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慢性荨麻疹患者应用个性化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观察

2020-09-10陈琳

医学食疗与健康 2020年12期
关键词:个性化护理干预慢性荨麻疹护理满意度

陈琳

【摘要】目的:探析慢性荨麻疹患者应用个性化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于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期间接受治疗的90例慢性荨麻疹患者我本次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探析组(n=45)与参照组(n=45),分别在治疗过程中实施个性化护理干预与基础护理干预。比较分两组护理满意度情况及护理前后生活质量情况。结果:经组间比较显示探析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参照组(P<0.05);护理前两组生活质量评分并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探析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参照组(P<0.05)。结论:将个性化护理干预措施应用于慢性荨麻疹患者治疗过程中可提升患者生活质量,促进护患关系和谐,故临床广泛运用价值较高。

【关键词】慢性荨麻疹;个性化护理干预;护理满意度;生活质量

[中图分类号]R473.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20)12-0-02

慢性荨麻疹属于临床发病率较高的过敏性皮肤疾病,以患者局部皮肤边缘出现红色或白色瘙痒性风团为主要症状表现,且该风团具有反复发作性,发作时可感明显瘙痒,同时可对皮肤美观感造成不利影响,进一步影响患者生活质量[1]。慢性荨麻疹病程相对较长、病情复杂、不易被诊出,耽误最佳治疗期间,影响临床疗效。故在治疗期间实施全面、优质的护理干预措施对保障治疗效果具有重要价值。本研究主要探讨慢性荨麻疹患者采取个性化护理干预的效果进行研究,其研究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我院于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期间接受治疗的90例慢性荨麻疹患者我本次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探析组(n=45)与参照组(n=45),探析组男26例,女19例,年龄18~49岁,平均年龄(33.50±15.50)岁;参照组男25例,女20例,年龄19~49岁,平均年龄(34.50±15.50)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基线治疗进行对比,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參照组给予基础护理。(2)探析组则施行性化护理干预,详情内容如下。①生活干预。患者住院过程中护理人员需帮助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卫生习惯及饮食习惯等。同时引导患者开展体育锻炼,并积极鼓励患者参加医院集体活动,增强机体免疫力。促进患者在集体活动中与病友交谈,维持平和心态,积极接受治疗及临场干预。就饮食习惯方面,护理人员需筛选出致敏食物,并嘱咐患者在生活中注意避免,同时可按患者喜好及不同致敏食物制定出针对性饮食计划,嘱咐患者多摄入蔬菜、水果等维生素含量丰富的食物,且饮食以易消化、清淡为主。此外护理人员应观察患者餐后有无异常表现,若存在需及时告知医师作针对性处理。②心理护理。慢性荨麻疹病程较长,大患者在治疗期间均会担心治疗效果及预后情况,进而出现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此时护理人员需及时与患者作有效沟通,了解患者不良情绪诱发因素,并结合实际情况予以个性化心理指导。使其明确该疾病主要治疗流程、治疗方式以及治疗后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等,消除患者恐惧情绪,使其放松心态,以积极配合后续治疗与护理干预。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情况。以及护理前后生活质量情况。护理满意标准为:Ⅰ级满意、Ⅱ级满意、Ⅲ级满意,满意度为=(Ⅰ级满意例数+Ⅱ级满意例数)/总例数*100%;生活质量应用SF-36生活质量自评量表进行评估,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差异。

1.4统计学方法 将数据纳入SPSS21.0统计软件中进行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比较,以率(%)表示,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并以(_x±s)表示,若(P<0.05)则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护理满意度情况比较 (1)探析组护理后Ⅰ级满意为27例、Ⅱ级满意为17例、Ⅲ级满意为1例,总满意度为97.78%;(2)参照组护理后Ⅰ级满意为20例、Ⅱ级满意为16例、Ⅲ级满意为9例,总满意度为80.00%;(χ2=7.200,P=0.007),经组间比较显示探析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参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比较价值。

2.2 两组护理前后生活质量情况 (1)探析组护理前(42.81±8.12)、护理后(74.60±9.33);(2)参照组护理前(43.04±8.14)、护理后(62.50±8.97);(t=0.134,P=0.894;t=6.272,P=0.000),两组护理前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探析组护理后生活质量评分要高于参照组(P<0.05),两组之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慢性荨麻疹致病因素不一,且临床可由多种因素诱发,作为顽固性皮肤疾病,若在发病后未予以及时治疗,可导致反复发作,甚至病程长达数年,可对患者日常工作及生活质量造成不利影响。就以往基础护理干预而言,护理人员仅负责患者用药指导及常规健康宣教等事项,不能满意后续患者护理需求。个性化护理干预作为新型护理模式,主要依照患者病情及机体恢复情况,对患者实施细致护理,在护理期间帮助患者监测病情、排除负性心理、制定饮食计划、运动计划等,对医疗服务治疗予以有效提升,可充分体现以“人文关怀”为理念的新型护理模式所具优点[2]。部分患者在治疗期间出现负性情绪,不仅仅是对环境变化所产生的刺激反应,其也是同过自身主观意识对情绪的进一步表达。故在用药治疗的同时,应主要患者心理护理干预在促进疾病恢复中的作用与效果,积极与患者沟通交流,对其所存负性情绪予以消除,进一步提高临床护理依从性,保障治疗效果及护理满意度,维护和谐的护患关系。此次研究中,探析组患者采取个性化护理干预后的效果要明显优于基础护理。

综上所述,将个性化护理干预措施应用于慢性荨麻疹患者治疗过程中可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促进护患关系和谐,故可进一步于临床中广泛运用。

参考文献

[1] 梁晓红, 梁晓霞, 徐小洁. 个性护理干预对慢性荨麻疹患者的临床效果观察[J]. 医学信息, 2016, 29(24): 195-196.

[2] 何绵玲, 张楠楠, 吕红. 观察慢性荨麻疹患者应用个性化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J]. 医药前沿, 2016, 6(11): 241-242.

猜你喜欢

个性化护理干预慢性荨麻疹护理满意度
祛风汤联合左旋西替利嗪治疗阴血不足型慢性荨麻疹疗效观察
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应用个性化护理干预的效果探究
全程优质护理对食管癌患者住院时间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
评价咪唑斯汀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疗效
探析精细化护理对慢性荨麻疹患者治疗效果影响
个性化护理干预对哮喘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探究
和平地区慢性荨麻疹过敏原测定临床分析
采用个性化护理干预对口腔颌面损伤患者恢复的效果探析
个性化护理干预在妊娠期糖尿病致早产预防中的应用效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