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探高中文言文阅读教学之法

2020-09-10刘现超

高考·上 2020年1期
关键词:实词虚词句式

刘现超

摘 要:文言文是高中语文学习的重点也是难点内容,在高考中占有很大的比重。我国古代的文化典籍浩如烟海,一定的文言文基础,是通向国学殿堂重要的钥匙。高中课程中文言文的学习占据着极大的篇幅,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了极大的挑战。而文言文又具有内涵深刻,知识点丰富的特点,学习起来需要付出大量的心血。许多学生面临着课文难以背诵,知识点记忆经常混淆,记了又忘等诸多困难。因此,如何通过恰当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及时巩固学习基础,是课堂教学中很值得探讨的方面。

关键词:高中文言文;教学方法

文言文在高考中占有很大的分值,它考察的知识点也是多种多样的。高中文言文主要涵盖的知识有三大方面:字词意义、语法句式、传统文化常识。其中字词意义方面,由于汉字数量繁多,不同的字意义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只有准确理解字词含义,才能准确地翻译文意。语法句式方面由于古汉语与现代汉语语法结构差异较大,因此在阅读中会产生很多的歧义。而传统文化常识方面则需要学生有广泛的阅读和宽广的知识面。这些都是文言文教学中最需要解决的方面。下面笔者就以2019年高考文言文阅读《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为例,结合以上三个方面对高中文言文教学方法进行论述。

1.强化对重点字词的理解

文本是通过以字成词,以词成句的方式来进行表意的。因此字义是理解词和句子意思的基础和关键。文言文中的词主要分为实词和虚词。其中实词的意思是固定化的,虚词的意思则要根据句义的内容来进行判断。如“以”、“因”、“而”、“何”、“乎”、“乃”等虚词,具有代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等多种功能。而虚词在句中并不表示具体意思,它的词性是通过句义来确定的。而实词如常见的如“诚”、“顾”、“易”、“图”、“谢”等词,同时具有多个义项,但与虚词不同的是实词的义项之间往往具有很强的关联性。从词义引申的角度来理解记忆,可以将很多意思整合归纳,再结合大体的句义来判断字义,感觉哪个意思更符合逻辑,更能让句子通顺,然后进行选择,就能准确理解句义。因此在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句义确定虚词词性、通过词义引申的方式理解实词的意思是非常重要的。

例如,2019年高考阅读题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属书闻于郡中”一句中“属”是多音字,读“zhǔ”时有连接、跟着、嘱托、撰写等多种意思。用词义引申的方式来看,跟着别人就是不掉队,队伍是连续的,因此就有了连接、跟着的意思。读“shǔ”时有家属、部署、管辖的意思。家属是一群人,要听从长辈的安排,就有了部署的意思,部署是管理别人,就有了管辖的意思。通過这样具有逻辑性的记忆,学生就不会感觉零散与杂乱了。而再大体结合句义来看,“属书”,宾语是书,与之能够合理搭配的义项就是撰写,所以这里的属就是撰写的意思。虚词方面例如“乃悉草具其事仪法”一句中“乃”有:是、于是、才能的意思。只有结合前后句义:天下太平,皇帝推行法律文化。才能知道“乃”表示顺承,是“于是”的意思。

2.强化对语法句式的理解

文言文语法句式与现代汉语差异较大,很多句子如果按照现代汉语的方式仅从字面理解会产生很大的歧义。文言文句式主要有宾语前置、定于后置、状语后置、省略句、陈述句、判断句、被动句等。这些句式各有特点,而且往往有各自的标志。只有对这些句式类型做出准确判断才能理解句义。而很多学生往往通过字面意思来理解句义,会产生很多的歧义。

例如,高考题中“文帝召以为博士”一句是个省略句,补全后应当是“文帝召以之为博士”。很多学生不考虑句式,直接将“以”和“为”两个字联系在一起,理解成“以为”,也就是现代汉语中认为的意思,就会失之毫厘差之千里。认识到这是省略句后就能知道这里的“以”是“任命”的意思。又如“为赋以吊屈原”一句,属于宾语前置句,正常句式应当是“吊屈原为赋”。这里将“为赋”提前是为了突出贾谊写的赋,方便作者在后文写出赋的内容(当然,由于篇幅限制,高考题仅是节选,在《史记》原著中司马迁对贾谊的很多赋进行了具体展现)。又如“后岁余,贾生征见。”一句,是被动句。如果学生不考虑句式,就会理解为是贾谊召见别人,而不是自己被召见。所以教师要在平时的教学中避免对文意只是大概串讲,而不做细致分析。教师应当将每一句包含的语法知识逐一讲解,让学生归纳每种句式的主要标志、句式特点、使用要求等,才能让学生准确理解句义。

3.加强对传统文化常识的讲解

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内容广博,古人在写作时所用的一些字词经常受到时代背景、民俗风情的影响,让后代的读者由于时代的差异而无法准确理解,甚至是不知所云。而文言文阅读也是如此,不仅文章中会出现很多传统文化的内容,题目中也会专门特意考察这些方面。文言文中经常考察的传统文化有:各个时代政治制度、思想流派、重要文化典籍、重要天文历法地理知识、民俗风情、传统节日、帝王谥号等。这些问题只有平时多积累多归纳才能得出正确答案。很多学生学习视野比较狭窄,不重视课外书籍的阅读,也没有意识将所学的历史、地理等知识做联系,知识结构狭窄,因此在面对文化常识题目时会感觉手足无措。

例如,“秀才”一词,是汉代推举制下对乡间推举出的富有学识又品德高尚的人的称呼。后因为了避讳光武帝刘秀的名字而改为茂才。所以秀才这个称呼既包含了汉代的基层选拔制度,又体现了古人的避讳文化。又如“而固当改正朔,易服色……悉更秦之法。”中有“正朔”一词,很多学生不知道这个词语如何理解。其实“正”是正月的意思,“朔”是每月的第一天。“正朔”就是农历一月的第一天,也就是一年的开始。“改正朔”是古代帝王为了体现自己政权的正统性而改换历法的做法。这体现了古人“君权神授”、“天人合一”的思想。所以教师要在平时的教学中多引申古代文化常识,引导学生广泛阅读课外书籍,才能让学生对文言文中的文化常识做出正确的理解。

综上所述,高中文言文的教学应当是细致的、全面的。教师要帮助学生在阅读中做到字字落实,逐字逐句翻译文章,分析每个句子的句式结构。另外教师自身也要加强对传统文化的学习,更加深入地了解古代的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科技等方面,在课堂教学中旁征博引,让学生将字词与文意,文意与文化融会贯通,更好地提升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知识的学习。

参考文献

[1] 朱志刚,浅谈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策略[J],学周刊,2016(06)

[2] 杜红琴2017《试析如何提高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效率》,《才智》第23期

[3] 赵庆礼2016《高中语文新课改后的文言文教学分析》,《亚太教育》第13期

猜你喜欢

实词虚词句式
满文简单句式之陈述句
高中文言文教学中如何把握“虚词于构句达意之作用”
掌握文言文阅读中的“实”与“虚”
高考专题复习之文言实词词义猜想与推断
特殊句式
关心健康状况的问答
高考文言实词释义的误区与对策
虚词使用五种错误例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