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石涛的绘画风格

2020-09-12袁艺容薛蓉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 2020年6期
关键词:石涛艺术风格绘画

袁艺容 薛蓉

摘 要:石涛作为清初四僧之一,其绘画作品和绘画理论十分杰出,极其富有画家自己的想法和风格。他的书画创作具有深远的影响,而且他的绘画理论在我国的美术研究中也有一定的地位,他的理论著作中以他的《画语录》为代表。许多的山水画作者将他的作品与理论相结合进行研究,以更加深入地探索艺术规律,这对画家们的创作有许多实质性的帮助。

关键词:石涛;绘画;艺术风格

在石涛的绘画作品中,无论巨尺大作还是尺页小册,都有着与时代相符的特征和鲜明的个性,笔法洒脱自由,不拘束于固有的创作模式和手法。本文主要研究的是石涛的人生经历对他的绘画风格的影响以及其绘画风格的变化,还有后世对他的评价以及其对后人的影响。其画力主“搜尽奇峰打草稿”,一反当时的仿古之风,构图新奇,笔墨雄健纵姿,酣畅淋漓,于豪放中寓静穆之气。与弘仁、髡残、朱耷合称“清初四高僧”。石涛是明清时期最富有创造性的杰出画家之一,纵观石涛一生的绘画作品,无论是寻丈巨制,还是尺页小品,都具有十分鲜明的个性和时代气息。石涛的绘画在当时即名重于世,他饱览名山大川,形成了自己苍郁恣肆的独特风格。石涛善用墨法,枯湿浓淡兼施并用,尤其喜欢用湿笔,通过水墨的渗化和笔墨的融合,表现出山川的氤氲气象和深厚之态。在技巧上他运笔灵活,或细笔勾勒,很少皴擦;或粗线勾斫,皴点并用。有时运笔酣畅流利,有时又多方拙之笔,方圆结合,秀拙相生。

一、石涛一生的经历对他绘画的影响

石涛,原姓朱,名若极,小字阿长,法号有原济、元济等,号清湘老人、苦瓜和尚等,广西桂林人,明朝皇室后裔。其父亲靖江王朱亨嘉,因自挂黄袍,南面而坐,自称监国而遭到了杀害,当时的石涛仅有四五岁,被人偷偷地救了出来,免于一死,在广西全州湘山寺剃发为僧。石涛从小好读书,却年轻气盛,喜见义勇为,无积蓄,他的青少年时期在武昌度过,他那放荡不羁、任而为之的性格也对他一生的绘画有直接影响。

二、石涛绘画的风格特点

石涛十岁便开始学习书画技艺,兴趣颇为广泛。后来他开始了他的云游之旅,从陈贞庵先生那里学习兰竹,后学习梅清,石涛早期的山水画颇受其影响。中年以后,其画作多取之造化,“搜尽奇峰打草稿”,并适当参照元人笔墨,融会变化,逐渐形成了苍郁恣肆的风格。石涛所绘景色并不拘于一种形态,而是将其景描绘得淋漓尽致,风格洒脱。他的山水画很难用一种或几种风格来概括,其笔墨运用之丰富灵活,构图之新奇,气势之郁勃,同时代的画家大多很难超越。此外,石涛的兰竹花卉也十分精致,大多运用的是水墨写意法,其意蕴之浓厚,情感表现之丰富令人赞不绝口。

(一)特点之一:人化

在他的山水画中,非常突出的特点便是人化,他将山石、树木这种景物都能表现出类似于人的各种神态与形态,情感也极其丰富,如果欣赏着去仔细感受每一幅画就会感受到老僧下棋、祖孙嬉戏、蹲卧取暖、挚友谈天、老猴抱孙等美好圖景。石涛山水画中的景物状似人的形象仪态,有意无意不得而知,这便如潘天寿所说,“应物象形”的意识还是要在“似与不似,有意无意”之间为好,不能照葫芦画瓢。

(二)特点之二:点景人物

在石涛的山水画中经常会出现各式各样的点景人物,有时也会出现他本人。在形象塑造上就是笔简且意深,形简且神足,体现出“似与不似之间”的审美特点。而点景人物对于整幅画来说要起到画龙点睛而不是喧宾夺主的作用,在石涛的绘画作品中,人物总是出现在观景最好的位置,人物中有少数的渔夫,大多都是文人雅士,这表达了他的社会观和哲学观,而他的人物会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也就是“笔墨当随时代”。

(三)特点之三:双构同意

自然界中的景物是绘画艺术创作的素材,而那些画作中的山石、花草,也并不只是大自然的复制品而已。他的《搜尽奇峰打草稿》这幅作品中的山便体现出了绘画创作的典型化过程。其绘画作品中的树也是这个道理,是将现实存在的景物加以美化、加工以及变形而得来的。或许在欣赏石涛的画时也难以叫出树的名字,但画树也要遵循其描写此树的“生活”,也要注重表现树的“蒙养”,即要求将其画得神采动人,气韵生动。

三、石涛的绘画理论和著名作品

(一)石涛的绘画理论

石涛的绘画理论著作《画语录》乃特立独行之作,他著述传道,德被百世,无形中也留下了无尽的学案和可争议的话题,后来的山水画家、美术史论家和美术家也都或多或少地受到了石涛画论的影响。清代画论汗牛充栋,数量之多超过前代画论总和的若干倍,但多陈陈相因,然而他的《画语录》却流传至今仍有人学习。

石涛在他一生的绘画作品中向我们展示了绘画是“借笔墨以写天地万物而陶泳乎我也”。所以就要“我之为我,自有我在”,石涛始终强调的是借古以开今,反对以古法为己法。在其《画语录》中,前几章是总论,后面的十几章则对前面的几章进行了具体描述,详细描述一些绘画中的技法问题,也是为前几章的总论做出了落实,例如“运腕”一章,讲述的便是运用笔墨时“必先从运腕入手”。这些皆为他这一生作画的经验总结,而石涛的画论之所以能在清初画坛占据一席之位,也是因为其绘画作品中墨法、笔法、点法、布局的独创性。

(二)石涛的绘画作品

石涛的绘画实践与他的绘画理论是一致的,据古书记载,石涛的绘画也是从学习董其昌开始的,但对生性那么活泼的石涛而言,董其昌的画过于安静,后来他又学习元代大师黄公望的作品,而其在宣城时梅清对他的影响也颇深。在安徽宣城那些年的学习,奠定了石涛的画风。他以黄山为友,饱览奇峰、怪石、云海等,他深入地揭示了黄山的真性情,创作出了反映黄山真面貌的画作,并在作画中得到了很多启发。经过早期对古法的研究和不断的积累,石涛的绘画技艺也逐渐成熟,达到了“无法而法,乃为至法”的境界,形成了恣肆不羁、干脆洒脱的艺术风格。至1680年,石涛的绘画真正地进入了成熟时期,其作品无所不有,种类繁多。离开宣城后,石涛在南京结交的那些文士画家中,戴本孝等人也对石涛的绘画影响颇深。也是因为戴本孝所带来的启示,石涛加强了对画面浑融氤氲气象的追求,《山窗研读图》就是石涛在此期间的创作的,构图暗合了他的画论中所提到的“两段者,景在下,山在上,俗以云在中,分明隔做两段”,他是以创新的态度来作画。年已四十有五,石涛在南京作了一幅《海屋奇观图》,此画海天浩淼,孤岛独立,岛上余烟缭绕,恍若仙境。这幅画中石涛的画法明显沉稳,笔法颇有王蒙风格,但总体接近髡残风格,石涛对髡残在生前留下的大批作品进行了研究,得到了许多启示。另外,石涛的一大特色便是“密体”山水,其线条坚实有力,凝重而流畅地描绘出奇峰的特点,笔力劲道,盘曲交错的笔法用在石头上,使画中漫山遍野布满了苔藓,形成了峰石山川。此画法在石涛的作品中是较为常见的。

石涛所画的《搜尽奇峰打草稿图》便是这类画风的代表。用墨分量极重却无滞浊板结的现象是因为他的点苔与这些石头和树木融合起来,这种苔点技法的作用在他的一幅画中题云:“古人写树叶苔色,有淡墨浓墨,成分字、个字、介字、品字、厶字,以致攒三聚五桐叶、细叶、柏叶、楮叶、柳叶等,垂头、斜头诸叶,以形容树木山色风神态度……”他的《山水清音图》也属于“密体”一类。整个画面几乎一点空白都没有但却毫无挤压感,层次分明,节奏清晰,画面丰富,笔墨多变却浑然一体,有种高山流水、动静结合的优美意境。而《丹崖巨壑图》则是为数甚少的巨幅横轴精品,此图为“截断”法构图,不同于前人上留天下留地中间设景的全景山水画,也不同于“一角”“半边”式的取景方法,同时也与倪云林的“一河两岸”布局有所不同,使得画面中那种磅礴气势十分凸显,高山、清泉、草木皆十分细致,笔法灵动有力,凸显出景物的各种特征,墨色淋漓多变,苔点浓重,使画面的壮丽沉雄之感油然而生。

四、石涛作品现世价值

石涛因小时候的遭遇出家为僧,以禅会友,这也在他的画中体现了出来,他的《十六阿罗应真图》现存于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十六个罗汉表现出各种神态。《石涛罗汉百开册页》是他居住宣城时创作,完成后他便赠与广教寺,二十年后,方士庶见到后赞叹不已,收藏了这本册页。后来几经辗转,直至1999年春,崔如琢偶然看到了这本册页,当时已经在日本收藏家手中,几经商量,对方提出了一亿元人民币的高价,当时崔如琢为了这套册页,卖掉了纽约六英亩地和房子收购了这套传世册页。2009年香港的拍卖人士见其大惊,当场表示,只要崔老同意拍卖,这套册页将拍卖10亿港元,并且承诺在大英博物馆出版,如今保守估计该册页价值高达30亿元人民币。

五、结语

石涛的一生历经了酸甜苦辣,残酷的现实和他不羁的性格造就了他的作品的伟大,他的作品中的每一笔都展露出他对当时的处境的想法,虽历经坎坷却不甘堕落。在石涛后出现了“扬州八怪”,也沿袭着石涛的绘画理念,其中,郑燮、李鳝的花鸟画就是学习石涛,而罗聘则是研习山水画较多,汪士慎也曾研习过石涛的绘画。

在观赏齐白石的山水作品时,会发现其也受石涛画风的影响,齐白石曾题《大涤子画像》,题词“下笔谁教泣鬼神,二千余载只斯僧”。

傅抱石本名傅瑞麒,后来因仰慕石涛而改名抱石,抱者,持守也,表达了对石涛无限的敬仰。还有画家石鲁,也是因仰慕石涛之画和鲁迅之文為此改名,其在绘画上也与石涛的特立独行甚是相近。

张大千可谓研习透彻了石涛的风格,也算是画界皆知的事,据他自己所言,其“效八大而为墨荷,效石涛为山水”。

参考文献:

[1]孙世昌.石涛艺术世界[M].沈阳:辽宁美术出版社,2002.

[2]杨成寅.中国书画名家画语图解:石涛[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3]高居翰.王原祁与石涛:有法与无法的两极[M].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93.

作者单位:中北大学艺术学院

猜你喜欢

石涛艺术风格绘画
毛焰艺术风格中的自我表达
17世纪中西方绘画艺术风格的比较研究
清朝画家石涛“北漂”记
18世纪 新古典主义艺术风格 庄重与理性
石涛生卒年研究综述
《苍松秋色》
欢乐绘画秀
欢乐绘画秀
欢乐绘画秀
洗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