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中职德育课教学实践探究

2020-09-12韦兰献

广西教育·B版 2020年5期
关键词:中职德育育人模式新时代

韦兰献

【摘 要】本文基于新时代对中职德育工作的要求,分析中职德育课教学现状,论述创新德育课堂、丰富德育内容、构建德育“三课”育人模式的策略,抓牢第一课堂、开设第二课堂、拓展第三课堂,力争提高德育实效。

【关键词】新时代 中职德育 “三课”育人模式 实践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0)05B-0031-02

德育工作作为中职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起着关键作用。《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的意见》(〔2019〕7 号)明确提出,通过持续努力,实现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时代感和吸引力不断增强,整体水平大幅提升,使德育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中的基础性、导向性、引领性作用更加突出。德育工作要顺应新时代发展的客观要求,充分发挥德育的育人功能,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然而,当前部分中职学校对德育课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德育课以教材为主,内容过于单一,教学流于形式,达不到德育实效。本文基于学校的德育课教学现状,探索德育“三课”育人模式的构建,即通过抓牢第一课堂、开设第二课堂、拓展第三课堂,进行全方位的德育实践和渗透,力争提高德育实效。

一、当前中职学校德育课教学现状

德育对培养中职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职业素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起着关键作用。而当前中职学校的德育课的内容和形式单一,效果并不明显,未能真正发挥德育效能。主要原因有以下三方面。

(一)课程受重视度不够。一是中职学校普遍存在重专业技能轻文化素养的现象,对德育课重视度不够,即便按规定开设相应的德育课程,但在实际教学中,教学随意性大,不重视德育课教学效果,且缺乏相应的教学评价体系;二是中职德育课教师多是由其他专业教师兼任,任课教师缺乏系统的德育教学知识,缺乏有效的教学方法,传授知识的过程显得单薄且没有说服力,多是照本宣科,以致达不到德育教学的有效性。

(二)教学内容偏离实际。一是教材理论性过强。中职生由于成长的背景不同,他们的思维方式和知识体系存在很大的差别。目前中职学生多是“00 后”,深受互联网的影响,思想开放,观念更新快,自我意识强。而传统的德育课程,如职业道德与法律、经济政治与社会等课程理论性强,学生学习基础比较薄弱、生活阅历比较简单,很难理解其内容。二是教材内容脱离学生实际。所使用的教材内容较为陈旧,引用的案例没有贴近中职生实际,无法引起学生共鸣,导致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不高,德育课程的价值无法发挥出来。

(三)教育渠道比较单一。一是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不少中职学校的德育观念还没有真正发生转变,对德育工作不够重视,德育课教学主要以德育课堂为主,教学内容及教学形式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以致教学效果不佳。二是学校未能有效拓宽德育渠道,没有充分发挥其他文化基础课、专业课和实习实训课的德育渗透功能,缺乏主题鲜明、多元化的校园文化活动等,以致没有形成协同育人效应,学生的道德意识和行为习惯仍存在诸多问题。

二、中职德育“三课”育人模式实践策略

(一)抓牢第一课堂,课程育人。中职的每一门课程都具有育人功能,对帮助学生建立健全人格,树立职业理想,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重要的作用。各科任课教师要充分发挥好第一课堂的主阵地作用,紧跟时代步伐,结合课程特点,改革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遵循三贴近原则(即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有效开展德育教学。

1.注重提高德育课教学质量。德育课是开展中职德育的主要渠道,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主要课程,也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途径。因此,要深化德育课教学,提高德育课教学质量。一要紧贴时代特点,活化教材。教师要结合时代发展需求,更新教育理念;结合时代特点,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傳统文化融入课程教学。例如职业生涯与规划课程,可以通过列举学校优秀毕业生升学或就业的成功案例,让学生认识到制订职业发展规划的重要性,进而明确自己的人生发展目标;职业道德与法律课程,可以通过列举社会上典型的正面及反面案例进行教学分析和讨论,让学生认识到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品质的重要性,并能够具备基本的职业道德品质和法律意识。二要突显学生主体,优化教法。改变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互动,如采用案例教学法、情境教学法或小组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方式进行教学,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主动参与课堂,使得学生在体验和感悟中得到内化和提高。例如职业道德与法律课程,可以借助当前社会热点案例设计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设置问题,师生或生生之间进行讨论、分析和评价,教师进行总结。案例教学法不但可以有效促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互动,而且可以帮助学生内化教学内容,有效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2.注重强化其他课程的德育渗透功能。课程育人,除了德育课程外,还可以充分借助其他课程教学,通过结合课程自身特点,有效挖掘德育素材,抓住教学契机,进行德育渗透,达成协同育人。一是借助其他公共基础课程教学进行德育渗透。公共基础课对培养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文化素养等综合素质具有重要作用。在课程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挖掘德育素材,渗透德育内容,全面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机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等。例如在英语教学中学习西方节日时,让学生了解不同国家的文化习俗,并能够以正确的世界观看待和尊重不同国家的文化传统,同时要在对比中强化学生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和传承。二是借助专业课程教学进行德育渗透。专业课程教学应结合职业特点和专业技术发展的实际,基于各专业的课程特点和岗位工作需求,有效挖掘德育元素,把德育有机融入专业课程教学中。同时,还要对学生进行职业理想、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等方面的教育,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素养。学校可以经常性组织开展各种专业技能比赛活动,把德育融入其中,让学生既能掌握专业技能,又能增强职业道德和职业能力。

(二)开设第二课堂,活动育人。开展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及各类社会实践活动,是德育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学校要充分发挥第二课堂的教育价值,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效融入活动之中,使学生从活动中受到教育和启发,并内化为自觉的行为。

1.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主题教育活动中育德。当今中职生受外来文化的影响较大,热衷于西方国家的万圣节、圣诞节等节日,而对中国的传统节日不重视。对此,学校要开展多元化的中华传统文化主题教育活动,如针对春节、清明节、重阳节等中华民族传统节日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充分发挥民族传统节日的文化育人功能,引导学生加大对传统文化的学习,使学生从文化思想上提高自身认知能力和品德修养,从而增强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2.在社会公益活动中育德。开展社会公益实践活动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表现。通过开展社会公益活动,使学生了解国情、了解社会,培养学生服务社会、奉献社会的责任意识。如组织学生积极参加无偿献血活动,帮助生命处于危难之中的病人;以重阳节为契机,组织学生到敬老院关心和照顾老人,弘扬敬老爱老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利用植树节,组织学生积极参加植树造林活动,为绿化、美化家园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等等。

3.在爱国主义教育活动中育德。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推动我国社会前进的巨大力量。学校要强化青少年的爱国思想,引导学生知国、爱国和报国。如利用周一升国旗仪式进行爱国教育,学生在庄严的国歌声中,面向国旗,肃立敬礼,从而激发学生强烈的爱国情怀;开展爱国主义读书教育活动,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引导学生将爱国情感转化为学习的动力;组织学生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利用当地的烈士纪念建筑物、历史遗迹等,结合节日、纪念日开展教育,使德育活动富有感染力。

(三)拓展第三课堂,实习育人。顶岗实习是中职生学习的必经阶段,是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操作技能的重要环节。虽然实习是在校外进行,但依然是学校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必须抓住第三课堂这个教育契机,结合实习的特点和内容,有效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职业素养。

1.在实习中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品质。现在的中职生大都是独生子女,从小娇生惯养,父母过度溺爱,缺乏独立自主、吃苦耐劳的精神品质,在实习中容易出现态度不端正、得过且过的现象。顶岗实习要求学生完全履行其实习岗位职责,严格遵守企业各项规章制度及各种操作流程,部分企业实行三班倒工作制,工作时间长、强度较大,这些对于中职生来说,具有很大的挑战性。实习指导老师要抓住实习这个教育契机,强化学生专业技能训练的同时,有效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品质。

2.在实习中培养学生的责任感。部分中职生往往把实习理解为就是到企业看看、做做样子,并不是真正的工作,这种想法会给学生实习带来诸多不利影响。事实上,实习过程就是工作过程,指导老师必须加强学生对实习的正确理解,要求学生在实习过程必须严格遵守企业各项规章制度及安全操作规则。尤其在一些机械操作岗位上,教师要再三強调安全生产教育,否则学生会因为缺乏责任意识,粗心大意,危及人身安全或对企业造成财产损失。

3.在实习中培育学生的工匠精神。工匠精神是一种职业精神,是一种职业价值取向和行为表现。培养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是新时代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发展趋势。工匠精神强调对待工作的精益求精和责任意识。指导老师要抓住实习契机,加强学生的实践锻炼,注重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方面的指导,引导学生认识到不能单单把工作当成谋生手段,要对工作保持敬畏、对责任有担当、对卓越有追求,使学生在实习过程中不断提升自身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

总之,德育是一项系统的工程。中职德育必须结合新时代发展需求,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结合学生学业基础,进行全方位的德育渗透,才能真正把德育落到实处,使德育效果最大化。

【参考文献】

[1]丁哲学,路艳娇,刘 彦,王 冰.中等职业学校德育现状调查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8(03).

[2]彭雅丽.中职学校德育课教学现状的调查与思考——以绵阳市中职学校为例[J].四川师范大学,2017(03).

[3]赖善莉.“一主两翼、四轮驱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中职德育工作路径探析[J].现代德育,2018(05).

【基金项目】广西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9年度课题“互联网时代下中职‘3+ 德育模式构建研究”(2019B130)。

(责编 罗汝君)

猜你喜欢

中职德育育人模式新时代
论学分制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及对策
“双一流”建设不能缺失本科教育
论中职德育课教学中案例的选择与使用
提高中职德育管理实效性的探索与研究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