师,现就职于河池市职业教育中心学校,研究方向为英语教学、德育工作;覃艳肖(1977— ),女,籍贯广西环江,高级讲师,现就职于河池市职业教育中心学校,研究方向为数学教学、德育教学。

(责编 江月阳)

猜你喜欢

文化育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基于“文化育人”的校服研发与品牌建设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教育途径探讨
浅析大学文化育人与人才培养质量提升
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思考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机制研究
关于大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思考
技术文化
鲁班文化育人的研究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