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背景下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新探

2020-09-10王闯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20年1期
关键词:和谐共生美丽中国人与自然

王闯

摘 要:十九大报告提出了新时代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的伟大战略,这是因为当代中国的战略性挑戰就是生态环境与生态资源所带来的发展性问题。因此,新时代背景下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全民普及、高质量现代化、法制保障、全球治理的可持续生态发展观来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打造绿色美丽中国。

关键词:新时代思想;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美丽中国

中图分类号:D64;X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052(2020)01-0290-02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把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为发展的基本方略。这对于新时代背景下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发展的新格局,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生态文明思想,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实现美丽中国繁荣发展具有重大指导意义。

一、新时代背景下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伟大意义

习近平在十九大报告中强调:“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这是对人类发展命运做出的科学战略部署,这种炽热的民生情怀体现了普惠的民生福祉,体现了对建设美丽中国与生态文明的政治引领。马克思认为“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因自然而生,自然为人类提供发展资源,理应遵循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所以,必须树立科学生态文明发展观来引领人们走人与自然永续发展之路。要不断创新经济社会发展模式,改革经济社会发展体制,解决好人与自然发展之间人的发展和自然环境及其资源可承载力的矛盾。要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全面融入绿色发展理念,引导人们实现绿色发展方式,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色发展新维度,对于新时代的美丽中国意义重大。

二、新时代背景下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面临的主要问题

1.生产中存在的生态文明发展理念缺失问题

当前,部分企业存在重开发、轻维护现象,给生态环境带来危害;一些快递公司过分包装,包装废弃物随意丢放,造成大量浪费并污染环境;一些房产开发公司注重建筑面积,忽视绿化面积,甚至把绿地建成车库赚钱;新能源汽车仍然普及率不高;一些化工企业还是会在下雨天偷偷排放污水;一些矿山开发过程中留下的有毒性的边角料经过雨水冲刷,会严重污染水土植被。

2.生活中存在的生态文明发展理念缺失问题

当前,一些市民环保意识不强导致垃圾乱堆乱放;农民将装有农药的瓶子随处乱扔,甚至仍进水里造成水土污染和水生物死亡;一些居民使用完的废旧电池、电子产品随意乱扔,污染了土壤和地表水;一些居民到超市购物仍然较多地使用塑料袋,造成白色污染;太阳能热水器、新能源汽车、新能源产品的使用普及率仍然不高;一些居民仍然喜欢开车出行,不愿绿色低碳出行;绿色生活方式有待普及。

3.城市管理中存在的生态文明发展理念缺失问题

当前,城市大型施工建设中粉尘污染也要引起重视,可以将露天的施工现场用绿色塑料薄膜网进行铺盖和进行墙体遮挡,既体现文明绿色施工,也彰显出城市美观。在城市生态文明建设中一些人的思维方式还存在自然环境不重要、保护生态环境跟我关系不大的错误思想。比如:市民遛狗的道路、公园里到处是狗的粪便,严重影响了城市生态文明建设;某些城市郊区依然存在露天烧烤,造成浓烟滚滚的现象。

三、新时代背景下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主要途径

1.开展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命运体全民普及宣传

生态文明的核心要义是人的文明程度,人的行为方式、人对于自然的尊重顺应、人的自我价值选择等问题。因此,新时代背景下要将强化生态文明宣传普及深度融入到教育的全过程,引领人们认识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支撑。人类必须更加尊重、迎合、保护自然环境,更加坚持实现节约、绿色生产、健康生活、理性消费、低碳交往方式来提升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要将以人民为中心的原则贯彻到绿色领导方式、发展方式、生产生活方式当中。而“地方政府在产业发展中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遵循科学规律,才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必须牢固树立生态文明新理念,大力倡导勤俭节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消费模式,在衣食住行中自觉履行绿色环保新理念。

2.推进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质量现代化

推进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质量现代化,就是要全面优化产业布局,建立现代化产业链条,完善绿色清洁、低碳节约、安全、可持续、循环利用发展能源新体系链条,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中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发展的现代化。 韩国第23届平昌冬奥会用可持续作为“展示国家绿色发展实力的平台和推动地区经济发展的契机。自2013年开始,平昌冬奥组委着手构建可持续性管理体系。”因此,要破解我国资源环境难题就必须大力发展绿色经济,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在国际经济竞争中赢得主动,打造低碳循环、绿色协调可持续、再到资源产品再循环、再利用的经济发展新模式。

3.制定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法制保障

新时代背景下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必须强化法制建设,必须“从预防、管控、救济三个维度建立起完善的生态文明建设法律保障制度。”所以,要不断破解现代社会发展中阻碍生态文明建设的新矛盾,为我们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保驾护航。要不断强化和实行最严格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文明保护制度,这种制度就是对于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要依靠法制治理,做到在破坏环境的源头中要严防、在过程中要严管、在后果中要严惩,并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要建立生态环境保护的科学长效机制,科学开发与绿色发展、绿色科技与低碳循环、多元化发展与多元化约束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强大法理支撑。

4.参与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全球环境治理

新时代背景下随着美国宣布退出《巴黎协定》,世界进入逆全球化和贸易保护主义的巨大风险,也给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带来多重不确定性。中国签署《巴黎气候协定》,主动控制碳排放量,落实减排承诺。中国将成为“全球气候治理的引领者,是对国际社会期待的战略回应和对维护全球生态安全的责任担当。”这充分表明了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在立足本国发展基础上积极参与全球环境治理,在对待全球环境问题上展示出中国智慧,积极推进“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和环境保护合作的中国方案。新时代背景下中国精神和中国智慧必将引领人类迈入生态文明新时代,必将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发展新格局。

四、结语

新时代背景下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发展理念是实现中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需要,是实现绿色发展、低碳发展、循环发展、建设美丽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要求,对于构建新时代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发展的美好新未来意义重大。

参考文献:

[1]光明网.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EB/OL].http://politics.gmw.cn/2017-10/27/content_26628091.htm.

[2]多彩贵州网.张厚美.尊重自然才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EB/OL].http://gzhb.gog.cn/system/2018/01/25/016375763.shtml

[3]岳阳春.平昌奥运会:致力人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J].WTO经济导刊,2017(10).

[4]王灿发.论生态文明建设法律保障体系的构建[J].中国法学,2014(3).

[5]庄贵阳,薄凡,张靖.中国在全球气候治理中的角色定位与战略选择[J].世界经济与政治,2018(4).

(责任编辑:李凌峰)

猜你喜欢

和谐共生美丽中国人与自然
切实做好防沙治沙 努力建设生态文明
罗伯特?弗罗斯特田园诗中人与自然的对话
文化哲学中人类基本的文化关系的论丛
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路径探讨
基于遗址保护的城市和谐共生机制研究
神圣的复兴 精美的定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