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汽车文化与鉴赏》课题任务式线上教学模式探究

2020-09-10黄启科李煜李光明伏军袁文华张玉林

内燃机与配件 2020年20期
关键词:探究

黄启科 李煜 李光明 伏军 袁文华 张玉林

摘要:本文对线上教学模式存在的一些不足进行总结,在此基础上设计《汽车文化与鉴赏》的课题任务式在线教学模式,并围绕课题任务展开课程教学,通过学生汇报探讨、讲解思辨,教师引导总结、拓展解惑,实现线上课堂的翻转。

关键词:课题任务;线上教学模式;汽车文化与鉴赏;探究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57X(2020)20-0251-02

0  引言

本课程是车辆工程专业的基础素质课程。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加强学生对汽车文化的理解与认识,具体表现在熟悉中国汽车发展历程与世界汽车发展历史、中外著名车企的发展概况,品牌和标识、汽车简易构造、汽车新技术的发展趋势等内容。让学生热爱汽车、熟悉汽车、进而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汽车文化,培养新时代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1  存在的问题

1.1 传统课堂存在的问题

1.1.1 教师教学模式呆板  汽车文化与鉴赏是一门专业选修通识课程,课程内容相对简单,涉及面广泛,包括汽车品牌、赛车与车展、销售与保险等司空见惯与我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各类知识,极容易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传统教学依然满堂灌,只把学生当做知识接受的工具,不想方设法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不加入新的教学模式。

1.1.2 学生听课效率极低  刚开始都表现出对这门课程的极大兴趣,但到了学期中段,由于教师的单向机械讲解,学生兴趣消磨殆尽,再加上夏天炎热,基本没什么人听课,课堂效率与教学效果比较差。

传统课堂最大问题是只有单向课堂、没有双向课堂;课堂输出的只有教师,没有学生;教师是课堂的绝对主角,学生是课堂的集体哑巴。这种教师只顾讲解,不考虑不同学生的基础、学习能力,一味按自己的节奏授课,不让学生参与互动,是一种极端病态的教学方式。

1.2 线上课堂存在的问题

1.2.1 师生互动容易跑题  研讨式教学[1]要有一定知识储备、不同学生由于知识结构与基础的不同,导致对问题的理解程度不一样,不充分准备贸然讨论,极易导致群体性鸡同鸭讲的混乱争论局面,这种现象笔者多有感受,这个问题在线上探讨式教学实施过程中要高度重视。

1.2.2 师生自律不够  有些教师线上课程有应付心态,把视频一放就不管学生能否搞懂,这种行为是教师极不负责的一种表现。教师一旦不直播不监督,学生多数本来学习动力就不足,需要不断地引导与激励,教师一放松监督学生根本不会看任何教学视频与资料,所以线上教学要强化师生的自律与课堂监管。

1.2.3 同一门课程的教师多数不会团队合作  同课程的每个教师都只顾上自己班的课,不会组合成团队,更不会整体研究该课程线上教学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以团队为整体制定解决方案。单一教师在没有团队的帮助下准备往往不充分不全面,容易导致知识传授上的局限性甚至出现漏洞错误。

在疫情大环境下,对于后续网络课程,教师一个人讲学生不会听且容易导致课堂纪律涣散。笔者认为简单内容应让学生参与;中等难度内容教师与学生实现课堂教学翻转:压缩教师的上课时间,增加学生任务导向的讲解报告时间;高难度的知识点以教师讲解为主,多元教学模式结合。如笔者的《汽车文化与鉴赏》,该以何种教学模式最佳?分析结论如下:①笔者结合该门课程简单易懂性质,教学方式必须彻底改变以前满堂灌的模式;实施学生讲课教师听与评的翻转课堂模式;②线上教学模式必须有主线,放视频过程中必须围绕一个中心讲解,否则很容易变成“教师放视频完成教学任务、学生看视频完成打卡任务”的得过且过模式,所以在此基础上笔者针对《汽车文化与鉴赏》首先提出以課题任务为导向的线上教学模式。

2  课题任务设置

2.1 设置准则

2.1.1 课题要新  大一刚学完基础课程就开设了这门课程,开始时学生对专业课程的兴趣很大,此时应该设置新颖的课题给他们做,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对专业核心知识的探索,激励他们的学习潜能。

2.1.2 课题不能太难  因为他们基础还没打好,太难的课题他们进行不下去,进展不顺、处处碰壁反而会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基于此两点,笔者在设置课题时,综合得出:课题一定要有热点、要有一定的前瞻性且范围不能太宽也不能太窄,能充分发挥学生有限的知识完成相应课题。

2.2 课题

根据以上两点:笔者给19级车辆工程班设置了10个课题任务,依次为:①新冠疫情对一季度汽车销量的影响;②底特律汽车产业的兴衰与发展研究;③工业4.0下德国汽车技术的发展趋势;④特斯拉落户上海对国内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影响;⑤新能源汽车技术发展的瓶颈与未来趋势;⑥未来5G技术在汽车智能驾驶中的应用;⑦环保标准升级下燃油汽车的技术发展趋势;⑧汽车设计中的美学因素研究;⑨车模与网红直播两种模式对汽车促销的影响;⑩中国汽车产业未来发展之路的分析与预测。

这些课题跟工业4.0、5G技术、新能源汽车技术相关的有4个,让学生充分了解最新技术的发展趋势;与汽车产业相关的有2个,让学生关注宏观产业的发展趋势;与销售相关的有2个,让学生掌握汽车购置与保险相关的知识;剩下汽车美学与节能减排技术2个有趣又环保的课题。总的来说,以上课题都符合既新又不难的设置规则。要求学生围绕10个课题分组展开学习、讨论、最后小组5-6人共一个课题,形成自己的课程结课小论文。

3  具体措施

3.1 学习线上教学平台

引入中国大学MOOC[2]平台上的异步SPOC[3]资源,选择专业课程对口,内容接近,难度相当、符合教学大纲要求的课程,汽车文化与鉴赏课程最终选择《汽车文化与新技术》(扬州大学 李红主讲),該课讲解详细、生动形象,便于学生自主学习与复习。教师可以在手机端通过创建课堂、创建备课、快速上课、查看数据使用MOOC课程。

钉钉是阿里巴巴开发的线上教学平台[4],具有屏幕共享,课件语音同步、保存回放视频等功能。钉钉软件[5]可以视频直播授课,不过人多的时候会出现卡顿,最好用钉钉会议,这样流畅度会好很多。

以钉钉会议或者直播作为讲课平台,以MOOC作为课堂讨论出勤、答疑次数、课后作业、单元测试与考核平台。综合运用“MOOC+钉钉直播”的混合教学完成汽车文化与鉴赏的线上课堂教学。

3.2 笔者先给学生示范线上课堂教学

这门课程总计32课时。笔者主要讲解第三章汽车结构原理、第六章现代汽车科技与未来汽车,占12课时,其他汽车史话、汽车制造商与品牌文化、汽车运动与时尚、汽车造型色彩与时尚、汽车驾驶与安全保障这些章节由学生来讲解。怎么讲?以第三章汽车结构原理为例:

笔者会按照下面几步组织教学:

①自己制作动画或剪辑视频作为导入或者素材。学会剪辑《速度与激情》、《飞驰人生》等赛车类影像视频,把其中涉及到汽车构造与总成的部分剪辑到一起,用于课程教学,另外广泛搜集车展视频、汽车美学设计短视频、构造拆装动画等视频资源作为引言导入视频,加工制作为成课程相关的教学资源。

②围绕每一关键部件,从结构到原理简明扼要讲清楚。不用像详细讲解汽车构造一样,一定要通过简单明了的语言阐述清楚其结构原理。阐述清楚的具体原则为:能用视频动画动态展示尽量少用静态图片;能用图片展示尽量不用大量语言阐述。

③学会对比式教学。比如汽油机柴油机有什么异同,那么此时要对比汽油机柴油机的燃油特性、燃烧方式、冷却方式、从燃料到结构等知识按逻辑思维依次展开,在对比教学中区分汽油机柴油机的结构与特性。

④最后通过查阅文献资料等,可以形成一篇柴油机汽油机最新燃料性能与新型燃料发动机的未来发展趋势的综述小论文,要求论文格式规范、逻辑清晰。

3.3 开展学生相关内容讲解与课题小组讨论

学生每一组5-6个人、当讲到相关内容时候,这组应该开展相应的课堂讲解与展示。此时笔者应该敦促学生查看哪方面的资料、是否抓住核心问题、有没有形成论文初始框架、逻辑是否清晰等,不断完善学生的讲课表达能力、团队沟通能力、资料搜索能力、抓住事物本质的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论文写作能力。

4  评价监管

设置学生PPT完成度、讲解清晰度、材料准备情况、表达能力、团队分工情况、论文逻辑表达、写作进度描述等7个方面进行课堂打分,加权占总成绩50%,最终的论文占总成绩的50%,论文的标准主要有:①格式是否标准;②参考文献是否齐全;③论文逻辑是否完整;④论文是否具有一定的独创性。以上四点依次占论文分数的25%。

5  教学效果

去年18车辆工程58人,优秀11人,良好30人,中等14人,及格3人,平均成绩:82.88,及格58人,及格率100%;今年19车辆工程57人,优秀3人,良好22人,中等22人,及格10人,平均成绩:77.76,及格57人,及格率100%,如图1所示。

汽车文化与鉴赏平均成绩较去年降低5.12分,下降6.18%,主要问题为成绩优异者降低13.71%,成绩良好者降低13.12%,原因是很多学生的论文因为在家无法搜集足够的参考文献,论文质量优秀、良好者整体较去年有所降低。

6  总结

汽车文化与鉴赏线上教学模式以10个课题为任务导向,围绕课题开展讨论、学习、汇报、总结等,最终形成结课小论文的考核方式,从最终的教学效果看,还是存在论文质量不达预期问题,说明线上教学有一定的不足性,针对这些不足,后期应该高度重视论文文献的阅读量。

参考文献:

[1]陈亚琦,蒋纯志,邓海明,唐政华,欧阳文.应用型本科院校物理类课程研讨式教学方法的探索与实践[J].湘南学院学报,2020,41(02):80-82.

[2]邹勇,白桂霞.基于MOOC资源的线上教学模式研究[J].教育发展研究,2020,2(5).

[3]曹宏哲,王俊玲,申珅.基于SPOC教学模式的《植物学》微课设计与制作[J].教育教学论坛,2020(39):197-198.

[4]林增芳.高校英语课程在线授课“弹性教学”分析——基于“钉钉”App[J].英语广场,2020(21):75-77.

[5]叶丽霞.基于学习通和钉钉的线性代数混合式教学实践与探索[J].计算机时代,2020(09):106-108.

猜你喜欢

探究
设问引导探究
进一步探究与归纳得到的结论
Stolz定理及其应用探究
一道解析几何题的分析与探究
一类特殊不等式的解法探究
一道圆锥曲线试题的探究
一类概率模型的探究与应用
相似图形中的探究题