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统文化在中国画创作发展中的应用探析

2020-09-12代举臣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 2020年6期
关键词:诗文技法书画

代举臣

摘 要:中华民族有着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文化,我们的文化一直传承着,中间没有断流过,中国的绘画也是如此。从原始社会时期的陶器上面的图饰、商周时期的青铜纹饰、春秋战国时期的帛画、汉代的画像砖和画像石到魏晋南北朝绘画的进一步发展、隋唐时期绘画的三足鼎立、两宋时期的院体画,再到元代以后文人画的兴起,在这漫长的历史长河中逐渐形成了中国绘画体系。中国画作为我国传统绘画艺术,在内容和艺术创作上,无不体现出我们国家的优秀文化精髓,在世界艺术领域中自成体系。如东晋画家顾恺之所创作的《洛神赋图》就是根据三国时期的著名诗人曹植的文学作品《洛神赋》创作出来的,巧妙地再现了文学作品的精神实质。文章以及中国画的发展历程入手,论述中国画体现出的传统中国文化。

关键词:中国画;传统;诗文;书画;技法;文化

一、中国画的发展

从原始社会的彩陶上已经可以看到纹样图案,不过那时的图案主要以实用装饰为主,装饰内容大体可归纳为几何纹、植物纹、动物纹和人物纹四类。另外,各地还出现了一些岩画和壁画。原始社会之后的奴隶制时代盛产青铜器,青铜器上的纹饰相较于彩陶上面的纹饰更加精美。之后出土的《人物龙凤图》和《人物御龙图》这两幅春秋战国时期的帛画,设色平涂,均以墨线勾描。从这两幅画上我们可以一窥楚文化的风采,如《人物龙凤图》里人物的衣纹服饰和人物造型,尤其是图中那位女性的细腰,证实了“楚王好细腰”的审美时风。汉代墓室壁画以及画像砖和画像石用流动的线条和块面的结合塑造对象,具有强烈的运动感,给人以气魄深沉雄大、韵味醇厚质朴之感。

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的发展和玄学的兴起对当时的艺术产生了深刻的影响。魏晋南北朝时期画家辈出,如:把屏風上面的墨点绘成苍蝇,让人误以为真的曹不兴;以曹衣出水闻名的曹仲达;巧密精思,用线细如蛛网而有遒劲笔力的卫协;以形写神,把中国绘画重要手段线描提高到一个新高度的顾恺之;继顾恺之之后用线“行笔紧细,气脉贯通”的陆探微;画龙点睛的张僧繇;等等。在这个时期,花鸟画开始兴起,山水画也逐渐地发展起来,虽然还是“人大于山,水不容泛”绘画的表现,但已经开始脱离稚拙的阶段,给后世的绘画发展以重大的影响。

到了隋唐时期,国家安泰,社会文化空前繁荣,这一时期的作品给人一种生机勃勃的时代气息。人物画和道释壁画继先代之长而加以发扬,山水画也开始从人物画的背景里逐渐脱离出来,慢慢开始划分出了青绿山水、金碧山水和水墨山水。花鸟画也开始脱颖而出,继山水画之后以独立的姿态登上画坛,开花鸟画兴旺之先河。在这个时期,不管是山水画、人物画,还是花鸟画,都出现了很多艺绝当代的大师和许多不朽的名作。在这三科绘画方面出现了以阎立本、吴道子、张萱、周昉等为代表的人物画家,以展子虔、李思训和李昭道等为代表的山水画家,以及以薛稷、边鸾、曹霸、韩干为代表的花鸟画家。他们的画分别体现了盛唐、中唐、晚唐三个时期的艺术成就和审美特征。

五代两宋时期,山水画家们师法大自然,根据不同地区的山川地貌、气候特点创造了许多不同风格的绘画技法,如皴、擦、点、染等技巧;人物画方面出现了以梁楷为代表的减笔人物画法;花鸟画方面产生了以黄家富贵为代表的黄筌和徐熙野逸这两种截然不同的风格。在宋代随着画院的兴起,在“格物致知”思想的指导下,画院要求画家们对物象做细致的观察,将其造型准确地描绘出来,这个时期的绘画写生能力大大增强。

到了元明清时期,文人画开始兴起,水墨写意花鸟画也得到了发展,文人士大夫成为了画坛的主流,民间绘画沛然兴起。随着文化、经济的发展,民间通俗文学空前繁荣,渐渐和绘画艺术有了联系。画家集诗书画印为一体,用笔墨抒发心中意趣,这时的绘画已经不单单只是图画而已,郑板桥就对人们说过看他的画要“莫当图画看”。可见中国画是随着我们国家文化的历史长河而慢慢发展起来的。

二、中国画背后所体现出的文化

各种陶器和壁画的发现使我们了解了原始社会各种不同文化的风貌。如人面鱼纹和鹿纹等图案,形象生动,手法简练,笔触粗犷,代表作品有人面鱼纹盆、三鱼纹彩陶盆、鹿纹盆等,为我们了解半坡文化提供了依据。庙底沟文化中几何纹较多,通常由圆点、弧线以及曲线等组成单一黑色的二方连续花纹以及以鸟纹、蛙纹为主的动物纹等。

东晋画家顾恺之所作的《洛神赋图》是以曹植的文学作品《洛神赋》为脚本进行创作的绘画作品。他把文中的人物描绘得惟妙惟肖,巧妙地再现了文学作品的精神实质。

唐代王维的山水画把诗和画有机地结合在了一起,体现出一种“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的境界。王维还说:“夫画道之中,水墨最为上。肇自然之性,成造化之功。”为什么王维会对水墨画有这么高的评价呢?这也与中国特有的老庄哲学有关,黑的墨和白的纸组合在一起不正像老庄哲学里的太极吗?而自然也是老庄哲学里最高概念“道”的基本特性。

明代的董其昌就“以禅入画”,他借禅宗南北二派“顿”“渐”的修行方式比喻画法,创造出南北宗论之说。自晚唐以来,山水画中文人居多,他们在绘画中注入文学的意趣,使中国画和中国传统文化思想水乳交融,用中国画来体现我国古典哲学的思想。

到了元代以后文人画兴起,画中更加体现了文学趣味,强调以书入画。这时的画家都有较高的文化修养,他们借助于笔墨,将文学趣味充分在他们的画中显现,把自己的文化素养汇聚成诗文题在画面上。画中线条本身的流动转折及其传达出来的情感、力量、气势、文化内涵构成了美的境界,所以这时画家也是书法家和诗人。

明清时期,小说文学作品空前繁荣,出现了很多和文学作品相关的绘画。陈洪绶经常为戏曲、小说等文学作品画大量的插图,如《西厢记》插图、《九歌图》和《水浒叶子》等。《西厢记》锋芒直指封建礼教和封建婚姻制度,是具有一定积极意义和进步倾向的文学作品。以画竹而闻名于世的郑板桥,其作品不只是简单的书画,他一再叮嘱人们对他的画“莫当图画看”,而是要研究他的文里机关、字里机关,和他的诗书结合赏析。

在西方的风景绘画体系里,人们常采用焦点透视法,比如画一个地方的风景,那就把那个地方的风景画得准确、严密和真实。中国画却不同,中国画里所表现的物象往往不以一个固定的视点而创作。中国画打破了这种焦点透视的限制,采用散点透视,不固定在某一个地方,而是根据需要,移动观察,在各个不同立足点所看到的东西都可以组织到自己的画面上来,就像王希孟所描绘的《千里江山图》,表现出咫尺千里的大气感。这开阔大气的表现手法和艺术追求,不正是受到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影響吗?

三、结语

通过以上论述可以看出,我国的绘画和我国的传统文化是相互促进和相互交融的,在中国画里我们可以体会到我国传统的文化思想和道德内涵。因此,学习中国画不仅仅只是学习其表面的技法,我们更应该体会和学习里面所蕴含的优秀传统文化。我们常说字如其人,画也如其人,一幅画没有体现优秀的文化思想,不过只是匠气画而已。因此,在观看一幅中国画时,也要去体会画面里蕴含的优秀传统文化内涵。在历史的长河里,好的画家都是博览群书,诗书画样样精通,把笔墨精神和自己的文化情怀、思想内容在画面上充分体现出来,从而创作出了许多优秀的中国画作品。当下我们应该立足于新时代,把握住新时代的美好,要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文化自信,在学习中国画理论和技法的同时,也要博览群书,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学习各方面的知识,创作出具有时代精神的优秀作品,将中国画和优秀的中华文化发扬光大。

参考文献:

[1]潘天寿.潘天寿花鸟论稿[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16.

[2]张彦远.历代名画记 [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16.

[3]黄宗贤.中国美术史纲要[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4]陈传席.六朝画论研究[M].天津: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06.

[5]王伯敏.中国绘画通史[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1.

[6]郑午昌.中国画学全史[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

[7]陈师曾.中国绘画史[M].北京:中华书局,2016.

[8]王伯敏.中国画的构图[M].天津: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17.

[9]童中焘.中国画画什么[M].北京: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10.

[10]陈瑞林.中国现代美术史教程[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9.

作者单位:新疆师范大学

猜你喜欢

诗文技法书画
手绘技法表现
走遍万水千山
作品一
极相思·检翻旧日诗文
叶诗文:成功的5个关键词
小小书画廓
千金碎琴
秀秀台
书画
书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