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刘向《列女传》孽嬖形象论

2020-09-12冯利华

西部学刊 2020年14期
关键词:社会文化

摘要:刘向《列女传》卷七刻意塑造的貌美、德薄、祸国乱家的孽嬖,形象特点十分鲜明,有其独特的社会文化内涵。在儒家思想的影响下,传统观点认同美女破国、红颜祸水,成为后世女子祸水论的主要根据。针对汉成帝荒淫、后妃逾礼,刘向编撰孽嬖事迹,视其为反面教材,其根本目的,在于巩固刘汉大统,维护封建礼教。但反映的“红颜祸水”的思想,属于刘向有意的“嫁祸”。《列女传》卷七中的红颜,未必都是祸水。当然,我们不能以历史学上的“真实”去批判文学的合理“虚构”,应该透过这些鲜明的艺术形象,看到刘向“以戒天子”的良苦用心。

关键词:《列女传》;孽嬖;社会文化

中图分类号:I20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CN61-1487-(2020)14-00108-03

刘向编撰的《列女传》,以女子品行为叙述重心,将女性的品德修养与国家兴衰、社会发展、家庭和睦相联系,具有独特的文化价值。刘向收集以姿色祸乱国家、颠覆家族的孽嬖故事,编入《列女传》卷七《孽嬖传》,塑造出鲜明的艺术形象。本文拟结合社会文化和刘向的编撰意图,探究孽嬖形象及其内涵。

一、孽嬖形象特征

刘向笔下的孽嬖,有貌无德,祸国乱家。俞樟华、娄欣星提到《列女传》,指出:“从孽嬖乱亡的角度分析一些恶女的形象,集中描写了所谓的‘坏女人,具体可分为政治祸乱型和生活淫乱型。政治祸乱型的女性投君王‘贪色之好,内挟伎术,致使君王不恤国事,一味淫乱,最终身死国灭,如夏桀妺喜、殷纣妲己;生活淫乱型的女性淫情乱施,穷意所欲,违大礼,行私欲,最终导致国家混乱,君王失德,如陈女夏姬。”[1]这种说法虽有一定的合理性,但其所分的两种孽嬖类型各有重合,实为一类,就是貌美德薄、祸国乱家的“红颜祸水”。这种经刘向刻意塑造的“美祸”,在《孽嬖传》里比比皆是,形象特点十分鲜明。

(一)貌美

容貌艳丽,身材姣好,令男人为之迷惑、昏庸堕落,是

《列女传》孽嬖形象的显著特点。周幽褒姒“长而美好,褒人姁有狱,献之以赎,幽王受而嬖之,遂释褒姁,故号曰褒姒”[2]260,虽刘向惜墨如金,对其外貌的直接刻画仅寥寥数语,但通过间接描写可以看出,因褒姒长得漂亮,得到周幽王喜爱,才使褒人姁获得释放。陈女夏姬“其状美好无匹,内挟伎术。盖老而复壮者,三为王后,七为夫人,公侯争之,莫不迷惑失意”[2]278。“三”“七”应是虚指,言其次数之多。刘向通过直接描写和侧面烘托,刻画出夏姬以其绝世容颜来迷惑男人的妖魅形象。她不但天生丽质,姿容美丽无比,而且可以青春常驻,老而不衰,令公侯、国君等社会地位高的男子为之倾倒。正是因为具备如此艳丽的外貌条件,公侯们为其神魂颠倒,丧失意志,争先恐后地聘娶,夏姬得以多次成为王后、夫人。赵灵吴女亦是容光四射,姿容秀美。赵武灵王对其一见钟情,终日宠爱。其他孽嬖的容貌也是艳丽动人,如夏桀妺喜天生丽质,令天子桀痴迷,对其言听计从;齐东郭姜楚楚动人,在丈夫的葬礼上令大夫崔杼一见钟情;赵悼倡后姿容出色,原配丈夫英年早逝,悼襄王对她一见倾心,等等。在刘向看来,她们凭借这种天然资本,使男人意乱情迷。虽然与后世成熟的小说作品中善于直接铺陈、渲染女子的美貌相比,刘向对她们的外貌描写还显得较为粗略,甚至有些只是简单的勾勒,但却能传神地刻画出这些红颜祸水在外貌上的优势,突出其“美艳”。

(二)德薄

德薄,即德行浅薄,道德品质败坏,是“孽嬖”的又一突出特点。夏桀之妃,虽貌美,但不遵守“妇容”“妇德”,喜欢女扮男装。妲己德行敗坏,迷惑殷纣王。纣王为逗她开心,命人创作新的淫荡乐曲,建造酒池肉林逐,设置惨无人道的炮烙酷刑。赵悼倡后貌美,荒淫。悼襄王因为爱恋她的美貌而娶她为后,且十分宠爱她。但是,她暗语中伤王后和太子,导致王后被黜,太子遭废。悼襄王去世后,她又荒淫无度,与春平君私通,还多次收受秦国的贿赂,指使幽闵王诛杀良将李牧,导致赵军无法抵御秦军的进攻。鲁庄哀姜是淫邪不正,骄横妒忌的毒妇。鲁宣缪姜虽具聪慧之质,但有淫乱之罪。赵悼倡后得宠之后,制造宫廷混乱,迫害原王后和太子,是穷奢极欲、玩弄权术的魔女。此外,还有周幽褒姒、卫宣公姜、陈女夏姬等,皆无德、浅薄,不守妇道。

(三)祸国乱家

孽嬖迷惑的男人,或是夏桀、殷纣、周幽王等天子,或是卫宣公、鲁桓公、晋献公等诸侯国君,或是社会地位较高的崔杼、公孙宁、仪行父等大夫。他们被其美色迷惑,荒淫无耻,昏庸无道,给国家造成灾难性的影响,也给孽嬖们带来可悲的下场。

有些孽嬖,贪图个人的享乐,导致天下大乱、政权灭亡。在妺喜的迷惑之下,夏桀荒淫昏庸,将社会礼义抛诸脑后,沉迷于后宫美色,骄奢淫逸,杀忠臣,修造琼室瑶台,把汤囚禁在夏台。各地诸侯纷纷叛乱,汤攻伐夏,妺喜死于南巢之山。妲己祸乱殷朝,导致纣王日益昏庸,囚禁箕子,迫使微子离开国都。武王出兵讨伐,商军倒戈,纣王自杀,妲己被斩头。有的孽嬖,以美色淫乱男人,导致社会混乱,家族灭亡。如鲁宣哀姜、齐东郭姜、齐灵声姬、陈女夏姬等。哀姜先与鲁庄公淫乱,后又与公子庆父、公子牙私通,且密谋杀害闵公,被齐桓公用毒酒杀死。还有孽嬖,以其美色,淫佚不正,残害忠良,如晋献骊姬、楚考李后和赵悼倡后。这些无德“色祸”,不明礼义廉耻,不顾社稷安危,不维护家族、社会和国家的大局利益。因此,就其结局而言,她们或被诛杀,或因无路可逃而被迫自尽,都极其可悲,但却无人同情、怜悯,可谓是自作自受,害人害己。

显然,孽嬖色美、德薄,是祸国乱家的“红颜祸水”。刘向通过对史料和民间传说的精心加工、改造和虚构,将其塑造成典型的凭借美色,祸国乱家的形象。余霞、余燕

《色·才·德——刘向〈列女传〉女性审美内涵解读》指出,刘向塑造的此类色祸,“颠覆了人们对美女形象的审美期待。作者采用反面人物的塑造模式,描绘了美女与‘恶魔合二为一的极端状态”[3]。此说中的“颠覆”颇有道理。刘向有意识地贬低女子的美貌,将女子的“美色”视为祸乱家国的极端危险因素,突出“妇德”的重要作用。刘向把这些与封建社会“忠孝节义”礼教要求相悖的“美丽而邪恶”的女子的事迹编入卷七《孽嬖传》,有意将其刻画成“红颜祸水”,与正面女性形象构成鲜明的对照,属于被批判的反面典型。

二、孽嬖形象的社会文化成因

封建社会的传统观点认同女色误国,往往将国家的兴衰与后妃的品德相联系。刘向《列女传·孽嬖传》中的这些“红颜祸水”,有其独特的社会文化成因。

儒家一向对女色有警惕、防范之心。《尚书·牧誓》云:“古人有言曰:‘牝鸡无晨。牝鸡司晨,惟家之索。今商王受惟妇言是用。”[4]285“牝鸡”,指母鸡。母鸡报晓,喻指女性篡权,是凶险的征兆。也就是说,女性参加政治大事会给国家带来祸患。武王攻伐商纣王,战于牧野,作此篇《牧誓》,指责商纣王不该宠幸妲己,把商朝灭亡的原因归于纣王听信妇女之言。这种说法实质上是反对女子干预政权,蕴含着明显的“女祸”思想。《论语》云:“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5]191“小人”与“君子”相对,指道德修养不高的人。孔子认为,女子和缺乏道德修养的小人一样,都难以培养自身的浩然正气,与之相处,要把握适当的分寸,太近了不符合礼教,远了又招致怨恨。在才德修养方面。她们比不上男子、君子,难以教养。《诗·大雅·瞻卬》云:“哲夫成城,哲妇倾城。懿厥哲妇,为枭为鸱。妇有长舌,维厉之阶。乱匪降自天,生自妇人!”[6]489“哲妇”,被周振甫译为“聪明的妇人”。作者之意,女性天生长舌,制造祸患,如鸱枭一般凶恶,是引发祸乱的根源。《诗经·小雅·正月》亦云:“赫赫宗周,褒姒灭之!”[6]297就历史的本来面目而言,西周灭亡是因为周幽王的昏庸。这首诗却归罪于褒姒,表现出明显的“女祸”思想。《荀子·乐论》则提出“耳不听淫声,目不识女色”[7],表现出对女子色相的反感。《逸周书》总结诸侯衰亡的原因,也归咎于美貌女子迷惑国君。《礼记·郊特性》云:“好女者亡其国。”[8]1622这就直接把国家灭亡的原因归于“喜好美色”。邢培顺指出:“三代末的妺喜、妲己、褒姒,亡国破家,已经成为劝谏荒淫君主时必用的历史事实,也成为后世女子祸水论的主要根据。一些女子,非常聪明,但为了逞其私欲,不顾国家利益,利用自己的特殊身份,对国君施加影响,造成国家的动荡与混乱甚至亡国破家,也为后人所经常提及并引以为戒。”[9]事实如此。在这些思想的影响下,女子被统治者防范,参政权力的合理性逐渐被男权社会剥夺。人们逐渐形成一种思维定势,在思考亡国灭家的原因时,主观上刻意为男性统治者的昏庸无能开脱,把其罪恶的责任推到女性身上,视其为“红颜祸水”。其实,把“女色”与政治联系起来,不仅违背常理,还是比较偏激的思想。

文学艺术是社会生活的反映。这种“红颜祸水”观念,便在文学作品中有所表现。通观《列女传》全书,在刘向的主观意识中,女子的美貌与高尚不能并存,丑女安国兴邦,美女乱家祸国。在正面女性中,钟离春正直善言,奇丑无比,以至四十岁了都还没有嫁出去;宿瘤女贤惠有礼但丑陋无比;孤逐女有胆有识,却容貌丑陋,无人愿娶。不仅如此,他还借晋羊叔姬之口指出“有甚美者必有甚恶”,对外貌美丽但品德低下的女子深恶痛绝。这无疑是“红颜祸水”思想的反映。

三、刘向塑造孽嬖形象的意图

刘向一生经历西汉宣、元、成帝三代君主。汉元帝、成帝统治时期,宦官、外戚交替专权,政治局面黑暗,危机四伏。成帝更是腐化奢侈,嗜好美酒,贪恋女色,宠爱后妃赵飞燕姐妹,荒淫堕落,宠信外戚王氏集团,导致朝廷纲纪不振,政治局面日益黑暗,社会矛盾突出,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几个昏庸无道的皇帝之一。作为皇室宗亲,刘向自然关注此种现实,痛心汉成帝的堕落与刘氏政权的衰落,深感劝诫成帝、教化女性、坚守礼制的重要。

张凤霞、张弘《论刘向编撰〈列女传〉的文本体例》指出:“《列女传》的编撰,主要是针对元、成之际,后妃逾礼、外戚擅权的社会现实;其根本目的,在于巩固刘汉大统,维护封建礼教。”[10]这种看法很有道理。不可否认,儒家所倡导之“礼制”,是约束个体行为和建设社会道德的有效规范。刘向标举《诗》《书》《论语》等典籍之义,将“孽嬖乱亡者”的故事编成“孽嬖传”,认为女性中的败类祸国殃民,理应引起统治者的警醒。在反面女性中,夏桀妺喜、殷纣妲己、周幽褒姒等等孽嬖,恃着君王的专宠,品德败坏,骄奢淫逸,最终导致国破家亡,反映刘向对汉成帝的荒淫奢侈导致的后妃逾礼问题的深切忧虑。林德春《浅谈〈列女传〉》认为:“从讽谏时政出发,《列女传》主要是宣传封建伦理道德、贯彻贤妻良母的教育,因之该书在汉代主要是作为通俗的教育读物流行于世的。它告戒汉成帝不要嬖宠赵氏姐妹,要勤于政事;要求赵飞燕等注重内仪,不要荒乱后宫;要求一般妇女加强自身修养,不要淫、妒、荧惑、背节、弃义。”[11]这从三个方面揭示了刘向针对汉成帝的荒淫造成后妃逾礼、政治局面混乱而编撰《列女传》的原因。刘向深知“以古为鉴”“借古讽今”,从古人的事迹中,吸取经验和教训,为统治者提供借鉴。刘向在对古籍的整理與阅读中,受到其中“美女破国”“红颜祸水”等思想的影响,加之有感于现实中赵飞燕姐妹祸乱后宫、王氏外戚干政的危害,编撰《孽嬖传》,渲染、强调美貌女子祸家乱国之害。据《汉书·楚元王传》云:“向睹俗弥奢淫,而赵、卫之属起微贱,逾礼制。向以为王教由内及外,自近者始。故采取《诗》《书》所载贤妃贞妇,兴国显家可法则,及孽嬖乱亡者,序次为《列女传》,凡八篇,以戒天子。”[12]1958此处的“赵、卫之属”,按颜师古注,就是指汉成帝刘骜所宠爱的赵飞燕姐妹、卫倢伃。显然,刘向编撰《列女传》,目的有二:其一是收集《诗》《书》等前代典籍中有奇节异行的“兴国显家”的贤妃贞妇故事,以树立女性学习榜样,教育后妃恪守妇道;其二是将孽嬖乱亡、祸家乱国的女性事迹作为反面教材,告诫天子,小心女祸,遏制后妃逾礼、外戚干政。文学作品的教育力量不仅仅是某种客观知识的简单传授,而是通过艺术的感染来陶冶情操,启迪思想,提高内在修养。董仲舒《春秋繁露·俞序》云“:见之空言,不如行事博深切明。”[13]159这就启发我们,空谈理论教条,不如用具体形象的故事来揭示道理,启人深思。卷七《孽嬖传》集中描述色美、德薄的淫女恶妇祸国乱家,通过鲜活的艺术形象,启示汉成帝,以期他能从中吸取教训,重振朝纲,遏制后妃逾礼。

显然,刘向塑造以色弄权、祸国乱家的孽嬖,既为鉴戒女性,亦是其撰写《列女传》的最终目标。刘向意图通过这些“红颜祸水”嬖,告诫统治者当心“女祸”,不要荒淫误国。

结语

就当时的历史时期与社会状况而言,在很大程度上,国家的灭亡,政权的颠覆,家族的败落,并非完全是这些女子的罪过,有的甚至是刘向有意的“嫁祸”。《列女传》卷七中的红颜,未必都是祸水。刘向刻意塑造孽嬖的祸水形象,是为了告诫成帝,小心赵飞燕等美色扰乱朝纲,祸乱刘氏政权。因此,我们不能以历史学上的“真实”去批判文学的合理“虚构”,更应该透过这些鲜明的艺术形象,看到刘向“以戒天子”的良苦用心。

参考文献:

[1]俞樟华,娄欣星.论古代女性类传[J].荆楚理工学院学报,2012(5).

[2]张涛.列女传译注[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1990.

[3]余霞,余燕.色·才·德——刘向《列女传》女性审美内涵解读[J].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10(4).

[4]尚书正义[M]//李学勤.十三经注疏.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5]杨伯峻.论语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2004.

[6]周振甫.诗经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2002.

[7]梁启雄.荀子简释[M].北京:中华书局,1983.

[8]礼记正义[M]//李学勤.十三经注疏.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9]邢培顺.论刘向的《列女传》[J].山东女子学院学报,2012(2).[10]张凤霞,张弘.论刘向编撰《列女传》的文本体例[J].东

岳论丛,2009(6).

[11]林德春.浅谈《列女传》[J].松辽学刊(社会科学版),1998(1).

[12](东汉)班固.汉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5.

[13]苏舆.春秋繁露义证[M].钟哲点校.北京:中华书局,1992.

作者简介:冯利华(1976—),女,汉族,四川内江人,文学博士,内江师范学院文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中国古代文学。

(责任编辑:董惠安)

猜你喜欢

社会文化
欧美电影创作中的认知主义
缅甸汉语教育的社会文化因素浅析
广告语中的社会文化
论广场舞对社区、村镇居民的重要性
关于 “机械复制”的思考
六曜与日本文化
法国社会文化对现代政治制度变迁的影响及其对中国政治民主化的启示
浅谈社会语言学视角下性别差异的体现
图里翻译规范研究概述
从“乡土”到“离土”:传统武术发展的社会文化阐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