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络时代工科学生学习主体性与自觉性探析

2020-09-10熊航

关键词:自觉性工科网络

摘  要:网络的普及使得大量工科学生沉迷于网络娱乐,学习的主体性和自觉性严重下降,网络学习资源也存在着发布方式和内容无法吸引学生注意或无法满足学生需求等问题,学生在网络学习资源利用上的主体性未得到充分发挥。工科学院通过加强思想引领,强化用网管理,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在线课程学习环境,并从内容、形式和宣传渠道上优化网络学习资源,以纠正网络时代工科学生学习主体性与自觉性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偏差,最终培养出更多适应“新工科”要求的人才,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

关键词:网络;工科;学习主体性;自觉性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来临,高校师生的教与学也越来越受到网络的深刻影响,网络如一把双刃剑,在给高校师生带来最新最全的教学与学习资源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挑战。工科学生因其所学专业和思维方式的特点使其在学习习惯和学习需求上有其本身的特殊性,而互联网的普及也使大量工科学生沉迷于网络娱乐,学习的主体性和自觉性严重下降。工科学院顺应时代发展,不断探索“互联网+工科学风建设”的有效路径,在网络学习资源和活动开发及学风引导上已经做出了较多尝试,但仍然存在着许多方式和内容无法吸引学生注意或无法满足学生需求等问题,学生在网络学习资源利用上的主体性并未得到充分发挥。

基于此,工科学院在网络学习资源开发和学风引导上迫切需要探索更有针对性的路径,以学生为主体,结合工科学生使用网络的现状来采取措施,以纠正网络时代工科学生学习主体性与自觉性发展存在的偏差,培养出更多适应“新工科”要求的人才,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

一、网络时代工科学生学习主体性与自觉性发展偏差

为进一步了解网络时代工科学生学习主体性与自觉性发展存在的偏差,本文以某高校工科学院本科学生为调研对象,围绕“互联网对大学生学业的影响”这一主题开展了线上问卷调查,共回收有效问卷410份,经过对问卷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分析,主要有以下四点发现。

(一)学生日均上网时间长,但利用网络学习的时间短

在本次调查中,笔者发现,30%的调查对象日均上网时间超过了6小时,42.68%的调查对象日均上网时间也达到了3至6小时,由此可见,上网占据了大多数工科学生日常生活中的较大一部分时间。与此同时,本次调查也发现,在上网学习的时间方面,仅有不到10%的调查对象达到了日均3小时以上,超过一半的调查对象上网学习的日均时间在1小时以内。由此可见,虽然绝大多数被调查的工科学生日常使用互联网的时间很长,但自觉上网进行学习的时间并不多。网络上拥有很多优质的学习资源,如何更好地引导工科生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利用互联网资源自觉促进自身的学业发展,仍然是值得探索的问题。

(二)学生沉迷于网络娱乐,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严重下降

本次针对工科学生的调查显示,约有29%的调查对象在学习或上课时间使用互联网的主要目的是玩游戏;将近50%的调查对象有上课时想着游戏,上课与同学讨论游戏,为了玩游戏而上课迟到或跷课等经历;32.68%的学生夜晚打游戏要花费1至3小时,2.93%的学生通宵打游戏。由此可见,在工科学生当中,网络游戏已经成为制约学生课堂内外学习的重要因素。调查也显示,超过半数的调查对象表示占据自己上网时间最长的活动是看剧、玩游戏和交友聊天等娱乐活动;16.59%的调查对象表示会经常因为使用网络时间过长而忽略学习;60.49%的调查对象认为互联网对于自己的学习弊大于利或利弊均等。互联网在带来丰富的学习资源的同时,也使很多工科学生抵抗不住网络娱乐的诱惑,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严重降低,甚至沉迷于网络娱乐,耽误了学业。

(三)工科网络教学中,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未得到充分开发

“在‘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中起消极影响的因素是学校、教师、学生本身等三方面的综合因素导致的”[1],因此,在促进学生学习主体性的发挥上,教师教学方法的选择也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进入到互联网时代,各种网络信息化教学手段为教师的课内外教学提供了方便,但在本次调查中发现,83.9%的调查对象表示自己的老师只是偶尔或从未在课堂或课后利用互联网与学生进行学习交流和线上课程学习互动,与此同时,将近60%的调查对象表示对于老师运用网络互动进行的相关教学是比较有兴趣的。由此可见,目前各项互联网手段在工科教师课堂内外的运用还不是特别充分,未能充分满足学生的主体性诉求,教师教学方法的选择也会直接影响到学生在利用互联网进行课程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的发挥。

(四)学校发布的网络学习资源学生自觉利用的不多,部分资源无法满足学生需要

通过本次调查发现,仅有少数的调查对象表示经常使用学校及学院在网上发布的学习资源。大多数的学生表示对学校及学院线上学风建设活动感觉不大或没兴趣。虽有56.58%的学生表示喜欢用学校及学院发布的网络学习资源,但仍有43.42%的学生表示发布的资料不能满足其学习需求。48.36%的学生是受课程本身需要或老师积极引导等外在因素敦促而参与学校或学院的在线学习和话题讨论活动的,45.5%的学生是出于想要共享资源、获得新知识、提高学习效率和本身兴趣等内因而参与其中的。这意味着当前网络学习资料的发布及线上学习活动的开展虽已达到了一定数量,但学习资源和活动的质量亟需进一步提高,资源的内容及宣传引导的方式需要更多地以学生为主体进行完善,这样才能吸引更多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自觉上网学习的动力。

二、网络时代增强工科学生学习主体性与自觉性的路径和建议

(一)思想引领与强化管理相结合,引导学生做网络的“主人”

面对纷繁多样的网络娱乐,学生往往容易失去自控能力而沉迷其中,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严重下降,荒废学业。本次针对工科学生的调查结果也显示,网络游戏已经成为制约学生课堂内外学习的重要因素。如何让学生有效规避互联网对自己的负面影响转而主动利用互联网为自己的学习和发展服务,思想引领就显得尤为重要。学校可以通过召开主题班会、举行经验分享会、举办网络心理健康讲座、新媒体图文宣传、教师课内外引导和宿舍走访谈心谈话等形式让学生树立科学用网的观念。“网络环境下的自主学习策略包括:相对比较良好的信息素养、适度的自控能力、较为完善的信息加工策略以及合适的个人知识管理。”[2]應加强学生这些自主学习策略的培养,使学生把互联网作为促进自身学习和适度消遣的工具,有合理控制和规划自己上网时间及行为的能力,而不是被互联网所控制。

由于部分学生缺乏自控能力,如果已经沉迷于网络便更容易形成恶性循环,因此单靠思想引领来引导学生是远远不够的,强化学校的管理以对学生的上网行为进行适度约束也必不可少。例如学生管理部门、网络中心、宿管部门、各系部和任课教师加强配合,密切关注学生上网动态,对无序上网现象进行不定期检查通报,通过宿舍断网等方式适度控制学生的上网时间。“对‘网瘾’学生进行严控和疏导相结合的办法,逐个找他们谈话,帮助他们以理智的态度控制上网时间”[3],并通知学生家长协助学校做好学生的教育引导工作,以此帮助学生逐渐形成科学用网的好习惯。

(二)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在课程学习中为学生营造良好的网络学习环境

课内外的课程学习一直都是工科学生学业中的重要部分,这也意味着教师的课内外教学活动将会是运用互联网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的重要抓手。工科学院教师应该顺应网络时代的教学发展趋势,主动加强对各种网络教学工具使用方法的学习以及网络教学资源的探索,了解学生的网络兴趣和需求,老师之间共同分享利用互联网开展教学活动的经验,并勇于和善于将了解到的新方法运用于自身的教学实践并不断对其进行完善。比如,在课堂穿插运用网络上优质的图文和视频材料进行演示,让复杂的工科知识点的讲解更加清晰形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构建与实践分析仪器仿真虚拟实验室,探究互联网+条件下大学生自主学习、协同学习和探究式学习的创新实践教学改革模式”[4];“还应积极建设课程网络学习资源库,加大课程考核力度,主导学生利用网络进行专业学习、问题解答、专题讨论、学习竞赛等教学活动”[5];给学生推荐好的学习网站、网络精品课程、学术资料查询系统等,让学生从中体会到网络学习资源的“魅力”,从而有意识地去进一步自行探索利用;还可以在课后利用网络直播和话题讨论等新媒体平台加强与学生之间的学习探讨,从而带动学生课后学习的积极性。

学校及学院的教务和学工等部门也应为学生运用互联网加强课程学习创造积极条件,比如针对教师开展微课、慕课、直播交流平台和话题讨论平台等网络教学平台使用方法的培训,搜集并向学生发布一些正规的网络教学网站、网络精品课程资源及学术资料查询系统的相关信息等,并投入一定的财力购买一些优质的网络学习资料和软件或系统等免费开放给学生,并做好宣传推广工作,引导学生尝到优质网络资源促进自己学习进步的“甜头”,从而更加积极主动地寻找并运用网络学习资源。

(三)优化网络学习资源内容并丰富知识类型,满足学生各方面兴趣和实际需要

调查中发现,工科学生更加倾向于从网络上获取与专业相关的学习资料,这意味着学校及学院的学生工作相关部门在互联网学习资源的发布上应注重为学生提供更多系统权威的专业学习资源,与此同时,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工科领域内的技术知识更新换代也极为迅速,因此,线上专业学习资源的发布也应注重紧随相关专业领域的发展步伐,保持所提供的学习资源的及时更新,将其作为课堂和书本学习的重要补充,以满足学生对专业前沿知识的需求。

同时,为了弥补工科学生常出现的重专业知识学习,而人文素养及人际沟通能力相对欠缺等问题,满足学生各方面兴趣和全面发展的需求,学院在网络学习资源的提供上,不应仅仅局限于相关专业类学习资源的搜集和发布,高效的学习方法类知识、系统权威的人文社科类资料库、新鲜的就业创业资讯及招聘技巧等都应通过各种形式发布给学生,充分满足学生各方面发展的需要。唯有使网络学习资源在内容上保证优质并能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能切实帮助到学生“查漏补缺”,才能增强学生利用网络资源促进自身学习的信心和效能感,激发学生上网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

(四)从发布形式及宣传渠道上下功夫,激发学生主动利用网络学习资源的兴趣和动力

在本次针对工科学生的调查中,笔者发现很多发布在网上的优质学习资源及活动的利用率和参与率并不高,因此,网络学习资源和活动的制定与发布不仅仅要从内容上下功夫,还应注意发布的形式及宣传渠道。为了促进学生主动利用这些优质的网络资源,积极参与网络学习活动,资源及活动在形式及宣传渠道的选择上都也应充分“以学生为中心”,综合考虑学生的需求与兴趣。

例如,比起一味的线上文字讲解,很多的学习资料如果能利用图片、视频或话题讨论的形式穿插呈现则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在偏理论性系统性的学习资料之外,“短、平、快”的持续性“每日一推”或抓住实时热点的拓展性线上活动有时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进而产生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网络学习资源发布后,相比于直接将发布内容抛给学生自愿观看与互动,老师或师兄师姐在线上交流观后感,将能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使发布的学习资料产生更好的教育导向作用;学习资源或活动发布之后,应及时打开宣传推广渠道,例如发动学生组织和各班班干部的力量及时将发布信息广泛传递给学生;各种学习资料在线上的呈现还必须保证一定的清晰度和美观度,“及时更新系统,改进服务器,让服务器更加流畅,页面更生动,互动更便捷”[6],才能增强学习平台对学生的黏性;为了促使学生主动将更多的上网时间划入到线上学习,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线上学习平台使用激励机制也是不错的办法,可以采用积分制对学生在学习平台上的表现进行数据化的评估,再通过积分兑换奖品的形式激励学生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学习。网络学习资源和活动的发布只有做到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呈现,才能增强对学生的吸引力,引导学生自觉利用网络资源来促进自身的学习和发展。

参考文献:

[1]张伟亮.主体性原则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效用分析——基于高等教育视角[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9(12):15-16.

[2]孙璐.互联网+教育背景下职业学校学生在线学习自觉性的调查研究[D].南昌:江西科技师范大学,2017.

[3]刘金芳,王蔚.网络对高校学风建设的影响及对策[J].宁波工程学院学报,2007(2):105-107.

[4]彭雪娇,林海禄.基于互联网+的分析仪器虚拟仿真实验室的构建[J].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4):383-385.

[5]杨雪峰,柳东阳等.网络时代下的高校专业课教师在高校学风建设中的作用[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7(6):268-270.

[6]蒋飞燕,王汉武等.高职院校运用易班网络平台推进学风建设的调查报告[J].高教论坛,2019(7):103-124.

责任编辑  姜淑娟

作者简介:熊航,佛山科学技术学院自动化学院辅导员。

基金项目:本文系2020年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精品项目“‘云思政’策动‘大思政’的網络育人守正创新”;2018年度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生工作研究课题“基于‘互联网+’的工科学院学风建设对策研究与应用”(课题编号:xsgz201808)阶段性成果。

猜你喜欢

自觉性工科网络
新工科背景下计算机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探究
新工科背景下课程建设研究
新工科背景下项目推动式教学模式的探索
天津大学:成立全球首个新工科教育中心
如何加强档案人员的职业道德建设
油气集输系统信息化发展形势展望
基于网络的信息资源组织与评价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
基于网络的中学阅读指导
政党现代化视域下的“全面从严治党”
新形势下地市报如何运用新媒体走好群众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