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位一体”的高校学生党建创新模式初探

2020-09-10黄楚文

关键词:思想引领三位一体

黄楚文

摘  要:高校学生党组织建设应该体现大学生特殊性,把大学生专业学习、创新能力培育与思想素养的培养紧密结合起来,以创新意识开展工作,在党建内容和形式上开拓革新。结合我国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现状,构建思想引领、专业彰显、创新培育“三位一体”高校学生党建创新模式。

关键词:三位一体;思想引领;专业彰显;创新培育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八大工作报告中指出:“形势的发展、事业的开拓、人民的期待,都要求我们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1]高校学生党组织建设是大学生成长的重要平台,也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措施。党和国家非常重视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作为思想先进的分子——学生党员的思想状况直接影响大学生群体思想,学生党员思想状况与学生党组织建设有着直接关系。当前,高校学生党组织出现散漫、随意的倾向,其凝聚力没有达到预期效果。鉴于当前高校学生党组织建设的现状,以及当代大学生群体的实际需求和特点,创新高校学生党组织建设模式是大势所趋。

一、“三位一体”高校学生党建模式内涵及要求

高校学生党组织“三位一体”建设模式,是从解决学生实际问题、彰显学生专业特色、培育学生创新能力三个维度构建高校学生党建新模式,以创新为核心,从思想、专业、创新三个层次系统提升,达到对学生党员纯洁性、先进性教育目的,以学生党员的党性引领全体学生思想成长。

(一)突出思想引领,激发党建新动力

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必须坚持把思想政治教育摆在学生党建首要位置。结合大学生思想特点,高校学生党组织重点做好三件事。一是理论学习及时不放松。大学生党员的思想必须是趋前、较好融入社会的,从这个角度看,高校学生党组织可以通过专题讲座、理论学习、时政研讨等形式,及时学习党的最新理论成果,把握时代发展脉搏,提高党员思想素养。二是宣传思想工作与时俱进。习近平同志指出:“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2]高校学生党组织肩负高校学生党员思想认知水平提升的重任,应该在宣传思想工作领域花更多精力。习近平同志指出:“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是宣传思想工作必须遵循的重要方针。”[3]大学生特别是大学生党员的积极心态、理性心态显得十分重要。信息社会背景下,大学生是网络阵地主要参与者和建设者,党中央提出“主动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要建设好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服务性于一体的主题教育网站或网页,积极开展生动活泼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形成网上网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合力。”[4]的要求,高校学生党组织应该利用各种媒体,宣传党的重大方针、政策,给予大学生在意识形态上的正引领,特别要利用大学生常用的各种新媒体加强党建动态宣传,包括高校学生党组织动态宣传。三是开辟对话育人创新载体。“要结合大学生实际,广泛深入开展谈心活动,有针对性地帮助大学生处理好学习成才、择业交友、健康生活等方面的具体问题,提高思想认识和精神境界。”[5]对话是交流思想的重要形式,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大学生思想始终处于活跃、易变的状态,根据学生的实情,开辟个性对话和专题对话。个性对话就是根据每个学生个体的实际需求开展针对性对话;专题对话是指把有共同话题、共同需求、共同兴趣的学生组织起来,就每一专题进行多人参与的对话。在对话活动中,党组织选择教师或与话题相对应优秀学长进行对话,通过对话解决学生的实际困难,达到思想成长的目的。对话载体尊重学生主体,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落实在生活中,成为大学生实实在在、看得见的成长平台和现实需求。对话育人成效主要体现在三方面:第一,学生的思想境界得到自觉提升。第二,学生的沟通能力得到重视和提高。第三,学生逐步成为成长自觉主体。

(二)彰显专业优势,丰富党建新内涵

专业学习是大学生的主业,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始终把专业彰显作为党建重要延伸。当前高校学生党组织存在的主要难题是活力不足,大多数学生党组织停留在简单的理论灌输和形式上完成发展党员程序上,没有成为大学生成长的真正主导组织和力量。为此,高校学生党组织应该在彰显专业优势、创新党建内涵上大胆尝试,围绕以下三个方面开展党建延伸性工作。一是营造服务专业学习的校园文化氛围。不同层次的高校、不同专业的学生,具有不同的传统和习惯,高校学生工作的活力在于差异化。高校学生党组织在高校学生工作中所处的地位是引领性地位,必须根据所在高校、不同专业,探索服务大学生专业学习,发挥大学生专业优势的校园文化建设活动。从全局性的角度,只有把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植入专业学习、优势项目的发挥,才能真正发挥高校学生党组织的引领性和先进性。二是培育一个专业特色的品牌党建项目。从具体的角度,高校学生党组织要根据社会发展需求、学生专业发展需要,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培育一个具有吸引力、广泛认同、参与面广的品牌项目,品牌项目既成为学生专业学习的实际需要,也成为个体成长的迫切要求。成为高校学生党组织建设的重要载体。三是开展丰富多彩具专业特色支部活动。从微观角度,赋予党支部生活专业学习色彩,丰富支部生活的内容,创新支部生活的形式。比如,教育学专业的学生党支部,针对我国现阶段农村教育存在的问题,以研讨会的形式开展党日活动;环境专业学生党支部,结合当前我国生态环境问题,开展专题党日活动等。以上三点,分别就宏观角度、微观角度和具体活动把握高校学生党组织与专业学习结合起来,形成一个严密的高校学生党建体系,符合高校学生只要职责——专业学习,也符合大学生成长的关键——思想成长的目标。

(三)培育创新能力,搭建党建新平台

创新能力是党员先进性重要体现,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始终要把创新能力培育作为党建重要内容。无论是思想引领,还是专业彰显,都离不开创新。创新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形式,创新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内容,关键是要做到创新意识、创新思维植入党建工作全过程,研究式开展工作。

第一,学术研究融入党建。研究高校学生党建本身,是时代赋予高校学生党组织特殊要求。高校学生党组织的成员是大学生,创新精神是大学生需要培育的重点。高校学生党组织不仅开展党建工作,还要研究党建的工作对象,根据工作对象的实际需求、社会发展的趋势,创新党建的内涵。

第二,创新党建工作体系。当前高校学生党组织在发挥学生骨干党员的自主性较弱,一般是由学校、学院的党委直接领导学生党支部。高校可以设立学生党支部的统筹、管理机構,比如设立学生党建工作小组,成员主体是学生党员,由思想政治教育专职干部和学生党员共同组成。学生党建工作小组全面统筹学生党建工作,形成学校、学院党委——政工团队——学生党建小组——学生党支部系统运作机制。这个党建工作体系发挥了学生党员在学生党建中的积极性和自觉性,成为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活力源泉。

第三,研究意识渗透党建。高校学生党建既要研究工作本身,也研究工作对象,在彰显专业优势、创新党建内涵上大胆尝试,善于根据学生特点和社会发展趋势,革新思路。创新性成为高校学生党组织建设核心思维模式,研究性开展工作成为常态。

“三位一体”学生党建模式,彰显专业优势,创新党建内涵,符合党的先进性本质要求。思想引领、专业彰显、创新培育必须分别有核心项目支撑,统一到创新这一核心,三者紧密结合,形成系统的有机整体。

二、“三位一体”学生党建模式特征

“三位一体”高校学生党建模式彰显专业优势,创新党建内涵,具有先进性、引领性、结合性、延伸性四个明显特征。

(一)引领性

“三位一体”高校学生党建模式的引领性表现在思想引领、专业引领、创新引领三个方面。在思想上,始终把党员思想素质提升作为重中之重,注重方向性、全局性的把握,确保党组织在学生成长中处于导向性地位。在专业上,始终把专业学习作为重点,专业学习成为学生党员基本要求,专业学习楷模成为学生党员的追求。在创新上,突出创新能力培育,在党建模式、党建内涵、党建方法、党建形式上创新,更重要的是把创新意识融入党建工作,创新成为党建的主旋律。

(二)结合性

“三位一体”高校学生党建模式以三个定位策划学生党建工作:党的先进性是根本定位;彰显专业优势是基础定位;引领学生工作是基本定位。把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建立在彰显专业学习的基础上,突出创新能力培育之一大学生成长的重点和难点,强化思想渗透与引领,形成系统的结合体。

(三)延伸性

三位一体”高校学生党建模式始终超越党建工作囿于纯粹理论学习和日常管理的局限,把工作延伸至专业学习、创新能力培育、活力青春与活力校园、优势项目彰显等全方位协调发展。

(四)先进性

以创新性为核心思维特征的“三位一体”高校学生党建模式,赋予思想政治教育新方法,丰富学生党建新内涵,提出高校学生党建新要求,其引领性、结合性、延伸性恰好体现了党的先进性。先进性统领了引领性、结合性、延伸性,是“三位一体”高校学生党建模式的核心特征。

三、“三位一体”高校学生党建模式意义

(一)丰富高校学生党建理论

中国共产党一直重视党的理论建设工作,党的十八大工作报告指出:“全党要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牢牢把握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这条主线,坚持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全面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制度建设,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6]这是新时期党的建设总目标。高校学生党组织具有独特性,一是高校学生党组织成员的独特。高校学生党组织成员是大学生党员,大学生党员的主业是学习,学好本领将来服务社会是大学生党员的根本任务。二是高校学生党组织承担的责任独特。高校学生党组织的任务是培育、教育、发展党员,与此同时,以党的先进性引领大学生群体成长。三是对高校学生党组织的要求独特。高校是以创新作为最高追寻,作为高校先进组织,高校学生党组织理应以创新培育作为基本要求。“创新学生党支部活动方式,丰富活动内容,增强凝聚力和战斗力,使其成为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坚强堡垒。”[7]把党的建设主线“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具体到高校学生党组织,思想引领、专业彰显、创新培育“三位一体”学生党建模式符合新时期党的建设目标,符合高校实情,符合大学生实际,是新时期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创新模式。

(二)提升高校学生工作水平

高校学生工作内容主要有两个,一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二是学生日常管理,其中思想政治教育是主要工作。思想政治教育主要通过三大学生组织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实现的,三大学生组织分别是学生党组织、团委、学生会。学生党组织、团委、学生会三者的统筹、协调十分重要。中央十六号文指出:“对大学生党员要加强党员先进性教育,使他们严格要求自己,提高党性修养,充分发挥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骨干带头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8] “三位一体”高校学生党建模式把学生党建工作定位为学生工作的引领,同时,在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基本要求中,既明确了学生党组织在学生工作中的地位,又给高校学生党组织赋予新的更高要求。符合高校学生工作的系统性管理、教育的一致性统筹的目标,更好地从大学生成长规律、教育基本规律开展学生工作,提高高校学生工作的水平,更好服务大学生全面发展需求。

(三)搭建高校学生成长新平台

“三位一体”高校学生党建模式紧扣大学生思想成长、专业修成、创新培育三个主要内容展开,符合创新人才培育要求。在思想成长方面,从理论学习、理论研讨,到新媒体的运用、占领网络阵地,以及对话育人创新载体的利用,增强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自觉,确保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在专业彰显方面,支部活动密切联系大学生专业学习,把专业优势运用在学生党组织建设中,避免了学生党组织工作的纯理论学习的现状,赋予学生党组织专业色彩,增强党组织建设的吸引力。在创新能力培育方面,创新能力培育不是脱离实际,是与现实结合起来的。“三位一体”学生党建工作模式既研究工作本身,也研究工作对象,研究性开展党建工作。研究意识、研究思维、研究方法渗透党建工作全过程,这本身就是大学生创新能力培育的一方面。研究意识渗透学生党建工作,培育了学生党员的研究意识和研究能力,创新理念深入党组织、党员,从而带动学生学术科研的开展,对于大学生党员的创新能力培育起推动作用。

“三位一体”高校学生党组织工作模式,是基于社会发展实情、学生专业培养实需、学生个体发展实况建立起来的,保证了学生创新能力培育是重点、学生专业素养培育是基础、学生思想素质引领是关键,始终坚持和体现党的先进性。特别在引领学生思想问题上,通过解决学生面临的各种各样现实问题,如生活问题、情感问题、学习问题、就业问题、发展问题等,紧急问题及时、分散解决,同一问题专题解决,达到树立阳光心态、自信心态的实效,激发学生成为自觉成长主体。

参考文献:

[1]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N].人民日报.2012-11-18(04).

[2][3]习近平.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3-8-21(01).

[4][5]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184.

[6]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N]人民日报.2012-11-18(04).

[7][8]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185-186.

责任编辑  姜淑娟

猜你喜欢

思想引领三位一体
探究新时期高校教师对大学生思想引领工作的保障机制
立足校情 聚焦心理 管理升级 实干兴校
立足校情 聚焦心理 管理升级 实干兴校
新时期共青团思想引领的路径探讨
岗位、证书、课程“三位一体”教学方案设计改革研究
信管专业生产实习过程自我管理的实现
基于“三位一体”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下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途径研究
将政治教学融入初中生的学习生活
论“有趣、有用、有效”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在商务礼仪课程中的运用
浅析高职院校三位一体航空服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