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三全育人”综合改革研究

2020-09-10易国柱唐文

关键词:三全育人育人改革

易国柱 唐文

摘  要:2019年,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以优异成绩入选为“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建设单位名单,实现了自身跨越式发展,学校发展与“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工作所带来的教学成果、育人成效以及社会认可度紧密相关。“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工作总结出具有自身特色的建设思路、重要举措,创造了良好的社会价值和自身价值,为其他高职院校开展综合改革提供可借鉴、可复制的路径和经验。

关键词:“三全育人”;个案研究

根据职业院校的教育类型、生源特征及人才培养类型特征,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长期提倡“三全”教育理念的职业院校个性化教育,即以“全面发展、全体进步、全员育人”的教育理念,取得了丰硕的实践成果和理论经验,为“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2011年,“三全”教育理念构建和实践相关项目入选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2014年,“‘三全教育’引领因材施教: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获第七届广东教育教学成果(高等教育)一等奖;同年,“基于‘三全教育’的高职院校育人体系构建与实践”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一、“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工作建设思路

基于教育部开展“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工作以及“把学校打造成中国特色世界水平职业院校”的发展目标,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提出了“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工作的建设思路: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坚持“行胜于言、春风化雨”工作理念,采取“高站位、小切口、全体系、重实效”工作方略,建立“党建+专业化+项目驱动”实施体系,培养“德技并修、全面发展”成长目标。

(一)“行胜于言、春风化雨”工作理念

“行胜于言、春风化雨”是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知行合一”观念的生动体现,也是将“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等深圳最有影响力十大观念融入深圳高校教育工作的鲜活再现。学校“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工作既要强调“知行合一”,又要强调“行胜于言”;既要理解“知行合一”是“行胜于言”的基础,“行胜于言”是“知行合一”的延伸,又要明白“行胜于言”是“春风化雨”的载体,“春风化雨”是“行胜于言”的态度和方式。综合改革工作的“行胜于言”,重点是综合改革工作的“执行力”,即培养全体员工将思想自觉转化为行动自觉,将规划蓝图转化为现实美景的操作能力。综合改革工作的“春风化雨”,强调通过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推动队伍建设,保证全体员工工作有条件、干事有平台、待遇有保障、发展有空间。

(二)“高站位、小切口、全体系、重实效”工作方略

“高站位”强调“境界高、格局高、视野广”,教育全体教职员工不仅关注当下境况,更应放眼世界发展潮流;教育全体教职员工不仅将岗位视为“生活的饭碗”,更应将其视为“毕生的事业”;教育全体教职员工不应拘泥于眼前利益,而应该放眼事业发展的长远利益,在事业发展中实现人生价值。“小切口”强调虽然学校“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工作千头万绪,但是根据工作发展特点和定位,要找到工作“易切入、易接受、易参与、易出成效”的重点部位,发挥“小切口”的关键作用、牵引作用,带动学校综合改革工作全面进步、全面发展。“全体系”强调学校综合改革工作的整体性、开放性、持续性、系统性,把学校综合改革工作作为整个学校的发展目标体系,把学校综合改革工作的阶段建设与长期建设、内部建设与外部建设有机结合起来。“重实效”强调学校“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工作需要坚持问题导向、成效导向,以解决综合改革工作的问题为目的,以凸显工作成效为目的,以服务学校人才培养目标为目的。该工作方略是工作理念、实施体系与成长目标相互联系的枢纽,关系着理念的落地和目标的实现,关系着实施的效率与成果。

(三)“党建+专业化+项目驱动”实施体系

该实施体系是实现工作理念、成长目标的主要路径,是实现工作方略的具体举措,是实现“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工作成效的活动载体。学校综合改革工作的普遍要求与职业院校的特殊要求的结果,其构建既要受当前综合改革工作现实需要和建设任务的影响,又要受高职院校教学教育规律及形式的间接影响。“党建”即发挥“党建领航”在学校综合改革工作中的作用,发挥中国共产党在“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工作中的领导作用,让每一位教职员工皆具有较高的政治素养和坚定的理想信念,具有较强的政治敏感性和政治辨别力,成为政治上的明白人、党建工作的内行人、学生成长成才的助梦人。“专业化”是全体教师工作职责的依据,进行專业化培训,能让每一名员工在拥有通识性专业技术和职业能力的基础上,精通职责中两项以上的专业技能,使全体员工走向专业化道路。“项目驱动”即“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工作不再以单项活动、会议、培训为建设重点,而是与服务于学生成长成才的项目融合在一起,与学校内涵建设的项目融合在一起,让综合改革工作在具体实际活动中与学生共同发展、与学校共同进步,让改革的具体成效在项目中实现。

(四)“德技并修、三商并举、全面发展”成长目标

该成长目标是对“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回应和实施,是将普适性的成长目标转化为具有鲜明的高职特点及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人才培养的目标。“德技并修”是对高职院人才培养目标的具体要求,要求强化学生的理想信念、爱国情怀,也要提升品德修养、职业素养,还要有专业化的知识和能力,成为能够承担起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三商并举”是指智商、情商、体商协同发展、协调发展,提高学生智商,管控好情绪,磨练意志,强化抗挫折能力,优化自己情商品质,以便缓解未来工作的阻力和压力;增强学生的体商素养,提升他们的意志力、协作力、专注力、行动力,提高未来岗位工作的认可度,改善学生对体力劳动的认知,树立正确的劳动观,激活学生应有的活力与激情。而“全面发展”则是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概括和提升,也是“德技并修、三商并举”学生的自我追求。

二、“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工作的重要举措

(一)把握类型定位,建立“三位一体”的工作模式

根据工作层面的不同,“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工作分为省级层面“宏观”育人体系、高校层面“中观”育人体系、院系层面“微观”育人体系三种类型。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以“中观”育人体系为主体,以课程育人、科研育人、实践育人、文化育人、网络育人、心理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资助育人、组织育人等“十大育人”体系为基础,兼顾“宏观”育人体系和“微观”育人体系,采取丰富育人内涵、扩展育人渠道、创新育人载体、改善育人环境、提升育人能力等具体措施,整合学校各方面的育人资源和育人力量,挖掘二级学院各项工作的育人元素和育人逻辑,推动学校思想政治工作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把工作的重音和目标落在育人成效上,推动将思想政治工作融入人才培养的各环节,推动实现知识教育与价值塑造、能力培养有机结合,构建中观与宏观、微观深度融合的“三位一体”育人体系。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先后成立了职业教育集团、粤港澳大湾区职教联盟等机构,打通“宏观”育人体系与“中观”育人体系对接断点,充分调动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积极性,发挥成员单位资源优势,优化资源配置和功能整合,深化职业教育办学体制、运行机制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促进职业教育对接产业、扩大规模、提高质量、满足需求,服务于粤港澳大湾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通过“放管服”改革工作完善学科专业设置机制、改革编制及岗位管理、改善进人用人环境、改进教师职称评审机制、健全薪酬分配、完善高校内部治理,清除“中观”育人体系与“微观”育人体系融合盲区,激活学校内部各项工作育人元素的活力,形成强大的内生动力。

(二)精心设计顶层,构建“项目化”协同机制

“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工作是一项整体性、持续性、联动性的系统工程,涉及到学校服务、管理、教学的各部门和各领域,需要进行顶层设计、整体规划、统一部署。学校先后成立“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工作领导小组、部门协同工作推进委员会,由校党委书记担任组长,其他校领导担任小组成员,分管校长担任推进委员会主任,其他部门负责人成为委员会成员。下设部门协同推进委员会办公室,负责日常具体工作的开展。从而,学校建立了校党委统一领导、部门分工负责、全员协同参与的责任体系,创建“三全育人”一体化工作保障支持机制以及各种工作平台,形成健全的评价体系、述职评议制度、落实意识形态责任制。“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工作协同机制运行方面,学校除了以会议、调研等传统形式之外,创新构建了以“项目化”的协同运行机制,通过学校承担的一些重大项目或建设任务,通过项目、任务等载体促进各部门之间的协同合作和业务融合,实现“1+1”大于“2”的功效。今年来,学校以承建“国家骨干校建设项目”“广东省一流校建设计划”“创新强校工程”及“奋进计划(2018-2020)”等任务,强化基础、突出重点、建立规范、落实责任,打通育人“最后一公里”,构建“三全育人”一体化工作体系,形成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全新格局。

(三)坚持实效原则,确定“十大”育人体系的重点任务

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的“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工作坚持实效原则,理清“十大育人”体系的突出问题,确定本阶段育人工作的重点任务。课程育人方面,做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推进“文化深圳”课程的创建与应用,守牢学校思想文化阵地;科研育人方面,构建学术诚信体系,制定预防与处置学术不端行为暂行办法,探索科研创新平台作为与学生创新创业基地的相结合的路径与方法,让学生成建制、分批次直接参与各种科技研发和技术服务活动;实践育人方面,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实践教学体系,完善“四大课堂,逐层递进”,专业教育、素质教育、创业教育三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文化育人方面,践行核心价值观,举办“立德树人·成人成才”主题教育活动、“风雅颂”原创诗经音乐会传统文化活动,搭建含中国茶道、香道、汉服、书画等国粹项目为一体的综合实操平台;网络育人方面,基于高度感知、协同服务能力的智慧校园,成立全媒体联盟,推动校园媒体融合发展,实施“易班”推广行动计划和“灯塔工程”,搭建互动互联的、支持在线教育与同步功能的MOOC平台、SPOC平台等网络学习平台;心理育人方面,完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提升大学生心理健康活动月的实效性,推广团体心理训练系列项目;管理育人方面,推进依法治校,加强内控机制建设及部门业务和服务质量目标管理,推进管理工作精细化,实施管理人才职业规划指导计划;服务育人方面,落实服务目标责任制,明确各类服务岗位所承载的育人功能,制定明确的服务标准,加强监督考核;资助育人方面,做到精准帮扶,定期开展诚信主题教育活动,培养学生法律意识、风险防范意识和契约精神;组织育人方面,建立黨组织定期研究群团工作、党团联建联促工作机制,推动工会、共青团、学生会等群团组织,创新组织动员、引领教育的载体与形式,培育一批文明社团、文明班级、文明宿舍。

(四)创新评价方式,创建大数据综合评价平台

由于涉及人多、面广、时长,传统的评价平台难以承担如此繁重、繁琐的工作任务,也难以产生令人信服的结果。这就需要学校以各类型建设项目为依托,发挥具有高度感知能力、协同能力和服务能力的智慧校园作用,利用新媒体、网络信息与大数据技术,创建大数据综合评价平台,坚持实效原则,采取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过程评价和效果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创新评价方法,制定内容全面、指标合理、方法科学的信息化评价管理体系。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的大数据综合评价主要通过项目参与数据平台、学生全生命周期系统、学生“第二课堂成绩单”学分实施平台等来实现。其中,项目参与数据平台主要是通过信息化管理系统评价各部门、人员参与重大项目、重大事项的情况,与年终工作绩效直接挂钩;学生全生命周期系统基于学校协同业务处理平台和服务门户,构建完整的学生综合服务应用,记录学生从入校、在校、就业及离校的全生命周期,数据化记录着管理、服务、教学各部门主要工作开展情况;学生“第二课堂成绩单”学分实施平台则是通过信息化智能化系统记录学生参与“第二课堂”的各类活动,为大学生思想政治素养、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等方面画像,推动了思想政治工作与大学生日常教育活动深度融合。

(五)统筹保障事项,形成多元、高效的保障体系

“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工作是一项长期性、系统性工程,需要各层级、各领域、各环节、各方面的支持和保障,形成多元、高效的保障体系。一是政策保障,成立领导机构,负责规划“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工作开展,全面领导、指挥实施综合改革工作,并设立专门机构负责推进改革工作,牵头制定学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细则和学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系列制度文件。制定管理办法,制定“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实施管理办法,指导学校“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具体实施工作;制定相关规章制度,明确改革试点工作各相关部门的目标与责任,确保项目信息的透明、公开;二是队伍保障,学校继续加强辅导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党务工作干部队伍的建设,培育思想政治工作领军人才,建设思想政治工作名师工作室,制定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培训计划,组织开展各类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境内外培训工作,制定激励机制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突出组织和个人进行表彰。此外,学校辅导员的职称评定已经纳入单独的专业技术职务系列,解决思政教师、党务工作者的职称评定问题;三是经费保障,积极筹措落实建设经费并列入预算,加大对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专项经费以及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专项研究课题和课改课题经费的支持力度。同时,加强和规范综合改革工作资金管理,加强各项资金使用过程的监督,确保专项资金使用的严肃性、合理性和有效性,使资金发挥最大效益。

三、“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工作典型成果

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发扬着特别能改革、特别能开放、特别能创新的深圳精神特质,根植改革热土,由一所普通高职院校晋升为“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前50强的拟建单位名单,实现了跨越式发展。近年来,毕业生就业率超过98%,学生在国家级及以上竞赛中获得奖励36个,学校获评全国高职院校教学管理50强、实习管理50强、教学资源50强,学校思政工作入选《中国青年报》评选的“2017年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示范案例50强”,软件学院党总支获首批“全国党建工作标杆院系”培育创建单位(高职唯一),诗经文化传承与创新基地获评教育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首创全国“三中心”大思政育人平台等。

(一)软件学院党总支被立项全国“党建工作标杆院系”

2018年8月,软件学院党总支获广东省“党建工作标杆院系”立项。同年12月,获全国“党建工作标杆院系”立项。项目坚持工作理念创新,提出“锤子与镰刀”工作新理念,把纵向思维、收敛思维与横向思维、发散思维有机结合,推动各项工作有效开展。项目以问题为导向,实践中探索出“五个到位+三个平台+一套经验”工作模式,重点探索破解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两张皮”的难点问题和化解学生成长“痛点”问题。前者通过工作制度创新解决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的双融双促,通过省首批“双带头人”工作室立项及建设“活动思政”新阵地,将“课程思政”与“活动思政”融会贯通,构建了一个结构完善的思政工作体系;后者则是针对学生的现实问题,创建了“素质银行”,航空母舰社团“好习惯俱乐部”(包括早睡先遣营、早起训练营、快乐减肥团、相约图书馆、酷跑团等多个子社团),倡导健康生活理念,帮助数百名学生改变积习,化茧成蝶。

(二)诗经文化传承与创新基地获评教育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

诗经文化传承与创新基地在“风雅颂诗经艺术原创基地”建立发展起来,其建设以五经之首的《诗经》为核心内容,融合《诗经》原创音乐、传统礼仪、汉服、汉舞、茶道、香道、书画、手作等优秀传统文化项目,积极发掘《诗经》的思想价值、人文精神,其中包括《诗经》的谱曲与创作、演唱与传播、体验与育人、教学与觉悟等内容,形成了“人文教育与技能培养一举两得”“诗教礼教乐教三位一体”“智育美育德育齐头并进”“校内外传承比翼齐飞”等方面的鲜明特色,构建了“认知感悟—内化体验—实践创新”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模式。其创新点在于:独辟蹊径,寓教于乐,知行合一,觉悟立德。基地已演出150余场“诗经原创音乐会”,超过5000名学生直接受益,近10万人次的师生受到熏陶,成为粤港澳大湾区《诗经》文化的传播中心。2018年11月,风雅颂诗经艺术原创基地被评为广东省首批“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同年12月,被教育部职业院校文化素质教育指导委员会评为“传统技艺传承示范基地”和“非遗教育传承示范基地”。2019年10月,被教育部评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

(三)首创全国“三中心”大思政育人平台

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将“党群服务中心”“学生服务中心”“龙岗区行政服务大厅信息学院分中心”共融共建,形成学校的大思政育人平台(以下简称“三中心”)。“三中心”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具体成果,是完成“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的实践载体。“三中心”配备一支100余人的专业队伍,已承担103项业务,拥有5项品牌项目和活动,正积极将党群服务中心打造成“红色家园”、行政服务中心打造成“暖心家园”、学生服务中心打造成“心灵家园”,建设成为集教育、管理、服务于一体的开放式、多功能、專业化的党建、服务、育人综合阵地,真正成为联系广大师生的紧密纽带。截至目前,累计为学生办理各类业务达到141858人次,学生满意度高达98.6%,学生服务中心团队于2016年荣获广东省高校学生工作优秀团队,多次得到省内媒体报道。

四、“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工作经验思考

(一)处理好“高站位”与“小切口”的关系

二者涉及学校“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工作的目标水平高低与实现方式难易程度;“站位”的高低决定着建设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目标质量的优劣;“切口”的选择决定着建设难易程度,直接影响着建设进度是否顺畅。“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工作固有属性决定了学校必须选择“高站位”,要求“境界高、格局高、视野广”,不能拘于现实利益、眼前利益,而要着眼于长远利益、整体利益。这样才能有效推动综合改革工作顺利开展,解决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学校日常教学、管理、服务等工作业务的“两张皮”问题。同时有效推动综合改革工作的开展还需选择“易切入、易接受、易参与、易出成效”的关键“小切口”,发挥其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作用,带动学校“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工作全面进步、全面发展。与之相反,“高站位”的“高”不能仅仅理解为高不可攀、高高在上,或理解为理论的“务虚”,不接“地气”;同时“小切口”的“小”不能理解为琐事、小事、无关紧要的事,更不能将“小”视为可有可无的事情。因此,“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工作的“高站位”与“小切口”处理需要将高水平目标与容易突破的关键工作结合起来,将高水平目标的质量与重点环节的关键作用结合起来。

(二)处理好“内容”与“方法”的关系

“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工作是一项全面性、系统性、长期性工程,是一个不断向前发展、不断解决老问题遇到新问题的过程。其“内容”和“方法”会随着工作的推进发生相应的变化,会不断出现新的“内容”、新的“方法”,需要不断在理论、实践层面总结经验,形成行之有效的工作制度和培育模式,即“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工作最终的重要结果除了体现在育人成效方面,还应该有一系列的可借鉴、可复制的制度性成果,构建具有高职院校特色的现代制度。另外,随着综合改革工作的推进,还会出现如今是工作“内容”将来却是解决问题之“方法”的情況。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解决“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工作的运行机制原以会议为主要形式解决一些重大项目和重要事项,虽然会议解决问题有其独特优势,但也有临时性、短暂性、不可预期等特点,为持续推进综合改革工作带来不少的局限性。针对这一问题,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依托工作“内容”的项目,辅以专题会议,将学校的党建工作、团建工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等一并融入到重大的建设项目和建设事项中去,形成有机联动、相互促进的一体化育人体系,助推“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工作建设和发展。

(三)处理好“问题”与“实效”的关系

二者涉及学校“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涉及到综合改革工作是以问题为导向还是以任务为导向。以问题为导向不仅要围绕工作的重点领域、重点环节、重点群体等方面开展工作,还要在实践中产生明显的工作成效,切实解决思想问题、工作问题,将解决问题的成效落实在实现学校人才培养目标上来。以任务为导向强调为完成任务而工作,从形式上完成任务,不以实际问题为目的,不追求实际成效。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推行“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工作以“十大育人”体系的突出问题为基础,制定问题解决的进度表,要求各部门解决这些突出问题;同时,坚持把破解学校“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工作中存在的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作为目标指向,解决机制创新问题、部门衔接问题、工作载体问题、规章制度的落脚点问题等,打通“三全育人”最后一公里,着力构建“中观”一体化育人体系,真正引导学校把各项工作的重点和目标落在育人效果上,更好地适应和满足学生成长诉求。

(四)处理好“普遍”与“特殊”的关系

二者涉及“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工作的一般性与特殊性问题。“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工作的普遍性问题就是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将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与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深度融合,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完成好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由于高职院校与普通本科院校是属于不同的学校类型,二者在教育对象、教育内容、教育形式、实现载体等方面应该各有特色、各有千秋,不可照搬照抄,不可千篇一律,更不能将某一标准作为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标准,将某一标准作为唯一标准去衡量、评判不同类型学校的做法及成果。另外,同一类型的高职院校由于所处区域、所开设专业、所形成的特色都各有不相同,各高职院校应该根据自身发展定位、区域特点及校园文化传统等方面去寻找工作“小切口”、突破口,把思想政治工作体系贯通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把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的教育有机结合,形成独具特色的综合改革工作方法与成果。

(五)处理好“历史”与“现实”的关系

二者涉及“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工作的继承与创新,涉及学校自身优良传统的“继往”与“开来”。重视“历史”是对学校优秀传统文化的尊重和发扬,重视“现实”是在学校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根据现实需要去解决新的问题;而不是将二者割裂开来,不是抛弃“历史传统”来创新,也不是复制、粘贴“历史传统”来解决现实问题。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推行“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工作是基于学校“三全教育”的高职院校育人体系构建与实践获国家级教学成果的基础上,深度探索有效解决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知识体系教育工作、管理服务工作的“两张皮”问题,促进二者相互融合、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形成具有学校特色的“人才培养辩证法”。再如软件学院党总支的全国“党建工作标杆院系”项目源于该二级学院党总支党建工作的优良传统和已取得的成果,诗经文化传承与创新基地获评教育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源于学校合唱团十几年的文化积淀及自身的转型升级,学校“三中心”大思政育人平台源于“大学生服务中心”的坚守与现实需求。因此,高职院校“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工作必须处理好“历史”与“现实”关系,将工作的开展建立二者之间的和谐关系基础之上,这样才既有利于解决现实问题又有利于形成发扬优良传统。

参考文献:

[1]杨晓慧.高等教育“三全育人”:理论意蕴、现实难题与实践路径[J].中国高等教育,2018(9).

[2]刘锦.新时代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新内涵与新路径[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9(12).

[3]潘丽萍.基于“三全育人”理念的高职学生目标教育模式构建[J].职业技术教育,2013(2).

[4]陆模兴,张雅静,黄国辉.建立高校学生社团与“活动思政”连通机制的探究与实践[J].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10).

责任编辑  晨曦

猜你喜欢

三全育人育人改革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普通高中文化育人的思考与实践
悦人亦育人 冬季里的音乐绽放
一图读懂供给侧改革
高职推进“三全育人”工作制约因素浅论
改革创新
改革创新(二)
基于“三全育人”的高校工科专业优良学风途径研究
“三全育人”视角下高校教师课外育人长效机制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