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旅游地农家书屋的可持续发展路径研究

2020-09-10黄欣玲吴青林徐荣丽

商业2.0-市场与监管 2020年10期
关键词:农家书屋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

黄欣玲 吴青林 徐荣丽

摘要:乡村旅游地的农家书屋在利用效率、参与度、产业融合和文化保护传承等方面均优于一般村庄,但是也存在书屋存续路径存在模糊化、书屋乡村性不足、书屋融合度不够以及书屋管理人员不到位等现实问题,本文主张从建立健全农家书屋的管理体制、加强各级领导对农家书屋的重视、深化书屋全产业链融合、加强书屋乡村性要素的根植、加强书屋管理人员的培训与指导等各方面入手,探寻文旅融合背景下农家书屋的融合发展路径,以期推动乡村旅游地的农家书屋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乡村旅游;农家书屋;可持续发展

文旅融合是指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深度融合发展后,逐渐演变成为一个全面崭新的产业。文旅融合业态的出现与不断发展壮大是产业融合持续深入,并不断创造出全新产业价值的表现。文旅融合是推动旅游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促进文化产业深度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在文旅融合背景下发展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不仅可以使文化得到保护和传承,也能使旅游经济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

自2007年3月13日起,中国全面启动农家书屋工程以来,农家书屋的建成和全面推广使用,基本解决了广大农民群众“买书难、借书难、看书难”的问题。它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新时期农村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各地基层政府以农家书屋建设为重要抓手和突破口,逐步推进乡村文化民生建设,自此,农家书屋基本覆盖所有行政村,这一重大举措不仅有效落实了文化惠民的方针政策,也增强了乡民对文化知识的获得感,更丰富了农民群众的精神生活,助推农家书屋升华为乡民们的精神文化家园。文旅融合可以推动全民阅读,两者相辅相成,互促互进,能取得良好效果。但是,文旅融合背景下政府主导的农家书屋建设在发展过程中遇上诸多难题,如图书更新慢、管理水平落后、不可持续发展等,以往学者多从新闻出版、全民阅读、农村图书馆等3个角度对农家书屋建设展开研究,且多局限于静态的“空心化”村庄空间,而对乡村旅游地这一流动空间内的农家书屋发展却鲜有探究。

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虽然属于两个不同的产业体系,但文旅融合的提出为文化与旅游产业的发展指明了正确的方向,形成了文旅产业共赢的局面。在文旅融合的大背景下,助推农家书屋可持续发展,既有一定的政策支持,也是大势所趋,符合新时代背景下旅游者的现实需要。

1.乡村旅游地农家书屋发展现状

作为乡村旅游地人文景观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农家书屋与一般村庄存在本质的不同,主要是受众群体不一,它不仅服务旅游者,也服务原住民。因此当前乡村旅游地的农家书屋类型呈现多元化发展的局面。

如今,乡村旅游地作为文旅融合综合型主阵地和融合点,虽然在服务对象上各有不同,出现“混杂性”“融合性”特点,但农家书屋参与率和资源利用率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书屋产品功能也得到了相应的延伸和扩展,更显多样化、具体化和功能化,也更凸显书屋对文化保护和传承的作用。

1.1书屋资源利用效率不断提高

在乡村旅游地的发展过程中,最开始农家书屋仅服务于原住民,并且服务对象以留守儿童和老年群体居多,他们对文化知识的需求并不强烈,因此书屋参与度和利用效率并不高。但随着乡村旅游业经济稳步发展,新生代年轻群体回乡就业与创业后,农家书屋的阅读群体发生了大转变。伴随年轻一代阅读习惯的转变与智能手机的普及以及对书屋整体外观体验的高需求,科技型农家书屋也备受广大青年的青睐;当乡村旅游逐渐步入度假阶段后,休闲型农家书屋也更加得到推崇。为了增加书屋的参与使用量,书屋设计、阅读方式等方面更加全面和完善,书屋的图书资源和环境资源利用率也大幅度提高。

1.2“农家书屋+”模式不断扩展延伸

文旅融合的关键点和突破口在于寻找合适的融合点,产业融合是实现文旅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主要涵盖的范围有产品融合、技术融合和市场融合,其中产品融合是基于产品功能发展基础上的不断延伸与拓展。如农村农业、工业、服务业等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形成了田园综合体、农夫乐园等新模式发展业态,农家书屋也位列其中。通过“农家书屋+民宿”“农家书屋+互联网”“农家书屋+农家乐”等发展模式,形成了“共享书屋”“桃花树下公益书屋”“远途爱心书屋”“旅游书屋”“篱苑书屋”等诸多新模式和新发展业态,从而丰富了乡村旅游产品的层次体系。因书屋的服务人群各有不同,个性化农家书屋不断推陈出新,如 “乡野书吧”“音乐人书屋”等丰富多样的书屋形式。在文旅融合发展大背景下,多种书屋类型深度融合发展后形成独具一格、富有特色的书屋文化体验线路,备受旅游者的广泛青睐。此外,农家书屋在狭义上不再是固定的阅读空间与地点,在乡村旅游的持续介入下,可采取线上线下的方式同时进行,实现虚拟与实体空间的无缝融合与对接。

1.3书屋文化保护与传承作用不断凸显

乡村旅游地的农家书屋不再是只服务于原住民,也不再仅是原住民的日常阅读空间和地点,更是当地传统文化和民风习俗的展示窗口与发展平台,同时也是文化生产与记忆延续的传承空间,在乡村旅游地中将文化与旅游深度结合,将当地的传统文化融入旅游业,不仅可以丰富旅游内容与内涵,还可以使当地的传统文化得到有效宣传和推广,吸引全国各地的游客,并受到乡愁追随者的广泛认同,达到引流的效果与作用。例如甘肅窑洞书屋、浙江二手书屋、安徽作家书屋、广丰明德书院等各种形式不同、主题多样的农家书屋既能在发展的基础上保持自身特色,也不断传承乡村书院文化,从格调来说更富人情味和更加本土化,为旅游者提供了一个了解当地传统文化的绝佳场地,进而激发乡民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豪感,通过多种方式不断促进书屋文化保护与利用。

2.乡村旅游地农家书屋现存问题

与一般村庄相比较,乡村旅游地的农家书屋发展态势呈现出稳定良好的局面,但也存在发展不充分、不平衡的问题,一些阻碍因素影响了农家书屋自身的可持续性发展以及它在乡村振兴进程中应有的文化传播效应。

2.1有些农家书屋的存续路径存在模糊化

就乡村旅游地农家书屋的整体发展而言,由于分布比较散落,加上民宿管理者的理念不同,有些农家书屋的存续路径存在模糊化。虽然说开发传统村落旅游地的书屋时,要坚持“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开发”的原则,但在保护與开发二者间也存在不可协调的矛盾,当这些矛盾过多时,就会出现两种极端的情况,不是书屋封闭化发展,就是书屋就有可能被开发的极为商业化。

2.2书屋乡村性不足,缺乏发展特色

近年来,乡村旅游逐渐兴起,乡村独特的乡土气息和古朴的文化内涵是乡村旅游的独特卖点和本质特征,游客融入其中可以获得不一样的生活体验。而农家书屋是乡村文化内涵的载体,这些包含乡村特色文化的书屋与现代化都市书屋相互区分。但由于书屋图书的种类和数量是上级有关部门统一配备的,所以书籍同质化比较严重。有的书屋管理者为了发展需要开始不断迎合游客,在书屋设计、内部装修、灯光设置、书籍包装以及管理方法等方方面面作出了修整,书屋风格也趋向统一,使得这些书屋丢失了自身的发展特色和亮点。

2.3书屋融合度不够,缺乏技术支撑

为了适应发展的需要,农家书屋与相关产业相互融合,产生新的运营模式。但这种融合还属较浅显的融合,比如目前农家书屋与互联网融合,只是用互联网简化了借书还书、数据统计的步骤,并没有将大数据的阅读数据和图书读后感的分享融入到农家书屋的数据建设中,农家书屋也无法实现自成体系的发展目标。书屋的建设目的不只是为了普及知识、服务居民,农家书屋的存在更应该有长远的发展计划,书屋建设应该顺应时代需要,与疫情后乡村旅游的发展相互结合,加强与现代化互联网技术深度融合。

2.4旅游地书屋管理人员管理不到位,缺乏专业培训

大多数旅游地的农家书屋正处在发展的初始阶段,一些书屋管理员是由民宿店员兼任,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第一,民宿店员缺乏专业的图书管理知识,很少参加图书管理专业培训,不重视图书的分类管理和登记制度,服务功能比较单一。第二,有些民宿店员担心管理不当会造成图书流失,并未积极向旅游者和村民宣传书屋的建设和开放使用,不会向游客积极主动地推荐图书和宣传旅游景点。

3.五种可持续发展路径分析

面对乡村旅游地农家书屋存在的诸多问题和发展局限性,需要从全局出发,采用系统性思维,以延伸书屋全产业价值链条为着力点和突破口,在重视乡村性要素根植的基础上,逐步构建起书屋文化产品体系,全面推动农家书屋融合发展。

3.1建立健全“农家书屋”的管理体制

规范农家书屋的管理体系是实现其核心价值的当务之急。健全农家书屋管理体制属于国家宏观管理上的问题,需要政府相关部门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尽快着手列入议事日程。

为了提高农家书屋的利用率,建议改革管理体制,将目前每个行政村的农家书屋的人、财、物统一由县(区)图书馆的乡镇分馆管理,建立统一的农家书屋集成管理系统,实现统一分类编目、统一检索平台。探索对乡村旅游地新建的农家书屋实行新的管理体制,如图书资源采购由农家书屋经营者(民宿主)根据旅游者阅读需求自行负责,但由乡镇图书馆指导完成的编目数据和馆藏数据应上传到统一的检索平台,实现图书资源在本乡村旅游地的通借通还和资源共享。每年年底乡镇图书馆根据年度借阅量、微信公众号阅读量等指标对乡村旅游地农家书屋进行星级评比奖励,政府通过“以奖代补”的方式实现对公共文化事业的补贴。政府应继续加大投入,除每年对每村一间农家书屋的新增图书的配送,还可以购买超星等常用的电子资源,制作本地特色的旅游宣传资源,让农家书屋(含乡村旅游地农家书屋)到访读者(游客)可以免费阅读下载。随着数字化阅读方式向农村扩展,必须“打通最后一米”,在河南、安徽等地安装了数千台数字农家书屋阅读平台,只要在距离设备100米的范围内就可以用手机免费下载图书、影视资源。

3.2引进社会力量,多种运行管理模式并存

根据农村经济情况、留守儿童老人情况,打破目前一个村只设一家农家书屋的单一管理模式,探索多种运行管理模式。一是政府购买服务,由专业公司运营农家书屋。如南昌高新区图书馆与美书馆、莲花书屋都是由同一家公司运营的纯公益图书馆,其中的图书、设备、装修均由政府投入,公司团队负责日常管理、阅读推广等工作,他们计划逐步将高新区进而南昌市的农家书屋也纳入统一的公司化运营,实现南昌人均年阅读量比全国平均水平多一本的目标。二是在乡村旅游地采用“民宿+农家书屋”的管理模式,如一鸣书居是河南首家“民宿+农家书屋”的结合体,一楼是农家书屋,二、三楼是对外营业的民宿。用民宿挣钱养活书屋,农家书屋就有了造血功能,可以长久地经营下去,这也是引入社会力量办农家书屋的新模式。其中规定如果住客能为孩子们讲一堂课就免一天的住宿费,但很多住客在讲完课后拒绝免费,他们觉得和孩子们一起读书是一种心灵的净化。三是鼓励有情怀的成功者利用自己的农村宅基地建设农家书屋,回报家乡。如出生在江西广丰五都一个偏远山区的在京博士徐志霖以老家40平方米祖宅基地为基础,经过修缮、设计、装修、募书等环节,作为村里中小学生和低幼孩童的心灵家园----“明德书院”于2017年12月30日正式开馆了,此模式不断被广丰籍志同道合的成功者不断复制,到目前已发展到20多家“明德书院”,这个创意和善举得到了乡亲们的极大认可。

3.3深化书屋全产业链融合

党的十九大工作报告指出:“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随着当今社会经济的稳速发展,根据马斯洛需求理论,在满足底层次的需求后,人们会更加注重高质量的生活品质,也更注重精神层面的追求。因此,现在农家书屋转型发展的关键环节是缓解乡村公共文化建设严重缺位的问题,可以通过技术革新、产业内外关系的协调发展和要素配置优化等具体措施,提升文旅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在做好书屋文化的产品开发,植入当地文化特色的基础上,根据名人文化、乡土元素制作图书签名、书屋模型纪念品等文创产品,通过延伸产业链,进一步挖掘书屋的文化价值,最终形成产业链和价值链的有机融合。

3.4加强乡村性要素的根植

对于旅游者而言,农家书屋的乡村性特质一种文化吸引力,具有独特的影响魅力,而对于原住民而言则是一种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故加强农家书屋的乡村性要素根植至关重要,可以从乡村古建遗存、乡村原住民及乡村乡土文化等方面全方位植入乡村旅游地的乡土性要素,进而提升农家书屋的文化涵养与整体品位。另外,在书屋室内设计方面,在满足书屋阅读功能不变的基础上,尽可能保持原有的建筑风格与格局品调;在书屋图书陈列方面,选入同为乡民的文化作品、乡土事物画展等,不拘泥于科学知识类书籍;可以把学习搬到农家书屋,既能满足学生的学习知识,也能让学生体验到当地的乡土文化和感受乡土气息。

3.5加强旅游地“农家书屋”管理人员培训与指导

不断提高乡村旅游地“农家书屋”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和管理水平是旅游地书屋建设和发展的必要条件之一,可以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素质。书屋管理员既是书屋的管理者,负责管理图书,为农民提供借阅服务,也是旅游地文化产品和旅游景点的推广者,因此,管理员的工作热情直接影响到农民的借阅热情,管理员的工作质量也直接影响到农家书屋的正常运转和景区的良性发展。乡村旅游地的管理员既要接受书屋管理培训,也要接受文化旅游的培训,推荐和讲解本地旅游景点和产品,经过培训后持证上岗。只有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与辅导,才能切实加强农家书屋管理人员的岗位业务技能,进一步提高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和服务技能。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促进文旅深度融合,实现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和文化高效率传播,既可以使文化得到保护和传承,也可以让经济得到有效发展。在文旅融合背景下,发挥文化产业与旅游经济的互动发展优势,达到文化产业拉动旅游经济发展、旅游经济促进文化传播双赢的效果,让文化产业成为旅游产业发展源源不断的内在动力。

参考文献:

[1]李荣.“农家书屋”长效发展机制初探.四川图书馆学报,2011(2):72-74.

[2]王西涛,邵娟.旅游经济与文化产业相结合发展模式研究[J].黑河学院学报,2017(10).

[3]黄雪丽.农家书屋政策执行:困境分析与破解之道[J].图书馆论坛,2017(3):44-50.

[4]曾建辉.农家书屋的管理虚化问题及其治理[J].图书馆学研究,2016(8):98-101.

[5]刘孝文,和艳會.农家书屋的特性及发展策略[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0(2):88-90.

[6]王嘉雷.“互联网+农家书屋”模式浅析[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6(7):79-81.

[7]蔡骐,杨洋.农家书屋与知识扶贫:以湖南农家书屋为例进行分析[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4(6):154-160.

基金项目:本文系 2017 年江西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精准扶贫背景下的江西农家书屋政策实施绩效及其路径优化”(项目编号:17TQ03)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

黄欣玲(1995-),女,广西南宁人,江西农业大学经管学院 2018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 农村区域经济。

吴青林,通讯作者(1973-)男,年生,江西余干人,本科,硕士生导师,江西农业大学图书馆副研究馆员,研究方向: 农村区域经济。

徐荣丽(1982-),女,江西龙南人,硕士,江西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图书馆馆员,研究方向:数据库建设。

猜你喜欢

农家书屋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
新时期下农家书屋的机遇与挑战
农家书屋伴随你——关于农村书屋的几点思考
浅析农家书屋的建设与管理
全域旅游背景下海南乡村旅游发展的新范式
乡村旅游供应链优化探析
中小家族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研究
全球资源治理中的中国角色与愿景
乡村旅游环境中不同污染源以及保护措施分析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